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Box 隔音录音箱体制作随笔
最近楼上邻居得了强迫症,一听到我弹吉他就跺脚抗议,就算是以前我认为合理的时间(比如下午四点)他也要抗议。为了不让矛盾激化。我考虑制作一个ISO Box之类的东西。一开始琢磨要做个喇叭和箱子一体的,这种东西有好几个品牌在做,但价格很高,而且国内无现货,并且听试听,看测评什么的感觉喇叭被放在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里震动得不充分。自己DIY呢还要再买一个喇叭,而且国内没有前人的经验,设计起来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于是放弃。
第二步开始琢磨做个大箱子包住箱体得了,就是把整个吉他箱体放在一个大箱体里,做好吸音和隔音就好了。当时看了国外网友的一个制作实录:http://www.amptone.com/diyisobox.htm,还有Pete Thorn自己做的ISO BOX(他甚至还用这个Iso Box录了张专辑)。让人感觉挺简单易行的。于是行动。
去装修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卖木材的对这种小生意不屑一顾。但一听说操作简单,也还是答应帮我作一个。我最先的设计尺寸为80x80x90。我最开始的想法是要把412放进去。
第二天箱子就完成了,到了电梯口,突然发现电梯口才70cm多。。。家里的房门也差不多是这个大小。。。根本进不去。。。只能扔了,打算再做一个。不过岳父大人看着可惜,帮我拆了再装到房间里。当时吸音棉还没到货,我就随便放了些棉被棉衣进去,发现效果非常不理想,还有,最关键的是这个东西体积太庞大,不适合放在我这个只有8平米的书房里。其实这么大放412还很勉强,因为放棉的空间也不多了。
于是开始重新设计。这次的设计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因素:
1,不拆卸就能进家门。
2,一定要装把手和轮子。这个东西的体积,就算是塑料做的也轻不到哪去,更何况木板。
3,不能放在地板上,必须放在飘窗上。因为我家地板也是木地板,木地板那种架空的结构如果没经过吸音或隔音处理的话就像个共鸣仓。
4,放弃装412设想,改为能装112的箱体就可以了。
5,节省用料,降低成本。原板材的尺寸是240cm*120cm,原来那个大箱尺寸需要用三块板,并且废料很多。 每块板的价格为100左右。木材市场卖的板材最厚的尺寸为18mm,实为17mm(不知道这是不是什么行规还是缩水了)。需要加厚的话只能两板合一,但不现实,因为重量太可怕。所以这回设计只使用两块原板来进行切割。省去少买一块板的钱。最终尺寸定为:70*80*80(mm)。这个尺寸可以满足几乎所有112箱体的需要了。
制作过程及试听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wMTI0OTk2.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gwMTI0OTk2/v.swf
总结:
1. 经过这样全面的吸音及密封处理后,我感觉效果还是很令我满意的。音量直降20dB-30dB。我带无线接收器在房间和阳台外到处走走听听,感觉声音并不能说完全没了,但也就相当于看电视的音量差不多吧。
2. 箱体喇叭还是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如的震动,音色还是非常自然的。动态表现在那些数码类箱模设备之上。
3. 多层吸音棉处理也将声音反射降到了最低。但吸音棉对隔音的作用是及其有限的,真正起到隔音作用的其实还是木板,所以我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的一些密封处理不能说有着很大重用,但应该还是有着一些作用的。
在吸音棉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棉为6.5cm厚度的。这个厚度的计算行业内是按两块对叠的总厚度定义的,实际从顶部到底部的厚度为5cm,加上形状是鸡蛋棉形的,所以实际厚度并不厚,单单加一层显得有点单薄。但如果是再厚的吸音棉就比较不好买,而且价格更高,所以我实际的处理方式是在箱子内部只钉一层吸音棉,其它的摆上去就行。所以箱体的设计越大,可以摆的吸音棉也就越多,同时吸音棉到达一定厚度对隔音会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我还使用了一种波峰形状为三角形的吸音棉,我完全是为了模仿PeterThorn而做的,听说吸低音。这种棉相对硬一些,密度大一些,价格也贵也一些,我只买了四块,其实也够了,因为硬,塞不了几块,不过我不确定如果用这种棉来做箱子壁上的吸音会不会效果果更好。
箱子的盖子开在上面并不是一个省力的办法,因为如果是频繁的换箱体的话,或者要重新摆放话筒的话,扛来扛去真的很累。但盖子在上的好处是摆棉时看得更直观,盖过来后用箱头压在上面就行。不用多安装锁扣或者合页之类的东西来盖紧它。如果你真的要频繁更换里面的箱体,那可能门开在侧面会方便些,但是装棉和放棉的时候会麻烦一点点吧。密封做起来也相对麻烦一些。
说到问题及缺点,我只能说这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个静音录音的方案,因为低频的穿透力还是比较强的,我感觉对低频的衰减应该只有十几dB左右。低频的隔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如果是在晚上进行录音,并且希望在70dB以下进行录音,我还是得配合衰减器来使用,并且把门窗关好。有一次我见太闷了,开了一会儿窗,楼上又开始跺脚了,关上后他就没再跺过。看来把门窗关好还是有点用的,我用无线接收器走到阳台和屋外去听听,的确,关上门窗后能再减个几dB。
还有,弄这样的箱子,一般只能放112,放212就需要更大的空间了,能放212也差不多能放412了。但是我觉得如果放212或者412会产生更多的低频,到时更难处理。所以还是放112现实些,同时也能再多填点棉进去。但不得不说的是,112的动态真不能跟412的比啊!
