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40楼 Hendrix-HK 的帖子
那还有什么办法吗?说实在的,将来音箱接不接地都不重要了,现在是担心家人的安全了! 原帖由 suedeliu 于 2013-12-26 12:30 发表那还有什么办法吗?说实在的,将来音箱接不接地都不重要了,现在是担心家人的安全了!
没啥问题的,LZ不必过于担心!
大功率电器为了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或者突然发生强电进入——比如雷电,可能对人产生的危害地线才起作用.
我家装修时也没检查接地,结果装修完了发觉地线没有接。
不过电压稳定没感觉影响吉他音箱,所以也没在意.
一般装修进户那个分路表内有保险丝的,漏电或者强电进入哪怕触电也会跳闸,出事的概率就是进户电表保险丝被你换成铜丝、进户分路表跳闸失效,每户基本都是双保险。双保险同时失效的可能性很低的,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高师傅又开启新话题了 楼主我只说一件事千万千万不要接水管10个里有一个出事的没准就是你人身安全是大事 多百度再下手 别只听信一家之言 也许害你不浅呢
------------
--------------------------请注意-没有接地的用电环境很危险-----------..........请到专门地方 找强电 电工 强电电工,必须带电工证你懂的,然后家里尽快改电路你懂滴 不多说----------- 高师傅所说的一头接暖气管,另一头金属丝是不是要夹在吉他线的6.5的插头与音箱上的input接口之间呢?
--------------
-------------------你看图不知道能能看懂。去弄一个插座三孔 ,一零线 《绿》 一火线《红》一接地《黄》 首先你得把插座三孔打开,在里边焊接个导线你懂的不多说 尽可能焊接牢靠按高老师说法 导线的末端弄个圈圈
你家不是地热找个地方钉在地上或是接到外边地上!你懂的
然后同电 插上弹琴 OK
零 火 线 通电 回路出问题电 黄色线倒出
-------
- ----------附送一句 没有接地的用电环境很危险 这个方法很危险 请您个人决定,这哩只是出建议后果自负谢谢要是觉得用电安全问题 ,尽可能给吉他箱子单独接个 弱电开关 要好的 好的 求科普 高老师说的那种方法 不就是 把吉他信号线接到暖气上吗?是微弱的电流啊 又跟供电电路没什么关系,就是通过金属管道把多余电荷释放到大地了啊 会有什么危险?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原来还想试试看把接地的那端连根导线插进花盆里的。听了大家的建议 想想还是觉得找电工接个明线吧。 高烁说的解决方法没有问题,小心操作别接错就好了,
注意的是接暖气等类似物体时,在你错误搭到火线的情况下,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当然,电器或者电源自身质量问题导致地线带电的情况也是有的,
00年在东北上大学时,就是这么解决了噪音问题,可以一试。当然是在触琴弦噪音会变小的情况下才有试的意义。
大家还是对事不对人的好,高烁也不能一个回复里把所有异常情况都想尽了,,,
另外,上面有人说电源接地与信号线路接地不是一回事,
其实电源的地线与你信号线路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在没有特殊目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家里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或者接地端)都是相通的。 我觉得我们讨论的时候应该放弃因意识形态不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争论 不要整的像美苏冷战似的 或者**那么紧张 没想到这个帖子会有这么多跟帖
其实接地没想象的那么可怕 国产设备也没想象的那么不堪 我现在用的HND 和Kimble 我都很满意 (除了现在吉他高把位有的打品以外)
说说接地
接地
编辑
接地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在电力系统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接地的功用除了将一些无用的电流或是噪声干扰导入大地外,最大功用为保护使用者不被电击,以UPS而言,有些 UPS 会将零线与地线间的电压标示出来,确保产品不会造成对人体的电击伤害。
接地
thing;grounding;ground connection] [电]
(2)
以美国的电源系统而言,除了火线( Hot Line ) 与零线(Neutral Line)外,中间圆头的插 Pin 即是所谓的接地 Pin .
