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HI-FI巨頭,珠海斯巴克曾考慮出産電子管吉他音響!
游出红色的海洋———近访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曹向东杨维中
印象中的曹总一向是个慎言的人,但这一回显得有点特别,在亲自开车带我去看斯巴克新厂房的路上,他就话如连珠地打开了话匣子。还是第一次见识他驾车的功夫,竟然可以一边盯着路况把持方向盘,一边又和我聊着天……
曹: Hi-Fi音响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小规模地运作,一个当家人或者老板只要他很发烧、懂音响、懂点音乐,就可以自创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并不需要大众都能接受,而且维持这个品牌只要有一帮忠诚度很高的人即可,比如像金伟杰(阿理)和他的号角,何玉庭(何氏)和他的喇叭,曾德钓(极典)和他的电子管收音机等等。其实海外也是这样,很多品牌原来也都是一些小品牌,只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而进入大陆市场之后,它们才变成了所谓的大品牌。
Hi-Fi音响是一种个性化的产品,它既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也不是技术密集型,更不是资金密集型,所以是一个永远做不大的小行业。不过和其它行业不同的是,Hi-Fi音响能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推广而形成一个有浓郁文化品位的产品。所以我觉得目前斯巴克公司的规模,纯做HI-FI音响已经显得太大了。
杨:我也看过不少企业试图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但成功的几率很不高。
曹∶摆在斯巴克公司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路是将公司规模缩小到跟这个行业相匹配。另一条路就是转型,但这种转型一定要进入容量更大的市场才具有意义。除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之外,还要能将公司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管理、设备、技术优势,以及销售渠道等优势都用得上,从而不要一下子跳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
关于企业的转型问题,我请教了国内外很多行业内的资深前辈们,也包括一些媒体。他们都一致认为,由于Hi-Fi音响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理念在里面,因此企业转型成功的几率相当不高。如大家熟悉的英国B&W,它是一个非常大的企业,也运作的非常好,因此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同。B&W的喇叭销量在中国绝对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品牌,但B&W真正发烧的音箱销售量究竟有多大?可能并不大,它的家庭影院音箱销售量一定会很大。
所以说Hi-Fi音响市场这一块确实很小。其次,我们很少看到港、台、日本、欧美的音响杂志一致肯定B&W用于监听场合的价值,但是大家都认为它好,公众也认为它好。而一些撰稿人和媒体又并不认为他太好,因此我们似乎只能说B&W的市场营销做得非常非常的棒。所以一些转型成功的经验和不成功的教训,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斯巴克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这是很关键的。
杨: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欧洲、美国也好,亚洲也好,整个市场并不大。
曹∶斯巴克目前电子管的进货量所占比重比较大,而看全球的电子管需求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了。全球几家生产电子管的企业,除了中国的长沙曙光,还有俄罗斯的SOVTEK(索田)和SY(苏维埃,苏美合资)两家。这三家企业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其它的都是小厂。
2002年,曙光电子管产量大概占全世界产量的17%,而当时斯巴克的电子管采购量约占曙光厂年生产量的7%-8%,去年曙光厂飞速增长,其电子管产量是2002年的2.2倍,占到全球的40%。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有一家电子管厂的生产不太正常而供不了货,因此很多需求量转向曙光了。
全世界包括美国这十来年用于音频放大的真空管,大概全世界的销售量在220万只到250万只。而且这里面有很多管子还不是用于胆机,像5881、EL34等都是既做胆机又做乐器放大器。
杨:你说的是电吉它放大器。
曹∶总的来讲,大概有10%是用于调音台和广播系统的,20%用于家庭高保真音响胆机,70%左右则是用于乐器放大器。而胆机的20%大概也就是40万只到50万只,那么去年我们用了多少呢?我们大概用了有××万只,而且我们去年还推掉了很多定货单。如果敞开做,××万只或者是××万只都能做到,但这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胆机是一种个性化的产品,它是一种靠文化、品位方面的差异化来赢得公众喜好的产品。
Hi-Fi产品是很个性化的,你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你喜欢就是喜欢,所以你抢占不到我的份额,我也抢占不到你的份额。你能做出个性化就会有你的消费群,我能做出我的个性化,也就有我的消费群,我少了时你不可能增加,而当你少了时我也不可能增加。因此怎样进入一个更宽阔的领域,是斯巴克目前所必须考虑的。
杨:为了拓宽市场,斯巴克有没有想到过做电吉它放大器?而你们是具有这个实力的。
