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吉他上练习音乐感觉的实况录音(对只有少量时间练习有音乐追求者也许有启发
首先,让自己休息一会儿. 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音乐或者,这个音乐要什么样的音乐.然后,将手上的音量一直控制在5分一内,最大不超过6分半.(练习一下强烈的右手控制力吧同学们).
记得不要把眼睛睁开.有条件的同学,让自己处在半梦游的状态.从第3者的角度听自己的演奏.
别怕弹错好吗,让音乐更如梦境一些.
当然,如果是练习轮指曲之类,首先保证一个完成度,起码让轮指的音色保持好,并,听起来是一条音乐的线,而不是一个个的分离的音,甚至是指甲蹭弦的声音集合.
然后,展开想象力………………
当每一段音乐听起来都满足自己的审美的时候……(能听处我里面的每段修改是修在哪里吗?)
http://asniler.com/sound-my/training1.MP3
另外,如果你觉得今天感觉不好或者没有特别的灵感,那么,可以练琴,但千万别在琴上练音乐。 然后,将手上的音量一直控制在5分一内,最大不超过6分半.(练习一下强烈的右手控制力吧同学们).请问这个计量单位用什么来测量的? 最大音量的5成到6成半 想起来了,以10分音量为计算单位。 呵,楼主,我发觉我和你的弹吉他理念很不同呢,我弹吉他时的音量有时非常大,因为当时我很兴奋,有时又非常小,因为我手弹累极了,另外我弹吉他时从不闭眼晴,还有就是展开想像力,可我从来在弹吉他时都没有展开什么想像力,为弹出一个高难度的音我神色相当紧张,哪还有心思展开想像力哦,呵,楼主看样子真是厉害。 加紧练啊,争取达到楼主说的那种境界,谢了,今天免费学了一课。 听琴声如见其人.楼主忧郁但没有痛苦.乡愁但没有多虑.身在都市心在田园.知音姑娘应为之着迷.
楼主的音频基本上倾向于吉他是孤独者的乐器的独白式的表现诠释.
感觉是"我爱独处,也爱群居"---朱自清的文句中第一部分的写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4 13:51:04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blues20000在2005-4-24 8:56:17的发言:
>
请问这个计量单位用什么来测量的?
这个计量其实就是“动态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说,你最轻(听得出有音色音质)和最响(不打品,不是暴音,有音色音质,音头延音保持得足够)的音量的差别。动态范围越大,你的音乐在动态上对比也可以做得越大,音乐的表现力可以更强。
但一般弹琴其实不太注意小音量的练习以及动态范围的训练。这样导致实际演奏出的音量其实都是一样的。不信大家可以仔细听听以往不少同学们的录音,基本都是没有动态。
所以,控制在5分以下表示你应该控制在自己最大音量的一半音量(其实已经很轻了)以下。这样对于训练自己右手的控制能力会非常困难。因为在一半的范围内要做出同样的层次,细腻程度就提高了一倍。
当然其实更难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音色和音质以及延音。
动态范围有了,就需要动态层次,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这个范围你做出多少层不同音量的变化。并且在实际演奏中清楚的可以明白并一次性做到其中某一层。我想这些都是在基础练习时该做的。
阿宫回忆的动态不是非常大,虽然是浪漫派音乐。但其特色不在于动态对比,而在于通过低音音量的控制将6/8拍的节奏演变为3/4拍,以及轮指时每个手指触弦时间都尽可能短形成旋律线,加上不同和声间细微的色彩变化,这样造成延绵的回忆般的梦幻感觉。 以下是引用ddx68在2005-4-24 12:36:03的发言:
呵,楼主,我发觉我和你的弹吉他理念很不同呢,我弹吉他时的音量有时非常大,因为当时我很兴奋,有时又非常小,因为我手弹累极了,另外我弹吉他时从不闭眼晴,还有就是展开想像力,可我从来在弹吉他时都没有展开什么想像力,为弹出一个高难度的音我神色相当紧张,哪还有心思展开想像力哦,呵,楼主看样子真是厉害。
加紧练啊,争取达到楼主说的那种境界,谢了,今天免费学了一课。
如果因为兴奋就弹的音量很大,而这地方需要很小的音量怎么办呢?闭眼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以第3者的角度去“听自己的演奏”,而不是在“以为自己的演奏”。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自己的演奏录下来一听,很惊讶竟然是这样,跟自己弹的时候以为的不一样。
作为演奏者应该冷静,明白自己应该在手上做什么动作可以让听的人有什么感觉。而不是以自己心情随便影响手的动作。心情应该是在理解音乐时创造的。
练习音乐演奏的时候,应该同时扮演认真的演奏者和挑剔的聆听者的角色。
想象力是所有好的美的音乐的源泉。音乐不在于重复,而在于探索和挖掘音乐或者一首曲子本身所要表达的本质体会。体会到作者原本希望别人了解的那种体会,并且能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那样的音乐才有趣味又不偏离原作。至于个性,每个人弹琴都不免会有自己的个性色彩在音乐里表现出来,因此不必要刻意。
如果失去了享受也就是聆听者的角色,那么演奏音乐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好象如果没有音乐的需要,那么再复杂的技巧或动作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以表现为目的的技巧和机能才是真正所谓实用的技巧——或者可以成为技巧,而不仅仅是机能。 讲得很好,唉,就怕这一辈子达不到这种境界。 好象是:“态度决定一切”,“智慧决定技术”,“心境决定层次”之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