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10月10号北大南配殿讲座加演出大致情景
发信人: guzi (guzi), 信区: GuitarPKU标题: 10号南配殿讲座加演出大致情景的非专业描述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11月11日13:58:34 星期五) , 站内信件
7点钟差5分的时候南配殿除了后两排已经基本上座无虚席了。
捡后排的座位坐下
第一个节目就是那个做吉他的讲座,是一个光头的男人,看不出年龄(我对外国人的
年龄没概念)应该是年轻人,30岁左右吧,先放了一个powerpoint,讲了他们家族的吉他
的制作过程,记忆中似乎有制板保持4%的湿度,然后抛光,一次性粘和,再上漆,做装饰
,试谈之类,而且说他们家族最有特色的就是一次性粘和,据说大多数吉他的制作都是多
次粘和。现场有人摄影的,应该会有更详细的可以看,我因为做在后排看得很不是清晰,
故而只记得这么些。
对于我来讲,这个讲座的新鲜性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吉他的镶边制作,
原来那些花纹是有讲究的,这是我原来不曾注意过的,据说那个是用类似装香肠的方法做
出来往一个模具里塞木屑,然后切成横截面的。然后大致讲了因为保护植被的缘故,现在
吉他的取材成本增加,要取10几年以上的树木的难度也增加,故而现在不得不有一些配料
的面板,就是纵向上来讲的吉他面板的中间部分是用好面板,两面配上一些次些的面板,
这样混合的面板质量自然是比不得纯料的音色好。再则还讲到制作吉他的主要用料是寒松
和杉木(翻译说大约是杉木之类的东西),除了寒松取自加拿大和北欧以外,杉木大多来
自巴西的热带雨林、南美和非洲等地域。最好的自然是玫瑰木,他展示了一个玫瑰木面板
,那种颜色真是美丽得很,可喜无缘近看,更无缘触摸。另外展示的还有镶边的时候吉他
被捆起来的样子,还有纵切的一把吉他来说明他的一次性粘和是怎么回事。好像还说了一
个最低价位的吉他80美元的制作需要一个月,一个几百美元还是几千美元的高质量吉他制
作需要两三个月之类的,还说60%的是纯手工制作的。似乎还展示了他们家族历史上制作
的几把非常好的吉他,因为看得不太真切,又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故而不敢胡说,感兴趣
的看录像或者powerpoint应该会更好些吧。
接下来就是那个21岁就成教授的牛人的演奏。那三个曲目我也是记不得了,更是不认
识(
:(因为我是音乐外人士,整个一乐盲),不过那三个曲目真的是很棒,虽然是坐在后排
,依然听得非常的清晰,比在网上带着耳机听得效果好得不知多多少倍,声音很清亮,每
个音如果你想听都能听出味道来,前面档的人太多,后来我只好站起来看了,那只手也确
实是完美极了,娴熟自然,流畅有力,自然是我这样的外行做出的菲浅的评论,然而如果
非要我再说出多一些的东西,恐怕也是能力有限,不过可以明显看出来的是力不虚发,小
指的灵活度,每一个音都那么飘亮,再则就是人家好像对曲子的驾驭非常的厉害,好像随
时能进入情境,弹第三个曲子的时候他在弹奏中间竟然调音……真是惊人之举阿,至少我
这么孤陋寡闻的人是第一次见到能在弹奏短短的间歇里也许就2秒钟间调音,而且刚好调
到位!~牛人啊,终究是牛人,还不动声色的~~皑皑。反正听完那些曲目,我就兴奋起来
了,激动得不得了,完全陶醉了,特别棒的音乐,就是特别遗憾没有到前排,感受到的东
西还少些。只是不断地看着他那双手那么自然地移动,身体随音乐节奏相应地前仰后合,
那么优美的旋律就奇迹般地出来了。
之后是cavatina的传奇(因为是中文,所以记住了名字),单独听cava演奏真的觉
得是很
好啊,听不出来哪里不好,除了扫弦有明显的生硬的感觉,嘿嘿,而且觉得能连续演奏那
么久,真的是好给吉协长脸啊,曲目本身来说很好听,就是前奏有些拖沓,但是离开了前
面那一小段,后面的就开始很漂亮了,当时真觉得没有缺点呢,:P ,但是,嘿嘿,cava弹
完之后,教授给cava做指导的时候,两个人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同样的旋律,节奏
和音强弱的区别就特别明显,给人的感觉差异也特别明显,教授的特别能让人陶醉进去,
当然cava也很争气哈,在那么紧张的状况下一会就改正过来,随着新的节奏和新的对音强
弱的控制,也同样出来了优美的东西来。那教授给cava的建议大约是1,坐姿,不要中空
,2,右手要自然弯曲,不要弯的太多。3,不要追求速度,要讲究旋律。4.手指头拨弦,手
