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书生 发表于 2010-12-15 20:57:25

这个帖子确实好,要顶!

走音shanghai 发表于 2010-12-15 21:09:16

补充一张旋切的图,自己涂鸦的。。。。= =|||
http://www.yinyuerumen.com/bbs/attachments/day_101215/20101215_4e58b033574920ca6cafiUn9oE0H9FKX.gif


这样加工木材,损耗是最小的。

LZ担心这样加工好,再去把板材制作成平的会裂。其实 在木材没有风干彻底的情况下,去把弯板变成平板风险不是很大。
倒是相反的,把风干好的板材 平板去弯成需要的弯曲板(根据不同琴型)风险倒是有的。不过也要看什么材料。
目前我所知道的,枫木风险最大,因为太脆了,尤其是单板 弯成D型侧板都有风险,更别说A型或JUMBO型了。。。
所以火焰枫木的加工代价不低,除了本身不便宜以外,次品率太高了。 跑题了。。。= =|||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5 22:25:44

精彩精彩!真个抛砖引玉了!长见识,学知识!

班卓滚青和走音二位恐怕都是资深吉他青年了。哈,原谅我开始不识高人了。

才看到走音老师头像拿一柄MINI叶吉他,莫非是叶音堂大拿……哈!

班卓兄画的两种切法扭转了我心中的径切法的错误想像,我还以为跟切西瓜一样呢。见笑。

就班卓兄径切法的图标,我猜测,最好的那块板子,应该是板材宽度等于木材半径的那块,也是最宽的,

如果是直径1米的玫瑰木,除去树皮半径就是40多公分,估计都拿来做最好的D型、J型了。

另外, 走音老师所言,干湿状态与稳定性的关系,我倒是理解了。

下午查阅家具制作工艺里提到,特殊造型如弯曲都是在水煮后进行,应该是这个意思。

我也在回想童年见到的杨树薄板都是湿的状态,应该是旋切的。

走音老师简单说出了我的困惑:木材毕竟只是原料,技术与经验才是吉他发声品位、级别、成熟度的关键。

如马丁的材料与结构并无秘密,为什么同样的尺寸琴型木料,别人就难做出他的味道?

这也是我对吉他这家伙浓烈兴趣的原因之一。很神秘。却很简单。

洲际导弹的观点所见略同,比喻通俗恰当!继续呵呵。


另:走音老师发的那个30年代的我看护板,觉得应该是SANTA CRUZ的1934D,即SC根据一把34年马丁D28复刻的D型琴,官网称所选巴西玫瑰木为30年代砍伐的原材。据称还原经典且超越经典。也可能是SCGC的Tony Rice Professional Model 。两者差别为后者是欧洲云杉面板,前者好像是SIKRONDICK云杉。老师当场弹了吧?很好奇这个名气很大的挑衅者声音到底是什么味道?哈哈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0-12-15 22:36 编辑 ]

走音shanghai 发表于 2010-12-15 22:36:18

黄瓜客气了,在下非高人啊。我表示鸭梨很大。

33楼我发的照片 不是SCGC的 ,是SAGA的。 美国的牌子。
这把琴我在上海2010乐器展现场弹了,还找了安静的地方弹了。不错的琴。但是作为红杉+巴玫,我觉得很失望。

我本人是除了这把以外,一把巴西玫瑰木的琴都没弹过。或者说,我弹过的有些巴玫的琴我觉得并不是真正的巴玫。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5 22:46:55

哈,那我就称呼走音兄吧!看来美国也喜欢走山寨路线啊!

其实我这么琢磨巴西玫瑰木,有一个动机也是想弄清楚,这个巴玫呢,到底是因为稀缺而贵,

还是因为声音好而贵,如果是后者,那么比好的印玫好多少呢?是否就无法超越呢?


