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1:05:10

【原创】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

                                    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GuitarMagic

【序】
       很多弹古典吉他的朋友都谈到过吉他的音乐表现,对于演奏者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创作者或改编者意图,达到表现音乐的完美境界至关重要。下面想谈谈自己多年以来对音乐的理解,和对古典吉他音乐表现的创造性的认识,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构思,一个星期的时间编写了这一系列感受,在此奉献给大家仅作参考,不到之处请多多包涵。其实,这也不是偶然,早在几个月前我就酝酿写点对吉他的认识,但一时找不到切入点,看到坛子里那么多专业人士还有潜水的演奏家们,总觉得才疏学浅不敢轻言。这个标题似乎有点大,可能有的地方考虑不够周全,分析不够细致,粗略地分三部分阐述二度创作和一度创作的关系、原则和范畴、和手法等,以求与琴友们共同探讨。
      一、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的关系。
      二、二度创作原则和范畴。
      三、二度创作的手法。



一、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表演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提供给人们欣赏成品的两大制作工序:创作和表演。


       作曲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或亲身经历而创作的音乐的活动称之为“一度创作”;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在遵循曲作者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需要和自己主观生活经验进行的一种再创造,从而表达出个人的真情实感,也有人把它叫做“二次形象传达”或“再创造”。


       好作品需要好演员。没有好的音乐作品,水品再高的演奏者,再努力,在用心也是枉然;作品很好,演奏者的理解力、技巧和音乐素养一般,那就不能很好地表达音乐的内涵和潜在的魅力。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可能没有刻意去为某某人而写,大部分都是有感而发或即兴创作。同时,音乐创作与自然界关系密切,音乐——一开始先作为“承受者”(一度创作),还不作为“能动者”(二度创作)来看,与周围的自然界有着双重关系。第一,音乐从自然界接受粗糙的物质材料,它利用这个材料进行创作;其次,音乐接受自然界现存的美的内容,把这个内容进行艺术再加工。没有好的演奏者,再好的作品也会被扭曲,被误解,那些音符就成了摆设演奏得体,把音乐内在的美、灵感、智慧带给大家感官上的享受,听众就会喜爱和欢迎。由此可见,第二道工序——二度创作太重要了。


      二度创作有两个“死对头”:一是照谱弹奏;二是完全模仿。前者在音符、节奏、节拍等上似乎并无错误,但不够投入,没有内容,也没有灵感,更没有生命力。后者,一开始不排除模仿的成分,但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形成自己的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音乐是以个性为生命的,“模仿”只能是特定阶段学习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创造”也不是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应该是作品(一度创作)在实践中打动了观众(有人称观众为三度创作者),是因为演奏者以其自己的高超技艺、丰富的知识和素养、鲜明的个性和对作品独特的感悟而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真正的好的演奏者,即使演奏同一首乐曲,对不同的环境和每一次登台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和再创造,都会有些不同(这是徐宝老师来合肥演出之时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也让我思考许久)”。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一首乐曲成为艺术品,带动聆听者的灵感。而在其内心描绘一幅有创造性的想象世界呢?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他的这种创作性的动力持续地点燃和激发每个人的想象力,并不断地唤起演奏者与聆听者的激情。这首伟大的作品在公众场合可能被演奏过成千上万次,这种感受就好比在一群观众面前制造一朵美丽、鲜艳的玫瑰花:细心编排它的叶子,它的花瓣,一片又一片,直到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朵完美的生命,此时吹口气。使它真实的活一下,纪实一刹那也好,相信这个情景将是看过的人永难忘怀。因此,从创作到演奏,唯有把音乐中特有的生命力传达出来,我们的演奏——音乐的再创造——才是深具意义的。






二、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之二——二度创作的原则和范畴
                                       
      二度创作不是任意驰骋、自由发挥和无限制的放荡不羁的演奏,它有一个原则和范畴。
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是有着辩证和统一关系的,原则和范畴是它们之间的纽带,这个纽带如果断裂,两度创作就会失去联系,一度创作就会被二度创作扭曲、歪曲,一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成为二度创作的障碍和累赘,成为行尸走肉。