曹∶ 电吉它放大器斯巴克也能做,而且我们已经有了设计方案,甚至连样机都做出来了,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将其纳入制作,因为它的销售模式和Hi-Fi音响完全不同。此外,由于电吉它放大器的需求量太大,所以目前也走到了没有个性化及拼成本的这条路上来了,而生产吉它放大器要比做胆机更容易。
现在中航集团公司给我们的压力很大,按照北京总公司的发展战略,贸易企业一年做不上一个亿美金的进出口额,2010年做不上3亿美金的进口额,就会自然被淘汰掉。而工业企业,你现在做不上一亿人民币,2010年做不到三亿人民币,也会被淘汰掉。所以我跟总公司老总开玩笑说“那你干脆现在就把我淘汰掉算了!”但他又说∶你现在这个企业虽然量没什么量,但是形象还不错而且正在增长,所以我现在不会轻易把你放弃掉,要不你就跟中航深圳几家大公司捆绑,超过一亿上市算了。但我现在不想这样,斯巴克要走企业自己发展的路,要将销售量冲上去,要找到新产品的切入点和卖点。 所以今年上半年斯巴克可能新产品不多,下半年一系列新东西才会出来。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蓝海战略》的书,写得很好。书中说∶通常企业的经营策略有两条路,第一个叫“成本优先”,所谓“成本优先”就是说大家都做同样的东西,你成本低你就能生存。第二个叫做“差异化”,“差异化”意味着成本不一定很低,但要把赢利投入到营销、推广、产品功能等等方面,这做Hi-Fi音响多数都属于这一种。
但上述两种方式最终都是把你的利润吃掉,所以最终大家实际上还是在拼成本。你的“差异”只是以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而已,你的钱还是会以广告的形式投出去,所以最终这种竞争会由于产品的同质化而你有我也有。就像前几年的国产音响大展,今年谁做甲类放大器得了奖,结果明年、后年大家都一窝蜂地去做甲类放大器。拼到最后你死我活的,非常残酷。
这种现象被本书形容为“红色海洋”,书中说做企业必须想办法从这个“红色海洋”中游到一片没有那么激烈竞争的一片全新领域,从而在新的领域里保持领先,而且你要不断的去寻找这个新的领域。
这个新的领域是“兰色的海洋”,又叫“蓝海战略”。这样你的概念就出来了,它教你怎么分析你的企业和其他的企业在竞争上,是不是同处于“红色的海洋”,教你怎样来寻找你的“兰色的海洋”,这本书写的挺好,我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
其实“蓝海战略”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说你靠某一款产品或者一两个新技术就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你必须意识到从经营理念,一直到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这将是个一系列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你要把握一个思路,你要围绕这个思路以变应变。所以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经营管理了,原来我们学的那些企业管理、QC等等,都是围绕我们怎么样去竞争、怎么样去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而“蓝海战略” 则强调不要单纯地这样去考虑,反之大家就只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竞争。你必须考虑到别人没想到的领域,或者是没有开发、开拓的领域,而且是别人难以模仿的。
所以说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你的优势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很多人都劝我不要让外面的人来参观斯巴克,而我认为一个企业真正精髓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简单模仿的。也许形式你可以去模仿,但神髓却不是轻易可以模仿的。
Hi-Fi音响是和现代社会理念不太吻合的一个产品,这种产品比讲究体验。一些人是通过杂志、展览会、音响店认识你的,你的品牌也是这样才创立起来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你的品牌会被现代化的一些手段(这些手段我们还不能说他合法不合法,顶多只能说他不那么道德)毁掉。人家知道你斯巴克,是因为你的品牌形象在起作用。这个品牌是靠你的商店、经销商、媒体,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口碑,而口碑的建立也是要投入成本的。
经销商开个店也需要成本,除租金和员工工资外,发烧友到你的店里去听,你要给他水喝,给他接器材听,也许服务了半天人家却在网上交易了,久而久之这个行业就会被毁掉。为了遏制网上销售,我们得罪了很多经销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人再在网上这样做下去,便会侵害到更多传统经销商的利益,整个公司的销售渠道也会由此毁掉。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确实是应该找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能再一味地去强调你不能这样销售,或者不能那样销售,这是一个几难的境地。也就是说不但整个公司的管理、产品开发,甚至你的市场控制,宣传推广,都要有新的思路。
我们现在有专职人员在网上查,哪里有串货的,我们就赶紧去买,买回来看是谁的货就罚谁。这种围追堵截的方式,很像当年到处修坝堵洪水,但企业必须要最终找到大禹治水的方法,一要疏导,二要捋顺它们的关系,所以说真得很难,因为现在搞一个企业跟十年前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http://www.sparkaudio.com/company.htm 斯巴克網站
;) ;) hi-fi和吉他放大器可是两码事,不看好这个品牌 丢人!!!! 一个堂堂正正做自己品牌,而且在全球有稳定用户的国产HI-FI 品牌,绝对可以理直气壮的称为此行业的巨头!如果加上每年为国际顶级品牌带工的产量,全球又有几个能比?
