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哭过,笑过后给我们太多感触,,,,,,
或许对于我们这样的年龄的人来说(我30了),这个电影讲述的时代背景相去太远,但丝毫不影响它带给你的感动,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脆弱的婚姻,纯真的友情,挚爱的亲情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它讲述的是一个每一个平凡的人们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梦想。可能对于我这个年龄的或者小一点的朋友看来,这是一个发生在应该是父辈那个时代所感悟的故事,年代久远,支离破碎的国企工厂。下岗混饭,小偷小摸,偷奸耍滑的中年人生。因为一个普通人的一个质朴的愿望(其实更多的是为他们曾经的共有的回忆)重新摒弃矛盾和自己的营生而走在一起,这些人有做个体的,有混社会的,有死皮赖脸苟且偷生的,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像主人公那样是把青春留给了一个地方的步入不惑之年的困惑底层。
影片没有批判时代的变革,没有批判现代婚姻的不堪,没有注视社会的混乱,这些在影片中只是为了更好的影射那些曾经的回忆和梦想。结局那架钢造的琴由于手艺和材质的原因,出来的声音差强人意,但是正是这个过程让在这个社会各个角落中痛苦挣扎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注视着如同工厂的烟筒倒掉后梦想的重建。
说话也将要步入中年,,,,,,中国人的中年是痛苦并快乐着的,上有老下有小,除了要把面子混好还要时刻留意着那在经济及麻木的感情下脆弱不堪的婚姻,可能我们有太多人将来或者现在正在过着如同影片中一样的人生,但是请大家千万不要背弃了自己的梦想,那些曾经留给你的回忆,如同最后造成的钢的琴,可能你经过多年努力后,琴技还是不堪入耳,画作还是摆不上桌面,但至少那个过程是你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唯一的释放与安慰,,,,,,,,,
可能大家看完影片后每个人的感触都有不同,但还是要说影片是精彩的,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只有小成本的电影才能入目,曾经的贾樟柯,以及那些现在的名导们曾经的处女作,可能如果大部分艺人刚出道时候的作品一样吧,成功了,感悟反而少了,,,,,
最后强烈推荐那些能理解和不能理解影片中背景的人们观看此片,梦想这东西,千万别轻易放弃,,,,,,, 吉的他,小的提的琴 网上好像还没有下载 架的子的鼓 以前看过中央二套关于这个事的纪录片,忘了发生在广州还是深圳,主角是徐誉滕的舅舅 好吧,为大家送上观看地址,超清的 http://www.jz128.cn/html/30702.html
《钢的琴》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
[ 本帖最后由 Ilovetea 于 2011-8-13 19:52 编辑 ] 昨天刚看了钢的钢琴,还不错 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失败,他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打算看来着,那今晚我就看吧~
突然想起王小波描绘天朝曾经大炼钢铁的那个年代,太幽默了~ 我哥哥当时在念小学,他常常和一帮同龄的孩子一起,闯到附近的农民家里,大叫一声”大炼钢 铁”,就把人家作饭的铁锅揭走,扔下可怜的一毛钱,而那个铁锅就拿到广场上砸碎了——
后来我老想,在炉子里炼了好几个钟头,锅片子还能把我的手割破,从冶金学的角度来看,那些炉子可够凉快的。为此我请教过一位教冶金的教授,用五八年的土平炉,到底能不能炼钢。开头他告诉我能,因为只要不鼓冷空气,而是鼓纯氧,不烧煤末子,而是烧优质焦炭,就能达到炼钢的温度,后来他又告诉我不能,因为达到了那种温度,土平炉就要化了。
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大炼钢铁一过去,人们就把炉子拆得光光的,地面压得平平的,使得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二的胡三的弦 原帖由 猜火车的少年 于 2011-8-13 23:03 发表
我哥哥当时在念小学,他常常和一帮同龄的孩子一起,闯到附近的农民家里,大叫一声”大炼钢 铁”,就把人家作饭的铁锅揭走,扔下可怜的一毛钱,而那个铁锅就拿到广场上砸碎了——
后来我老想,在炉子里炼了好几个 ...
说起大炼钢铁,想起了另外一部影片《活着》葛大爷自认为自己所参演的最好的一部电影,那也是我看电影以来看的第一部如此晦涩的电影,那时候也小,没看过什么电影,看到封面是是葛优,以为是喜剧,,,,,,结果看完后彻底茫然了,因为自己的父母是知青,总是听他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看到《活着》里村子里炼钢铁的那副阵势,结合父母讲的过去的故事,对历史书上的教条完全否定了,也对哲学这东西失望了,,,,,,
回复 13# Ilovetea 的帖子
你应该看看余华的原著,比电影更悲惨~ 这确实是我今年看的唯一一部个人推荐片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