       二度创作的第一原则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的主题范围内活动,不能歪曲作者本意和基本意图。如阿根廷吉他音乐家梅林(Jose Luis Merlin)《回忆组曲》忆组曲的第一乐章,他是为了纪念他的祖国而作,乐曲很静谧、缓慢、安详,演奏者可以根据曲作者的意图展开,在节奏上有一定游离,抒情中略带悲伤色彩,而不是弹得像悲壮的进行曲风格,而违背了曲作者主旨。又如索尔的《伟大的独奏》和朱利亚尼的《大序曲》,这两首乐曲辉煌明快、气势磅礴、宏伟壮丽,表现了曲作者的热情奔放的个性及其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我们就不能随意抒情或用温文尔雅的情绪去演绎。因此,二度创作不是改变一度创作的情绪,削弱和曲解主题,而是在尊重原作其基础上加强主题的艺术感染力。


       二度创作第二原则是: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 。古典吉他的演奏曲目绝大多数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之经典,最新创作或改变的曲目必定是少数,有的曲目创作者已经不具体到哪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人们口头传送。因此,不管你技巧如何纯属,你都不能随意抒情或改变曲子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都不能逾越吉他音乐的民族、地域和时代风格。为什么我们听外国人拉二胡,越听越别扭;尽管国内许多吉他家一直在努力用吉他演绎中国民乐,想找打最好的切入点,但怎么弹也觉得缺少些什么,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在尊重民族和地域文化的背景下找到最合适的再创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私下认为,中西合璧最经典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典范之作,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耳,至今没有哪部作品超越她,从而也结束了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再譬如,《阿拉伯风格绮想曲》是“近代吉他之父”西班牙泰雷加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创作,复三部曲式,小夜曲风格。曲中大量运用装饰音、连音、滑音、泛音等技巧,乐曲比较艳丽飘逸,色彩斑斓,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风情。情感浓烈,格调雅致。因此,泰雷加这首乐曲被公认为是“吉他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最合理的结合”。


       第三,二度创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道理很简单,二度创作的任何感悟和要求都是通过技术技巧来实现,如果技术能力没有达到某些曲目所要求的难度系数,你就控制不了,表达不了音乐的内涵,就可能弄巧成拙,弹来弹去摸不着头脑,十分牵强更谈不上精彩。因此建议刚接触吉他不久的朋友不要轻易去啃大曲目,应该弹些力所能及的吉他小品,等技巧,手指机能达到一定程度再去攻大曲目,就可以顺理成章。有了驾驭的能力,才可以创造性地把作曲家的意图完整地表达出来。





三、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二度创作的手法。
1、      确定速度;
2、      曲式分析;
3、      音色处理;
4、      力度控制;
5、      装饰音技巧;
6、      形象塑造。




      一度创作如果是盖房子,那么二度创作就是内外装修;一度创作如是画布上够了出来的图像线条,那么二度创作就是着色和修饰。装修时虽不能破坏建筑结构,着色修饰时虽不能毁弃基本构图,但二度创作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的,二度创作涉及面很广,我在这里确立七个小标题进行阐述,现分析如下:

1、 确定速度。
       无论是改编曲还是专门为吉他创作的乐曲,每首曲子都基本上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一个标记都有一定的灵活度。如Largo(广板),每分钟约46拍,但这是一个参照标准,可以根据演奏者的处理上下浮动,弹42或50速度都不算错。再如,Moderato(中板),参照速度大概每分钟88拍,弹80~92都是可以的。由此看来,曲子所要求的速度是有一定限制的,我们称之为“上限”和“下限”。如果你把一首较快的曲子理解的更急切或更活跃,你就可能吧速度处理成它的“上限”;反之,一首中速或慢速的曲子理解的更庄严一些,可能就会把速度处理成它的“下限”。但若把慢速弹成快速,快速弹成慢速,那就违规了。特别是弹奏一些较大作品,如奏鸣曲或变奏曲时,因为每个乐章速度可能都不同,更要注意。此外,在个别地方处理成稍快或稍慢——“Rubato”——变化速度,意思是在总体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个别拍子可以伸缩、相互补偿时值。

