|
关于大教堂 木子吉他
2011年就要过去,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我的吉他博客正好写了一百篇原创博文啦。在这里,谨以本文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并预祝朋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琴技进步!
一、作者和作品简介。巴里奥斯,全名为阿古斯丁•巴里奥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年出生,1944年去世,一生创作了大约300首以上的吉他作品,是巴拉圭著名吉他作曲家和演奏家。巴利奥斯在13岁的时候,跟随启蒙老师古斯塔沃•索萨•埃斯卡尔达(Gustavo Sosa Escalada)正式学习吉他,1900年,巴利奥斯进入亚松森国立大学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除了音乐,巴利奥斯在美术、诗歌、数学、哲学等等很多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从1910年开始,离开巴拉圭前往南美各地进行演出,在1934年至1936年间,在朋友的帮助下到欧洲的西班牙、德国和比利时巡回演出。1939年,巴里奥斯因为健康的原因,无法继续巡回演出,定居在萨尔瓦多,靠教学作曲为生。在完成了《最后的颤音》这部绝唱后,巴里奥斯于1944年8月7日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人世。
大教堂作为巴里奥斯的代表作之一,有人说是作者在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旅行时写下的,也有人说是访问阿根廷后的作品。本曲一开始只有二个乐章,很多年后在古巴的时候又加上了第一乐章(也有人说第一乐章是别人加的)。无论如何,本曲都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巴里奥斯的思乡之作。作为音乐巨匠巴赫的崇拜者,巴里奥斯的这首作品体现了更多的巴洛克风格,蕴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
本曲以B小调写成,共计三个乐章,分别是乡愁的前奏、虔诚的行板和庄严而无穷动式的快板。
二、作品简析:
1、乡愁般的前奏。
这一段落计49小节,2/4拍,B小调,四个声部在纵向与横向上的交织充满了不可言状的忧伤情绪。可分成二个部分,前20小节是第一部分,后29小节是第二部分。第一个4小节是本曲的主题乐句,体现了乐曲的织体、节奏、声部进行等特征,作品据此展开。主题经过20小节的呈示和延伸之后在属和弦上告一段落;接着主题乐句再次出现,随后的上声部的起伏加大,和前段相比,和声的进行也变得更加复杂,其中还出现了往E小调上的离调;从第40小节开始,乐曲改变了节奏,音乐变得更加紧凑,暗示乐曲就要进入结束部分;从第43小节开始的结束句经过5小节的上下起伏跌宕后,在下属、属7到主和弦的复式终止中轻轻结束这个乐章。
2、虔诚的行板。
这一段落计24小节,4/4拍,B小调,整齐的柱式和弦进行让该段音乐显得庄重而虔诚。前4小节是主题乐句,柱式和弦进行再加上附点节奏给人以既庄严又富于动力的感觉,整个段落就是在这个主题上的重复和延展。第5小节开始,主题在低声部重复以后,接着逐步上行到高音区上陈述,并以一组连续的副属和弦连锁进行达到高潮后慢慢衰减音乐的能量,然后以一个逐步的上行停留在一个那波里六和弦上,最后引出结束句。
3、庄严、无穷动式的快板。
这一段落6/8拍(有的版本记为3/8拍),结构是A+B+A1+C+A2+尾声。镶嵌在快速流动的16分音符中的多声部进行表达了繁杂的现实世界与作者的理想天国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对现实生活既无奈,又不愿屈服的内心世界。A段,B小调,以前10小节的主题乐句为基础,经过重复、变化构成整个段落;B段,转入D大调,各声部的连续下行给人以不安、找不到方向的感觉;C段,B小调,与A段的庄重相比,该段剧烈的上下起伏变化充满了动力,蕴含了不愿意向现实屈服的斗争精神;尾声,先是和B段相似的4小节音型,然后主和弦以快速的分解和弦形式,不断的向高音区移动,最后,柱式主和弦在不同音区呈示后结束全曲。
三、练习要点:
1、 乡愁般的前奏。首先要注意各声部之间的关系。有很多演奏者把这一段落演绎成了在即兴式的分解和弦伴奏下的上声部进行,没有认真思考作品的织体是怎样的。其实从开始的主题乐句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4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乐曲。从第一小节的第一拍来看,首先出现的上声部是最重要的声部,接着是和声的另外一个表层-低声部,接着是中声部,最后是次中声部。每个声部在形成纵向的和声关系以外,在横向上也都有自己的进行线条,演奏中要注意体现出各声部的横向连接。特别是作为和声的另外一个表层的低声部,由于很多地方是由右手中指来演奏,而次中声部由大拇指演奏,很容易忽略低声部的声音,同时让次中声部过于厚重,从而造成声部的不平衡,因此,更需要对右手的拨弦做适度的控制。其次特别要注意,为了避免对其他声部的干扰,无名指演奏上声部时,最好不要使用靠弦。最后,为了体现各声部的横向连接,左手按弦的手指一定要尽量保持足够的时值。
2、 虔诚的行板。附点时值一定要做够,甚至可以多一点,这样音乐会更有流动性;演奏高潮部分的柱式和弦时,右手各指一定要尽量并拢,让声音集中和结实一些,同时对高、低二个声部做稍稍的强调,以突出音乐的上下行;第14小节第1拍的4个16分音符与第2拍的低音#D要做平滑的连接,尽量不要断开;倒数第5小节的7连音与后面的低音E也要演奏的圆滑、流畅,尽量减少之间的间隔;最后4小节在突出低声部进行的同时,整体做个渐强,然后慢慢松下来在一个泛音上结束。
3、 庄严、无穷动式的快板。首先,同样要注意各声部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每个声部各自的线条来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哪个声部。比如,一开始的几个小节,低声部和高声部、中声部都是持续不动的,次中声部是一个缓慢的上行,因此演奏时需要稍稍强调,而不是想当然的把上声部当成了主要的声部进行,使用靠弦来过度突出它。另外,请使用节拍器,在保证音符清晰度的基础上慢慢提高速度,特别是C段中的圆滑音部分和尾声中的主和弦向高音区的移动,一定要单纯抽出来反复练习;C段结束时的几个低音不仅要保证时值,更需要强调和突出这几个低音,同时做出一个小的渐慢、渐强、渐弱。从尾声倒数第5小节开始,以每组音的第1个音作为引导,音乐渐强至高音区的主和弦达到高潮,然后在2个和弦上轻轻结束全曲。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只是就目前有些演奏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提示,对一些更细致的部分没有做进一步的探讨。练习者要在充分理解作品大的结构的基础上多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当然,如果有合适的老师做指导,学习效果会更好些。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朋友们学习进步!
最后附一个简陋的视频,供朋友们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97f430100ywum.html
[ 本帖最后由 宿州木子吉他 于 2011-12-26 16: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