2简介
接地是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3接地装置
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电工设备需接地点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自然接地体有:①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及其他金属管道(液体燃料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管道除外);②金属井管;③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或水下的金属结构;④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人工接地体可用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当土壤有强烈腐蚀性时,应将接地体表面镀锡或热镀锌,并适当加大截面。水平接地体一般可用直径为8~10毫米的圆钢。垂直接地体的钢管长度一般为2~3米,钢管外径为35~50毫米,角钢尺寸一般为40×40×4或50×50×4毫米。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米处。这个深度以下,土壤电导率受季节影响变动较小,接地电阻稳定,且不易遭受外力破坏。
摘自百度百科
我最近正在准备做一个电子管音箱 经常上DIY区的朋友 一定能看到放大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点 他们会和吉他屏蔽线端(就是二楼说的地方 不是芯 是外层)变压器中心抽头 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 除了作为接地保护以外 最主要的还是减少噪音
另外 如果楼主用的是晶体管音箱 大可放心 音箱里 出电源部分 都是36V以内直流电 不会对人照成伤害(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慎用) 电源部分也就一变压器 一般如果变压器坏了 你音箱是不会出声的 接线的时候小心火线 一般 火线是红色 与开关相连 零线是绿色或者蓝色 接地是绿色 旁边带黄色条纹(我说的是一般 一些劣质产品 没有颜色)
如果楼主用的是电子管音箱 最后还是不要拆开音箱 电子管音箱都是三相插头 插在有接地的地方 电子管音箱一般都有150~300V的直流高压 不小心摸到 可能不能死 但是你一定会很爽 而且 电子管音箱变压器抽头多 灯丝 屏极高压 中心抽头等 最好不要动
我觉得Hendrix-HK说的事故 正是没有接地或者接地不良造成的 接地能保护我们不受触电危险就是因为 当用电器金属外壳有电时 电流会顺着接地线流向大地 没有接地 那很悲剧 你就是接地线 电流会通过你的身体 流向大地 你就触电了 还有 我们用的其他用电器使用交流电时(比如洗衣机) 即时外壳有绝缘漆 但是 有的时候 你摸也会有麻的感觉 是因为 交流电和直流电不一样 交流电可以通过由绝缘介质组成的电容 所以 高压输电线 根本就没有绝缘层
还有 好像有人说 “放在花盆里”这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接地 不是挨着土就行 具体 请看百度百科
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自然接地体有:①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及其他金属管道(液体燃料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管道除外);②金属井管;③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或水下的金属结构;④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人工接地体可用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q1Qi6UmpETNNHkM4344
回复 50楼 zc1979 的帖子
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是防漏電意外的,你瞎接去信號的接地,就是發生我34樓說的意外害死人的原因LZ問電源接地,高騙子答信號的接地,除了是答非所問,也是誤導人會搞出人命的 http://iask.sina.com.cn/b/10663022.html
真是捉急。。。
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大可按高工的说法做,反正人家不用负责。 还有 Hendrix-HK 朋友我看了一些你的帖子 很专业 但是感觉稍微(只是稍微)有点水土不服 如果你在香港生活 那你很悲剧 你无法享受到雾霾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凝聚力” 你也无法享受到不合格的自来水 你吃不到地沟油 也喝不到三聚氰胺奶 等等等等 具体请百度 我想说的是 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 那帮生活在北京的人 能够享受到更多 他们更是打不死的小强 劣质电源 根本就奈何不了我们
我正在哈哈大笑 原帖由 丹青水墨 于 2013-12-26 14:39 发表
还有 Hendrix-HK 朋友我看了一些你的帖子 很专业 但是感觉稍微(只是稍微)有点水土不服 如果你在香港生活 那你很悲剧 你无法享受到雾霾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凝聚力” 你也无法享受到不合格的自来水 你吃不到地沟油 也 ...
说个低俗点的类比:
虽说我们已经习惯被爆菊,但如果因此而把正常的快感都忘了,那未免也太悲哀了。 算啦,回复第三次了,打了那多字还是有人支持,算我手贱白忙活!
“盲从”的“无知”
“名人”都是“名言”
信则有、不信则无吧 赐我平静 让我接受那些无法改变是事
赐我力量 让我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
如果我们已经习惯被爆菊 也许真就忘记正常的快感 也许就是这么悲哀了
“这些墙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 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 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叫体制化“
回复 40楼 Hendrix-HK 的帖子
谢谢,感谢你的解答!回复 42楼 一切为了和谐 的帖子
谢谢啦,感谢! …………高工亮个电工证看看,知道这么接会出事儿不? 我的GT8怎么在吉他的连接头那圈一圈 拉条线到地下怎么还是很大噪声?
电源插头是两插的 如电源要接地滤波怎么做?两插的哦 此贴不顶还能顶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