2、 曲式分析——“三点”判断和处理。
       所谓曲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即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每一首作品的曲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作为人类的一种音乐思维方式,实践、沉淀、积累的某些规律,不仅体现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曲式结构和类型。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的曲式就像流水一样在不断流变和更新。拿到一首曲谱,如果我们先对作品进行曲式分析,就会提高我们对整首曲子的把握,从而也提高了二度创作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记忆曲谱。常见的曲式有:单一、二、三部曲式,复二、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自由曲式等等。
针对一首曲目,我大致把它概括为“三点”判断和处理。这三个点即“高潮点”、“静点”和“转折点”。高潮点是全曲中最有张力的地方,也是情绪的最高点;静点是全曲中最内在、最含蓄、最内心话、最富于想象的地方;转折点事两种情绪之间的转换,如每个乐句、段落或气口,有时在这两种情绪之间甚至稍加停顿或休息,我们常见演奏家在台上演奏,会利用这个“气口”去调弦。找到了高潮点,就可以在高潮来临之前合理地控制情绪,防止别的乐句或乐段超过真正的高潮点,从而分散和削弱了高潮的效果。确定了静点就可把静点处理的深入和细腻,把观众带入到一种境界。准确判断出转折点,才能使得高潮点和静点过渡自然,使观众信服和感动。想必亲眼目睹过10月13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Pavel Steidl(帕维尔•斯蒂道尔)的音乐会朋友还记忆犹新吧,他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让人不觉真正的大师出现了(本论坛李巴赫、tivn、syncmaster等琴友曾发过有关本次音乐会的帖子)。你仔细去聆听帕维尔的演奏,不难发现他正是把“三点”结合得淋漓尽致。
正确判断和处理音乐作品中的三个点是二度创作和再创造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曲子都“三点”俱全。有些曲子情绪比较单一,没有明显的转折点;也有的曲子找不到静点,从头至尾情绪都比较活泼、激烈,很难加入主观情感。“三点”是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深刻理解一度创作内涵基础上的创作结果。有些情绪和效果,一度创作者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说明二度创作在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3、音色处理。
      有关古典吉他的音色,大多都是围绕吉他本身的优劣、触弦方式、指法安排、和演奏者个性追求(比如Julian Bream的音色比较明亮、华丽,David Russell的音色比较圆润、柔美)等方式,我想从其他的角度来具体阐述。二度创作者在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之前,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克服先天的条件和掌握触弦的技术,才能对一度创作加以准确的理解、诠释和表达。下面针对音色处理方式例举二度创作的几种手段:
⑴热烈奔放、欢快喜庆、的情绪——使用最明亮开朗而有弹性的音色。如泰雷加的《大霍塔舞曲》中第二、三主题的变奏部分,用明亮而富于弹性的演奏表现出姑娘们跳舞、歌唱的热烈气氛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⑵甜美宁静、温文尔雅、带着幸福感的、从容的抒情性的——使用优美、圆润、略带温暖的音色会更恰当。如泰雷加的《帕凡舞曲》我们可以用徐缓庄重、宁静致远、从容的情绪来表现凄美动人的“孔雀舞”形象。另外像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许多音乐,以及“摇篮曲”等比较适合用这种音色去表现。
⑶回忆、想象、梦幻般的色彩——使用暗淡的、含蓄的、更柔和的色彩来表现。如舒曼的《梦幻曲》、德彪西《月光》等。
⑷宏伟壮丽、庄严肃穆、辉煌明快、气势磅礴——使用圆润、浑厚、明暗适中的音色。如索尔的《伟大的独奏》和朱利亚尼的《大序曲》等。
⑸悲伤、忧愁、情绪哀伤、寂静——用比较黯淡的音色表现一种极度低落的情绪,悲伤中带有感慨,简洁雅致。如泰雷加的《泪》、托罗巴《西班牙城堡组曲》中的《特里哈宫》、圣-桑《天鹅》、M.D.法利亚《德彪西之墓赞歌》等等。