因为我查阅的数据来看,二者同属黑酸枝木8兄弟,生长在同纬度的热带雨林,

比重也都和水差不多,纤维数据也几乎相同。除了前者被一级保护(咱的红木大哥二哥都不属于)之外,

我就猜测,除了货少价升的稀缺因素,是不是年轮纹理也影响了发声共鸣的差异?

现在看,我这个猜测很可能站不住脚。虽然我单方面用想象去圆这个臆测,作为原材,是不是越近树心密度越大?

然后,到了中间多是空的。因为黑酸枝木颜色都是由外及里,越发深,也越发香。

其实,我现在才明白,我弄这个帖子,其实是想搞明白,“吉他发声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绝非几个理论原理。我就是想弄清楚。

我是“吉他外人”正好遇到“吉他内人”,呵呵,请指教。

才一天时间,我已经收获很大了。真兴奋。嘿!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5 22:56:34

好像哪位“内人”说过,吉他发生主体主要靠面板+共鸣腔结构,其次才是背,最次是侧。

不知道是否科学?

我发现在GC或其他地方,让一个人描述一把好箱琴(包括电琴或音箱)的时候,大家都拙于言辞,不知道如何表达。

就我个人而言,之前用一把CORT EARTH1200,卖家说是全单,但我对照背侧内外,纹理并不很一致,但弹起来已经很满足。

直到我拿到一把25周年的TAYLOR 810的时候,我才发现,随手一拨弦时,整个琴所有部分仿佛都在共振,

那种愉悦确实不止是声音的色彩、质量、类别、均衡度、颗粒感等指标能描述的。

可能和立体感,泛音丰富度,声场的大小都有关系。但用嘴巴、文字,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呢?

而且,弹者对面的听着可能感受到的愉悦更甚之(我估计啥琴都如此呵呵)

“一把好的箱琴,究竟应该从那些指标欣赏??”又一个命题呵呵!

走音老师可否探讨下?多谢。

也欢迎大家来讨论,不要顶一下夸一下就跑嘛。一起学习,才能更爱自己手中的死木头嘛!


顺带发一把我拍未遂的69年D35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0-12-15 23:19 编辑 ]

走音shanghai 发表于 2010-12-15 23:55:01

关于 巴玫的 价值

我坚信,巴西玫瑰木一定有她独特的音色,明年1月我会弹到一把 径切巴西玫瑰木侧背的古典吉他。我朋友在国外购买,他已经硕士学成毕业了,会把琴带回来。
他的说法是,这琴音色甜美的难以形容,同时延音长的有时甚至妨碍了演奏,不得不去做一些本来不需要做的消音 去遏制这把琴的延音。

同时我也相信,巴西玫瑰木的琴不是谁都能做的。同样的琴型,同样的面板,在使用桃花心木 印度玫瑰木 或 枫木的时候,结构都会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以便更好的发挥材料的特色,有些调整可以说是为了 “扬长避短”。 当然,这跟每家设计的理念有关系。那么巴西玫瑰木呢?我相信也一样。但是又有多少厂家或琴师可以在巴西玫瑰木的使用上获得如此的使用经验从设计上去发挥材料的特性呢?

以我目前的知识,我认为会同样的树种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曾经有位 木材商朋友这样给我介绍巴西玫瑰木,他生长在热带雨林,但是雨林的茂密遮挡住了阳光,让他的生长比其他地方要缓慢,所以巴西玫瑰木的密度非常大。
从巴西玫瑰木的清晰照片来看,貌似的确如何,他的纹理细节更密更紧。

这也许就是产地效应吧,产地不同,产品的价值就不同。


关于“一把好的箱琴,究竟应该从那些指标欣赏??”

