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单接地是为了让屏蔽层尽量没有电流通过这样屏蔽效果更好。普通双端接地屏蔽层不仅要起屏蔽作用还要起到地线(零线)作用,所以会有电流通过导致屏蔽效果差点。
屏蔽层一般接的都是公共端,在弱点里面公共端相当于地,所以并不一定有电流通过就影响屏蔽效果。
你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单片机的电路板用到晶振的基本都是大面积覆铜盖在周围,然后接公共端。 好多~~顶了再看 白瞎楼主了,忙活一大顿,结果被几个大师给糟蹋了。
没有绝对的,你不去实验你怎么知道效果不好。我就照楼主说的改了。结果效果很明显!这就说明这样做是可行的!不要只搞理论! 原帖由 yanlong234 于 2012-2-28 15:13 发表
白瞎楼主了,忙活一大顿,结果被几个大师给糟蹋了。
没有绝对的,你不去实验你怎么知道效果不好。我就照楼主说的改了。结果效果很明显!这就说明这样做是可行的!不要只搞理论!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笑而不语。 技术帖 顶一下 以后看 大家都实验过了吗?争得不可开交.....大家把线的一头接地,试试,没效果了改回去就完了呗 其实噪音问题,只要不是粗制滥造的线材,再便宜也能达到要求。噪音在吉他线材里从来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分布电容才是最大的问题。
楼上说的好
楼上说到点上了,我们费半天劲讨论这种焊接方法,其实质问题就是要想办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导线电容对吉他信号的衰减,我用的吉他线是表面右箭头的双芯怪兽线,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同轴的Monster Rock怪兽吉他线怎样焊接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容的分布量?如下图怎样焊接,您最好用画图方法告诉大家. ,外边屏蔽层单端接地不就行了么?回楼主! 学习了回复 54# cy00c 的帖子
话说回来,不要说我泼冷水....怪兽的插头质量着实不错,但是怪兽的吉他线我觉得还真不怎么样。可以参照我做线的方法自己纯DIY一根连线,虽然很费时间,但是效果倒是真的不错。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233777&highlight=这帖子写的有点早,我现在又重新换了做线的工艺,减少了N层热缩管,介质效应更低,线也更柔软,改天再重新发帖。 原帖由 小馍馍胡落落 于 2012-2-29 23:44 发表
话说回来,不要说我泼冷水....怪兽的插头质量着实不错,但是怪兽的吉他线我觉得还真不怎么样。可以参照我做线的方法自己纯DIY一根连线,虽然很费时间,但是效果倒是真的不错。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 ... 嬷嬷你好牛逼,膜拜你一下
回57楼
谢谢能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让大家分享,有两个问题请教1、您的线材是什么型号?能把线上的全部英文标识打印给大家?我知道怪兽吉他线除了考虑铜线的问题还要考虑绝缘介质问题,怪兽线内部的绝缘介质是经过反复实验对吉他信号衰减最小的绝缘材料,不知道你用的线材绝缘介质与怪兽有多大区别?
2、你的焊接方法我没弄清楚 外面的屏蔽层另一端怎样处理,看您的照片解说貌似两端都不接地,屏蔽层悬空。 原帖由 cy00c 于 2012-3-3 07:15 发表
谢谢能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让大家分享,有两个问题请教
1、您的线材是什么型号?能把线上的全部英文标识打印给大家?我知道怪兽吉他线除了考虑铜线的问题还要考虑绝缘介质问题,怪兽线内部的绝缘介质是经过反复实验对 ...
你可能没仔细看我的帖子,我的线是DIY的,并不是只焊了个插头。我接线的方法和你用的是一样的,这样接比较好。 我刚买了只电容表,给手头的线材做了测试,空口说都是假的,数据才是真的。之前我也只能是根据大牌线材的宣传从中推测结构和用料,心里没有谱,这次来了个大比拼。
从左至右分别是 1 我上次帖子中做的连线,3米(简称蓝)2 最近新做的一根线,内部双芯绞合缠绕,别的工艺同蓝。3米(简称黑)
3乔治的单块免焊套装的线材,1.2米(简称乔治) 4前一段时间做的,同轴单芯,无氧铜屏蔽和无氧铜芯线,2.4米 (简称紫)
5电子市场精心挑选品质最上乘的话筒线,128编屏蔽网,无氧铜芯线,1.5米(简称话筒)
在这里面,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乔治的连线,专门为吉他设计,结构是同轴单芯,芯线绞合。由于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再买过线材,所以手里只有这个,不能跟科林,EA,VOVOX这些线材做一个全面的比较,改天下次再测一下吧。
然后就是挨个测试分布电容,比较简单,眼见为实
首先是乔治,根据长度换算为每米电容量97.3/1.2=81 pf(结果四舍五入,下同)
蓝色线 263/3=87.6 pf
黑色线300/3=100 pf
话筒线 450/1.5=300 pf
紫色线 210/2.4=87.5 pf
