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圆梦之旅1——2016春节fender加州工厂参观游记
一、前言人生苦短,庸庸碌碌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而烦躁,好在有吉他有音乐作为调剂。2015年下半年,我感觉每天在帝都重复地工作实在太无趣了,于是跟老婆商量春节出去旅游一趟,而目的地,则是我向往已久的美国。
说到美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好莱坞、哈雷、牛仔、摇滚乐这些重要的当代流行符号,当然,这里边必然少不了的是fender,这个诞生于美国的电吉他鼻祖品牌,在世界流行音乐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当今美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更何况,我本人可以算是fender吉他的极度脑残粉,从儿时听beyond乐队时认识了stratcaster这种吉他后,就开始对这款有着流线线条的神器乐器爱之入骨。后来学习吉他玩摇滚乐上GC,也一直将其视作是乐器标杆,以至于看到fender几个字母以及看到各种start或tele形状的工艺品都会想据为己有。我也会没事翻翻fender的官网,查一些琴的配置资料或者看看他们的新品,也是在他们网站上,我才知道原来fender的美国工厂就在加州,而且有个visitor center,并且工厂可开放参观。
于是,我去往美国西部旅游的行程里怎么能没有fender的朝拜之旅呢。
下面是fender官网上关于参观工厂时间以及visitor center开放时间的说明,我们提前做好了功课并将其规划到了行程里。
二、出发
抵达洛杉矶的第二天,正是我们计划去参观fender工厂的日子。下面开启看图说话模式,多图杀猫,注意流量!
这天醒来看到窗外天气很好,我们在洛杉矶的住所就在落日大道上,楼后面就是星光大道,窗外就能看到太平洋剧院,也算好莱坞的地标建筑之一。
出门来到停车楼顶层开车,当时是2月初,我还不知道《疯狂动物城》这部动画片,今天再翻出照片一看才发现原来当时好莱坞满大街的广告牌上已经是它的宣传海报了(昨天刚看了这部堪称迪士尼历史上最巅峰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准备出发了,导航看一下路程,fender的加州工厂在科罗纳地区,距离洛杉矶城区大概有70多英里的距离,也就是将近120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好在美国高速公路发达,开起来也不觉得痛苦。
这里说一下,fender官网上介绍工厂参观每天只有两个时间段开放:上午十点和上午十一点半;我们早上原定八点半左右出发,到那儿赶十点的参观,然后出来再逛visitor center,结果早上我磨蹭了下九点才出发(被老婆叨叨叨骂了半天),估计赶不上十点的了,于是就踏实准备十一点半那场吧。出发!
既然时间不着急我们就慢慢看,一路天气很好,累了下车拍拍照抽根烟也是可以的 可否插个楼 三、抵达
路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顺利,快到科罗纳时我们高速开始大堵车缓慢第移动,我内心那个焦躁不安啊,生怕错过了11点半的参观,如果错过的话也就是今天没有机会参观工厂了只能看看visitor center,只能第二天再来,这样一来我们后面的游览行程都会被打乱。老婆又开始责怪我早上不早早出门。好在高速缓慢移动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出口,原来是左转去fender工厂那条路的路口在施工,所有左转车辆要右转去掉头绕行。还好并无大碍,我们终于在十一点左右抵达了fender visitor center!