这个命题好难回答啊。 有些基本指标这个是的确,但在这个指标之上,难以用数据 文字来描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一定价格之内的琴 也许还是可以比个高下的,基本指标看谁完成的更好。但是超越了一定层面就无法比了,各有特色的东西太多。
就好比,武侠小说里比武功,高手阶段以下,比基本功谁扎实,超越了高手级别 达到侠客 宗师 甚至 道长 师太 等级别,基本功都扎实无比,基本功之上的东西就太多了,无法形容了,就没办法比了。
当然,能到达这个层面的本身很少,多数朋友在是在中级阶段寻找自己的目标。

我想,也许有机会的话,来谈一谈“一把好的面单木吉他,有哪些基本指标”这个命题也许更实际也更易操作。而且,也许能对更广泛的琴友提供帮助。
毕竟,现在一些琴是为了面单而面单,为了全单而全单,“基本功”都不怎么到位。
帮助这个层面的琴友辨别这些,我倒是觉得可能更加当务之急。但可能需要朋友们一起分享心得体会,一个人比较能力有限 而且思考角度容易狭隘。

[ 本帖最后由 走音shanghai 于 2010-12-16 00:06 编辑 ]

garrystone 发表于 2010-12-16 00:06:38

长知识了!!谢谢!!

差不多就行了 发表于 2010-12-16 01:21:09

茶叶也是这样的,茶树长在不同地区,味道完全不一样。
我一直觉得巴西玫瑰木和印度玫瑰木是两种木头。音色应该完全不一样

quakejc 发表于 2010-12-16 08:57:45

精华鼓励~

竞霄 发表于 2010-12-16 15:10:42

好文 啊~~

c13776112255 发表于 2010-12-16 15:52:17

学习了 GC人才太多了

jb7878520 发表于 2010-12-16 16:19:02

口水帖。。呵呵不错的东西!

zhaoqiuyi1 发表于 2010-12-16 16:58:02

受教了!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6 17:30:33

今天会多,一直没来得及好好消化走音兄的高见!哈!

“这琴音色甜美的难以形容,同时延音长的有时甚至妨碍了演奏,不得不去做一些本来不需要做的消音 去遏制这把琴的延音。”

……………………………………………………………………

这一段又点燃了我对巴玫的疯狂意淫,贼向往。

同时,走音兄关于巴西热带雨林的生存环境的描述,也印证了我对巴玫纹理的臆测,

虽然前面探讨了,纹理其实与切割方式密不可分,但年轮的密度与纤维密度应该是发声的重要关联指标。

我又在臆测,虽然从比重看和印度玫瑰木相似,纤维微结构数据也雷同,

但是把原木比喻为洋葱,一层一层之间的结构应该就是导致巴玫发声的坚实质地的“罪魁祸首”,

甚至所谓“鬼脸”的树瘤(理论上密度更大)所形成的发声组团,

与相对松散的其他纹理结构组团,形成了某种意义的“和声”,和泛音,

更丰富,且难以言传的美妙听觉。

也许是视觉原因导致的想当然,纹理均匀笔直的印度玫瑰木,相比较扭曲狰狞的巴玫,

我直觉就像一个是大面包,一个是硬馒头。


其实,关于吉他背侧如何影响发声,我想走音兄一样想听听更多的意见和原理!

尤其,品尝过巴西玫瑰木的兄弟姐妹快来说说亲身体验吧!


多谢斑竹设精!多谢哥们顶!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0-12-16 17:32 编辑 ]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6 17:41:34

反正是意淫帖,不如乱扯,有助于大家放开思考,大胆假设。

说到鬼脸,我想起茶馆看到的紫砂矿原泥,

没记错的话,有种泥巴叫“大红袍”,养成的壶十分细腻雅致,

当我问到如何得到这种泥巴时,老板给我看“底槽青”(朱泥还是紫泥的顶级矿层)原泥,

一大块铁青的矿石上,有很少的鬼脸般的黑点,把这些黑点采集到一起,就是“大红袍”原泥了。



产量少,共生矿也是很高级的泥巴,所以更少更贵,关键是什么呢?