以斯巴克军工的背景,做吉他音箱,一点技术难度都没有!
这个贴好象照妖镜,一提到国产的东西,有些人就不用脑袋思考问题了!!!
还有些脑袋空空的跟屁虫应和,可耻!可悲!!!!:o :o :o
[ 本帖最后由 KK拖拉机 于 2007-4-4 18:53 编辑 ] KK拖拉機兄弟所言甚是!:Q
動不動以拉機,丟人麳貶低國産貨的人多數也是素質不高的.:o 顶国产:cool: 原帖由 <i>KK拖拉机</i> 于 2007-4-4 18:51 发表<br />
一个堂堂正正做自己品牌,而且在全球有稳定用户的国产HI-FI 品牌,绝对可以理直气壮的称为此行业的巨头!如果加上每年为国际顶级品牌带工的产量,全球又有几个能比?<br />
以斯巴克军工的背景,做吉他音箱,一点技术难度都 ... <br />
笑死我了```哈哈,AXL还帮FENDER代工做AMP呢,法丽达还代工GUILD呢 做AMP讲的不是什么技术难度,那破电路有电视复杂?
讲的是血统,品质,还有文化
这些都是你说那破厂没有的 原帖由 STEVE-STEVENS 于 2007-4-4 19:42 发表
齐瑞的跑车看到了吗,就和这个胆机一样,企业和人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不行的事别老装行,就和中国的破单块一样.
至于上面那个猪脑多听听胆机的细节在说话,试过30W以上HI FI在说话
奇瑞汽車怎麽樣本人并沒有用過,也不發表評論!不像某些人沒有開過,也學人家人云亦云!:o
企業和人一樣,也需要成長,難道中國的企業永遠也只能跟小孩子一樣?永遠都只能玩泥沙?
:o
中國破企業不少,好的企業也不少,按照這位仁兄所言,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破單塊就不能拿出來見人?:o
試聽30W以上HIFI再說話?用瓦數麳代表什麽?:o 間直是笑話!
多听听膽机的細節再說話?:o 敢問這位仁兄又听過多少?又聽過多少的膽机?不要不懂裝懂.純粹的爆發戶心態. 原帖由 学琴请来乌斯托 于 2007-4-4 20:03 发表
<br />
笑死我了```哈哈,AXL还帮FENDER代工做AMP呢,法丽达还代工GUILD呢
這位仁兄可以先去學學什麽是HI-FI:lol 原帖由 学琴请来乌斯托 于 2007-4-4 20:04 发表
做AMP讲的不是什么技术难度,那破电路有电视复杂?
讲的是血统,品质,还有文化
这些都是你说那破厂没有的
AMP沒技術難度?
AMP破電路?
血統? 想必來個中外混血,或者純种美國基因比較適合吧!
品質? 日本的品質應該符合仁兄的口味吧!
文化? 外國定下來口味的就叫文化,中國人定下來口味的就是放屁!
斯巴克是破厂?一個在國外備受尊敬和好評的HI-FI厂在國內只能稱爲破厂.
到現在我才知道,爲什麽很多做出口生意的厂家都不願意把産品投放到國內市場. 楼上的老师,人家说的是30万
太有才了你 30万?敢問那個托有鰢?:o 精神分裂 :hug: :hug: 以上2位的高论,已经把你们的内心表露无疑,真有档次!!!
30W以上才叫HI-FI? 那名满天下的ROGERS LS3/5A算HI-FI音箱吗?
老拖玩HI-FI15年,头次听说.......
我倒是真的领教什么叫精神分裂了,清者自清,老拖不会再和不入流的人打嘴仗了................. 推荐大家读《蓝海战略》这本书,的确值得一看。 :lol :lol :lol 有兴趣就踩进来吧,但不要以为是顺带就能干的事
这帖没什么价值,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