指甲只是 顺带拨弦 ,呵呵,都是些注
意到就能更改的弱点哦,cava真厉害。
然后在教授的指导下,cava重新试了一下扫弦和其中的一个旋律(大约是节拍的掌握
的问
题),然后赞口不绝:“very good!”,说是在“two weeks”的情况下如此这般委实不
易之类的,hoho,那教授大约和cava谈的尽兴了,于是占用了钢琴那个教授的几分钟,当
时我看了看时间,已经20点20分钟多些了样子。
之后就是钢琴教授的演奏,他特意说了他的姓氏虽然很像德国姓,但是确乎是西班牙
的姓氏,然而德国姓该是啥样的,西班牙又该是啥样的,我是委实不知了,唉~,闲话少
叙,转入正题。
这个教授是个年长的人,至少应该是长我们一辈的,伟岸的身材加上丰腴的肚子,挺
着一身西装,看着实在是可爱的很,他演奏的三个曲子我也是不记得了……,中间一个似
乎是某著名电影的插曲,唉,也是不记得了,实在对不住。第一个是翻译成汉语似乎是“
叫卖”,应该是很有西班牙风味的一个曲子,我是个很没品的人,那个曲子刚开始一段(
后来又反复了几次),听起来像杂乱无章的旋律,像是弹错音的样子,然后细品起来又颇
有些东西,于是就猜测是不是表现有点杂乱的市场,不过那些音能被弹出来也确实挺有难
度的,就像以前听某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唱歌唱跑调的,嘿嘿,那就是天赋,尤其是你
正经地 做一件不正常的事情难度就会大些,于是我就觉得这个曲子应该难度很大的:P(
懂得的人表bs我)。钢琴在台子的左边,我坐右边,所以我就更加的看不清楚了,即使是
站起来L:(
不过那老教授的表情我还是看得一些的,可爱的不得了,那种陶醉的样子,换用粗俗的话
说就是让人特想踩他~~~,一般人是很难有勇气采用那种表情的,因为倘若弹得不好,就
成了ws了~~
这个教授的钢琴弹得也委实得好,余音绕梁一词不是古人瞎说,定是有真例的,他给
我的
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轻重音的区别特别明显,有些音很明显地很柔和很轻,有些则明显得很
重很激昂,这就是素质阿,不会把所有的音都弹得一个感觉:P。哎哎,牛人毕竟就是牛
人,节奏感也很强烈,听牛人弹奏的一大好处就是,你一旦陶醉,他会让你越加的陶醉,
而不是突然间在你陶醉的时候打你一棒子,让你觉得很无趣,hoho,他的每个音都无可挑
剔。那老头最可爱的地方不仅限于此,他在舞台上肢体动作很丰富,像是一个演员一样逗
乐,他的风趣主要表现在他指导那个博士生的时候。
老教授演奏完,很急切地问有没有也有一个学生来让他指导,竟然真的有了,据说
是一个博士生,弹出谁谁的月光,嘿嘿,很牛,真的很牛,听他演奏的时候也是能陶醉的
,轻重音掌握的很好,然后我终于是说不出来更多的词语了,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我即
使再说,也只能说和吉他演奏时一样的感觉的用语的……
唉,他的旋律感委实很好,一整个曲子下来,很流畅,很优美。果然教授给了他极高的评
价,说如果他从事专业的演奏,会比很多人做的好。然后那教授指点了他几点,我只记得
两点,一点就是曲子刚进去的时候,说那个曲子表现的是一个性很放荡的人开始做乖孩子
的时候,刚开始还正襟危坐,可不一会就又没法老实了,那教授还在台上双手合起来正式
地站着,然后就做出一副无聊像脱外套的样子,引得台下哈哈大笑,大约不懂得音乐的人
此刻也能大约明白了这段的含义,还有一段就是中间的一个旋律,指导的也是关于节拍的
问题,这点和cava似乎是一样的缺点,hoho,也是在正确地指导下,音乐感觉飙升了很多
。
那教授说了一句话挺好,就是大家常说的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引发了不少感概
,表达情感的东西很多,艺术类的,音乐,绘画,等等都可以表达,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
也许算的是语言,我们开心不开心,都可以把它很准确地说出来,然而音乐这种不能理性
地说清楚感情的东西却比语言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那就是很感情地表达,理解音乐,是每
个人都有的能力,因为感情相通的缘故。昨天讨论,阿兰说过国外的教学就是不一样,我
想大约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更接近音乐的本质吧。比如说那个吉他教授对cava建议的时候完
全是很自然很随和的样子,他把对音乐的最本质的东西用恰当的方式传递出来了,而不像