整个fender工厂所处的这个地区像是一个开发区,有点类似国内各地的各种科技园区,周边是各种企业的厂房仓库和办公基地,fender的几个厂房和仓库以及visitor center就坐落在其中。游客中心门口就是硕大的免费停车场,停好车我就看到了这副熟悉的景象,那一刻真的是心情无比兴奋激动快要跪下来的磕头的感觉。以前在GC上各种帖子和观光帖里看过几次这个神奇的小房子,想不到我居然今天就来到这儿了,真如同做梦一般,赶紧拍张照压压惊。
推门进去就能看到个硕大的tele 52,有个柜台登记参观工厂。老婆迅速去交护照交款(10刀一个人)做了登记,然后服务员小姑娘就说你们十一点半前来此柜台前集合就行,待会儿会有广播通知的。
做完登记,门的另一侧就是著名的visitor center了,里边有关于fender的各种介绍和一些历史瞬间的展览,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销售,还有各种样琴试弹展卖。距离参观还有半个小时,于是我开始慢悠悠在里边转转。 搬个板凳看大片 等等等 四、参观工厂
我在visitor center里转悠了一会儿盘算着一会儿要买些什么东西,这时工作人员开始用英文招呼了,“11点半参观工厂的朋友请到门口集合,向导将带领你们前往”。于是我们赶紧赶到登记处集合,一个胖胖的白发老头在门口等着我们。老头自我介绍叫David,让我瞬间想到了David Gilmour,后者也是fender的代表乐手了,刚刚在visitor center里名人墙上还看到他的签名款和照片(Visitor Center照片最后奉上)。David让我们在登记处每人领取了一个护目眼镜和一个讲解耳机——护目镜是为了防止在工厂内被木屑粉尘等伤害到眼睛,耳机则是因为厂房里噪音很大, 一来是保护耳朵,二是David作为向导在讲解时他会有个话筒就像收音机一样定向发送到参观者的耳机里,这样队伍不管多长多分散,都能听到David的讲解。
戴好眼镜和耳机,我们来到门口集合。这一批团并不是很多人,一共六人——我和老婆,以及另外有两队美国老夫妻,目测都是60岁以上的大叔和阿姨,说明fender在老美心中也并非只是年轻人的玩具,其代表的真的一代美国人的文化,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中老年人有兴趣来参观了。我甚至想,他们年轻时也许也正是滚石、Pink Floyd正火的时候,当时他们或许也都是吉他和摇滚乐爱好者,也必然知道fender,只是今天老了正好也来圆梦来了。
果然,David出来后第一句话就问,:“Who play guitar?”,人群里另外两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都举手了,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出售瓜子!!!!!!! 来瓶可乐! 四、参观工厂
生怕一次写完没保存挂了,所以只能分楼层一次次发,大家见谅,感谢大家的插楼支持。
站在门口集合完队伍,David问完大家谁弹吉他后,很欣喜地介绍了fender的历史和现在的情况,这些我也就不多说了,Leo Fender创立fender以及发明电吉他的事迹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也没多关注。David语速很快,对我这种英语不好的人来说完全是硬伤,虽然边上有英语专八和在美国生活过两年的老婆,但是也不能指望她一点点给我翻译,而且她对吉他的专业名词也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更多时候只能我抓重点来听,连提问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David对fender的介绍中有两点引起我关注,他说科罗纳这个新厂区有几年的历史了,我们口中所说的所有美芬吉他都产于此,而且用它原话说是“(这些美芬)的所有零件都产自于此并仅供这个厂使用”;另外一点就是他指了指远处一个大建筑,说那片是他们的木料仓库(我两眼放光……),他说里边存放的木料都是来自各个木材产区(比如加拿大、南美等地)自然风干五年以上的木材,同时,他们在美国中西部其它地方有专门木材工厂用于初加工和自然风干这些木材,然后才被运到此仓库,他的原话里好像还说了fender在世界各大林区似乎都有控股的林场,以保证木材的供应和库存……
