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霏改编,让圈里的人爱恨交加、很纠结的一首曲子
这曲子,喜欢的人爱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狠的了不得。它就是——《彝族舞曲》我属于第一类。殷飚老师的我也喜欢,各有千秋啊。
今天把乐谱(五线谱+六线谱)和视频分享给大家。改天上个DIY视频来,也让大家爱恨交加一下
乐谱下载:http://bbs.muscn.com/thread-180039-1-1.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U5MTU4OTQ0/v.swf
[ 本帖最后由 cixi 于 2013-6-13 20:39 编辑 ] 非常好的曲子,非常好的演奏。吉他改编名族乐曲里头最成功的曲子之一,尽管这种成功许多琵琶曲的爱好者无法接受。
可惜的是不该用斯曼莫来演奏,斯曼莫在吉他里头属于比较键盘化,音量巨大,音色极为工整,比较不容易弹出色彩变化,
彝族舞曲是属于需要色彩变化丰富才能更好的展现情感的曲子。 看看,楼上两位,爱恨纠缠,又开始了 很好的曲子,咱与楼主一样很喜欢这个吉他改编。作为洋乐器能这样把民乐作品完成这样,已经相当好了。中国的民乐作品我感觉用西洋乐器不太容易表达,因为民乐中有大量的音效模仿,包括这首彝族舞曲在内,会有许多音效模仿,而这些音效模仿又基本是根据民乐器自身音色而定身创作的,比如中国的竹笛作品用长笛演奏,味道会相差很远,甚至完全不合适。同时民乐的五声调式、对和声进程、旋律变化相对较弱的特点,一般洋乐器表现民乐味道总差一些。我很感兴趣的是,琵琶有没有弹吉他作品或钢琴作品改编曲的?比如《传奇》、《阿宫回忆》、《恰空》之类的,这样一对比,也许会发现中西方两种弹拨乐器的演奏范围那一个更宽广些? 好听的曲子 爱恨交加?俺立场分明,站在爱这边!
至于别人接受与否毫不重要...
黄老师有没有杨雪菲改编的梁祝乐谱(原版的)啊? 太高难了 轮双弦不是一般人能掌握了的:一是力量要大,二是要匀。
我用外轮代替,没办法力量不够。 很亲民的视频~~~ 我觉得没有理由恨。我很爱,爱杨妹妹和她所有的演奏 必然支持!
大概数了下,楼主13号发的帖,现在3天过去了,就是说支持杨MM的全都在这。
换个观点,大部分群众是反对的,比如:任哲、61、走江湖大哥.....还有很多就不点名了。 为啥木有 汉族舞曲呢 真是骑了怪了 原帖由 鲁西亚 于 2013-6-16 23:32 发表
必然支持!
大概数了下,楼主13号发的帖,现在3天过去了,就是说支持杨MM的全都在这。
换个观点,大部分群众是反对的,比如:任哲、61、走江湖大哥.....还有很多就不点名了。
鲁兄旗帜鲜明,我当接受批评。不找任何借口与理由
至于杨MM的演奏我怎么会反对?记得去年丙丁兄弟就上传过杨MM的这首曲子,我还给加过精呢
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390093&highlight=
虽然只算拍手党一族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瞎起哄了,为了弥补我的过失,给楼主加精吧
不过话分两头,大师们的演奏固然吸引观众眼球,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关心论坛吉他业余爱好者(特别是初学爱好者),给他们腾出一些空间让他们施展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 可以这么说, 杨雪霏整体上代表了中国吉他的最高水准, 但我个人对杨还是有所期盼的, 以杨的实力完全可以在肢体,表情上再热烈奔放些, 更加自信霸气一些。 以彝族舞曲为例,含蓄的肢体表情有时候会产生压抑感。 既然是舞曲, 就有必要适当的表现一下舞曲热烈的表情,让观者更容易理解你试图表达的音乐。 我想,做一位出色的演奏家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往台上一坐, 你既是奏者又是演员。另一方面我坚持认为, 实力与肢体表情要相符。我最厌恶的吉他表演莫过于,在音乐,技术上,表现三流,而在表情上夸张的跟大变干燥似的。 谢谢楼主分享 原帖由 WHW7777 于 2013-6-17 09:45 发表
可以这么说, 杨雪霏整体上代表了中国吉他的最高水准, 但我个人对杨还是有所期盼的, 以杨的实力完全可以在肢体,表情上再热烈奔放些, 更加自信霸气一些。 以彝族舞曲为例,含蓄的肢体表情有 ...
古典吉他是所有乐器中肢体语言最呆板的了:这个乐器把人的肢体固定得死死的,就连眼睛也不得闲,需要照顾左手的指板位置,夸张点就容易失误,或者音色难以稳定。除了山下外,几乎所有的大师都呆板不已,因此山下的音色就受到影响。这是无奈的事。
[ 本帖最后由 wangjianguo 于 2013-6-17 14:24 编辑 ] 原帖由 鲁西亚 于 2013-6-16 23:32 发表
必然支持!
大概数了下,楼主13号发的帖,现在3天过去了,就是说支持杨MM的全都在这。
换个观点,大部分群众是反对的,比如:任哲、61、走江湖大哥.....还有很多就不点名了。
谁说的,我只是现在无法看视频即便是大师的也不能乱拍巴掌,不然就真成拍手党了!再说了也不敢再要链接了否则王建国版主更要说我是out十out再十out了。哈,
即然鲁(大俠十评委)点名批评了那就犯次规先鼓掌支持(表情发不了),鲁兄没发现凡是音视频帖在无法收看的时候我都不便跟帖,你懂的哈。
[ 本帖最后由 M1961 于 2013-6-18 11:22 编辑 ]
回复 14楼 鲁西亚 的帖子
不会吧,支持的人这么少?我相信好多同志心里是支持的,就是懒得动手 不太明白,为什么会纠结?殷飚改编的是给国人听的,而国人更熟悉的是琵琶,所以他是用吉他当琵琶来弹。
杨雪菲改编的是给外国人听的,形式会更符合老外的审美,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优秀音乐,这点,杨雪菲的期望和贡献都是很大的。
威廉斯演奏的樱花真的有日本民乐演奏的好吗?不一定,可是,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首乐曲,不知道日本的所谓圈内人会不会纠结。
另外,从吉他的角度看待这首——《彝族舞曲》,殷飚和杨雪菲的改编没有可比性。 鲁西亚观点不能苟同啊,一个帖,再好,也不能说明坛子里的人都看过,就算都看过,也未必都愿意打键盘。其实管他占几成,各自按自己的秤即可。
回复 5楼 hongsyustar 的帖子
其实琵琶也是从波斯传入的吧? 原帖由 上梁 于 2013-7-25 23:37 发表其实琵琶也是从波斯传入的吧?
是哟,是从中亚地区传入的曲项琵琶, 亦作 "胡琵琶"。 个人感觉,琵琶这个乐器完全是在中国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得到大发展,在唐及以后给发扬光大的。也许吉他这个乐器也会有同样的经历?就总量上,中国玩古典吉他和制作的,现在是否已经或接近第一了? ........................不知道有什么好恨的。。。。这样说有点夸张了。 这首曲子, 大家应该先听听 王慧然的原版, 就会知道
杨 的演奏其实就是基本上的原版演奏。 抛开一切理论,好听就是硬道理~ 杨还代表中国最高水平? 好几年没来了,还是蛮热闹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