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本初 发表于 2007-5-11 20:04:53

节拍器上的速度术语

节拍器(Metronome)由德国人Johannes N.Maelzel发明於1816年,1817年贝多芬率先采用它来标明作品的速度(即交响曲1~8号),在节拍器的中央标有一排速度术语,左右两侧标有数字,对应着每个速度术语相应的速度(即一分钟多少拍)。
如:Larghetto的速度是一分钟60拍。
节拍器上速度术语都是意大利文,按照国内一般的翻译,译名都有个“板”字,比如Andante是行板,Moderato是中板,Allegro是快板等等…….
我个人认为,也许是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名词的影响,给这些术语的译名都用了“板”字,不过这些意大利文的原意和在音乐上的中文译名,意思可大不相同,比如Andante(行板)的意大利文原意是步行的、流动的;Moderato(中板)的原意是温和的、有节制的;Allegro(快板)的原意是愉快的、活泼的。
其实节拍器上的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并非要求演奏者一定要达到节拍器上标记数字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弹奏Allegro的作品时,要表现愉快活泼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一分钟132拍的速度。所以有些作品标记的速度术语,若是按照节拍器的数字,根本不可能达到;有些作品若按照节拍器上的要求,和唱片录音比较起来,则显得太慢。
自从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抬头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喜欢用本国的语言作为乐谱上的标记,尤其是表情术语,而速度术语大多还是维持使用意大利文的习惯,但也有例外。有些现代作曲家甚至会将速度术语和每分钟要求的拍数同时写在乐谱上。
我认为在处理20世纪以前的音乐时,不能不深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即速度术语本身的含义,而不只是节拍器上的数字,尤其是在1816年以前的音乐,因为那时乐谱上早已有了速度术语,可节拍器还没问世呢,所以当我们在聆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同一部作品可能每个录音版本的速度都不同,而且相去甚远。
为了方便朋友们参考,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将节拍器上的速度术语做了整理,除了Animato(生气勃勃的,有精神的)和Maestoso(庄严的,雄伟的)这两个术语没有类似“板”字的译名,其余都收入在这份表格当中了。

表格见附图:

宁波音乐学社 发表于 2007-5-11 20:07:44

:kiss: :kiss: :kiss:坐一下沙发哦~~~~~~~~~~:cool:

12356 发表于 2007-5-11 20:22:10

收.:)

22首分解和弦 发表于 2007-5-11 20:54:35

:Q 对咱有用,谢!

19690526 发表于 2007-5-11 21:21:09

俺抄下啦。:D

宁波音乐学社 发表于 2007-5-12 09:36:28

:lol: 在教育中给学生们讲一讲是非常有必要的!!!!!!!:P :P :P

毛丹丹 发表于 2007-5-12 12:29:04

从来没有听过讲节拍器的历史的
练琴的时候,会去找节拍的,挺有用的

老马哥 发表于 2007-5-12 14:44:17

嗯,谢谢倪老师的解说,以前也是觉得小行板后面的词辍是减少的意思,奇怪为什么小行板反比行板快呢?呵呵,现在明白了.

rz0926 发表于 2007-5-12 15:08:25

好!:Q :D

流浪2005 发表于 2007-5-12 15:30:19

谢谢倪老师了 这个我正需要呢?:)

宁波音乐学社 发表于 2007-5-13 09:33:44

倪老师讲得音乐理论真是仔细哪!!:kiss: :lol: :kiss:

030 发表于 2007-5-13 14:18:11

我认为节拍器是技巧进步的重要阶梯!

030 发表于 2007-5-13 14:20:07

再请问倪兄一次,快板的最慢速度不是120么?

倪本初 发表于 2007-5-13 17:09:21

原帖由 030 于 2007-5-13 14:20 发表
再请问倪兄一次,快板的最慢速度不是120么?

回030兄,我认为速度术语的出现更早於节拍器,所以在节拍器出现以前的音乐,Allegro不一定需要很快的速度,主要视诠释者对乐曲的理解,节拍器我认为只是个参考,要表现Allegro(愉快活泼)总不可能用太慢的速度吧。
我无法揣测发明节拍器的人,其用意何在,但我个人觉得节拍器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训练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而是在培养我们对速度的稳定感,试想,如果是学指挥的,节拍器对他来说有何用途,在初学时对着节拍器不停地挥拍,就是在培养内心对速度的稳定感,以免在排练时,速度忽快忽慢,让乐队难以适从。
另一方面,对于进过录音棚的乐手来说,应该都有过一种经验,就是戴着耳麦录音,现在流行音乐的伴奏几乎都是分轨录音,每个乐器都是分开录的,所以在录音时,耳麦里会传来节拍器的声音,很多第一次进棚的乐手都会不适应这种感觉,会發現自己的速度和节拍器老对不上,这就是平常练习时疏于使用节拍器,培养稳定速度感的结果。
使用节拍器训练演奏技术,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能力找出自己在技术上的所有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于一般的学生,当然做不到,必须有好的老师从旁细心指点,否则问题不解决,只是一味的将错误重复,即使弹得再快,对听众而言仍旧是一场灾难。

自晓三尉 发表于 2007-5-13 17:20:53

顶一下

030 发表于 2007-5-15 20:26:39

原帖由 倪本初 于 2007-5-13 17:09 发表


回030兄,我认为速度术语的出现更早於节拍器,所以在节拍器出现以前的音乐,Allegro不一定需要很快的速度,主要视诠释者对乐曲的理解,节拍器我认为只是个参考,要表现Allegro(愉快活泼)总不可能用太慢的 ...


多谢倪兄!

-ROSEN- 发表于 2007-5-17 20:04:50

很清楚了   


好贴   不沉!^13

JiangYing 发表于 2007-5-18 02:57:06

谢谢倪老师!

TCH 发表于 2007-5-31 13:56:58

:kiss: ^7 真好!我清楚了!!!

宁波音乐学社 发表于 2007-7-10 18:53:20

希望人人都应用着节拍器来进行练习啊!这是个好的习惯.^13 ^13 ^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拍器上的速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