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些调皮孩子的很多不当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外人的注意。
我目前的吉他学生中,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常会对我的指法等等提出疑问,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不太周全的。在鼓励孩子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之后,为了让这个孩子能明白他的想法的不当,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课堂效率就非常低。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也常常标新立异。 学校里的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同学,难有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作解释,因此请家长成了家常便饭。 我不觉得这个孩子有啥责任,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有什么不足,几乎都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家长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孩子的,这个有色眼镜只看得到孩子的不足,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欣赏、鼓励和重视,就会采用别的有时甚至是不当的方法来引起注意。后来从孩子妈妈口中印证了我的推论:孩子爸爸总是不停地唠叨孩子的不是。 这位爸爸还常在我的课堂上对孩子说:“你要自信、自信!”自信是什么?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很棒、能行。孩子最重要的身边人就是家长和老师,如果孩子从身边人那里得到的总是批评和打击,这无疑是在不停地告诉孩子: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简直是太糟糕了!请问孩子如何自信? 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句口号。重视教育,要体现在孩子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上。
我的吉他课堂上,出现过以下情形:
我看到有位同学不注意写字的工整和规范,我拿着签字本,跟他说:“你看,这天的签字棒极了,还有这一天,都写得太棒了。以后我们按照这两次的签字来写,好吧?”结果孩子当天的签字果然好多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甚为遗憾,孩子的妈妈说:“他今天确实写得很好,就是平常总是太不认真,说都说不听!” 还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跟我说:“让他练琴,他就打瞌睡;让他看书,他就要喝水。玩游戏最来劲!”
我后来单独跟这位家长说:“你当着孩子的面,能否换个方式说呢?比如你说:他上星期练琴很多时候还是很认真的,只有一两次,他练琴太累了打起了瞌睡,不过这也说明他练琴是认真的。同时,他还很喜欢阅读,他上周看了某本书的哦!这个时候,我一定会问孩子看了什么书,书中有什么内容,并且还会鼓励孩子继续阅读,下周将他阅读的内容分享给我。”
孩子家长的方式,只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样的情形换个方式说,极大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激励。
孩子所有好的习惯,一定都是被家长和老师鼓励出来的,而绝不会是被打击出来的。 我想请某些家长问问自己,你就真的这么不待见、不喜欢、不欣赏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拜托某些家长啊,请你在开口批评、打击孩子之前,一定先想想孩子是否有某几点值得夸一夸的。先将孩子夸得像朵花,然后再批评吧。
如果孩子到了能对你的夸奖有所觉察、觉得你是故意而为的年龄,你一定会后悔不已:哎,太晚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