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juan 发表于 2006-10-26 09:41:45

谈高等教育的流行音乐专业--吉它

作者简介
刘柱喜,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副主任,器乐学科主任,天津市高校艺术特长生认证评委。辅导的乐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广泛涉猎民乐、萨克斯、吉他等多个专业的教学领域,并编撰多本专业教程。

“天天艺术” :非常荣幸邀请到您与读者交流。可以请您介绍一下现有的艺术院校吉他专业教程的使用情况么?
刘柱喜: 吉他作为专业音乐院校的一个专业,在国内开始时间不长。拿天津音乐学院来说,自2001年起开设吉他专业至今刚满 5年。在此之前,社会上有种普遍认知,认为吉他弹奏可以单纯依托感性。科学性、规范性,理论性的缺乏,可以说是现有吉他专业教材的共性。尽管种类繁多,但六线谱教学与五线谱教学的脱节、演奏与理论的脱节,类似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教材中。
“天天艺术” :区别于教育出版市场的同类教程,请您简要概括《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专业吉他实用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几大技术含量。
刘柱喜: 《教程》结合教学实践,是对原有教材的规范。经常有学生会问我,可不可以有一本教材,提供给我们既规范又科学合理的简便的学习方法?作为教材作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个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需求,《教程》坚持五线谱与六线谱的对照教学方式,逐渐到“演奏篇”的有些作品完全采用五线谱表现。概括起来,《教程》的特色体现在“规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具体严谨的演奏技法;详细明了的风格介绍;六线谱和五线谱的规范对照”这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技术含量。此外,全套《教程》 配备的三张演奏示范 CD,即使是程度较浅的学习者也能充分利用。做音乐,需要求异而不是求同(要有自己的演奏\创作风格,而不是单纯的模仿秀)我们在演奏示范CD里对和声、旋律的再现区别于同行。
“天天艺术” :那么是怎样的一群音乐人编撰了这套《教程》?
刘柱喜: 《教程》首先是多位多年从事吉他演奏实践、并曾活跃在流行音乐蓬勃期的演奏家们的智慧凝结。流行音乐在国内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许多经典的流行作品的诞生期,《教程》的编写群当时正活跃在演出市场。第二、三阶段也涌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音乐创作与表现激情有余、底蕴不足的现象几乎成了市场顽疾。《教程》同时又是多位具备 五、 六年现代音乐教学经验的教学者们的智慧凝结。2001年至今,编写群一直站在现代音乐教学第一线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说,这样的编创队伍,首开先河地集合了国内一批实践和理论兼具的优秀音乐人。
“天天艺术” :《教程》对吉他专业学习者和业余爱好者是双重适用的么?
刘柱喜: 专业和业余的划分具体到吉他专业仍是较为模糊的,毕竟这个专业作为高校课程的历史在我国还很短暂。虽然我们给《教程》的定位是在专业院校,但对能简单掌握乐理知识的音乐爱好者同样可以读懂《教程》,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讲解保证了《教程》的可读性。
“天天艺术”:身为知名器乐教育家,您的研究领域横跨民乐、萨克斯管和吉他等,在您看来,学生应该如何挑选和使用对自己有用的出版物?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技能学习的艺术爱好者又该如何借助出版物的功能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刘柱喜:无论器乐与演唱专业,学习者注重熏陶艺术性情是相当有必要的。选择提高演奏技法的专业教材时,正式出版的、编写科学的、声像结合的教材是首选。这类教材可视可听,音色、音准、音乐处理的理论概念都可以具象的得以展现。我常跟学生说,只有“眼高”才会“手高”。“眼高”即需要多听多看多模仿多实践,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运用适当教材,从而达到高超的演奏水准,即实现“手高”。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我们强调的都是感觉,音准的感觉、节奏的感觉,音乐人需要培养对各类音乐的敏感度,而不光囿于自己的专业。我们鼓励大家培养对流行歌曲、民族音乐、曲艺、古典音乐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感觉这个东西,只有积累的东西多了,才会找得准,才能感到音乐的真谛。我真诚期望《教程》可以对低层次学习者提供引领和帮助,同时对期望成为职业演奏者的音乐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更多信息请见:www.tt-art.com全国最权威最专业的音乐书店--天天艺术书店

无聊的人 发表于 2006-12-29 21:55:52

好象小时候就看过这个节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高等教育的流行音乐专业--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