做出的壶经过养后,确实无与伦比的漂亮。

以上仅为了举例子,描述或不准确。


我在想,琴和壶的价值与价格与品位,都很像。也都与原材有关(非唯一决定性因素)。

是否径切的背板(由树皮至树心,密度逐渐加大)发声更均匀、更具丰富的发声组团,

如果再来两个树瘤鬼脸,才是最美好的玫瑰木呢?

zhuzhipeng 发表于 2010-12-18 12:01:54

强帖留名啊! 顶楼主一个!!

降半调 发表于 2010-12-18 12:29:50

太好了,   我现在是完了   这么好的东西   我也求....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8 16:13:16

larivee这个牌子大家了解多么?我知之甚少,只知道是加拿大的顶级手工小厂。

我们看看加拿大人做琴,用巴西玫瑰木做出来时什么味道。


审美,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它会进步么?它会退步么?

它会走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么??

流行到民谣,民谣到摇滚,摇滚到古典,古典再回到摇滚,摇滚再回到民谣,民谣再回到BLUES。

这就是我的耳朵的取向,一步步成长的历程。


我脑子里最初的吉他,应该长成古典琴的样子,因为我第一把红棉,大洋220.

后来就长成了D型琴,然后觉得TAYLOR的4型琴也蛮好看,

直到发现ROGER WATARS老抱着一把OM MARTIN,呀,也不错呀……

再后来,发现JOAN BAEZ几十年怀里的那个婴儿一样温顺的小家伙叫PJ,居然有想冲过去抢下来的冲动,

再搜索,哦,SCGC的H型也很卡通,商家自己说,它发出吓人的音量。

过程里才知道,OM其实要比D型还老,是D从马家出世之前最大的琴型!

OM出世之前呢,好像是SC家的H款,或者PJ款型箱体(不知道其他厂叫什么)称霸江湖,

不知道和古典琴体的造型大小有无关系。


你看看larivee家的PV和000,像不像一个齐白石画下的笨葫芦??

真是个奇妙的世界,真是奇妙的审美啊哈哈!

快来分享一下。虽然暂时听不到他们唱歌的声音,至少可以看它们曼妙的样子!


嘿!我承认,我从来没喜欢过J型琴。不知道为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0-12-18 16:32 编辑 ]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8 17:14:15

民国16年,公元1927,你在做什么?

这一年,蒋宋大婚,王国维自沉,星云大师诞辰,

这一年,MARTIN造了这样一把琴哈哈!请看下图——


老琴之所以让我着迷,是因为看到斑驳的漆面,开裂的木纹,锈穿的弦钮,

都是满满的故事啊!

再延伸阅读,我近距离观赏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瑟,成型于2000多年以前。

据说全球仅两把(另一彷佛在美国某博物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琴瑟和鸣,可不就是今天吉他与贝斯的高低唱和?

跑题跑题,反正是意淫体杂文,反正前面已经穿越到了红木收藏、紫砂器物,

请大家允许我乱跑一气哈哈!扯得兴起,我再搜索一堆古琴的曼妙故事来。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先发了这一通,我再整理下。

另:附上1937年的MARTIN F-7来,是不是很流口水?来,纸巾伺候!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8 18:42:17

这一年,李白55岁,杜甫44岁,川人斫琴师雷威制成此琴,名曰:九霄环佩

话说安史之乱中的大唐一朝,风雨飘摇,百姓流离。

唐玄宗国破山河在,杨玉环玉殒马嵬坡。

天宝十五年(756年),玄宗三子李亨戡乱势起,终于宁夏灵武谢父即位。是为唐肃宗。

大典之时,有一名琴坐对仓惶君臣慷慨而歌。

就是各位下图看到的,这把千年之下,犹能在李祥霆先生指下吟咏的——“九霄环佩”。

此“九霄环佩”相传为“伏羲式”,为“唐代制琴名家四川雷氏家族为皇家定制的,琴背池上除了刻有琴名「九霄环佩」之外,龙池下还刻有「汾阳世胄国景珍藏」,和「东坡苏轼珍赏」,这两方印代表着这张琴曾经的主人。古琴乐器本身也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它通常以梧桐做面,杉木为底,长为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琴底为平,意为天圆地方。 ”

