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中国的大学
近日的生活虽依然有点颠倒,却依然肥了些许。可能是没有特定的环境迫使我去想特殊的事,竟变得心宽了不少。即使偶尔思考下那些让人无奈的事,也保持了一种淡然的心态。这或许就是呆在家的好处,闲暇时有两只小狗玩耍,减轻了不少烦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宽体胖”吧。今晚因为某些缘故,稍喝了点酒,待躺倒床上时竟不由得想起前些时候我还在兰州时的情景。曾在网上下了本薛涌的书,自从读过这本书后我的那些价值观一下子被大幅度改变了,这是本关于中国教育的书,连书名就直接叫做《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最初我并没有打算读他,我对“批判”什么的事情向来怀着不好的印象,可是后一琢磨,作者既然这么大胆的批判北大和中国教育,有两种可能,或是真有独到的解构和见解,或只是无聊人士的噱头。想到这,便打算读读看,若真是无聊的书,一段话甚至一行字就能看出,到时再后悔也相当的能来得及。
当然,既然写这篇文章,这本书结果自然是被我读过了,而且在读的时候越读越痛苦。这份痛苦的形成夹杂着无奈的愤慨,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换好点衣服,可以花钱吃想吃的食物,可以把全国的旅游景点游个遍。可是,一个人的力量面对着国家财政支出在教育投入那可怜的百分比, 面对大学粗制滥造的扩招,面对着唯一几所好大学在校园里筑起星级酒店和高尔夫场来提高档次的作为,要想改变这些,一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和无奈啊。 作为一个大学生,这份无奈就好比广大农民工对温饱和生活质量的无奈,好比蜗居的人们对房价的无奈。
这份无奈的痛苦表现在我实际的生活中,是我愈发的厌恶我的学校。我甚至有几天决定退学后在家读书,然而顾虑重重,身边又无人能知晓这份痛苦。那段时间我经常一人坐车到黄河边,去看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发呆。活在这座污染指数排在全球前列的城市,抽着重金属超标的红塔山,在面对日渐干枯的黄河时竟依然能慰藉我动荡不安的心脏。于是我忍住了那种立马收拾包袱走人退学的念头,草草的应付了走形式般的期末考熬回到家中,也许时间一长这念头就没有了。但现在,我依然确定,这份念头算是挥之不去了。
今年我大三,过完年是大三的下半段。浪费了两年半的时光,咬咬牙忍忍剩下的一年半也许就过了。大学生退学的例子不少,但到我觉悟太晚的这般,要顶着极大的压力做这个决断真是太难了。所以在期末考的时候我刻意没有抄答案,在答问答题这种相对答案空间比较大的问题时,我便按照我的理解和所想毫无顾虑的去写,面对实在太八股的问题,干脆把真话都写出来,颇有些批判的感觉。写完后通篇看一遍,卷纸竟让我写的密密麻麻,但没有脏话,没有愤青的语言,全是真话。而且我断定这次我是全校唯一一个没有考试作弊的,至少在我们班是这样。 我的潜意识里还是想着退学的事情,到时候挂的课多了就会留级,到时候我无论如何都得走了。
以我迄今为止对社会的认识,退学后也许有可能会活得更好。我现在就思索着去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自认还有些艺术气质,每天都坚持练琴看书,也经常写文章画画,自制力除了睡眠外还算可以。我的潜质自认为还有很大空间和弹性,也许逼自己一下会发挥的更好。我认为一个优越的社会里,是以人为本来进行发展的,就像越好的酒店会为每一个顾客量身设计符合个人特色的服务一样。 每个人都变得有个性,社会也会丰富多彩,也能充分的发挥劳动力的潜质,带来更高的效率,良性发展。螺丝帽的教育方式早已显出其落后性,这导致中国这样号称有五千年文化历史和四大发明的国度在今天创造力严重滞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在中国的教育有所改革之前,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一下是合适的。
当然,这世上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即使这个事物是中国的大学。我并不想把所有的牢骚都发在大学本科教育上,很多问题是从九年的义务教育酝酿出来的。我不能因为教育制度有问题就否认了我在大学的收获,尽管这份收获不是直接来自于我所在的学校。但涉及到就业问题,大学的责任是很难推掉的。我之所以写这些牢骚文字,是因为我感到就业的前途一片昏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因以后的生活压力而难以体会。我知道同我面临相同问题的人肯定不少,还有那些那些面临更严重问题的人们,在未来几年这些矛盾可能会到达顶点,最考验中国政党的时刻即将来临。
给我压力的不仅是就业难,还有高房价、以及以后赡养老人的压力。我是独生子,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关于赡养老人,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奶奶病危的那段时间,我父亲和他的五个姊妹加上他们的家属轮流熬夜在病房陪护,即使是有六个子女也明显扛不住压力,每个人都消瘦了很多。我都不敢想象在未来,如果我的父母出现这种情况,我一个人能否顶住这压力。到时只能依靠朋友的帮助,但我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来帮我势必要影响工作,影响他们的家庭,到时候我们会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口老龄化问题。
鉴于此设想,我必须一个人挣更多的钱。中国经济结构马上面临转型,这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考验。往后廉价劳动力会减少,需要大批高端人才来填补这个洞。而这大批高端人才若依赖留学的海龟们明显会力不从心,只能依靠国家自己本土的培养。到时候大学本科教育的问题首先会严重暴露出缺陷,然后轮到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大中专技校等。到时候毕业生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会出现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何况还有像我在的教师能力还普遍不如学生的这种学校。教育危机的爆发不远了,连锁反应会出现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危机、犯罪率上升等等。这只是我个人对社会未来的预测,我觉得发生的可能性不小,为自己提前打算是合乎情理的。
