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aa 发表于 2019-9-10 09:29:19

大佬们求个你们学琴的流程步骤

本帖最后由 kkaa 于 2019-9-10 14:28 编辑

小城市没有找到老师,现在自己在网上找资料学习
不太清楚要学哪些东西,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大佬们你们刚开始学,是怎么学过来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楼下有朋友推荐看乐理,有基础一点的乐理书(或视频)推荐吗,找了一些网上的乐理资料,对完全的乐理小白来说看着还是有点晕

wx2010 发表于 2019-9-10 09:31:53

你去电吉他谱那里,先下几个五声音阶和各把位的音阶图练起来呗
视频教程可以去闲鱼淘宝看看

slash5010 发表于 2019-9-10 10:17:23

先学学乐理 不然后期想提高 书都看不懂

lhfw 发表于 2019-9-10 10:40:44

学乐理和练基本功同时一定要练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曲或solo保持兴趣,要不然太枯燥很容易中途放弃。

别碰辉爷的吉他 发表于 2019-9-11 17:10:09

最好的顺序是:搞懂乐理→灵活指法→记忆音阶这是基础阶段

冥燚 发表于 2019-12-9 17:47:24

刘陆伟“释乐系列音乐学习类文章”之

《乐器可以自学吗——从乐器学习的特点说起》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录音混音师、释魂乐队主创)

“我是零基础,可不可以先自学一段时间,有了基础再花钱找老师?”

这要从乐器学习的特点说起。乐器演奏和数学、历史等纯知识的学科不一样。乐器演奏是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本质上是肌肉记忆的一个过程。练习任何技巧,都应该先从慢速开始,一遍遍重复这个动作,肌肉逐渐形成记忆,形成惯性,因此越来越熟练,最终达到下意识(大脑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做这个动作的程度。你看舞台上那些演奏家演奏得又快又精确,那个时候他其实是没有在思考“下一个音该怎么演奏”的,他是凭着长期练习之后形成的惯性,手指在下意识地动,否则这么大的信息量,大脑怎么思考得过来?

记忆的特点: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身体会把你一开始练习的几遍到几十遍动作,当成正确的动作来记忆(不管它是不是真的正确……),因此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时候。当一个动作形成习惯之后,想要改变它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了。我见过太多人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在一开始就养成了不好的演奏习惯。如果想要纠正以前错误的习惯,就必须得建立正确的习惯,让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才可以,只要注意力稍微放松,就可能又回到过去的老样子。

因此,关键是在练习的时候得有人告知你什么才是正确的,每一条练习都需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换句话说,你得知道你现在练的这个动作,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算是合格了?才可以进行下一条练习?很多人一开始想通过自己看教材或者网上的视频来自学,现在你应该知道这种方法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了:没有人告诉你怎么样才算达到标准,没有人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你学到的姿势是否正确,没有人在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提醒你。好的老师会在你刚开始尝试一个新动作的时候,专心观察你,实时指导和纠正,确保你建立起的是正确的习惯。

如果一开始的方法不对、姿势不对的话,你练得越狠,其实是把错误的东西练得越加巩固,正所谓南辕北辙。因此我认为,初学阶段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阶段。找个好老师来打好一个坚实基础之后再自学,要比自学了一堆毛病再来花钱找老师来改正,要有效得多,不是吗?

学习就像上台阶,上了第一层才能到第二层。如果初学时的错误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和纠正,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后续的学习难以进行。很多人走都走不稳,就勉强跑,跑得踉踉跄跄、连滚带爬:一首曲子能够勉强摸下来,但是磕磕绊绊、毛病多多。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水平就卡在那里难以提高,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觉得弹琴没意思了。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练习方法是不是“正确的、规范的”?我这里先说一条比较笼统的标准吧。在乐器演奏领域,所谓正确的、规范的方法,就是经过一代代人积累、总结下来的正面经验,它能让你的演奏更加自然、更舒适、更有效率、更好听(发出更好的音色,让演奏更富有音乐性)。不好的演奏方法,除了让演奏者身体上感觉很不舒服之外,听觉上也会觉得音色不好听,缺乏美感。

当然,你也可以自学,自己悟,但最后你很有可能发现你走了很多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多年没解决的一个问题,可能老师一句话就给你点破了。

“我只是随便学学,不指望靠吉他吃饭,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

靠吉他吃饭,很多又有天赋又勤奋的吉他手也没做到。绝大多数人还是把它当做业余爱好。但这不意味着不该重视教学质量。业余玩玩也有好坏之分。

很多人找老师只考虑离自己最近的,或者收费最低的,这种方式能遇到合格(更别提优秀了)的老师的几率恐怕很低。市面上有太多那种自己扒拉了几首曲子就出来糊弄初学者的所谓“老师”。在我看来,教育是一项严肃且深刻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而且是正规的知识、经验、对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研究,具备“因材施教”的智慧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或许你会同意,对于其他那些文化课,找对好老师很重要,那音乐教育又怎么可能例外呢?而且根据乐器学习的特点,对于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学乐器需要“正确的方法”+“勤奋的练习”才有可能学有所成。一个好的老师,能教给你正确的方法,剩下的就看你的落实程度。反之,一个不够质量的老师也会让你本来只是业余爱好的想法都充满挫折。很多人被不够格的老师给带偏了,导致问题缠身,兴趣索然,过早放弃,这样的例子我见过太多,实在为他们感到可惜。

如果你真的对找老师那么随便,只想着学费越便宜越好,那我觉得你还真不如自学。

“是报班还是找私教?”