关于唐琴——

“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20把唐代古琴传世,其中名为“九霄环佩”者四把,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在何作如先生手上(即李祥霆先生偶有演奏的这张)。李教授以7个词作评此古琴的音韵:松透、恬静、圆润、雄伟、沉厚、悠远、神奇。而奇就奇在其高八度比低八度还要宽和厚。 ”

关于此琴之音色——

话说此琴由何做如先生03年拍得后,邀各路琴师演奏,都说“声音一般”、“徒有其名”、“令人失望”……

某年9月。李先生徒弟“张君携琴前来,褪下琴囊,置于琴桌,李祥霆有旧友重逢之感,略一按弹,其一二三弦宏松、润透、雄伟、深厚异常,音量强劲远高于所见过古代良琴,五六七弦则如常见之古代中等音质琴之音量,显得一般,弹至三小时后所有弦声都出来了。六七弦已成松透、深厚、润朗之境……”

李先生此琴的视频及演奏,大家可以到视频网站上搜来欣赏。

孔夫子的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伯牙、瓠(hù)巴的“六马仰秣,沉鱼出听”,你听出了几分?


另:

话说中国古琴一般也分上下面板、背板,木分阴阳,与现代吉他的面板背侧相似,

关于其发声原理,更有诸多说法与不传秘诀,

我搜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共鸣腔及混响的声学原理,奈何太博大精深,

无法短时间总结梳理总结给大家欣赏学习。回头再细细琢磨说来。

说到此,走音老师在研习实践吉他发声的时候,不知道有否可供参考思索触类旁通的意义?


呵呵。跑远了。

以上资料都是来自网络资讯 ,难免张冠李戴,疏漏错余。大家看看就是。


再另:

四川雷式家族世代斫琴,现在依然是国内翘楚(广告啦哈哈),

我有一朋友OPEN哥许诺可择时帮我联系,定做一把入门级别的鹿角漆梧桐琴。

只因上次去成都陪他于古玩市场发现拿下一柄唐刀。OPEN哥很高兴嘿嘿!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0-12-18 18:48 编辑 ]

小锐锐 发表于 2010-12-18 20:38:34

把琴练好再说买好琴吧,就算材料好制作不好怎样都不会好听吧。

liangtian_2010 发表于 2010-12-18 21:48:18

研究精神可敬~

jk12546363 发表于 2010-12-18 22:31:09

顶完先睇!~~~

benson258202 发表于 2010-12-19 01:03:59

学习贴,顶起来。。。LZ牛人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9 01:38:06

读琴抚琴两不误,奈何要我只抚琴?

哈哈,我送自己四个字:

我求甚解。

dindin 发表于 2010-12-19 12:54:49

有了一把FLAMENCO巴美,
为此特地去上海博物馆木器馆,
只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木家具可惜无巴美等器乐藏品。

顶一下黄瓜巴玫好味什锦拼盘。

pilihuangjian 发表于 2010-12-19 15:21:10

我目前弹过最好的琴,是1000块的云杉面板的杂琴,至今未能体验全单琴的美妙
也还分不出各种木料的花纹
不过看了这帖,长了点见识了

延音长得影响人弹奏!!!!这太诱人了!!!受不了了!!!!

对了
话说,云杉的这杉,应该读sha,还是读shan?我看杉木都是读作sha的

拍黄瓜 发表于 2010-12-19 15:51:22

楼上兄弟有心,我查了网上新华字典。

杉 : 杉 shān 常绿乔木,树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质轻,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杉 shā 义同

应该是双音字吧,两个都可以。又长知识了嘿嘿!多谢!


另:DINDIN兄,你的FLAMINGO巴玫咋不上图啊??

