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理论之声\音\律
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中有关音高的概念有三个定义:声\音\律在我国古代,声\音这两个字有时互通,有时又有区别.同时又可以合称声音.情况相当复杂.记得某东汉学者郑玄曾在<乐书>中说过:"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就是说声是指单个的音.而音是指旋律.
这样.便把声和音区分开了.这里的音和今天的曲调观念很接近.古代文献中的音,一般不是指今天所说的乐音.而是制旋律.也转义泛指各种音乐.
而律,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衡量音高的标准.
下面我们来讲讲声\音以及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既为宫.商.角.徵.羽.
其中角读JUE.2声.
徵读ZHI三声.注意不要写成安徽的徽或者微笑的微,会被人家笑.
而宫.商.角.徵.羽.便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宫.商.角.徵.羽.都是声.声组织起来就构成了音.音如果按高低呈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了音阶.而由这5个音组成的音阶就称为五声音阶.
宫.商.角.徵.羽.和我们以后将要说到的 和.中.清羽.变.等等都是阶名.阶名是构成音阶的各个不同的音级的名称.
在古筝上,从任何一个宫到他向高音方向最近的一个羽,就构成了一组.
位于中音区的各声城为中声.高于中声组的叫做少声.高于少声组的城为少反或者反声.,低于中声组的为太声或者下声.低于太声的叫谙声.
中声组大体相当与西洋音乐的小字一组.少声组相当与小字二组.少反组相当与小字三组.太声组相当与小字一组.谙声组相当与大字组.
五声调式有很多种.中国传统音乐中采用的无半音五声音阶.半音五声音阶.中立音五声音阶三种.因为第一种应用最广泛.所以什么说五声音阶时.一般都是指这种音阶.宫.商.角.徵.羽.向临各声之间的音程关系只有大二度和小三度两种.没有半音音程.故名无半音五声音阶.
由于半音五声音阶和中立音五声音阶并不常用.这里就不在解释了.想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提问.
如果人数多的话.我会讲一讲的.
下面说一下我觉得很中国很有意思的东西
就是中国人的五情节.
在古代.很多事情都是相连的.具体请大家自己看吧.
五声:宫.商.角.徵.羽.
五行:土.金.木.火.水.
五脏:胃.肺.肝.心.肾.
五气:温.燥.风.暑.寒.
五味:甘.辛.酸.苦.咸.
五色:黄.白.青.赤.黑.
五时:季夏.秋.春.夏.冬.
五方:中.西.东.南.北.
以上全部是对应的。有兴趣的朋友就自己研究一下.个人认为还是挺有道理的.
下面我讲讲七声音阶们
顾名思义.七声音阶就是由七个声构成的音阶.常有人说:"中国音乐采用五声音阶.这话对也不对.说他对.是因为五声音阶的确是中国音乐常用的音阶.说他不对.是因为中国音乐除了采用多种五声音阶之外.还采用各式各样的七声音阶.
七声音节.除了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声以外.还采用了变徵(相当于#4).清羽(相当于b7).清角(相当于4).变宫(相当于7)的四声..他们统统称为变声.
变在中国传统乐理中是低的意思.变宫.就是比宫低了半音.
变徵又称为中.因为他战局了十二律里最中央的位置.变宫简称为变.又称闰.
清角又称为和.
中国传统音乐中采用的七声音阶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叫做正声音阶.也叫雅乐音阶或者是古音阶.是有五个正声加变徵和变宫两音而成的.正声音节的特点是四.五级和七.八级之间为半音.其他全是全音.
以下是音阶:宫.商.角.中.徵.羽.变.宫.
对应在简谱:1.2.3.#4.5.6.7.1.
第二种七声音阶叫做下徵音阶.是由五个正声加和.变而成的.也有人称为清乐音阶或者是新音阶.
下徵音阶从音阶排列上于西洋乐的自然大调完全一样.
第三种叫做清商音阶.有人称为燕乐音阶.他是由五个正声加和.清羽而成的.特点是三.四级和六.七级之间为半音.其他全是全音.
以下是音阶:宫.商.角.和.徵.羽.清羽.宫
对应在简谱:1.2.3.4.5.6.b7.1
宫.商.角.和.中.徵.羽.清羽.变.宫 这九声在古代文献里称为九歌.
去掉清羽便称为八风.
去掉中便称为七音.
去掉变便称为六律
去掉和便称为五声.
