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行者
UID177749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88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5-7-27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30 13: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noodles at 2005-8-30 13:01:
现代中国人的汉语水平跟古代中国人当然没法比,尤其是五四运动后。
不过,琵琶也是外来乐器,就是引进中原后才起的拟声名字,所以吉他叫什么西琵,恐怕就不太合适了。
我非常喜欢古典吉他,但看着这俩个字打心里实在别扭的很。琵琶虽是外来乐器, 但汉化了, 从发音到造字完全中国化了。而且有历史依据。请看下面介绍 (http://www.philmultic.com/pipach.html):
“有关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东汉年(公元前25 --220年)学者刘熙在《释名》一书中写到: "枇杷, 推手前曰枇, 引手却曰杷, 像其鼓时, 因此为名"。但当时的琵琶形状与现在的不同, 其形状为直颈,园形音箱,音位和弦数不固定。 弦数为四 五 六条不等. 这种琵琶当时被称作 "秦琵琶" 或 "秦汉子"。实际上它就是今天我国民乐器中阮的前身。其名字来源于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咸以善弹这种琵琶而著称。后人就把这种乐器称作“阮咸”,简称为阮。而琵琶之名让给了后来的曲项琵琶。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 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目前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琵琶发展而来的。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 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
... ...
”
[ Last edited by 欲飞的小鸟 on 2005-8-30 at 1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