大家只有眼馋的份,压根很少人弹过听过巴西玫瑰啊,你有义务赶紧上个录音加照片,

你得让大家口水成河才是 ,不开玩笑!

你要知道,我搜了国内的网站,关于巴玫介绍与视频音频的资料及其稀少,

除了名屋有一个SCGC外,压根就搜不到了。

你要有使命感啊哈哈,没听走音老师说么?他朋友的古典巴玫那延音……啧啧!


国内包括你说的红木博物馆,之所以没有,我想其一呢,巴玫92年禁伐,国内应该极少,

黑酸枝木类8兄弟在国内大家也才分清楚,巴玫价值少为国人了解和认知。

一般红木专家眼里,估计8兄弟都是等而下之的花梨木而已。

本贴勾引更多见过、弹过、听过巴玫的高人猛人,那一定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我等你。真的。哈哈!先谢了 !

英语老师 发表于 2010-12-19 16:11:31

有意思

aole 发表于 2010-12-19 16:20:05

都是浮云

dindin 发表于 2010-12-20 09:35:31

梦想入的FLAMENCO 巴妹,
前几年标价10W¥RMB,
现在大约15w


我的08年$7K USD4拼版西班牙FLAMECO巴妹,
与自然风干25~50年顶级木料名琴音色的差距很大。







从马德里老家帮俺带琴到浦东机场的西领馆商务处西班牙女郎


世博园收的印度妹木小象


世博园老黑摊店入的乌木雕像


几本美版书画册

小彼得潘 发表于 2010-12-20 17:59:36

Ayers展厅曾经见过一支巴西玫瑰木的琴

liumang2222 发表于 2010-12-29 12:35:15

偶尔翻到了个陈年老帖原木是这样的话怎么切都会出现花纹啊    径切也没问题个人谈过马达加斯加玫瑰木和cocobolo的琴觉着与同一牌子印度玫瑰木与他们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笑问天G 发表于 2010-12-29 21:08:48

真长见识了,这琴也只能神会了。

МцsīС 发表于 2010-12-29 23:19:12

这个贴不顶不行啊。非常厉害!!!!!!!!!!!!!!

拍黄瓜 发表于 2011-1-1 00:57:00

近来恍惚的厉害,几乎太监贴了。对不住各位。

再上几个欣赏吧。我最喜欢的音乐纪年,是六七十年代,就来几个那个星河灿烂的年代的产物吧。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1-1-1 01:11 编辑 ]

拍黄瓜 发表于 2011-1-1 01:13:19

多谢LIUMANG2222兄的径切原木图呵呵!那就送你几张COCOBOLO图!新年快乐!

这个木头好像在TAYLOR牌子里只在秋季限量里才有。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呀。

我记得本坛子里有哥们买了一把814CE就是用的COCOBOLO,看到的话请分享下感受!

拍黄瓜 发表于 2011-1-1 01:26:42

1897年,真是个好年份。

这一年,尤文图斯俱乐部成立于都灵;

谭嗣同完成哲学著作《仁学》;何香凝与廖仲恺成婚;

宋美龄呱呱坠地。

德国侵占胶州湾。

George Washburn整了一把巴妹的好琴给我们。我不知道这个George Washburn,

是不是1883年成立于芝加哥的那家我们熟悉的勇士。我只看出来,

这把老琴,实在风骚!

[ 本帖最后由 拍黄瓜 于 2011-1-1 01:28 编辑 ]

liumang2222 发表于 2011-1-3 22:52:43

楼上兄弟好多存货啊   哈哈陈年老琴嘎嘎   我弹过一个cocobolo 一个马达加斯加玫瑰木感觉跟印度玫瑰木相比声音要华丽很多我觉着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起码我觉着能听出来印度玫瑰木的声音相比质朴很多不过我都喜欢呵呵   ccobolo的花纹我见过那种超级夸张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首发:《“我恨巴西玫瑰木!”——巴西玫瑰木箱琴旷世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