未完待续... uye 说:
那中国式的和声是什么?
念春 说:
和声音程。由两个旋律或更多的旋律声部组合交织而成。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却在一起。很多时候。大家会被民间艺人的无技巧性配器方法给弄糊涂。认为中国音乐就是用多个乐器演奏同样的旋律
muye 说:
对 我发现这个现象了.
念春 说:
但正统的中国音乐在多声部中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中包含的各种音程为主。一般不会超过纯五度。多用大二。纯四。纯五。纯八。纯一。等音程做多声部和声配合。
念春 说:
表面上看。大概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原因。晚上我发帖子讲。 你说的度数是双方向的 还是只往上方向?
还有5声音阶中包括小3度 为什么不算? 好贴。。。。。。。。。。。。 原帖由 QBICE 于 2006-6-29 13:25 发表
你说的度数是双方向的 还是只往上方向?
还有5声音阶中包括小3度 为什么不算?
一般来说方向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也可以理解成是可上可下.也可双方向的进行旋律进程.
当然算.我说了等.....只是用的方法和概率不同而已. OK 请继续! 谢谢! 暴顶!~拭目以待!!! 水母葵版住乐理很是强悍啊..佩服 佩服.. 顶, 请继续. 要了解民族音乐还要多到乡下去看,照书读收获不会很多
真到了乡下你会发现很多难以置信的东西 呵呵.中国音乐从来都是俗乐和雅乐两个系统.
但大多数人只认识到俗乐.
比如您.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9 22:10 发表
呵呵.中国音乐从来都是俗乐和雅乐两个系统.
但大多数人只认识到俗乐.
比如您.
水板介四跟谁呀? 我在说我那楼的楼上. 拭目以待后面的内容! 请继续 水母朋友 谢谢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9 22:10 发表
呵呵.中国音乐从来都是俗乐和雅乐两个系统.
但大多数人只认识到俗乐.
比如您.
说得好,请问何谓俗乐何谓雅乐?你对雅乐了解多少?
你了解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乃至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壮族、侗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回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音乐音乐特点吗?你了解贵州的苗族音乐与广西的苗族音乐特点上的差别吗?
你又知道花鼓戏、梆子腔、二人转、昆剧、京剧、豫剧、越剧、晋剧、秦腔、黄梅戏、粤剧、桂剧等等中国戏曲的特点吗?它们的伴奏乐器?
你知道民族音乐是什么?别以为照着本子念念就什么都知道了,差远了 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在乐理板打嘴仗,两位全是高手,高手过招怎么着来着?
其实,谁也不是专家,专家也不一定全明白. 哈哈 有意思! 是啊 中国音乐真是很大的一个体系啊... 真应该花时间好好学习一下..身为中国人
阿川朋友 那你讲讲看吧 我看你懂的也满多的
咱们这里是乐理版, 我对用什么乐器不赶兴趣. 我就想知道关于音乐本身是怎么回师. 关于节奏, 音符, 和声....
还有 你是音乐学院的吗? 中国音乐种类繁多,我几乎什么也不懂
但我知道想用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来概括中国音乐那是不可能的
别以为知道五声音阶就知道中国音乐了 你说到中国音乐的和声,这我想说一点
中国是旋律大师,但中国的音乐是没有和声的。
比如阿炳拉《二泉映乐》的时候他会满脑子想着哪个音配什么和弦吗?
有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里会有两个声部,音程多为大二度、同度,也会有小三度、大三度
这个叫做支声,但不能叫做和声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里的和声都是从西方来的。 还劳JS大哥费心了,一直关心着乐理版 我对于这个中国音乐的和声确实是没什么认识.上次和水母聊了一会 他说了点有关中国和声 不过我没很懂
也没怎么详细说 不过听着还挺复杂 谁知道? 继续啊! 哈 1、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音乐没有和声.