4、力度控制。
      在二度创作中,合理使用力度,控制演奏音量是很重要的环节。从一般规律来说,无论是欢乐的、痛苦的,还是高涨情绪的迸发和宣泄必然要求用较强的力度;平静的、温柔的、缓慢的叙述性的需要用适中的力度;沉默的内心独白、幻境中的心情流露必须用较弱的力度。在乐句或乐段中,又内向转为外露和激情奔放的情绪,一般由弱坚强;有外露转向内向的情绪,一般由强渐弱;两个相邻的或旋律相同的乐句,往往要处理成一强一弱或一弱一强;在一个乐句中要表达一种在发展和强化的情绪,必然做坚强处理;在一般抒情性和叙述性的乐句中,下行的乐句作渐弱处理,上行乐句作渐强处理。
       举例说明,《圣母颂》(Ave Maria)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的作品,表现了圣母玛利亚生前最后一次祈祷,要加强对全曲力度的控制,弹出极柔和的音色表达玛利亚的善良和虔诚,最难得的是配以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更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5、装饰音技巧。
       装饰音在所有技巧中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把装饰音弹好,吉他就学好一半了,所以我单独把它作为一个标题。倚音、波音、回音、震音等装饰音,不仅对旋律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塑造形象,而且装饰音也对和声进行装饰。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对和声的概念比较弱,旋律的概念较强。装饰音是对和声的装饰。这就要在实践中仔细揣一度创作的意图。
关于装饰音技巧性问题,这里不再赘述,请参考陈志老师的古典吉他讲座《技巧与表现》第十一讲“各种装饰音的演奏法” 。


6、形象塑造。
       在古典吉他曲中,如一些歌剧、清唱剧、带有宗教色彩的复调音乐或世俗的骑士音乐、游吟诗人等,大多有明确的人物形象,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实际上所有曲目都有人物存在,只不过这些人物没有名字而已,,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我们在判断作品中的角色(人物或主人公),主要根据这个作品的创作年代和背景资料,除了没有姓名以外,可塑造的形象比较宽泛,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设想。一度创作对作品的角色(人物)有其硬性规定,但也有很大灵活度,这个“灵活度”就是二度创作的活动范围,对于不同的演奏者来说,突出人物个性的不同侧面至关重要。
       例如,朱利亚尼的《亨德尔主题与变奏》,改编自古钢琴变奏曲《F大调大键琴组曲第五号主题与变奏》,原曲由一个主题加五个变奏组成,咏叹调似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叮当的节奏,令人想起铁匠作坊中特有的愉悦气氛,吉他硬朗的音色塑造了“快乐的铁匠”的艺术形象。
再如,法国比才《卡门》(Carmen)中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斗牛士之歌》是一段具有英雄性的叙事曲,表达了这个角色的英武、豪放。但在英雄性的前提下,斗牛士的性格构成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可以弹得火爆一些或沉稳一些。原谱上的标记“Allegro moderato”意思是“有节制的快板”,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有个灵活度,每分钟奏80~90速度显得沉稳;奏110~120的速度就显得火爆、激烈。其实,在二度创作中,这种差别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没有正确和错误,只有形象塑造的差异。                                                                              

                                                               【全文完】
                                                                                           GuitarMagic   2010年12月6日            【转载请注意出处】

[ 本帖最后由 GuitarMagic 于 2010-12-6 22:03 编辑 ]

gtlover 发表于 2010-12-6 21:27:09

厉害,原创作品,得加精!


[ 本帖最后由 gtlover 于 2010-12-7 07:39 编辑 ]

春秋漫游 发表于 2010-12-6 21:33:09

含金量真高。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1:56:33

原帖由 gtlover 于 2010-12-6 21:27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厉害,发第一个帖子就得加精!


承蒙关照,小弟初来乍到,还请GTL版主多多指教!


问个小问题:怎么我的附件发不了?

shadowsmile 发表于 2010-12-6 22:02:03

象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说实在话缺乏些回复的勇气,因为平时只是皮毛浅薄地去理解些类似的东西,不过既然认真读过了,还是谈谈自己读后得到的印象:这个浅谈感觉谈的并不浅,虽然并没有感觉到很多特别新鲜的观点,但是,对于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阐释与说明感觉非常详细,透彻,对于吉他爱好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非常有益。

另外,这个文章成文也有一点时间了吧,在别的地方已经看到过,不过看文章中还是有些白错字,建议适当修改下,比如:“想找打最好的切入点”,“积极进去的人生”这样的地方,尽管这并不影响文章内容的精彩。

小兵吉他 发表于 2010-12-6 22:10:31

传授中的吉他论文?

