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一:其实手指的力量和耐力很重要,没有这个前提,再好的姿势和训练也不行。靠的是多练。
刚开始的几天,左手指疼得很,尽管以前有很厚的一层老卷。而且左手酸、累,不自然的紧张。导致弹一会就要休息一下。哪怕再好的姿势,再放松,也一样。尤其折腾传奇、回忆等曲子,大横按持续1分钟左右就根本按不塌实了。现在经过1个月每天大约1-2小时的恢复,终于好了。左手再也不疼,长时间大横按也仅仅是有些酸罢了。估计时间再长点就彻底OK了。
心得二:有家、有老、有小、有工作的人弹吉他真累啊,累在时间太少,心难静。
看见别人发回忆啊大独奏啊等不错的作品,自己也按奈不住想赶紧录制一个。可发现谱子早忘记了,就算记得大方向,细节问题也忘记了。于是重新学谱,这个累啊,光大独奏就花了我几天的时间来读谱,而且还是等家人睡觉之后的宝贵的2小时、不发出琴音的读。每天晚饭后,小孩和妈妈玩的时候、洗脸洗脚唰牙等空闲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我都会来上几曲哪怕来一乐章也好。这是见缝插音啊。
心得三:指甲真TMD长得慢。以前不弹琴的时候,很讨厌我的指甲长得快。
这星期超出肉平面了一些,可一修剪成形状,又“浪费”了很多,又回到肉平面之下,好在等它出来的时候,再不会浪费很多了。
心得四:录音频成功率高,视频成功率低很多。
这些天,恢复了不少小曲子,由于用来活动手的,所以懒得去重新读谱。大点的曲子,有时候感觉还不错,于是录一下,可不是这有点瑕疵就是那有个错音甚至更大的错误,可录音频成功率却很高。
最后总结,还是指法生疏的原因。别急着录这些曲子来证明什么,好好继续熟练,要录就录好的。音频和视频是有差距的,视频要面队观众的压力,而音频压力小,难怪连大师在演奏会时也常出错。何况据说这年头不时髦录音频了,尽管我很喜欢录音频。
心得五:现在的网络时代,找什么都能找到,真TMD幸福。早知道这样,我当初一定向母亲强烈要求晚生20年。
这里如何弹的?百度一下随便找个大师的演奏视频仔细看,搞定;这个谱有错误,1分钟不到马上搜索到了;这段应该如何去把握乐性?大不了多百度几下,就来一串大师视频,够观赏的了。于是感慨,这样的便利,如果现在的喜欢古典吉他的年轻人还不珍惜的还不满足的话,太可惜。
心得六:别去弹我的水平驾御不了的曲子。
大前天,心血来潮,想学巴巴,可读谱到中间,就觉得以我现在的水平,是无法驾御的。也就是说,哪怕能弹完,也根本不叫巴巴。也有的业余高手能弹这曲子,但只要听下大师们的演奏,就觉得那不叫巴巴了,叫弹琴。能弹完,表示我会弹某曲,但不一定说明我能驾御某曲。这曲子对于我真的难,可真的好听,遗憾。
心得七:吉他中国论坛太和谐,批评指正的回复太少。这样的话对于无师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却不是好事。
或许都不愿意得罪人。卖琴的肯定是不愿意得罪人的;招生的更是;山寨爱好者们都熟悉了,都是朋友了,也没必要这样去做,何况说的未必对;偶尔来几个科班的,也懒得去花时间打字花时间聆听之后指出别人的缺点当然也有一丝不屑。
有时候真的很想多说几句,可楼上楼下的都是鼓掌的表情,于是我也学会鼓掌了。
心得八:话可以吹得天花乱坠,琴却得一个音一个指头地弹,得一步步来,不能求快。
前段时间刚回论坛,折腾了些天,也热闹够了。现在我想潜水几个月好好练这几首我最喜欢的曲子回忆、传奇、大独奏、风格绮想曲、1号,然后换套好弦,争取再浮出水面时给大家奉献几个比较满意的视频。我这后半辈子肯定不学新曲子了,首先是能用一生去弹好它们已经够满意的了;其次是曲子太多,而时间不够,也是枉然。你可以计算一下,假如一首平均4分钟,20首就是80分钟,只能每首弹一遍就已经一个半小时了,而我们拖家带口的人每天的练琴时间,还根本不能保证有1-2小时。与其都会而不精,不如少而精。
不说废话了,浪费了我练琴宝贵的一小时,等会还要去接儿子,还可以练1小时。闪。
[ 本帖最后由 孤独伤心的狼 于 2012-4-26 15: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