实际总造价600多。
板材:108*2=216
木工:100
吸音棉:鸡蛋棉4.9*24=117.6; 三角棉8.2*4=32.8
轮子:50
五金及胶水:20
门窗密封条:15
七七八八运费:60
[ 本帖最后由 unclezzm 于 2014-3-3 19:30 编辑 ]
顶猫叔,真心发烧友
顶老赵
邻居的问题确实是个问题! 排队等老赵的音箱卖的话先通知我,我楼上邻居很友善 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1535255-1-1.html赵老师为何不考虑这种方式呢 赵老师啥时候换别墅啊 没邻居 原帖由 butaidong 于 2014-3-3 22:15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1535255-1-1.html赵老师为何不考虑这种方式呢 更累,而且各有利弊。 哇塞这样的话声音觉得纯 看来大家都是好邻居难遇啊············我在单位宿舍更杯具 只能每天下午四点--晚上八点 这个时间没人投诉 楼下的护士倒夜班下午要睡觉的话更是投诉 杯具! 上周末有幸近身体验赵老师的这个隔音录音箱体
很棒。 我家楼下已经把房卖了换到2楼去了 还好我是在阁楼弹琴,楼上没人,楼下是我自己家。
另外我感觉5楼那种方式多少会影响低频的特性吧,前向密闭空间里空气的弹性加上去了,好比密闭箱的容积减小了一样。纯个人猜测~
回复 12楼 ike 的帖子
哈哈哈 原帖由 裂空雷痕 于 2014-3-5 07:51 发表还好我是在阁楼弹琴,楼上没人,楼下是我自己家。
另外我感觉5楼那种方式多少会影响低频的特性吧,前向密闭空间里空气的弹性加上去了,好比密闭箱的容积减小了一样。纯个人猜测~ 所以Rivera设计了这种底部带导向孔的:http://www.rivera.com/index.php/products/cabinets/150 不过价格也是很夸张。据说也能减30dB。 搞个真空 的 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顶 玩电琴 真不容易啊 !
小声的说 我这能承受50W的功率可以50W电子管 开完。左邻右舍 没意见。
没法办 要测试头,有次 20W头开完2分钟后 我吐了 还买了 藿香正气液 来喝。。。。。。。 原帖由 修理工 于 2014-3-5 16:40 发表
顶 玩电琴 真不容易啊 !
小声的说 我这能承受50W的功率可以50W电子管 开完。左邻右舍 没意见。
没法办 要测试头,有次 20W头开完2分钟后 我吐了 还买了 藿香正气液 来喝。。。。。。。 管箱要开到好听,都是损害耳朵的音量了,把后级开过载,在室内环境下的确是要吐的。。。话说虽然有了隔离箱,可以把音量开大些,但经过了话筒再从耳机里监听,那感觉还是和坐在一台412面前差不少的。。。玩个电琴的确不容易。 太帅了,终于完成了 做好了?不错不错! 看完了,我只能说,kpa是唯一选择…… 楼上偷暖气水,不敢造次,楼下,上来敲门也听不见。不撸则已,一撸就得110分贝以上 这算是 居家折中的做法么? 呵呵。。。
20W就吐了? 那我们以前排练MESA 150W 都开到一半多 也够震人的 来找我玩的人说一公里外都听到了。。。也没吐啊
这事儿 啊 要跟鼓手比狠、、、我有绝招 确实好方法 弹琴手法也赞 看晚了,这段没时间。这周末应该会去你家看看 经过这段时间实践,我感觉这个箱子非常有用,非要半夜用也不是可以,音量小一些,备个分贝仪关注音量在50上下就行。
还有,其实有了这个东西,暂时让我对KPA的需求稍微缓了一下,毕竟花一万多买一个数字产品多多少少有点纠结。其实我需要的不是各种种样音箱的声音,而是一个真实的音箱感及手感。这个东西现在成了我做测评的主要工具。
回复 27楼 unclezzm 的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