2、上个世纪初,一些中国音乐家,试着用和声,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尝试。
3、总的来说,中国的多声音乐是支声的。
4、中国音乐的和声,简单分析如下:
这里只说宫调,其它方法可以借用。命名法用大小调的方法。
先说音阶,
宫调123561,这个在现在的哥曲中用的很多。区别于大调的是,小三度算级进。
宫和弦在宫调里是主和弦I,这和大调中的I作用相同。
商和弦ii,246这里,4是偏音,调式中没有这个音,但由于是内声部的原音所以问题不大。我们还可以用II(2#46),或是236,256,2356来替代这个和弦。这个和弦的第一转位用的很少,理由是变音成为了低音,破坏了低音声部的五声性。
角和弦iii,III这个和弦和商和弦的分析相同。
徵和弦V,这是个属和弦。7的做用同II。
羽和弦vi,这和大小调中的用法一样。
从功能上分,I vi 是功能,III V是属功能,II VI是下属功能。简说就是这样的。但从目前的研究结论上说,这此功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主和弦是独一无二的大三和弦,它并不要用其它和弦来证明其地位。所以你要一个和弦变可定宫(调),而大小调体系中少说也要两个。光有这些对一个纯宫调的乐曲来说配和声应说没有什么难度了。
但音乐是要有对比的,这里只说调性对比。因为也只有这个与和声关系最要紧。
中国式五声音阶的调性对比很复杂。同宫系下五个调,共十二宫,60个调,还不算有偏音的调。
同宫系下的调性变化不难,因为它们全是平行调。如要突出这个新调比如宫转商,旋律可用1-2,或1-6-2这样的进行,宫和弦定宫,后一和弦定调。调定了以后就不要再用宫和弦了,否则新调不易被确立。
不同宫的变调就难了。首先要变宫场,如C 宫变G宫,你要必须要把7这个音和理化,究竟怎么和理化,方法很多,这里我也说不清楚了。
再次说明的是,中国音乐要心旋律为重,重旋律轻和声是根本。
学乐理,要理论结合实际,所以多用是根本。 噼里啪啦^~^.....
JS大哥一直没和我们说,我们早该问他了 中国音乐并不是没有和声.
只是和声方式和技巧与西方和声迥异而已.
你说的没错.那么多地方音乐都算是中国音乐.那么多戏曲都算是中国戏曲.
我就是一音乐学院民乐系在读学生.
不是专家教授.你说的我也并不全懂.不过你认为把这些罗列出来镇我有必要么?
我的演奏专业大都是在演奏俗乐.可是我的理论专业大都在研究雅乐.
你说的没错.中国音乐不是照书搬就行的.
我觉得你说话很逗.想用五声或者七声调式概括中国音乐是不可能的.
这和说用26个字母来概括世界语言是不可能的一样.
这种该叫做常识.
音阶本来就是音乐体系的一部分.用一部分来概括全部?本来就不可能.
好.
既然你问到我了不了解个地方民族音乐差异.
我就来简单说说..
说的不全.请你见谅.我还有课要上.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所有的差异对比.说的不对.还请你指教 壮族
壮族民歌里多见的是徵调式.
基本都是不带偏音的五声音阶.由于地处西南.所以有些旋法于四川民歌.云南民歌有些接近.
壮族民歌里有一种不带角音的四声徵调式.和一种不带羽音的四声宫调式.十分特别.
另外壮族民歌常强调2-6-2的旋律进行.
壮族民歌节奏比较整齐.句式比较自由.归整的较少.
苗族
苗族以独到的飞歌著名.
民歌中徵调式较有特点
旋法非常有特色.用音极其简约.常采用临时的降级变化音产生新奇的效果.
彝族
彝族民歌里多使用宫调式.
彝族民歌由于用音特殊,少则三音.多则五音.所以旋法别致.偏音不用.即使出现4b7,大多是作为移如下属调的特征音.
突出1.3.5三音列的旋法.重用1.2.5.6的四音列旋法
我就是凭记忆把特点描述一下.
并不详细.
阿川兄弟.除了你所说的那些.
有关于古雅乐的的乐队编制.中国乐器的材质.以为为什么要用这些材质.
那些是雅乐音乐?哪些是雅乐乐器?哪些是俗乐乐器?
你知道么? 雅乐本身就是从俗乐发展来的,我列出这些是告诉你,既然你对所谓的俗乐不够了解,那就不要用所谓的雅乐来概括中国音乐。
通俗的说,雅乐就是宫廷音乐,俗乐就是民间音乐。雅乐来源于周代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典礼音乐和宗教活动中的乐舞及祭祀音乐。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雅乐由此而生。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雅乐在整个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雅乐衰败的百年来,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仍保存着雅乐。
雅乐的乐队编制我是没有详细了解,但至少知道有建鼓、篪、排箫、钟、磬、琴、瑟等主要乐器。
“八音”指的是乐器,也是指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我只能说我对雅乐了解这些,我没有专门研究
但是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民族音乐才是宝藏的所在。
但我很遗憾你对民族音乐了解的不够准确,就像个普通人理解的一样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人是对民族音乐十分不了解,比如你 哈哈哈哈哈哈 有意思!
