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名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
AAguado, Dionisio
迪奥尼西奥·阿瓜多
Aussel, Roberto
罗伯特·奥塞尔
Azabagic, Denis
丹尼斯·阿萨巴吉克
B
Barrios, Agustin
奥古斯汀·巴利奥斯
Barrueco, Manuel
曼努埃尔·巴鲁艾科
Behrend, Siegfried
贝伦德
Blaha, Vladislav
瓦拉蒂斯拉夫·布拉哈
Bonell, Carlos
卡洛斯·波奈尔
Bream, Julian
朱利安·布里姆
Brouwer, Leo
莱奥·布劳威尔
C
Chen Shanshan
陈姗姗
Clerch, Joaquin
华金·克莱尔奇
Cobo, Ricardo
里卡多·科博
D
Dearman, John
约翰·迪尔曼
Devine, Graham Anthony
格拉汉姆·安托尼·戴维恩
Dyens, Roland
罗兰·迪安斯
E
Escarpa, Margarita
玛格丽塔·艾斯卡帕
F
Fernández, Eduardo
爱德瓦尔多·费尔南德斯
Fisk, Eliot
艾里奥特·菲斯克
Fostier, Johan
约翰·弗斯蒂尔
Fukuda Shin-ichi
福田进一
RenJun, Fang
方仁俊
G
Galbraith, Paul
保罗·格布瑞什
Garcia, Gerald
谢家齐
Garrobé, Alex
亚历克斯·加罗贝
Gallagher, Kevin R.
凯文·加拉格尔
Gallen, Ricardo
里卡多·加伦
Giuliani, Mauro
莫罗·朱利亚尼
Goluses, Nicholas
尼古拉斯·格鲁塞斯
Goni, Antigoni
安蒂戈妮·戈妮
Guillen, Gabriel
加布里埃尔·纪廉
Guo Yucheng
郭玉成
Gogh, Jonathan
高君
H
Hideo Itoh
伊藤日出夫
Henriquez, Josep
何塞·恩里克斯
Holmquist, John
约翰·霍尔姆奎斯特
Holzman, Adam
阿达姆·霍尔兹曼
I
Illarionov, Dimitri
迪米特里·伊拉利奥诺夫
I--in, Sharon
莎朗·依斯宾
Ivanovic, Dejan
德严·伊万诺维奇
J
Jansen, Ivan
伊凡·杰森
K
Kanengiser, William
威廉·卡宁盖瑟
Kaori Muraji
村治佳织
Kavanagh, Dale
戴丽·卡瓦娜弗
Keigo Fujii
藤井敬吾
Kostelnik, Steve
史蒂夫· 科斯迪尼克
Kraft, Norbert
诺伯特·克莱弗特
L
Lauro, Antonio
安东尼奥·劳罗
Legnani Luigi
路易吉·莱格那尼
Lieske, Wulfin
沃尔芬·雷斯克
Li Huizhe
李汇哲
Jen-chien Lin
林仁建
Lucia, Paco de
帕科·迪·路西亚
M
McFadden, Jeffrey
杰佛瑞·麦克法登
Mertz, Johann Kaspar
约翰·卡斯帕尔·梅尔兹
Miolin, Anders
安德斯·米奥林
Montesinos, Anabel
安娜贝尔·蒙特茜诺斯
Montoya, Carlos
卡洛斯·蒙托亚
P
Papandreou, Elena
埃琳娜·帕潘德丽欧
Parkening, Christopher
克里斯托弗·帕肯宁
Platino, Franco
弗兰克·普拉迪诺
R
Regondi, Giulio
朱利奥·雷冈蒂
Romero, Angel
安吉尔·罗梅罗
Romero, Pepe
佩佩·罗梅罗
Romero, Celedonio
塞利迪尼奥·罗梅罗
Russell, David
大卫·罗素
S
Sanz, Gaspar
卡斯帕尔·桑斯
Segovia, Andrés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
Serrallet, Rafael
拉法尔·塞拉耶特
Söllscher, Göran
格兰·索舍尔
Sor, Fernando
费尔南多·索尔
Suzuki Ichiro
铃木一郎
T
Tanenbaum, David
大卫·塔南邦
Tárrega, Francisco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Tennant, Scott
斯科特·泰南德
V
Vieaux, Jason
杰森·维奥克斯
Voorhorst, Enno
恩诺·乌尔霍斯特
Vinicius, Marcos
马尔科斯·维尼修斯
W
Wang Yameng
王雅梦
Wang Zhen
王震
Williams, John
约翰·威廉斯
X
Xie Qianlong
谢乾隆
Xu Bao
徐宝
Y
Yamashita Kazuhito
山下和仁
Yang Xuefei
杨雪霏
Ye Dengmin
叶登民
Yepes, Narciso
纳西索·耶佩斯
York, Andrew
安德鲁·约克
Z
Zanon, Fabio
法比奥·匝让
Zarate, Raul Garcia
拉乌尔·加西亚·萨拉特
Zhao Changgui
赵长贵
