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对器乐技能水平提高的启发
日前写了一篇关于内隐学习的文章,虽是针对音乐的教学而写,但无论是对于专业吉他演奏者还是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提高水平的一个参考方式,所以发到guitarchina.com上,供大家阅读.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即使是吹毛求疵,也是对本人的一种帮助.★原创文章,不反对转载,但请注名出处.
内隐学习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中首次提出来的.这篇文章指出内隐学习是相对于外显学习的另一种学习模型.在外显学习中,思维过程自始至终是有意识的,是由主观努力参与的.而内隐学习则不然,它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自动的,近乎无意识的过程.
近几年来,内隐学习在词语学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逐渐被学者们认可,并把它向其他领域推而广之.在音乐技能学习的范畴中,技能被定义为是通过主体练习而巩固的、被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的复杂系统."自动化"的形成意味着这时意识的参与大大降低,而无意识支配着音乐实践过程.在人们心中运用技能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是"行若流水,气韵贯通",这些就与内隐学习的自动性、理解性、抗干扰性等特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利用内隐学习为音乐服务不仅是重中之重,更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器乐技能学习的内隐优势
1.技能的保持时间
保持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学习优劣的标准之一,音乐技能也不例外.有些音乐技能能长时间保持,而另一些技能却只能保持较短时间,这是因为技能的保持时间依赖于技能的获得方式.通过内隐学习嘻得的技能就能够保持相对长的时间.
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在下意识层面形成,这时已形成的隐性知识不易受环境的影响和年龄的影响,不易消退遗忘,也较少或不受情绪状态影响,甚至较少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响.这些都从广泛的层面上证实了音乐技能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时间优势.
2.紧张状态下技能的操作水平
在紧张气氛的音乐比赛或音乐表演中,演奏者技能水平的发挥直接决定着他们演出的成败.
外显学习获得的技能需要意识的支配,由于没有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技术动作会出现不连贯或中断,而内隐学习获得的技能无需意识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长发挥.Masters对应激条件下的内隐学习进行了研究.证明出:在把生手训练成行家的过程中,把外显学习降低到最低限度,练习者就会较少地出现压力情绪下的技术中断情况.这是因为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的抗干扰能力强。不少学者也把这点称为内隐认知的适应性,指个体在应对复杂环境时表现出的看似本能的趋利避害的行为倾向.
3.技能转换及提取的高效性
琴友们可能都会发现,当自己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往往能够在心不在焉的状态下近乎完美的完成一首乐曲.这些其实都是内隐学习在起作用.因为技能的内隐加工在这时表现形式为知觉预期,即人们能够根据当前的技能动作预测下一技能的其始位置,这种预测是内隐的,快速的,自动化的.概括地说:知觉预期是通过内隐方式进行的.
进一步从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信息加工的控制化过程和自动化过程的概念来看,内隐学习是一种自动化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外显学习则是一种控制化的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过程是不费心力、容量无限的加工过程,控制化过程是一种耗费心力、容量有限的加工过程.
所以熟练自如的转换和快速提取技能,都依赖内隐学习的质量.
二、内隐学习对器乐技能培养的启发
1.浸泡式教学的多种学习模式
浸泡式教学是近年来内隐认知机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内成功运用的范例.浸泡式教学法要求双语或多语言的自然环境.在这类学习方案中,大量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的有趣故事书被呈现于儿童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家长鼓励儿童阅读和分享经验.这点对于器乐教学是有启发的。
首先,提高技能水平应该在儿童早期就进行训练的,可能日后儿童并不记得这些训练的具体内容,但着并不意味着学习是无用的,它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作哟内。另外,课前或课间休息时可以放着优美的音乐引导着学生进入状态,营造内隐学习的氛围.上课时,除了讲授器乐技能学习的一般知识外,还应该多途径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音乐意识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不自觉的受到熏陶,采取任何可能的手段将学生置身于音乐情绪学习中.
当儿童沉浸在有意义的情绪中时,虽然没有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紧密联系,但他们接受了基于语言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学会所需掌握的,而且会发展起对技能学习的积极态度.
这种技能在内隐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练习环境,日后学习者遇到类似的环境,这种隐性经验自动激活,影响学习者的行为.
2.内隐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契合
传统的器乐技能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外显学习,注重学生的有意识活动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学习者常会因为没有掌握技能要领而懊恼,而老师也会为学生的不知所措而费神.有研究表明,人们完全有能力去把握技能中暗含的动作要领及规则,所以,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空间才是明智的选择.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这种状态下,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的外显学习策略使学习者有显性的方式,借助语言、符号,通过特定程序习得知识、技能.这种知识在学习中表现是显性的,稳定性不强,而容易遗忘,所以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熟练,才能达到无需意识监控的自动化水平,转化成隐性的知识.
由此可见,器乐技能的学习通过内隐也能够获得,而且效果更佳,更具有优势,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内隐学习环境,创造内隐学习的条件,使内隐学习在器乐技能领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三、基于内因学习和外显学习想结合的双机制器乐教学发展观
在我国贯通的教育体系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观"等教学方法有可取之处,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内隐学习的规律.在语言类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语感"几乎是每个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每一位上过学念过书的人都明白语感培养的意义。现今的笔下生辉和妙语连珠都是儿时努力的结果.同样,"乐感"的培养也是音乐教学的高层目标,是引领学生迈向音乐殿堂最为重要的一步.根据内隐学习理论,对一些符合学习规律的规则进行反复练习能促进个体随心所欲驾驭知识的能力.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在器乐技能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最大频率的进行练习.而在教授复杂的技巧时,更应该让学生反复实践自然而然地掌握规则.所以,仅仅只依赖内隐学习是不够的.