大部分的老师那样把音乐当作一件很神圣的需要去完成的东西,对学生呵斥,反而吓得人
家不懂得用感情理解了。
那个钢琴教授自然更是恰当,他用肢体动作等一切方式让别人理解音乐,这让我想
起前阵子看的那个纽约的小提琴音乐会,似乎是这个名字,hoho,表演的都是对古典乐很
娴熟的一些专业学生,他们不仅仅是站着拉小提琴,还有各种的简单的舞蹈动作,随着表
现的乐曲的不同而出现,特别容易带动听众,而且一个表现打字员的曲子里还有配合表现
出现,这些都是增加我们理解音乐的途经,感觉很容易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其实这些东西我们老祖先就都说明过了,音乐这种东西本于心而生,就像劳动号子
一样,
是人在某种情景下自然发出的声音,所以演奏的时候投入大约就是指身体上的一些演奏: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歌之不
足,然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大约是音乐到了成为沟通的工具的时候,就上升了层次为最纯粹的音乐了吧,呵呵,
学生类的音乐能在锻炼技巧的层次上再上一个台阶,大约应该就是这个方向了哦,大家都
做得很棒啊,羡慕羡慕。
over
--
不要乱发群信和祝福什么的……不要让我误会,我这个人很容易乱想的
※ 修改:·guzi 于 11月11日18:40:33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
[ Last edited by wangjianguo on 2005-11-12 at 17:25 ] 当前位置 >>> 北大新闻网 >>
弦动西班牙:记西班牙音乐文化周北大专场
--------------------------------------------------------------------------------
日期: 2005-11-11 阅读次数: 50 本周浏览次数:50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戴婷婷
南配殿:弦动西班牙
11月10日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配殿举行了西班牙音乐文化周——北大专场演奏会,此次活动邀请到古典吉他演奏家Marco Socials、钢琴演奏家Guillermo Gonzalez和吉他制作家Manuel Rodriguez与北大音乐爱好者交流并现场演奏,主办方为朋友公司、北大现代音乐社和北大吉他协会。
Manuel Rodriguez:生产美的财富——吉他的诞生,玫瑰色的樱桃
Manuel Rodríguez是现在仅存的几个保留了西班牙吉他制作传统的手工制造者之一。 他制作的吉他获1994年西班牙最佳手工艺制造奖,2000 Players’ Choice Award。
Manuel Rodríguez是Rodríguez吉他家族的第二代,该家族从1905年开始制作西班牙吉他。Manuel Rodríguez 二世曾师从于西班牙吉他的创始人Ramirez家族,该家族制造吉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Manuel Rodríguez 二世19岁卖出了自己生产的第一把吉他,后来名声渐起。二十世纪50年代末移居美国洛杉矶,在那里与他的好朋友,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小提琴家,他是西班牙著名的吉他演奏家Andres Segovia的好朋友,一起发明了吉他的一个新部件,使吉他的校音效果达到最好。70年代末回到西班牙,在欧洲销售自己手工制造的高级吉他。Manuel Rodríguez为著名的弗拉门戈吉他演奏家Paco de Lucía制造吉他。
Manuel Rodríguez首先用ppt为观众简短地讲解了西班牙吉他的发展历史及制作流程,然后现场用实物向大家演示了吉他制造过程。
古典吉他演奏家Marco Socials: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Marco Socials毕业于西班牙马拉加(Málaga)音乐学院,后来又在德国Colonia市的Musikhochschule深造。 21岁成为西班牙最年轻的吉他教授。现居住在柏林。 他在多个国际吉他大奖赛中获过奖,经常被邀请去参加著名的国际吉他盛会,此外,多次在欧洲,中东及美国举行独奏音乐会。