我想从事一项既能赚取足够解决住房和养老的钱,又符合自己对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事业。这很难,但我看到有人似乎做到了,他们是我前进的榜样。他们有着如下一些共性:读过大量有价值的书,有独当一面的个人能力,不甘同流合污的性格,对中国社会了解到一定的程度,信仰理想。 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些,我见过更多的是为了责任不得不放弃理想的人们,很可惜,在听《老男孩》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泪流满面的。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说明了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鲁迅的文章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人民依然是奴隶,创新依然是句口号。有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福利和环境的要求就越高。而我仅仅只是完整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就已满腹牢骚,不知像余秋雨这般大文豪们的牢骚究竟会有多大呢,也许他们都气得吐过血了吧。
有人在评论韩寒的时候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我想略微补充一下: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中国的大学。
写于2011.1.28
[ 本帖最后由 xfanjian 于 2011-1-29 14:13 编辑 ] 我爱这样的文字! 这话憋肚子里好多年了 中国大学就是是一口口井 一口口养蛤蟆的深井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98363 -- 如何理解过去10年?
推荐看看,虽然比较长 大学果断退学了,现虽一事无成,但我不后悔~ 飘过
大家懂的
为了责任必须尽力拿到更高的学历 楼主要淡定啊。。。。 你说的这些问题大家都经历过,但是现在退学去面对社会,会遇到更大的痛苦甚至绝望。自由职业是所有上班族的梦想,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走上这条路并生活的很好呢。韩寒不是全中国才出了一个吗。你想走艺术这条路是吧,我觉得这和退学没有什么关系,谁都知道上大学就是去混文凭,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多得是,根本不妨碍你发展自己的才能。相反,你现在退学,各方面的压力会剥夺你所拥有的自由,还会让你喘不过气来。
年轻就应该气盛,但是任何重大决定之前请三思。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实现理想的途径也不只一条。避免极端行为伤害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不管他们对错与否。只要有决心,用心去想,所有问题都有和谐解决的方案。
希望楼主能实现一切梦想,过幸福的生活。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持自己的初衷。 好文
我自己的理解是:上大学里的知识,你只需了解,真正让你学的是你在大学里怎么为人处事,怎么搞好人际关系。 不是每个人都想上中国的大学 还有一年半,楼主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再说楼主现在并没有具体的计划,退学后到底要做什么工作。退学后也许你的压力会更大。
先拿到文凭也不枉费过去的几年,不然等于白浪费了几年时间。 不拿文凭就走人。。才是真正的sb
回复 6# 猜火车的少年 的帖子
退得好 我欣赏你。回想我曾经的四年,真不如退了。浪费青春和金钱。 韩寒人家不上学,是因为觉得学校的方法不适合自己,人家自己回家学了
人家不上学但是有文化有知识
可有些人不上学回家玩去了,没文化没知识,还跟祥林嫂似地整天抱怨中国教育制度完蛋,整天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任何人都有压力找个地方释放一下就好了有爱才会恨估计LZ也不打算轻易离开爽几句该干啥干啥 所有的矛盾,说到底都是人的矛盾,有时明知是等死,你却无能为力,因为在中国,你只是13亿分之一。 我认为在大学里没有收获的,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看看人家哈佛,每天都上自习上到半夜,有人买了几把吉他都从来没时间练,女生中处女的比例接近40%——抽不出时间来的结果。 纠结的一个岁数 不知道楼主在什么层次的学校里,打小抄的现象居然那么严重,我敢用脑袋保证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是这样~我有个同学不喜欢自己学的专业,经常逃课,可她用逃课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考了会计师证,英语四六级,学了日语~不知道楼主是怎样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好好学,不喜欢就做点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现在的国情就这样,抱怨是没有用的,打着艺术的旗子抱怨更是无聊,是金子总会发光! 原帖由 猜火车的少年 于 2011-1-29 15:47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学果断退学了,现虽一事无成,但我不后悔~
在武汉某某大学读了一学期...还是觉得之前的学校适合我...又转 出去 国外的大学也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体面的进体面的出的/。。。比如我。。。。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活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