研究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运用于学习中,以先内隐后外显的认知方式进行,其效率远远高于任何一种机制学习.可见,外显和内隐不可孤立而论,它们都是人类完整知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外显与内隐学习应当双管齐下,在注重内隐学习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外显学习的重要性.器乐技能学习的研究者应该重视二者的结合与协同,积极利用不同认知机制的优势,发挥两者合作的作用至最大化水平.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器乐技能的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琴路上的尴尬和阻碍,也只有这样,技能教学的质量才能大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Schneider,Shiffrin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高湘萍 <隐性知识的获得及其显性化的心理途径>
郭秀,杨治良 <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
张卫 <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
刘祥福,蔡云 <浸泡式英语教学实验报告>
文书生 <抑郁心境与内隐、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
[ 本帖最后由 火花 于 2006-4-2 14:59 编辑 ] 看着象论文!呵呵,还有参考文献呢!说实话我没太看明白^很多术语比较难懂 并不是什么新观点,只是将人们普遍已经知道并认可的东西整理一下而已。
全篇文章好像只证明了内隐学习的好处,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_-b
这个,具体如何操作呢??? 内瘾的确重要,心里没瘾不喜欢,那还弹个啥呢。
这个是我读完的理解~~ 再看了一下,这个内隐学习其实就是 “不专心学习法”,自动的、自然的完成训练,让训练成果成为“身体”的惯性和记忆。。 不研究做曲,怎对教学感兴趣了?术业要专攻啊! 我的理解,就是尽可能的给自己营造一种氛围,把自己和音乐完全融为一体,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变成你表达自己最自然的一种方式,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那种意境吧,很多在音乐世家中长大的孩子,就有很好的乐感,等他们长大进行理论或技术学习的时候,就相当于学习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把潜意识中的模糊认识明确的表达出来一样,效果当然好了。
同志们,回家“熏”吧,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搞定的^0^ 照楼上的理解,那这个内隐有什么新鲜的意义呢,本来就该是这样的。 熟能生巧. 呵呵.
培训肌肉的记忆力.
技巧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大脑指挥肌肉, 变成肌肉自主的记忆.
肌肉的记忆力比大脑的记忆力慢得多. 原帖由 哈哈 于 2006-4-4 13:13 发表
熟能生巧. 呵呵.
培训肌肉的记忆力.
技巧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大脑指挥肌肉, 变成肌肉自主的记忆.
肌肉的记忆力比大脑的记忆力慢得多.
哈哈看来是能背谱的主啊 原帖由 photoshop6.0 于 2006-4-4 13:31 发表
哈哈看来是能背谱的主啊
不是背谱, 呵呵.
肌肉记忆是指单个手指的运动轨迹和发力方式. 是单个的手指动作. 是控制力和独立性. :D:D 肌肉的记忆力比大脑的记忆力慢得多.
-----------------------------------------------
那这是什么意思? 原帖由 photoshop6.0 于 2006-4-4 13:42 发表
肌肉的记忆力比大脑的记忆力慢得多.
-----------------------------------------------
那这是什么意思?
用手指头想想看...
:D 应该大脑协助手记忆,不存在大脑记忆比手指记忆快得多的问题。 原帖由 photoshop6.0 于 2006-4-4 14:11 发表
应该大脑协助手记忆,不存在大脑记忆比手指记忆快得多的问题。
我们走路就是腿记忆.
呵呵....
所以, 前班主老说用脚趾头想想, 也不是没道理, 呵呵..
:D 其实就是用脚记忆。 偶现在就苦练用脚趾头思考..... 思考有头绪了吗,鞋还合身吧? 但是你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两个记忆分开呢?它们是一体的。 肌肉记忆肯定比大脑慢.
你看会一段舞蹈, 脑子里记住了, 但脚的反应就很慢. 必须反复练,才能让脚记住.
为什么分开, 只有分开才有意义, 下意识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经过大脑的动作, 练习技术, 不是让其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也就是学会用脚趾头思考.
呵呵,我的脚趾头认为, 大脑一定出了问题... 说来说去我们说的是一码子事,这个不论了,系统记忆反对我灌了。 原帖由 photoshop6.0 于 2006-4-4 14:27 发表
说来说去我们说的是一码子事,这个不论了,系统记忆反对我灌了。
用脚趾指头思考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用脚趾指头思考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还是落脚趾指头端了,不用大脑也不用脚指头思考才是高境界 楼主 这深渊的 如果可以的你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三年来,火华一直在成长 原帖由 哈哈 于 2006-4-4 14:17 发表
偶现在就苦练用脚趾头思考.....
你惨了~~ 小心你的仇家说:你咋不苦练用脚指头吃饭。。。
不是我说的啊:D
让你跑,看你能跑多远~ 老大, 俺的脚趾头想你了...真的....啥时候吃饭....请你. 在上海,预计下周回去
要出书,呵呵,不过,与古典吉他无关~ 感谢,这篇东西很有帮助的…… 小霖霖不如找本心理学书看看,或许更有帮助。 谢谢,以后找点这方面的知料看 有道理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