(听到这里我基本就傻了——我自己也DIY吉他,上了GC后也关心国内的一些新兴的吉他品牌和工厂,咱们的制造工艺可能真的不比人家差,可是在木料这点上,我们可能就处于了劣势,不是说我们国货精品的木材不如它,很多用心做的国产琴也是一样的南美沼泽木,加枫什么的,但是人家所有的木头都是在五年前就存下来的,而且人家控股着木头的上游,保证每五年每五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好木头供应,能形成工业化的精品,而我们可能就在产能上就此被制约了……所以国产品牌说要追赶国际一线,也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是一点冷静思考,并非妄自菲薄也绝无崇洋媚外,如有错误请指正,欢迎大家理性探讨。)
David介绍该厂的量产琴系列每天的产量在200把吉他左右,大概乘以全年工作日以及平均售价,每年的美芬市场销售额其实就能算得出来了,然后再去反推他们利润率,其实fender的情况就能猜个大概了。
对了David也提到了墨芬,他把墨西哥工厂称为离加州不远,还有一座fender的工厂,他说那儿的"产量更大,产出更廉价的吉他"
扯远了继续回到吉他本身,工厂园区的花坛都是strat造型,让我真是对这片土地无比喜爱。穿过园区我们就准备进入厂房内了,这时David交代,车间内可以拍照,但不许录像。我瞬间失望了,因为我一直拿着一个大疆的OSMO手持运动摄像机在拍摄,我还计划着把整个观光过程拍下来以后也好留念回味;现在只好把它收起来然后只用iPhone拍摄了。David还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能随便触碰其它设备,车间地上有黄线画出来的通道,游客只能沿着黄线走并且决不允许超出黄线外等等。看来他们工厂的管理水平很高,把游客参观也形成了标准化流程了。于是我们跟着David走进了车间大门。
一进大门,通道两旁就是各种历史照片和历史名琴展示。通道尽头我看到了门上贴着这个标志,简直是fender吉他的最高工艺的代表,内心激动不已,我透过门缝看到里边应该就是CS工作室了,当然我们先不去这儿参观,队伍被David带着右转了。
牛逼!!!!!!!!!!! 坐等更新 四、参观工厂(硬件车间)
跟随David,我们首先进入的硬件车间——终于进入到了生产制造环节了,大家跟我一样久等了。
车间很大,摆满了各种机器,每台机器旁基本也就一个工人在操作,看到地上了黄线了吧?我们就是只能沿着这条通道走,不可越雷池半步。
另外说一下,不知道这个六人团在fender的参观中算不算人数少的,大家都一字排开走,David走得很快介绍语速也很快一路往前,而我则是队伍中最好奇的家伙,一路拿着手机拍拍拍,生怕不错过任何细节,所以我自然走得最慢压在队伍最后。我也争取在GC这贴里把我在fender的所有照片都发出来,一张都不漏下。
首先看到的是护板制作环节——David站在机器旁讲解,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在跟大家讲解,其实在有过DIY知识的玩家看来,这也就是一整块的赛璐珞板被按照模具进行切割和开孔,这部分工作大部分都是女工在操作,而且看起来她们似乎都是非美裔。
转过角就看到琴码加工的台子,有个工人正在把弦码一块块卸下来。看起来似乎是美豪琴桥的弦码,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原来弦码不是一个个加工出来的,看样子似乎是一整块钢材用机器雕刻切割出来再逐个脱模的工艺
这里是tele的琴桥盖子,浓浓的vintage味道袭来。
满满一筐的vintage式弦码,我猜这里边到底有多少个可能他们也不清楚吧……(好想随手抓六个出来,哈哈哈。开玩笑了,这算是偷窃工厂啊,要被送警局的)这些零件在这里制作完成后会被整框送往组装车间。
本帖最后由 hoping_whx 于 2016-3-13 20:29 编辑
四、参观工厂(切割车间)
出了硬件车间,外面过道里看到对方着琴盒,应该是空的,正准备送去装配的路上吧。
跟着David走进了木材切割车间,车间里上方挂着条幅写着“注意安全,远离伤害”
这里是切割好的指板——
还有各种琴体的模具,关于切割,David一直在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解释这里边的自动化工艺,“我们的切割是电脑程序根据图纸自动化切割”,其实在我看来,也就是CNC罢了。
