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图]吉他的亲戚
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25656882.jpg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44121845.jpg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51080141.jpg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55577856.jpg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92235346.jpg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21102026597.jpg 好漂亮呀,不知道我能不能用它弹回忆和传奇呀,有背景的那张琴漂亮是漂亮但可能是这些琴里头最不好弹的琴了,中看不中用,都是铁的指板,弹这琴还要不要手了 一柏林有所不知,有背景的那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曼陀林,BEETHOVEN, MOZART, VIVALDI, STRAVINSKY都为它谱过曲呢。 能不能把每副图片都付上琴的名字啊? 是啊,好漂亮,不过不认识:) 从上之下顺序:
shamisen,sitar,balalaika,lute,mandolin,ud。
其中shamisen,balalaika好想还没中文名字,大家来想啊! balalaika俄罗斯三角琴 有"由可粒粒"嘛???????这个乐器也是重要的吉他近亲啊~~
后面几个乐器的音域很窄吧~~弦少~品格也少~ 那个三角形的东东,哪位男士敢弹?呵呵~ 以下是引用999T在2002-12-22 17:23:57的发言:
15. 师长特区 2002-11-12
...於秦末。现时日本的三味线(shamisen) ,是由在十六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的三弦发展而成
的。 《平湖秋月》乐曲介绍: 《平湖秋月》为「广东音乐」,由吕文成(1898...
说起三味线,历史可长了,早在宋朝时在中国就很流行,大理有诗为证:三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怎么没有琵琶? 这些是我找到的,并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蔓驼林,我们这里有卖的,二手的也有! 我来补充,不过我是看见带弦儿不带弓子的我就贴上来了,我不是都认识的。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96.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95.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97.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81.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80.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84.jpg
http://py.sucaiw.com/use/c0039//pic087.jpg 那个底下带钢钉的,我怀疑是拉弦乐器,只是没把她的弓子照上而已。那个会不会是为了弥补民乐没有低音乐器,而改良的低音胡琴呢?(我猜的)
这里有谁是学民乐的,出来讲一下吧。 我在小学民乐队时拉过低胡,不是这个样子。
现在或许有改进的低胡吧?不清楚。
不过看样子象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好象没有用蟒皮作蒙子的。 是象弓弦乐器,可这东西怎么持琴呢?如果象二胡那样,那个钢钉不障事吗?钢钉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那大概是个罗丝,我估计是连接放在腿上的琴托,或者连接放在地上的支架用的。
不是放在腿上吧?我觉得那个乐器的长度可能跟大提琴有一拼的啊,只是这些图片都做的一样大而已,钢钉应该就是直接戳在地上用的吧。
另:哈哈你说的低胡是不是长得好象放大了n圈的“阮”似的乐器? 据考证,这是一件新疆少数民族弓弦乐器。那个钉子一样的东西的确不是放在腿上的。演奏者席地而坐,“钉子”是放在地上的,用来支撑乐器。该乐器的名称不得而知。
低胡是传统民乐团的低声部乐器,形状和二胡几乎一样,但比二胡大一倍。你说的那个“大阮”不是传统民乐团的的低胡,而是近年来在民乐交响化中模仿西洋管弦乐团的编制而产生出来的“中国低音倍司”,在此之前,民族管弦乐团使用的是西方的低音倍司。
个人认为,这个“大阮”的诞生源于民族自尊心,实际价值并不大。在金色大厅演奏中国民乐总不能用一件西样低音乐器吧?呵呵。。。事实上,目前这种“大阮”并没有普及开来。
http://bbs.guitarschina.com/uploadImages/200212259444170885.gif
革胡的特点
革胡是低音拉弦乐器,有四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
琴弓与大提琴弓相同,可拉奏亦可拨奏,有多种演奏形式。
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张有四条琴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筒木制,蒙以蟒皮、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调节张紧度。弦马为扁铲状。振动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压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于运弓。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
革胡的音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音域宽广,由于弓在弦外,演奏技巧也极为丰富。它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在民族乐队中,它还能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如今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种类
圆方筒协振式革胡
全板协振式革胡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杨雨森成功研制了圆方筒协振式革胡。
这种革胡的外形和低胡相近,主要特点是设计了杠杆直马和协振鼓。
协振鼓为膜板结合式,在木制的长圆形鼓圈上,前面蒙以蟒皮,后面贴有桐木薄板。琴弦左右方向的振动,通过杠杆直马传导到蟒皮上,从而将中、低频反映出来;琴弦前后方向的振动。作用在协振鼓的蟒皮与桐木板上。从而将高频与次高频反映出来。弦马由扁铲式改为双卷耳式杠杆直马,构造复杂,使琴弦振动得以较好传导。
圆方筒协振式革胡扩大了琴弦振动幅度,保留低胡的基本音色。发音坚实响亮。低音革胡定弦为C 、G 、d 、a ,音域为四个八度,倍低音革胡定弦为E1 、A1 、 D、 G。音域也相当宽阔。 革胡的种类
圆方筒协振式革胡 >>
全板协振式革胡
1979年杨雨森研制成功全板协振式革胡。采用二胡的灵芝式造型,四个螺丝弦轴,两两相对成一直线,琴杆为上细下粗的扁柱体,正面胶有山口和弧面指板。
琴筒为扁瓮形,在其前、后和右侧三面,分别嵌有作为音响共鸣的振动薄板。右振板分担中、低频率的共振,在前后振板间支有音柱,后振板分担高频和部分中频区的共振。
这种革胡独特之处是在前后板振动的同时,通过带有刃形轴的长腿杠杆作用,使振动传导于右振板上。由于3块共振板的协振,使发出的声音淳厚、浓重而低沉,各音区音量平衡、反应灵敏且容遣性能良好。
全板协振式革胡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拉弦乐器的特点,在外形和音色上较为统一。定弦仍为C 、G、d、a,有效音域达四个多八度。演奏时既可运用大提琴的全部演奏技巧,也为吸收和发展二胡、中胡、坠胡以及马头琴等民族拉弦乐器演奏的风格特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