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Guitar 发表于 2020-12-4 18:10:35

弹拨、管弦类乐器的发声原理简介!

本帖最后由 乌托邦Guitar 于 2020-12-4 18:10 编辑

轻轻地拨动琴弦,为什么弦乐器(如原声吉他)就能产生较大的声音?​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而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到这个物体上,它就会跟着振动,物体上的动能再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表达出来。
两个有合适距离的物体,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接近或等于另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时,另一个物体就会跟着振动,这就叫共振。
因为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到这个物体上,它就会跟着振动,物体上的动能再转化成其他的形式表达出来。

当手拨动琴弦,琴弦的振动能量振动传递到面板,面板相对于吉他腔体而言就变成了振动源,而另一方面,琴弦的振动能量通过空气传导形成声波直接通过音孔进入到腔体结构中。
空气有一个特点,容器中的空气都能跟附近的发声体的频率振动产生共振,而乐器上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有它自身的共振频率。
因此,琴弦的振动触发空气,吉他的箱体就相当于起了“放大”的作用,但注意的是,此过程是存在能量损失的,这里所描述的“放大”作用,实际上是能量利用率高的形式,并非能量增强的意思。
此处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我们在调音时是基于对音调的实现,并非刻意去追求共振的效果,音调对了,共振自然会有。

而对于管乐器,没有弦,如笛子,但是为什么也能发出声音呢?
对于笛子这样的乐器来说,发声的是空气本身,或者说空气就是弦,我们吹奏笛子时,给笛管内的空气一个外力,笛子里的空气柱便产生振动。
手指按住不同的音孔,实际上就是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音也就改变了。
对于同一段空气柱来说,吹奏外力的强度在某个范围内,振幅会改变,但是振动频率不会改变,超出范围,则会升高或降低一个八度。
频率越接近共振越强烈,另外共振的强烈程度还跟先振动的物体的振幅、两个物体的距离、后振动物体的体积等有关系,共振物体的振幅跟先前物体的振幅成正比,跟距离、自身体积、质量成反比。


yy724731963 发表于 2021-1-30 01:48:06

涨姿势了

49794010 发表于 2021-2-19 14:06:19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弹拨、管弦类乐器的发声原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