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6tg 发表于 2011-10-24 13:48:46

我看郭德刚~~

这是我四年前写的。欢迎指正。

据说,相声有四个字:帅,卖,怪,坏,要占到四样中的一样,那就算好的相声。我听了郭德刚的相声,觉得,帅,卖,怪这三条,他都每条占到一点。但他的特点,总体来说,最突出的还是占到一个坏字。逗哏的挖苦捧哏的,不遗余力。象“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这就是。也难怪,**,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很和谐,所以挖苦人,挖苦出花样儿来了,大家就喜欢听。天津的市井,惯产这种挖苦人挖苦出花样儿的文化,所以孕育郭德刚这样的风格,也是自然。没有去过天津,没接触过天津人,你就不知道这样的段子,天津能说的人可是多了去。
   我觉得郭的刚很有才,也有功底。各门的曲艺,评戏,大鼓,梆子,快书,都能拿的起来。可见是练过。但学京戏就差一些,反而他那个徒弟,学四大名旦,学的神似,这一段不知道郭德刚能不能来。   还有,这个人可以说对相声很有贡献,因为自从有电视以后,相声演员都上电视了,上电视的话,很多段子都是不适合说的。比如郭德刚的很多段子,就不适合在电视上说。于是那些愿意上电视的演员,就只拣些能上的来说。实在拣不出来,就另写了。还说这叫改造相声。不错,相声是要改造,但是不要把原来好的东西扔掉了。好比京剧的改造,也是一样,八个样板戏,按说也算“改造”的不错,能听,但是一百年以后还能流传么?那时侯,恐怕仍旧在流传的,还是《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这些老东西。相声的改造,当然比京剧成功一些,那些旧的东西,糟粕,粗口,无聊的,还是应该去掉。但那些好的呢?也扔掉了。郭德刚搞的这些,因为本来就没有打算去上电视,所以反而保留了,也可以说宏扬了传统相声。现在,那些曾经活跃在电视上面的演员,死的死,拍电影的拍电影,都不行了,江郎才尽了,留下一个姜昆,到处去说那些从网上找来的小笑话,或者干脆手机短信,根本与“相声”这两个字不搭界。可怜!反观郭德刚,多少年坚持走正路,尊重传统,又能创新,虽然过的是“非著名”的日子,但是我觉得比那些在电视上风光的演员们还要好。   相声着实的风光过一段,那时候人们缺少别的娱乐,顶多就是看戏,听相声。有了电影,看戏的就少了,有了电视,流行歌曲,影叠机,看戏听相声的就更少了。现在有了网络,年轻一代,很多电视也不看了。所以传统的东西渐渐的不行,也是自然。比如郭的刚学了二十年的艺,在舞台上那样卖力,知名度到头来跟两个在网络上扮鬼脸的小孩子却差不多。这就叫旧不如新。很多传统的东西早灭绝了,相声改造了一阵,延续一段生命,现在又不行了,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这种传统文艺,终究是不会再“火暴”了。

琵琶来砸场 发表于 2011-10-24 13:54:24


大龙你最近走文艺路线啊

琴兽不儒 发表于 2011-10-24 13:56:55

逗哏的挖苦捧哏的是传统相声的一个特色
郭德纲对相声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一些经典的段子,尤其是单口已经失传。

clarck 发表于 2011-10-24 14:00:12

我觉得都挺好

不管是姜昆也好郭德纲也罢

在不同的时期都给人带来过欢乐

这就够了,别说什么谁是正统谁是旁门左道

相声的目的就是让人笑。给赋予那么多意义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许有一天大家忽然发现郭德纲不好笑了

说真的,我不知道郭德纲是不是会也跳出来说新人,你道德有问题之类的话

猜火车的少年 发表于 2011-10-24 14:04:35

反正谁得我都不听~

boss6tg 发表于 2011-10-24 14:15:07

他们老说郭德纲没有道德,其实郭德纲的东西里面,只有《学聋哑》(传统作品)是不好的,纯粹糟粕,其他作品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至于人品,为人处世,那是另外一回事,

观众听的是作品。


学聋哑
http://player.ku6.com/refer/EYGqPGBfCeFODFzv/v.swf

[ 本帖最后由 boss6tg 于 2011-10-24 14:19 编辑 ]

不飞的天使 发表于 2011-10-24 15:16:34

我挺喜欢他的。。觉得特逗。。

不过。。现在的作品真心少了不少啊

am79 发表于 2011-10-24 17:50:44

老郭曾说过:我跟主流相声界有个协议,我负责搞笑,他们负责品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看郭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