--------------------------------------------------------------------------------
重奏组合及乐团
Amadeus Guitar Duo
阿玛杜斯吉他二重奏
Amsterdam Guitar Trio
阿姆斯特丹吉他三重奏
Assad Brothers
阿萨德兄弟
Brazilian Guitar Quartet
巴西吉他四重奏
Eden-Stell Guitar Duo
伊甸-斯蒂尔吉他二重奏
Beijing Guitar Trio
北京爱乐吉他室内乐团
Katona Twins Guitar Duo
卡托那孪生兄弟二重奏
Kubica-van Berkel Duo
库比卡-范·博克尔二重奏
L.A.G.Q.
洛杉矶吉他四重奏
Romero Guitar Quartet
罗梅罗吉他四重奏
Seoul Guitar Quartet
汉城吉他四重奏 姓名:Dionisio Aguado (迪奥尼西奥·阿瓜多)
1784年4月8日生于西班牙马德里
1849年12月20日逝世西班牙马德里
???????阿瓜多小传
迪奥尼西奥·阿瓜多(Dionisio Aguado),1784年4月8日生于马德里。阿瓜多的父亲是一位宗教书记,酷爱吉他,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先后师从神父巴西利奥(Padre Basilio)以及当时的西班牙歌唱家、吉他家加西亚(Miguel Garcia)学习吉他,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之下,很快就成为了这方面的高手。
1803年,父亲去世。为了躲避战乱,阿瓜多立刻前往阿兰湖艾斯附近的法布拉达村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土地遗产。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他一直和母亲在这里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阿瓜多一直潜心于吉他的学习和研究,并写出了最初的吉他教本和不少练习曲。1824年,母亲去世了,翌年,他的教本在马德里出版。
母亲去世后,阿瓜多才离开了自家的庄园,于1825年只身来到法国,并在随后的13年里,一直居住在巴黎。1827年,法语版的阿瓜多教本在巴黎发行,阿瓜多也随着他的教本在巴黎名声大噪。在这里,他和很多知名的音乐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罗西尼、帕格尼尼、波利尼等等。而其中传为佳话的,自然还是跟吉他音乐家索尔的友谊。
虽然爱好文学、性情温顺的阿瓜多与激情四射的索尔性格迥异,但共同的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索尔曾将作品题献给阿瓜多,还专门为他们俩写作了二重奏曲《两个好朋友》(Op.41,见索尔作品目录),并由他们合奏演出。
在吉他右手技法上,有著名的指头派与指甲派之分,而这两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索尔和阿瓜多。阿瓜多在认识了索尔之后,曾一度想要放弃指甲派的弹法。在吉他的历史上,索尔可以说是音乐性和艺术性的象征,而阿瓜多总的来说,还是得算技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瓜多的练习曲有些难度非常大,吉他大师布里姆所认定的最难的吉他曲就是出自阿瓜多之手。除此之外,阿瓜多所写的大量难度不大的小品虽然总体音乐性不及索尔的练习曲,但也个个清新甘美,能够给出学吉他的人以莫大的亲近感,在加上这些曲目出众的教育性,使得阿瓜多的练习曲直到二百年后的今天,仍在吉他教学中大量采用。
虽然在法国期间,阿瓜多凭借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及谦逊的君子风度应得了广泛的赞誉,但思乡之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1838年,阿瓜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11年之后的12月20日,阿瓜多在马德里逝世。
阿瓜多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吉他教学方面,他的教本生前就有多个版本,又有不少名家重新编排修订。除了教本和练习曲之外,阿瓜多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死后才出版的,虽然他的作品在今天天的吉他音乐会上并不常见,却也是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Roberto Aussel (罗伯特·奥塞尔)
1954年生于阿根廷拉普拉塔
罗伯特·奥塞尔(Roberto Aussel),1954年生于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在著名的胡安·何塞·卡斯特罗音乐学校学习期间,萨拉特(Jose Martinez Zarate)对奥塞尔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此他便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脚,他在吉他演奏方面的天才在各个大赛的冠军头衔下一次次得到验证。在1972到1976年间,他相继赢得了在巴黎举行的法国广播吉他大赛、巴西的Porto Alegre吉他大赛、委内瑞拉的阿里利奥·迪亚兹吉他大赛的第一名。