有个小请求能不能在以后你们讲的时候都换成CDEFGAB 咱就别上宫下商什么的拉 理解有困难....
还有... 我发现这么讲还是不能很好的了解 能不能各个民族的歌曲推荐一些 我下载听一下 估计就有认识了 呵呵.如果你认为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说我像个普通人一样的了解音乐.
也未免太小瞧你自己了吧.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认为雅乐是由俗乐而来的.
当然我不否认有一部分俗乐.级少的一部分进入过宫廷.
可一直以来雅乐的最大由来就是祭祀和仪式音乐.
雅乐并不是宫廷音乐这么简单.或者说.雅乐只在宫廷里演奏.而宫廷里演奏的并不都是雅乐比较妥当.
我从未用雅乐来概括中国音乐.从未.因为俗乐也是中国音乐的精髓.只是俗乐的种类和风格十分繁杂.
并不如雅乐系统.
多数靠民间艺人来维持.
BTW:任何雅乐队编制里是不会出现古琴的.
我真的很遗憾你对民族音乐了解的不够到位.就像个普通人理解的一样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人是对民族音乐十分不了解.
比如您. ??? 这个宫廷音乐和雅乐和俗乐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产生的?
不行了 一头雾水了
兄弟门咱能不能先别争了 谁可以系统的说说看~ 中国音乐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雅乐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代,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不认为雅乐由俗乐发展而来?
要说雅乐编制里有没有古琴,我想你应该从《诗经》里考察一下,另外1978年湖北出土的曾侯乙墓里的十弦古琴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我说说我了解的一些民族音乐吧
壮族
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
壮族民歌以徵调式、宫调式和羽调式最为常见,而说壮族以徵调式为主的人多数是对壮族缺乏了解,只知道刘三姐。多见“2-3-5”和“5-6-1”三个音为主的缠绕式进行。
壮族的音乐形式:
壮剧:是壮族舞台艺术形式,可分为师公剧、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三种。师公剧主要流行于桂中、桂北一带,它是在“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桂西一带,它是在民歌、唱“西”和民间杂耍--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桂南一带,它包括壮族提线木偶戏和马隘壮戏。传统剧目有《莫一大五》、《白马姑娘》、《依智高》、《卜牙》、《张四姐下凡》、《刘二打番鬼》等等。
排歌:民歌的一种,壮语叫“欢排”。所谓排歌,是与短歌、散歌相对而言的长篇诗歌。它的形式比较特别,可以成排成排的唱下去,直至完成每首歌的主题思想为止,长度从十几二十行到几百行甚至千行以上一首。每行有一字、三字、五字或七字构成。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
侗族
侗族分有南侗和北侗,南侗多用琵琶、牛腿琴、芦笙、侗笛等乐器伴奏,北侗很少用伴奏。音阶上以五声调式为主,多为羽调式,时不时也会交替到徵调式。
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六种。
拦路歌:“拦路歌”运用于多种不同场合。在侗族婚礼中,男方寨和女方寨会各派出一支队伍对唱“拦路歌”和“开路歌”。在“月也”,也就是农历正月和八月时,两个寨子间也会对唱“拦路歌”。
大歌: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支声音乐的一种。多用芦笙伴奏。
苗族
苗族民歌分为山歌和苗歌两大类。苗歌主要是用苗语演唱,主要分古歌、祭祀歌、情歌、酒歌等。山歌主要用汉语演唱,最著名的就是飞歌。
苗族分布广泛,各地民歌不尽相同。我就说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一个,那是贵州从江县的苗族。那里的苗民保存着较古老的生活习惯,如男人会从小在头上留这一撮长发,长大了以后就会盘起来。他们的音乐旋律较为简单,一个音调也就三、四个音,有“6-1-2”,也有“6-1-3-5”的。调式以羽调式和宫调式为主。
[ 本帖最后由 阿川 于 2006-7-15 18:39 编辑 ] 我倒是想听听你那中国和声的理论是怎样的。 原帖由 QBICE 于 2006-7-13 02:46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 有意思!
有个小请求能不能在以后你们讲的时候都换成CDEFGAB 咱就别上宫下商什么的拉 理解有困难....
