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分33秒,这种概念性音乐实在听不懂,求教育。
约翰-凯奇的4分33秒http://video.sina.com.cn/v/b/775621-1273751512.html 《4分33秒》,一曲绝世经典. 《4分33秒》 -------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先锋派大师。 他的无声音乐《4分33秒》惊世骇俗~作为行为艺术的先驱,他不断制造音乐的轰动效应。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乐试验家,他摒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钢琴”的先驱者出名,“加料钢琴”就是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的物体,从而改变原来的音响和音色。 凯奇研究了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无音乐,这些音乐都缩小或间接地排除了作曲家的作用。他的作品《4分33秒》是最著名的、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该曲的休止符长达4分33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记录。他用抛硬币算卦的方法作曲,还常把正演唱的歌手平放在键盘上。他以领袖和先知的地位居于先锋艺术的中心达几十年之久,他参禅悟道,从《易经》吸取灵感,曾一度信奉***思想。权威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给他作曲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桂冠,称其为二战之后,冲击力最大,无人能出其右,影响波及舞蹈/绘画/电影电视/印刷制作和诗歌等整个艺术世界。他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抹平,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音乐是一种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的过程,《4分33秒》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BBC首次播放无声音乐《4分33秒》 如果你在收听或者收看BBC频道时突然发现收音机和电视不出声,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急着换台。此时正欣赏的是世界著名、不可多见、却又颇具争议的先锋艺术家约翰·凯奇最知名的大作《4分33秒》。 知道约翰·凯奇大名的人一定都知道他这段最有名的乐曲,它被评为世界上音符最少的乐曲,也是最著名、前所未有的无声音乐。 BBC经典音乐电台“Radio3”的导播罗杰·赖特表示,《4分33秒》是美国经典,可人们此前谈论甚多,演出甚少。此次在伦敦巴比堪(Barbican)中心的演出将是该乐曲首次在英国的播出,并于晚些时候在BBC电视频道中播出。在电台中播放《4分33秒》必须关闭一套紧急备用系统,该系统是专为电台突然停播、毫无声音而备用插入的。 《4分33秒》是BBC交响乐团音乐会的一部分,该乐团此前已经在指挥劳伦斯·福斯特行云流水般的指挥棒下对该乐曲排演多次。总经理保罗·休斯告诉BBC电台,乐队在演出开始前会进行调音,并且在演奏过程中会在凯奇规定的三个乐章每段结束时翻页乐谱。这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最轻松而又最庄重的一次演奏。赖特相信,届时听众绝对不虚一听。赖特表示:“如果电台要在三小乐章中间插播内容的话,整体演出时间可能不止4分33秒,还要长一些。” 约翰·凯奇1992年去世,享年79岁。他相信,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剔除,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最平凡处方可见到美的真谛。 《4分33秒》也颇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这首绝对无声的有声作品令艺术家和观众必须绝对“洗耳恭听”。1952年初次演出时,钢琴家走上舞台,端坐4分33秒后,连琴键都没有碰一下就宣布演出结束,为此该曲曾引发大规模抗议。即使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在观众中颇具争议。 不过至少现在法院已经认可了它的价值。2002年,凯奇的出版商指控英国音乐家迈克·巴特剽窃凯奇作品。巴特在他的“行星”摇滚乐队唱片中有一分钟的沉默。为此,巴特最终向约翰·凯奇信托委员会支付了高达6位数的罚金,真正见识了“沉默是金”。 心灵钥匙-哲思—4分33秒—1325
人性也同样有着“黄金分割点”。
4分33秒
□一路开花
在美学与建筑学上,0.618被称为物体的黄金分割点。一件矮的物品若位于另一件高的物品的0.618处,从视觉上来说,那便是最完美的结合。
同样的原理在于音乐上也是非常实用。就拿国歌来举列,把它的乐曲小节数计算出来,乘以0.618。那么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它的0.618处正是一个曲子的最高音处,也就是一段乐曲的高潮点。
若万物都遵循0.618的定律,那么人性包不包括在内?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当然,已经有人证实了这一点。这人,可能他自己都不曾发现,他做了一个多么伟大的举措。
他便是著名的反主流音乐家约翰·凯奇。
1952年在纽约的一座半露天音乐厅里,约翰·凯奇举办了个人新曲钢琴演奏会。当时只通过简易的海报宣传就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欲睹其风采。到演出的那一天,台下已是座无空缺,人头闪动。
当柔和的灯光打射到安静的三角钢琴上,约翰·凯奇从暗处缓缓走来,刚静坐于旁,喧闹的台下顿时便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竞相瞩目,等待着这位音乐天才给他们带来新的精彩。
三十秒过去了,约翰·凯奇静坐。台下依旧安静。
一分钟过去了,约翰·凯奇静坐。台下开始窃窃私语。
两分钟过去了,约翰·凯奇静坐。台下开始大声喧哗,甚至有人大骂,逐渐乱成一团。
两分三十秒过去了,约翰·凯奇静坐。台下的所有人都躁动起来,骂的骂走的走。
三分钟过去了,约翰·凯奇静坐。台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直到四分三十三秒过去之后,约翰·凯奇才离席起座,宣告他的新曲子已经演奏完毕,可此时,台下已是空无一人。
这,就是名动一时的曲子《4分33秒》。
后来,人们才发现,真正的《4分33秒》并不是指约翰·凯奇在台上静坐了四分三十三秒。而是他在后台设置了录音,将这4分33秒之内台下所有的声音都截取下来,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4分33秒》。
有人曾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将《4分33秒》分解,乘以它的0.618,那么得出的结果是两分半以后三分不到的这几秒为乐段的高潮。计算出来的乐段高潮,与实际的台下反应相比较,这几秒正是台下最乱,最吵,离席最多的时刻。
原来人性,也同样的有着“黄金分割点”。
用最沉默的方式来检视人性的不安和躁动,这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勇气。而所有被检视的人,都懂得黄金分割点的大论,可我们又如何用自己懂得的东西来控制自己在0.618处的慌乱与失智,并用最理性的眼睛与耳朵来看,来听这人世中的千诸万象?