David还随手拿起了一个琴颈和琴体演示(看起来琴颈应该是某高级系列还有虎纹琴头,琴体应该是elite,也就是最新生产的美精系列),给大家讲解strat吉他其实是有琴体和琴颈拼装起来的,他也毫不忌讳谈到gibson和PRS是榫接的结构,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木材这样切割生产出来的,生产制造上并无什么区别”,David说到。
上图中可以看到有的琴体材料是三拼乃至四拼,这可是美芬。David在介绍琴体拼接工艺时,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还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解怎么把多块木头拼一起拼够一个琴体的面积。 四、参观工厂(打磨加工)
从噪音巨大的木材车间转角过来就是琴颈琴体加工打磨的地方。
琴颈在此安装品丝并打磨弧度。下面这幅图我以前在GC上见过许多次,这次终于见到真的了——各个大师的签名款琴颈的模板,工人按照其琴头和指板规格进行相应的打磨加工。
下图这位大哥正在给琴体刷石墨漆做电路仓的屏蔽;
下图这位大姐在干嘛我忘记了,似乎是在埋琴颈的钢筋以及装品丝;
下图这些工人正在打磨琴体弧度和倒角;
打磨好的琴体会在接槽出打上日期和编号,2016年2月4日;
这几位大姐在干嘛没看清,好像实在做品丝的倒角处理;
名人堂里第一位是谁? Dr_R 发表于 2016-3-13 20:46
名人堂里第一位是谁?
哈哈你先猜,我一会儿来揭晓答案。先吃饭去 我押1块钱jimi,5毛david americass 发表于 2016-3-13 21:21
我押1块钱jimi,5毛david
先插楼一层,名人堂第一位果然是Buddy Holly;第二位是Buddy Guy;不知道是不是按历史顺序排序的,后面还有谁?等我最后揭晓!
楼主能顺便参观下GIBSON的工厂吗? 本帖最后由 hoping_whx 于 2016-3-13 23:14 编辑
四、参观工厂(油漆及成品装配)
继续回到整体,从木材车间出来,就该参观油漆工艺了。当然了喷漆车间要求无尘而且有毒,不会开放给游客参观,所以David给我带到过道里一个电视机前,电视机播放了一个关于fender油漆工艺的小片。当然其中着重介绍了fender最经典的三色日落的喷涂工艺,我其实并不是完全听懂,但是从David的介绍来看,是分层多次纯手工喷涂,也就是说其实每一把日落色都是不一样的!这让我对这款经典颜色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在过道里看到这个工具,猜一猜这个不起眼的工具是干嘛用的?
搞明白它的用途后,我感到还挺实用受启发的——
这是喷涂琴体或者琴颈时,把它拧在琴颈接槽上,这样就可以拿着它进行各方向的喷涂操作,而不碰到琴体油漆。而喷涂完后,也可以把它插在专用的架子上,方便琴体的转运和晾干。
就像这样——
而下图这架子上的琴体据说是有瑕疵的,要拿来把漆打掉再重新进行喷涂。(不得不赞叹fender的品控……瑕疵在哪啊,要不低价处理给我得了哈哈哈。我忽然想起早年法x达流出的那批SQ CV的瑕疵品了,真的是造福了不少DIY琴友,我至今家里也有一把拿它拼出来的CV)
更有意思的是,fender的车间层高很高,老外很合理地利用了——David让我们抬头看,他们把喷涂好的琴体琴颈通过传送带吊到顶上,这些琴体在工厂顶上就像屠宰场的肉鸡一样来回传动并烤干油漆。(顶上有灯而拍照角度又无法避开,只能是逆光过曝了,抱歉拍得不好。)
这些就都是晾干油漆的琴体琴颈准备送去组装成成品了。看到有CS的琴体了。。。(插一句:有个琴架子的颜色好骚气啊哈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工人试色的时候没事涂着玩的)
我们路过这个车间的时候恰好赶上工人们到了定点休息时间,车间里广播要求大家都起身做工间操活动筋骨,老美的工厂的管理水平还是很高的,不知道南方的乐器厂是否也类似。另外有个工位上挂着每个team的任务表,写着每天要完成多少个工序的任务目标,然后没完成一项或者没到一个检查时间就在上面标记,以便及时调整效率,也是一套简单易行的任务管理办法。
怎么有jackson乱入?因为Jackson和charvel的工厂其实也在这里,准确说不是工厂应该是另一个品牌team,大家共用的都是同一个厂房和软硬件设备,只是不同的生产线而已。
shiguohui6833 发表于 2016-3-13 23:00
楼主能顺便参观下GIBSON的工厂吗?