培训班是多人一起上课,看上去费用较低,但实际上性价比不一定高。人多了显得热闹,但是弹琴需要的其实是安心和专注。

另外,每个人的学习目的、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来掌握学习进度。当然关键还是得看你找的老师是不是真的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有的老师不管教谁都是自己那一套既定的东西,规定好了第一节课教什么,第二节课教什么,不管谁来都教这些,都按这个进度来,在初学者眼里这样似乎显得很“正规”,当然作为老师应该对知识形成体系,但更好的老师是能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因材施教。否则的话,和传统的大班教育没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大班教育,大家从小到大在学校里都体验过,那是一种折中的方案,仅就学习进度而言,除了少数处于中间的那些学生,其他人都会觉得很不舒服:学得快的会觉得受限制,得不到满足;学得慢的会越来越跟不上,自信心受打击,乃至放弃。

综上所述,我建议初学者一开始一定要找个好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有条件的话首选一对一的教学,当然如果身边有基础差不多的小伙伴,一起找老师进行一对二、一对三这样的小班授课,也不失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案。等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去考虑自学。最后说一句:在学音乐的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少走弯路,或者说,在别人走弯路的时候你没有走弯路,这就是最捷的径。

冥燚 发表于 2019-12-9 17:48:22

刘陆伟“释乐系列音乐学习类文章”之

《“我不知道该练什么……”——学音乐,到底该学些什么?》
https://site.douban.com/kindlethemoor/widget/notes/657386/note/201610557/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录音混音师、释魂乐队主创)




经常会有人抱怨“不知道该练些什么”,尤其是学了一些演奏技术、弹了一些歌曲之后,似乎音乐学习就停滞在那里了。要解决这个困惑,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学琴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学习些演奏技巧,还是想对音乐本身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是会弹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就可以,还是想要创作音乐,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最核心部分的应该是对于音乐听觉的培养,但这恰恰是大多数音乐教学所忽略的。大部分的乐器教学,只是在教一些手上的活儿而已。学生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学了很多年演奏技巧,但是对音乐本身缺乏深入的认识,如果想要创作,就会发现依然困难重重。

国内把音乐听力训练类的课程叫做“视唱练耳”,视唱是什么?看到一份陌生的乐谱,能够准确的把它唱出来(如果使用乐器演奏出来的话就称为视奏),但我认为“练耳”应该在“视唱”之前,举例来说,你首先得知道纯五度是什么音响效果,经过反复练习后建立起了对于纯五度的内心听觉,这样当你在视唱时遇到一个纯五度的音高变化你才能把它唱出来。


说到练耳大家最重视的是音程、和弦什么的,节奏却往往被忽视,而一段音乐旋律的本质,从纵向来讲是音程的变化,从横向来讲是节奏的变化。尤其是中国人相对而言普遍节奏感较弱,所以节奏方面的听力训练尤其应该得到重视。

经过很好的练耳训练,对音程和节奏的音响效果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之后,视唱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那对于乐理又该如何看待?我认为,乐理是前人对音乐规律的总结,是和感性的声音相对应的理性总结,是帮助你理解、记忆、记录、分析、创作音乐的工具之一。关于乐理是否重要,又有很多以讹传讹的说法,尤其是以“某某成功音乐人声称自己不懂乐理”作为“乐理无用”的理由。我认为,如果你不是万中无一的音乐神童,那乐理对你来说就有意义,懂肯定要比不懂好,懂得多肯定要比懂得少好。

但是大部分的乐理教学方式都是错误的:把乐理和声音割裂开来,把它纯粹当成一种书面知识来讲,无怪乎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乐理很枯燥乏味。乐理的很多内容,本质上只是最简单的数学而已,要理解它很容易,但问题不在于此——只是理解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乐理和音乐听觉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乐理只有落实在听觉上才有意义。下面我更进一步说明:

音乐学习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要建立起“耳”、“脑”、“嘴”和“手”四者之间的联系。

“耳”,指的是对于作为物理现象存在的音乐(听觉上的,包含音高和节奏两大部分)的感知和捕捉能力;

“脑”,指的是对音乐进行理性分析和构建的能力,即乐理、和声、曲式、配器和读谱能力;

“嘴”,指的是用人声来再现音高和节奏的能力(一个音乐素材,只有你能把它准确地唱出来,我们才认为你是真正听到了它,听懂了它);

“手”,指的是乐器演奏技巧,对乐器这个音乐表现媒介的驾驭能力和熟练程度(能够通过乐器来再现你所听到的音乐,或者你自己内心听觉里的音乐)。

其中“耳”是一切的基础,“嘴、手”(演唱、演奏)是最显性的,最容易被大众直接感受到的,也是普通的老师和学生最看重的,“脑”是联系起“耳”和“嘴、手”之间的桥梁,是帮助你感知、理解、记忆、记录、分析、创作音乐的工具。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把它记录下来,“固化”成视觉上的符号,人们很难去进一步对它进行分析。也许对于极少数音乐天才来说,可以省略掉中间这个桥梁和工具,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否透彻,决定了他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很多正规音乐学院所开设的课程,看起来也是想贯彻这个思路,但是在具体的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出入。在很多教学实践中,课程之间的联系被割裂开,教学方式僵化、教条、不够人性化,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自己在收集国外教学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受的教育的缺陷,它们让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在对过去的缺失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吸收先进的学习方法。我一直希望能够把这些好的经验传给我的学生,还是那句话:在学音乐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少走弯路。或者说,在别人走弯路的时候你没有走弯路,这就是最捷的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保留作者信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佬们求个你们学琴的流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