从此,奥塞尔的声望飞速提升。从巴洛克到现代音乐,奥塞尔的演奏曲目范围宽广而诠释精微。通过他,人们还感受到了不少原来少为人知的作曲家美妙的音乐。凭着对现代音乐的执着,奥塞尔把他的大半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现代音乐的研究和诠释之中,他和很多当代的作曲家都有过合作,不少名作题献给他。1981年,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著名的五首探戈(Five Tangos)由奥塞尔在巴黎首演。
1983年,罗伯特·奥塞尔开始在Henry Lemoine出版公司负责吉他音乐的收集、出版工作。
奥塞尔已经不仅仅是吉他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了,欧洲的新闻界评价他为“吉他音乐大师”,美国的评论家更是将其称作“古典吉他王国的新国王”。
奥塞尔一直使用Daniel Friedrich制作的吉他。 ?Denis Azabagic (丹尼斯·阿萨巴吉克)
?1972年11月出生于波斯尼亚的Tuzia
?吉他:Vowinkel
丹尼斯·阿萨巴吉克,1972年11月生于波斯尼亚的Tuzia。如今,他已经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1993年,20岁的阿萨巴季奇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吉他大赛之一马德里“Jacinto e Inocencio Guerrero”的大赛最年轻的冠军。在马德里获得成功之后,他又参加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吉他大赛,并且惊人地获得了超过20个奖项:
1.1995年德国IGF-Frechen国际吉他艺术节大赛第一名。
2.1995年法国“Rene Bartoli”-Aix en Provence世界吉他大赛第一名。
3.1995年西班牙“弗兰西斯科·塔雷加”-Benicasim国际吉他大赛冠军兼塔雷加作品最佳演绎奖、最佳公众奖。
4.1996年西班牙“Manufacturas Alhambra”-Alcoy国际吉他大赛冠军。
5.1996年比利时“Printemps de la Guitare”-布鲁塞尔国际吉他大赛冠军。
6.1998年美国吉他基金会(GFA)-蒙特利尔国际吉他大赛冠军。
7.1999年美国“Schadt String”-宾西法尼亚国际吉他大赛冠军。
8.1999年美国“Stotsenberg”-加利福尼亚国际吉他大赛冠军。
在阿萨巴吉克所获得的一系列奖项中,以上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少部分。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吉他独奏演奏家,他还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包括马德里皇家室内乐团、马德里管弦乐团、美国的阿伦敦交响乐团、夏洛特交响乐团、萨凡纳交响乐团以及其他专业团体。世界许多著名的音乐厅都留下他的足迹。此外,阿萨巴吉克也已经在“Opera Tres”、“Naxos”等世界著名唱片公司出版了多张唱片。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阿萨巴吉克还和他的妻子——长笛演奏家莫林娜(Eugenia Moliner)组成了卡伐蒂娜二重奏(Cavatina Duo,如照片所示),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演奏方面,他们走遍欧洲,迷倒无数听众,并已经在西班牙著名的Opera Tres唱片公司录制了CD,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致力于长笛、吉他二重奏保留曲目的扩充。
2002年,阿萨巴吉克又在中国向人们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请不要转著名网站CGUITAR的内容来提高自己的积分,谢谢...你只要直接打个网址即可... 楼上的你能不能发个链接呀.我想看,找不到呀. http://lister.cnesoft.com/people/yanzoujia/
这个网址上有上面所发的内容,直接都是链接,看起来方便一些.
另:对于一篇文章,如果你看到了一些内容,若希望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关的更多或者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是否存在,可以从文章中摘取一些关键字到百度或Google上搜索就可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