我之前查过,Gibson的工厂在田纳西孟菲斯,属美国东南部,而我这趟时间有限只能在西部游荡,只能下次去东部朝拜新奥尔良爵士乐故乡时在顺路去看看了。 hoping_whx 发表于 2016-3-13 22:44
先插楼一层,名人堂第一位果然是Buddy Holly;第二位是Buddy Guy;不知道是不是按历史顺序排序的,后面还 ...
你输了,一块五请给我微信红包 四、参观工厂(装配)
终于到了我最熟悉的一步了,哈哈哈!身为一个DIYer,干的最多的事就是这步。
另外走到这边,嘈杂的机器声就被各种音箱发出了试琴声取代了。各位工人会熟练地将先前所有的硬件和部件在此组装好,并调试好最好的手感。
比如这位大姐就在装配拾音器电路。当然我也想一睹那个传奇的拾音器老太太的风采,但是她应该是在拾音器车间那边,并不在我们的参观范围内,而且我一时脑残忘了该怎么问David这位神奇老太的事迹了。
初步装好琴颈琴体摆在这里等着安电路;
组装好的琴就在这边,David正手贱地去找把琴来给大家讲解各部件是怎么被装上去的,旁边的工人还在做操
最后装箱的大姐们非常熟练,拿着擦琴布快速清洁琴体,然后贴上American的贴纸并插上标签吊牌,皮筋绑上说明书和配件,然后就放进琴盒里了。
看这堆琴盒,就是已经组装好准备运往各地经销商仓库的成品了!Jackson和EVH又乱入了
马克 马克 五、参观CS以及其它品牌区
从组装车间出来David带我们来到charvel和Jackson等品牌的组装区。可以看到,这一片的琴师都普遍是年轻人,而且都很有艺术范儿,准确说来他们应该不算工人,应该是制琴师或者工程师,肯定要比先前车间里的工人们高一个level吧。而且因为是非量产,大家似乎也不是在那种紧张的生产环境中,每个人更像是在精致打磨手里的产品。David热情第跟他们每个人打招呼,他们也非常友好地跟我们say hi。
从这片组装区出来,我正想着会不会有机会看到CS的车间,说话间穿过个过道,就真的来到了CS车间的门口,但是拉着黄色警戒线,David走进去,跟我们说只能在黄线外远远围观,并不开放给我们进去参观。
远处能看见每位大师都穿着fender custom shop的黑色T恤工作服,很酷的样子,感觉有种瞬间从制造工厂来到科研机构的感觉。大家的工作台非常明亮整洁,环境也清洁宽大,完全没有了刚才在车间内的拥挤感觉,所以价格的差距就在这儿了懂了吗各位GC的小伙伴。
David站在黄线内跟一位师傅打了个招呼,随手就拿了把CS过来,给大家介绍这边的琴与那边的区别,当然依然是对于一般用户的非常通俗的语言。而对于GC的朋友们肯定不陌生了——CS当然代表着更优质的木材,更精细的手工打磨装配,更个性化的定制,以及大师所代表的工艺等等。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David介绍了其中一把琴售价在5000刀左右,强调“Very nice guitar,Very expensive!”同团的几位老外夫妻都发出“Oh my god”的惊叹。其实说起来5000刀也不过是他们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已,不过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极品和不可理喻的事情了,我心中一万匹***奔腾而过,我没告诉他们同样的琴到了中国可能就要花两倍的价格了,而一般中国人的收入也仅是他们的几分之一而已,也就是中国的爱好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买得起一把CS,尽管如此,在中国的吉他爱好者中,CS的拥有比例依然极高。
走马观花地看过CS车间,David催促着我们时间到了,快步带我们走出厂区回到visitor center,在出门出,我看到了各种荣誉奖杯,只可惜隔着玻璃拍不清楚。
已收藏 hoping_whx 发表于 2016-3-13 20:40
四、参观工厂(打磨加工)
从噪音巨大的木材车间转角过来就是琴颈琴体加工打磨的地方。
琴颈在此安装品丝并 ...
