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电影《乐会北京》
大家一起看吧,我还没看完,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了影片简介: 千禧年的秋天,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地下乐队展开了非一般的音乐之旅。他们自费从家乡马来西亚远赴北京,期待第一次海外演出,期待第一次出国交流的机会。他们到了北京近郊,住在俗称摇滚村的农村里,一个地下乐队的基地,开始了他们长达一个月的生活。 《乐会北京》是他们在北京摇滚村生活一个月的实录。
导演介绍: 林俐,女,1975年生,马来西亚华裔。念大学时,和大马(马来西亚的简称)中文地下摇滚圈结缘,参于了音乐独立品牌“黄火”的推广和记录工作。虽然毕业于电视制作系,开拍乐会北京之前,除了学生作品外,没有组织制作拍摄的经验。因为资源有限, 2000年的音乐之旅素材搁置一旁,直到2004年末才进行后期制作。之后,也没有其他作品。 林俐正职为新闻记者,曾在大马的一家英文报社里拼了六年。 2005年辞职去周游欧亚各国,长达两年多的背包旅程在抵达北京后暂时告一段落。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林俐以她独特和敏锐的视角,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地下乐队展开了非一般的音乐之旅,他们自费从马来西亚远赴北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北京近郊的摇滚村里开始了他们长达一个多月的生活,他们希望他们可以和其他的乐队一样,在这里用音乐表达自我,用音乐去交流,甚至用音乐去完成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理想是坚定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在遇到种种挫折之后,有的人的理想破灭了,曾经坚持的东西如今却被严酷的现实打败,他们沿着他们曾经来的路返回,回到了各自最初的生活。“影想·放映”活动中,不乏这样的影片,很多年轻人在用影像表达着自我,表达着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看法。从周遭的人到整个社会,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与主流电影不一样的视角。《乐会北京》作为一部纪录片,以真实的镜头纪录着信仰从坚持到破灭的过程,虽然结果是让人惋惜的,但是它却给观众留下思考。放映完毕,很多观众除了对影片中乐队的主要成员现在的生活关注有加外,也对影片中张婉婷和崔健的意外出镜很感兴趣,导演说这部作品是对张婉婷导演的《北京乐于路》给予了某种程度的否定,而崔健对于当时地下摇滚青年的那种状态也是加以批判的,而更多的观众则是对影片中关于信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的信仰在当今严酷的社会现实下是否依旧坚持下去?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AxNTU1OTY=/v.swf 下午刚看完<<果>>,这会又来了个,真好!
感谢~LZ! 看完了 感觉他们太不坚定了 还有那个老三太他妈缺德了 欺骗外国友人 标个记。。。。。。。。。。。。 东北旺---树村---霍营
摇滚乐---大麻---贫困
向往----被同化----颓废---梦想破灭
混日子---底层生活---装比精神贵族---走投无路---回家--或放弃
引用二彪一句话“有一个算一个都TM煞笔” 发人深思啊。。。
不仅仅是音乐。。。
还有有些国人邪恶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国人不理解像李刚那样的做法, 他妈的我才发现连我自己都不理解。 杀之。。。。留名再看~ 我觉得家驹应该不会边吃瓜子边表达音乐观点~
回复 10# EddieL 的帖子
我现在是边看边发表意见~ 之前看过了都不用看他们的音乐怎么样 就平时那态度就完犊子 他们那边是不是瓜子挺贵的 来了可劲儿吃以后写回忆录 来中国最大的印象恰恰香瓜子真好吃 没看了?睡觉咯~ 留名,睡觉,起床再看。。。 各种不爽。。。
不解释。。。。。。
看看崔健说的。。得了。。。。 我还是 先顶贴后观看吧 中国地下就是一种病态这种病态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好电影,留名慢慢看!!!!!!!!!!!!!!!!!!!!!!!!!1 他们貌似也不怎么上进啊 瓜子代言人 还是老崔说的一针见血,社么社会底层,就是一群装逼的人,烂摊子。。。。 太软弱了……这么好的交流机会 搞成这样
还有就是贯穿整个影片的嗑瓜子声啊~~~~~~~~~~~~~~~~~~ 我喜欢这样的实验性记录片 刚看了10来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这部片子拍的有问题。具体什么问题,很难描述,我先举个例子吧:比如你生活在中国,你突然发现在北朝鲜有一帮人居然在搞乐队,搞摇滚,这时候你会想,WOCiao! 我得过去看一看,他们丫的是怎么搞摇滚的,然后你怀着一颗居高临下的姿态走入了那帮人的生活,剩下的就全是装毙喜剧了,自己琢磨去吧 原帖由 月亮的黑暗面 于 2012-6-18 22:34 发表
还是老崔说的一针见血,社么社会底层,就是一群装逼的人,烂摊子。。。。
必须顶这句话,其实拍这片子的人更装逼。 整个水区放眼望去,谁不是装逼呢
《刺痛我》算是摇滚电影不
祖咒说:“让他全吃了,然后丢出去” 是不是需要先人格分裂,再人格重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