还有... 我发现这么讲还是不能很好的了解 能不能各个民族的歌曲推荐一些 我下载听一下 估 ...
一般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都不包括调性,也就是说,一般是用宫、商、角、徵、羽的首调概念来表述。你就把这5音当成C D E G A就行了。
一般发表出来的民族作品都是再创作的作品,都不是很地道的乡土音乐,包括刘三姐。所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能通过采风来了解民族音乐,毕竟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的。 古琴只在雅乐里出现。
但在雅乐乐队编制里是没有的。
因为在上古。尚未形成音乐系统。又何来之雅俗之分。最初的雅乐是祭祀音乐。这点毋庸质疑。
所以我并不认为他是来自于俗乐。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之后的发展没有借鉴或吸取过俗乐的内容。
至于中国式和声。首先。他是中国式的和声。请不要将之与西方和声的概念混淆。
中国的和声更具体的应该是存在于旋律的编制。而不是纵向的音程安排。
织体是中国式和声更重要的表现方式。我觉得这点上我们并不冲突。只是叫法不同。
您非要把西方式的才叫和声。中国式的不叫。那我也没办法。但是这个中国和声的叫法并不是我说出来的。
而是杜亚雄教授说的。我只是根据我所学的进行描述而已。 原帖由 阿川 于 2006-7-15 19:48 发表
一般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都不包括调性,也就是说,一般是用宫、商、角、徵、羽的首调概念来表述。你就把这5音当成C D E G A就行了。
一般发表出来的民族作品都是再创作的作品,都不是很地道的乡土音乐,包括刘 ...
一般民族音乐都是包括调性的。
只是经过了很多改编。大家不在意而已。
他们不是用C大调,B大调的叫法。
而是叫C宫调或者D商调的叫法。
更包括清雅燕等非五声调式。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16 01:32 发表
古琴只在雅乐里出现。
但在雅乐乐队编制里是没有的。
因为在上古。尚未形成音乐系统。又何来之雅俗之分。最初的雅乐是祭祀音乐。这点毋庸质疑。
所以我并不认为他是来自于俗乐。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之后的发 ...
你一定认为有了雅乐出现后的俗乐才叫俗乐么?中国5000年前出现了国家,3000年前出现雅乐,那8000年前出现的是什么?那就是俗乐,或者说是所谓“俗乐”的前身。另外,我认为最早俗乐和祭祀音乐是一个东西发展出来的,或者说最早的祭祀音乐就是俗乐的一部分。那时候可以说没有俗乐和祭祀音乐的确切分明,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至深。后来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立,祭祀活动也变得规范化起来,包括形式和内容。这时才是早期的雅乐。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16 01:32 发表
至于中国式和声。首先。他是中国式的和声。请不要将之与西方和声的概念混淆。
中国的和声更具体的应该是存在于旋律的编制。而不是纵向的音程安排。
织体是中国式和声更重要的表现方式。我觉得这点上我们并不冲突。只是叫法不同 ...
这里的和声与西方的和声是两个意思。相对于旋律和复调,和声讲究的就是纵向音程的排列。你所指的更像是在说旋律的的走向,旋律音程等等。我也觉得我们并不冲突,但是从和声本来的意义来看,中国是没有和声的。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16 01:34 发表
一般民族音乐都是包括调性的。
只是经过了很多改编。大家不在意而已。
他们不是用C大调,B大调的叫法。
而是叫C宫调或者D商调的叫法。
更包括清雅燕等非五声调式。
当然民族音乐都是有调性的,我只是说这个调性意义显然没有这么大。一个住在农村里的人,他会说C调好听而G调不好听吗?尤其对于无伴奏的民歌,都有可能两次唱出来的调性都不一样。所以我是说,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调性不是主要的。谁知道这个调性有时候还会随着艺人的心情而变呢。 原帖由 水母葵 于 2006-7-16 01:32 发表
古琴只在雅乐里出现。
但在雅乐乐队编制里是没有的 ...
你这一说法本身不就是很矛盾吗?在中和昭乐,在祭天大典里,古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以曾侯乙墓为例,编钟65件,磬一套32片,排箫2支,建鼓1面,短柄双面鼓2面,悬鼓1面,10弦琴1张,25弦瑟12张,竹簧笙5只,篪2支等等,这不就是战国时一个完整的乐队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