收藏了 好人好帖,楼主一路平安~ 五、Visitor Center买买买
从工厂出来,David把我们带回Visitor Center,一路上还看到很多工人正好午休跟他打招呼,工人们午餐都很简单,就在园区内的桌椅旁坐着一杯咖啡配一份三明治之类的就解决了。
回到Visitor Center,交了耳机和眼罩,告别了David,就开始了看看看买买买的过程。
其实fender visitor center并不算大,两百平的样子,摆满了fender的各种标志性产品以及纪念品。像一个琴行一样。有各款电琴、木琴、贝斯、音箱,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名琴也被展出出来,包括这次NAMM SHOW上那把镶满钻石的fender,以及一把真正元年的Strat和第一把贝斯。不过奇怪的是刚刚发布不久的Elite系列我没在这里看到。面对一屋子的宝物,我眼睛都看花了,转来转去绕了好几圈。
另外,有一个jam room,里边有各款经典型号的Fender吉他和音箱,可以进去随便拿起一把试弹,以便你更快速地了解哪个声音是你想要的。
当然还有意见叫 Fender American Desigh Experience的小屋,我理解可能也就是CS的TB系列吧,里边展示各种弧度的琴颈,各款式的琴体,以及不同的漆面和木头,以及包边、品记镶嵌等等细节,有点类似我当年在Warmoth上定制一样,当然现在Fender的官网也可以这样自己定制。你可以随意挑选搭配一套专属于你自己的Fender配置,确定了配置就把它告诉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计算价格并告诉你大概的交货周期,然后你就有了一把最与众不同只属于你的Fender。其实这是我最向往的Fender,很想也定一把,但是交货周期一般在一个月后,我实在等不起也无力折腾海外邮寄,只好作罢。当时参观的时候有个印裔的小哥和他女朋友正在下单,很羡慕他们这些在美国生活的人民。
对了,我还看到这个系列的Fender效果器,是不是有点眼熟?我发给国内的朋友看,他们都笑了说这绝壁是国内mooer代工的啊!
本帖最后由 hoping_whx 于 2016-3-14 23:20 编辑
六、尾声
在Visitor Center里第一次让我有了购物的快感,我最后买了两件衣服一顶帽子,还给我未来的孩子买了件婴儿装,我要告诉他/她,当年他/她爸爸是多么痴迷Fender;还买了几袋拨片,鼠标垫、贴纸、吉他线、钥匙链等等。
时间已接近下午三点,我和老婆还没吃午饭饥肠辘辘,在老婆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Fender Visitor Center。P.s,我们通过yelp(美国版大众点评)搜到了附近有一家韩国餐厅,从Fender出来开车两分钟就到,那儿的豆腐汤真是香极了!如果朋友们去的话一定值得去尝尝!
最后是一些OSMO拍的Visitor Center的图,里边有前边提到的名人堂的顺序,也有目前CS团队里的几个大师,放送给大家!
谢谢大家的观看!请大家多多顶帖,多多交流!
你们的支持才是我的动力,接下来我还有一篇圆梦之旅,等我有空时再发一帖,猜猜是去哪儿呢?
是去逛最著名的乐器店Guitar Center! 写得真好~ 写的太棒了^_^ 写的很好,图文并茂,很有价值的帖子,楼主辛苦! 赞一个!涨见识了,楼主辛苦了! 美分都 4 拼了
那墨分得多少拼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