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ark 发表于 2014-7-12 09:06:40

古典吉他杂谈——7月

本帖最后由 musicark 于 2014-7-12 09:16 编辑

最近因为跨出了专业,出现了众多的思想斗争和思考,但是随后发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

从古典吉他跨入音乐制作行业,跨度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毕竟从一个圈子出来了。出来之后,视野忽然间清晰了。

我现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时常这样比喻自己:

我原先是一个做西点甜品的师傅,我觉得能做好甜点才是我的追求,并且我遇到人就和别人说,西点才是西餐里面最好吃的,因为它甜美、精致、可人,比其他西餐种类好吃多了。

可问题就在这里,人都是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喜好。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吃甜点,别说一辈子,让谁三餐只吃甜点,一天就腻歪了。

其实打了这个歪斜的理由,不外乎觉得现在问题的问题不是出在吉他体制上、教育上、师生质量上,而是出在一个根本的认知上——那就是对于整体古典音乐圈在的定位,如何发展,以及吉他作为古典音乐其中一种,该如何推广给个人——西方传统古典乐发祥国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不了解古典音乐,根本觊觎不了古典吉他的冰山一角,很多传统曲目,在时期性上还有很强的民族性,很难把握。但是了解了古典音乐之后,古典吉他却又不是唯一的选择。抓吉他的特点,还是有的,这点弹琴的都清楚。但问题的问题,听古典音乐的人又有多少?

我其实不介意和别人聊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近两年几乎很少练琴。我发现这两年也是我参加某大学工作以后,投入到所谓的教育体系中,才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阐明分享我的所有所学是很快乐的,我也的确在做。但是痛苦的是,我发现出现了一个根本的逻辑问题——我是因为热爱古典吉他、热爱古典音乐所以才去教琴、教音乐,还是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样乐器,以及让想学这样乐器的人得到教育的机会才去教琴,抑或说直白一点,为了生计?

我敢说,不是第一种,更多的是类似于一个理由般的第二种和无奈的第三种结论。那么如果是后两者,通过吉他来养活自己,变成了一种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古典吉他圈子不缺任何一个。弹琴的大师很多,教琴大师更加多。因此,我毅然决定放弃所谓的教育行业(当然我也发现以我的水平,用演奏来养活自己,那是更加不可能的。当然我也很庆幸,我能够通过创作音乐,继续发挥我的音乐灵感而活下来,这是最好的状态。)

那么如果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样乐器,问题在于现阶段,真正实现古典吉他推广的只有两种方法——先推广古典音乐,让古典欣赏氛围浓郁起来,让真正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再引导他们在其中发现古典吉他、了解古典吉他音乐、领略其中妙处——这将会是十分漫长的事情。

抑或直接了当,利用媒体洗脑。现在一提到媒体,很多人普遍想到说搞一个通俗一点的曲集,改变些久石让、或者优美的不得了的小品,找一个俊男美女,弹着自带浪漫光环的吉他,然后就可以了。朋友,那得砸钱,砸到类似于人家一提大提琴就想到周杰伦,一提小提琴就想到王力宏,一提钢琴就想到朗朗这种效果。

其实聪明的人想想这压根没用,因为这也会是一时的潮流。

通过媒体,闲杂就得传播一种生活方式,那也是洗脑,而且更加彻底——谁不爱生活?

最经典的莫过于甜品,几百年前有个聪明的人说甜品一定陪着咖啡喝才更加风味,好了,现在甜品伴随这咖啡飞起了。抑或现在说什么清宿便、改善酸性体质,其实就是商家扯淡,但是多少人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不是因为它多科学,而是因为它的确改善了生活品质,柠檬本来就是好东西,喝点柠檬水挺好,即使你用科学证明上述所谓酸性体质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是由于人们养成了习惯,这些已经融入到了生活,抹都抹不掉了。

况且是吉他这么好的音乐,一旦融入到了生活中,我觉得它会伴随血液流淌的。只不过它还需要一种载体,能够让所有弹古典吉他的人去思考,去摸索。

我还是认为,也坚信,现在,古典吉他最大的机遇和危机,不是让多少人学会它。而是让多少人了解它、被它打动、之后爱上它。前者,好似面向一堵墙,后者,让你面向了一个世界。


方舟
周末空闲随笔

2014年7月12日

swblxw 发表于 2014-7-12 09:26:44

音乐至上,古典吉他不过是一表达方式

指上听 发表于 2014-7-12 10:24:01

“先推广古典音乐。。。。。。再引导他们在其中发现古典吉他”就冲这句话,方先生不做教育真的可能让国内吉他圈中少了位教育家。但教育理念良好也罢,正确也罢,与学费收入又看不出必然联系。从生活的角度,不做也罢。其实离开也好,不唯吉他,任何东西似乎都是业余时才好玩。吉他演奏与练习,对专业只是一种劳动(甚至是劳役),对业余就是一种享受。

既然跨出了,就享受他吧。何况您仍在这个圈子的核心之内,您的编著,仍在践行着您的教育理念,会开花发芽的。

linxi2413 发表于 2014-7-13 16:35:5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吉他杂谈——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