才智心:◎我们常会专注于了解某个人,但了解的真正目的却是想以这个人为镜子,来映照出自己的优势和缺陷。人类时刻都在研究着外部世界,但研究的真正目的,却是要加深认识作为一个“小世界”的人类自己。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跳出自己和万物,而进行反视式的观察和思考。此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人性变化规律,竟与外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那么多的相同点。例如异性相吸定律、黄金分割定律等等。
人类是神圣的,我们作为人类个体,既要能表演这种神圣性,与周围世界进行协调一致的律动,更要能跳出自己和世界,来感知这种律动的美妙,来欣赏这种运动轨迹的神奇,并能优雅地保持被动与主动、入世与出世的平衡 不懂! 贴上视频: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775621_1273751512_aUO9Sys8XGfK+l1**2stqkP7KQNt6nki223vFelIA9bQ0/XM5GeZdgB4ijARpYW/GtKQZ49dA/s.swf 有意思。。整个乐队一动不动的。沉默了4分多钟。 无字的书叫天书,无声音的音乐叫神曲。
回复 7楼 M1961 的帖子
神曲是神仙听的,不是俺们听的! 这是一个检验人性的实验———真理若往前跨越半步———就是谬误…… 所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闻 偶然音乐,现在不怎么流行了,不过倒是给如今的专业电子音乐的创作思路指出了方向。玩古典吉他的朋友大可不必给予过多关注 可惜不懂。 这是极简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说实话对于极简音乐真的欣赏不上去,个人的欣赏能力有限,不过个人觉得这和美术中美学态度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尤其这个“4分33秒”这几乎就是上升到了行为艺术的层次 原帖由 业火红莲 于 2012-6-18 14:47 发表心灵钥匙-哲思—4分33秒—1325
人性也同样有着“黄金分割点”。
4分33秒
□一路开花
在美学与建筑学上,0.618被称为物体的黄金分割点。一件矮的物品若位于另一件高的物品的0.618处,从视觉上来说,那便是最完美的 ...
纪晓岚有一次午后散步见一群太监闲来无事晒太阳打蔫儿,于是走过去跟太监们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太监们一听纪大学士要给他们讲故事于是来了精神,纷纷聚拢过来。纪晓岚慢慢悠悠的讲起来:
从前呢,有一个太监。。。。。。
然后纪晓岚就不说话了,抬起腿就起身往前走,太监们一听就急了,这故事刚刚开始怎么就不讲了呢?于是乎赶紧追过去问:下边儿呢下边儿呢。。。?
纪晓岚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对太监们说:
下边儿没了。。。 指挥还一擦汗,真够累的,呵呵。
鲁大侠快看,这样的演奏为什么没请我去当首席呢?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2-6-19 00:31 发表
指挥还一擦汗,真够累的,呵呵。
鲁大侠快看,这样的演奏为什么没请我去当首席呢?
从此以后再也不怕上视频了!! 用手在空中抓一把空气没然后砸向你的脑袋问你:疼不疼··············· 这老头要还活着我就连续给他演奏20首4分33秒.
回复 3楼 业火红莲 的帖子
那黄金分割点不是人性的,而是人造的。
看差不多美女什么的都走光了,还弹个屁。 这确实有点费解,是不是到美术馆里挂一些白纸就可以搞个画展?感觉老外的思维的确很另类,我刚看了一部电影,更费解。这到底是在讲什么?是编剧变态了?还是导演变态了,还是演员变态了,还是观众不够变态?
地址在此:http://www.afddy.com/Player.asp?12286,5,6,1.html
原帖由 骁奎彰 于 2012-6-19 23:19 发表
这确实有点费解,是不是到美术馆里挂一些白纸就可以搞个画展?感觉老外的思维的确很另类,我刚看了一部电影,更费解。这到底是在讲什么?是编剧变态了?还是导演变态了,还是演员变态了,还是观众不够变态?
地址在 ...
“参数不正确,请返回afddy.com 电影阿凡达首页” 原帖由 M1961 于 2012-6-20 10:01 发表
“参数不正确,请返回afddy.com 电影阿凡达首页”
《群尸玩过界》,得过大奖呢,导演是《指环王》的导演 彼得杰克逊
http://player.ku6.com/refer/JDYig9XwD0Q54PZHLBOBvw../v.swf 黄帝没穿衣服。 美术老师在受到学生交的作业发现一张白卷,就问该学生:你怎么交白卷?学生回答:我交的不是白卷。
老师:那你说说这交的是什么作业?
学生:我的交作业是“牛吃草”。
老师:你...你......,草呢?
学生:被牛吃了。
老师:那...那......,牛呢?
学生:草吃完了牛走了。
老师:...... 学生: 简直不可思议!居然就有人这么干了!佩服的五体投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