藏龙卧虎啊。。。

shadowsmile 发表于 2010-12-6 22:13:22

前几天在其它论坛上看帖,也有提到类似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一些关系,有人认为真正好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可能性会更小,就说好的作品本身会给出更多更精确的信息,演奏者应该是更加忠实地展现原作的风貌,每次演奏作为演奏者来说你可以有不同的崭新的体验,但并不意味着你传达给观众的是对作品的崭新的诠释,它们应该是更加趋于统一的。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2:17:42

原帖由 shadowsmile 于 2010-12-6 22:0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象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说实在话缺乏些回复的勇气,因为平时只是皮毛浅薄地去理解些类似的东西,不过既然认真读过了,还是谈谈自己读后得到的印象:这个浅谈感觉谈的并不浅,虽然并没有感觉到很多特别新鲜的观点, ...

谢谢兄弟的指教,因为白天比较忙,只有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能坐下来慢慢打字输入(因为打字也不是很熟),每个大小标题,我都经过深思熟虑,改了又改,来回改了几次,还是避免不了错误的地方,我尽力改正,请多指出错误和缺点,以便以后改进!衷心谢谢您!

[ 本帖最后由 GuitarMagic 于 2010-12-6 22:30 编辑 ]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2:21:46

晚了,超过一个小时,已经改不掉了。抱歉,以后我再整理,因为匆忙,还有结束语还没有写完。请“吉他中国”古典论坛的高手们补充为感!

小兵吉他 发表于 2010-12-6 22:24:41

把要修改的写好,版主会帮你改的~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2:25:56

原帖由 小兵吉他 于 2010-12-6 22:10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传授中的吉他论文?

藏龙卧虎啊。。。
版主,我这还称不上什么论文,您过奖了,只是谈谈自己对演奏和创作之间的粗浅理解和认识,请版主海涵!

同时,这也算是我交给吉他中国“见面礼”!

gtlover 发表于 2010-12-6 22:27:32

回复 4# GuitarMagic 的帖子

多发几个帖子附件就可以发了。另外,附件不能太大。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6 22:28:27

原帖由 小兵吉他 于 2010-12-6 22:24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把要修改的写好,版主会帮你改的~

多谢版主操劳,看到您915篇精华帖,值得我慢慢去学习,我的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还要向版主和论坛的所有人学习!

小兵吉他 发表于 2010-12-7 08:48:37

我的915.。。都是GC官方新闻。。。。我其实是个别人的马甲~~~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7 13:07:07

原帖由 小兵吉他 于 2010-12-7 08:48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915.。。都是GC官方新闻。。。。我其实是个别人的马甲~~~

版主谦虚了!

简jian 发表于 2010-12-7 20:27:44

楼主辛苦了

小盆友51 发表于 2010-12-8 08:39:25

楼主辛苦了,我也辛苦了,终于全部看完了。

gcysz 发表于 2010-12-8 08:49:27

受教了,谢谢!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8 21:46:53

原帖由 shadowsmile 于 2010-12-6 22:0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象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说实在话缺乏些回复的勇气,因为平时只是皮毛浅薄地去理解些类似的东西,不过既然认真读过了,还是谈谈自己读后得到的印象:这个浅谈感觉谈的并不浅,虽然并没有感觉到很多特别新鲜的观点,但是,对于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阐释与说明感觉非常详细,透彻,对于吉他爱好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非常有益。

另外,这个文章成文也有一点时间了吧,在别的地方已经看到过,不过看文章中还是有些白错字,建议适当修改下,比如:“想找打最好的切入点”,“积极进去的人生”这样的地方,尽管这并不影响文章内容的精彩。


再次谢谢您的点评,文章是12月4日完稿,12月6日整理后在此发布的。

您看得很仔细,点评的很客观,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探讨!

炽痕破空 发表于 2010-12-9 19:03:46

虽然我是学钢弦木吉他的,但是看了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收益啊…谢谢楼主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9 20:33:24

原帖由 炽痕破空 于 2010-12-9 19:03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虽然我是学钢弦木吉他的,但是看了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收益啊…谢谢楼主

谢谢,您说得很对,这篇文章不仅适合弹古典吉他的朋友,也适合其他乐器演奏者借鉴;不仅适合初学者,也适合有一定层次水平的演奏者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功夫就没有白费了。

GuitarMagic 发表于 2010-12-9 20:36:30

原帖由 小盆友51 于 2010-12-8 08:39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辛苦了,我也辛苦了,终于全部看完了。

让您受累了,真的不好意思。看完也需要勇气(一般人看不完),认真体会,我想对您还是有所帮助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浅谈古典吉他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