他曾经和柏林的Radio Sinfonie-Orchester交响乐团,西班牙格拉纳达市交响乐团, 西班牙加里西亚交响乐团,意大利的 Orchestra Regionale del Lazio交响乐团, 古巴国家交响乐团等合作过吉他独奏音乐会。分别和 Josep Pons, Víctor Pablo Pérez,Odón Alonso y Leo Brouwer等著名 指挥家合作过。出版过8张CD, 另外为EMI公司录制了一张全是J. Rodrigo音乐的独奏音乐会CD。意大利作曲家Carlo Domeniconi专门为他写过"Incontro", "Sonata, quasi una sinfonia"以及吉他管弦乐队第13号协奏曲等作品。
他今天演出的曲目是西班牙作曲家Francisco Tarrega的作品:Dos mazurkas, Capricho Arabe,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和巴西作曲家的作品Choro。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优美的旋律便从Marco Socials的指尖流淌出来。随着情感的变化,吉他声时轻时重,时急时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弹罢,现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一位西班牙老人还用中文大声叫“好”,Marco Socials微笑着指着吉他向热情的观众回礼。
GUILLERMO GONZáLEZ:眼睛是用来看漂亮女孩子的,音乐是用来听的
GUILLERMO GONZáLEZ生于西班牙Tenerife岛。毕业于Santa Cruz de Tenerife音乐学院,1962年师从José Cubiles在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深造。后又在Schola Cantorum和巴黎高等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Superior de París )深造六年,学习演绎印象派音乐。他多次获得过国际钢琴大赛冠军,1974年开始成为马德里皇家高等音乐学院钢琴教授。
GUILLERMO GONZáLEZ专于西班牙音乐,擅长演绎 I. Albéniz, M. Falla , E.Halffter以及西班牙当代作曲家的作品。1992-1994年在纽约开展西班牙音乐在美国计划。
GUILLERMO GONZáLEZ和很多知名乐团合作过,多个国际钢琴大奖赛邀请他当过评委,从1990年至今是西班牙哈恩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会主席。
满头华发的GUILLERMO GONZáLEZ拒绝了同伴递过来的眼镜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眼睛是用来看漂亮女孩子的,音乐是用听的。
他此次演奏的曲目是西班牙作曲家Eenesto Halffter的作品:Pregon, Habanera, Danza de la pastora。其炉火纯青的演奏让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位西班牙老人又用他浑厚的嗓音大声喊了一句:好!
北大学子与国际大师面对面:听,音乐在唱歌
在古典吉他演奏家Marco Socials和钢琴家GUILLERMO GONZáLEZ演奏完后,活动分别安排了两位北大学子进行吉他演奏和钢琴演奏,并请两位大师对他们的演奏分别予以指导。
“更重要的是节奏,而不是速度。”“单纯体现速度没有多大意义,要保持速度的和谐,强弱要有所差别。” Marco Socials边哼唱着边向北大学子做示范,并以各种动作配合,“阿斯图亚斯的传奇开头的部分要清晰,听起来像雨滴落地啪啪啪的声音。”
钢琴家GUILLERMO GONZáLEZ在称赞完北大学子的演奏之后,便一边吟唱,一边手舞足蹈地进行着指导。“更重要的是对曲子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首曲子开头的部分像一个做错了事,正在悔过的拘谨的小孩子。后面开始变坏了。”
【 打印 】 【 关闭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