结果一目了然,首先被干掉的就是话筒线,这家伙比乔治线电容足足高了三倍多接近四倍,即使已经是品质很高的话筒线,但毕竟不是为吉他设计的。大家下次千万不要买话筒线了,高频都损失完了,还说什么音色!接下来被干掉的就是黑色线,显然线材在内部双绞之后电容高了很多,而且对于单支线双绞,线材太硬,像铁丝,弯了之后能定型,毅然决然放弃,下次不能再用这种结构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黑色线虽然比乔治这个标杆电容高了有19pf/米 ,但是相对于话筒线的300pf,不过是凤毛麟角,这说明就算DIY的结构不是太合理,依然要比普通屏蔽线好很多。剩下三个就是蓝色,紫色和乔治三个线了。单纯论电容值,乔治无疑是胜出的,81pf/米 的数据足以让它傲视群雄,不过看看另外的数据,蓝紫两个线分别是87.6和87.5pf/米,只相差6pf左右。但是这其中还有别的问题存在,第一就是蓝紫两根线都是焊过插头的,乔治只是一根裸线,也就是说插头固有的分布电容并没有在乔治线上体现出来,这对于蓝紫两根线显然是不公道的;第二就是乔治线是用在单块连接上面的,本身线材极细,介质材料用的少分布电容肯定也少,对于上面两根不是用来连接单块的线材来说也有失公允。一根连线的好坏当然并不能单单从分布电容上判断优劣,还要从稳定性,噪音,寿命等等各方面综合考量。这样说的话再比拼下去第一个落败肯定是乔治,本身用于单块连接,粗度不过3毫米多,极其纤细的线身完全扛不住日常使用。寿命最长无疑是蓝色线,本身最粗,而且当初做的时候里面复合了好多层防水和抗拉的用料,用来跳绳都没问题;但是紫色线也尚可,里面防水层有两层,完全满足日常所需,虽然没有特意用抗拉层,但是抗拉强度也完全没有问题,尽管从外观上看依然比较细弱,但是相信我这根线平时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我为什么这次做的紫色线做的这么细呢,因为上次蓝色线单纯的追求粗度,里面结构很复杂,大概有5层热缩管,三层避震网,还有粗棉线做填充和抗拉的材料,不仅费工费时,最关键是这线太硬!业余DIY的条件下,没有太好的填充物质,这就导致了线材本身不柔软,再加上里面是单支硬线的结构,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这次的紫色线在以往的经验上就不再费力搞这么多层,只有两层热缩管三层避震网,没有别的填充物质,在保持本身柔软的同时又满足了寿命和强度还有音色和噪音的四重需要,算是我目前为止DIY这么多条连线最成功的结构了,说了这么多,累了,睡觉!睡前再发张紫色线的近距照
原帖由 小馍馍胡落落 于 2012-3-6 01:42 发表
我刚买了只电容表,给手头的线材做了测试,空口说都是假的,数据才是真的。之前我也只能是根据大牌线材的宣传从中推测结构和用料,心里没有谱,这次来了个大比拼。
1806388
从左至右分别是 1 我上次帖子中做的 ...
下次做线的时候试试两层屏蔽网,内层单接吉他远端地,外层接两端地。看看有木有改善
十分欣赏楼上的实际测试精神
62楼的哥们是高手
通过实际的电容测试,让大家知道了选材的方法,这是最有说服力,我没有亲自测试过所卖买线材的电容量通过学习知道怎应用最直接的方法选材了 学习、受益!谢楼主! 楼主解释得非常到位!我一直都是这么焊的! 效果确实不错 从买的二手怪兽插头就能看出老外也这样焊接[ 本帖最后由 gxbyhhx 于 2012-4-30 16:29 编辑 ] 首先同意楼主的这种焊接方法。不懂太高深的理论,但是我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屏蔽网单端接地简单的可以理解成我们都知道的用锡纸做电路仓的屏蔽,实际上理论是一样的,电路仓的屏蔽也没有回路,只是单端接地而已,但实际上起到了屏蔽外界信号的作用,不知道我这种理解正确否。另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楼主,怪兽线上的信号走向箭头具体和什么有关系,它只是为了区分使用时能够辨认方向?还是在做线的工艺上,是按照信号走向做的?两端的工艺和材质不一样?普通的线材如果按照楼主的焊接方法应该怎么弄? 今天把所有线材全部按照楼主的方法改装了,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差别真的很大!楼主威武! 一端接地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但需要区分输入,输出,用起来比较麻烦。我个人懒得去区分。我一般常用是两段接地。
至于如果追求分布电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高频线,2元一米的天线线,分布电容就很小。 这帖子我要早看到一天就好了,昨天晚上把pro1000换上了Neutrik插头,外层屏蔽网我都没接地,我没有测电容的工具,请各位高手帮分析下,这接法错没?不行我就改成单端接地了 又找到一个插头制作教程,里边的输入输出端和楼主图上的正好相反,现在也不知道到底哪头接吉他哪头接音箱了呵呵,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看图! 再上一张图 75楼底下的一张图才是正确的,单端接地法应该在接吉他那端接地,音箱端屏蔽悬空。
容抗增大影响高频的原因是,吉他的信号端和地线都是有电流通过的,两者之间有电容,通电后线间电容会产生高频感应电流,这种电容往往和高频信号电流是反相抵消的,所以高频衰减了。
单芯+屏蔽的线中,屏蔽网面积较大,和芯线组成的电容容量较大。单端接地法的话,地线的电流主要从接地芯线走,这样两根芯线的电容面积远远小于芯线+屏蔽,所以造成的感应电流小了很多,高频信号得到保证。屏蔽层只是将极其微弱的干扰信号隔绝并引入地线。
后端屏蔽网接地,会导致干扰信号更多的流入下一级设备,往往后级设备的增益量会大过前级设备,这样就导致干扰信号有可能被放大。因为地线流动的电流也是会很细微的影响信号电流的。前端接地的话,大部分干扰信号就和前级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反相抵消了。
也有例外,不过公认的标准单端接地法是前端屏蔽接地。 有很多朋友把两根芯线并在一起做信号线,屏蔽做地线。这是严重不对的,这样芯线面积加倍,和屏蔽网形成的线间电容就翻倍了,高频会被抵消很多。这种做法是单端接地法的反面例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两种接法造成的高频差异,非常直观的就明白了其中的不同。
单端接地法反插也会造成音色不同,不过相对小很多,大家可以试验一下,也许反插才是你喜欢的音色也说不定。最终结果需要耳朵来验收 好帖子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