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谱之五)---《失踪的水手》
经常听人说,演奏作品要知道内涵,作曲背景,才能演奏好作品。我是个业余爱好者,我认为以上观点可能只针对专业人士。像我这样的业余人士,且不说没时间研究那些背景内涵,单说研究完了有什么用?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反正我只要认为好听,自己能拿下,我就弹了。
再说了,我就不相信研究什么内涵作曲背景啥的,就能肯定比别人弹得更好。偏偏有人走火入魔,非得要说巴赫的恰空与什么作曲家的痛苦,什么作曲家的沧桑联络到一起去,并积极表现了这些。俺是笨人,看不出什么沧桑痛苦。但是俺可以问问专业拉琴的人,问问搞作品分析的人,或者到图书馆看看文献,看看专业的书籍。看不懂我也看,非得找出恰空与痛苦沧桑这类或者相近的描述不可。只可惜啊,到现在也没找到。
所以,我认为,很多作品赋予了演奏者的臆断或猜测。当然这可以理解为二度创作,但它不能作为对与错,好与坏的判断。
专业操琴的人允许二度创作,我们爱好者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很多专业人士不屑:那不是瞎弹么?这我就不爱听了:你他妈把恰空都沧桑痛苦了,我怎么就不能“跳并快乐着”?许你点灯就不许我防火?找骂不是?顶烦你丫专业的。
好了,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今天这首曲子是那位著名法国作曲家的三首小品之一。为什么家失踪的水手,我不知道。别问我背景啊。我就知道这曲子很简单,弹起来好听。
不多说了。大家试试吧。
https://img.guitarschina.com/img2008/0810/13.gif
回复 1# walksound 的帖子
您上述的论调,好得不得了。乐曲只有我认为好听我就弹,不好听,哪怕所谓的专业人事怎么鼓吹,我都不敢兴趣。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古典就是当时的流行,现在的流行就是以后的古典”。
塞戈维亚就改变阿尔贝尼兹的作品,因为“阿”的作品,在当时就是最流行、最好听的。
所以我只改编现在正在流行的歌曲。因为我自己认为它好听,我有要弹奏它的强烈愿望。
巴赫的“恰空”,哈,不敢兴趣....... 能否把三首小品全部发齐? 《失踪的水手》??????????三首小品中好象还有一首是<华尔兹>. 是的.还有一首华尔兹,还有一首aprege---据说是一种香水 楼主高见! 不知道大家试没试一下
旋律在低音上
很有歌唱性的。
我昨天在一个朋友那里用一把破琴比划了一下,人家说非常好听
那琴最多值三十块 原帖由 walksound 于 2008-8-2 18:11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还有一首华尔兹,还有一首aprege---据说是一种香水
好象是arpege而不是aprege吧? 歇歇楼上提醒,我再看看 确实是arpege
谢谢ling 谁能发个音频上来。先听听
没有找到相应的视频。但F.Kleynjans的这些小品也不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t_1Y5ltEzI&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6i0CSJI4O2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1gtSPnz8fQ&feature=related
[ 本帖最后由 gann77 于 2008-8-3 11:56 编辑 ]
回复 12# gann77 的帖子
喜欢地二首.可惜没谱子 忽然想学西班牙语了! 高见,说的有道理,自娱自乐,就找好听的弹,管他啥时候的曲子!回复 11# dghyq123 的帖子
老郭,你旁边的是杨MM吗? 上个大图啊。 老郭的想法不无道理。我认为,乐曲的创作应该有一定的背景和内涵,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形势,心态都有关。就比如阿宫回忆,我认为重点在“回忆”这个心态上,回忆有酸甜苦辣,并不仅仅是哀伤或者快乐。如果能够了解到作曲家的心态,那么按照他的思路来发展这个演奏,那么我想,所表达出来的味道是最纯最地道的。当然如果我们参透了他的心态历程,然后再改用其他的心态来演奏和处理,出来的音乐效果肯定大不同。 若说正确与否,世界上本无绝对的对与错。
我曾经听过中国的哀乐加快到原速度的2倍甚至更高,用唢呐演奏,结果听起来居然还很喜庆。 但是如果原速度,再用风琴之类的拉长延音,听起来就是很悲伤。
或许,音乐对人的影响和乐曲的曲调走势,速度,乐器的类别,音高音频振幅都有关系吧。 原帖由 sands 于 2008-8-5 09:59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老郭,你旁边的是杨MM吗? 上个大图啊。
这个大吧(纯属ps,版主勿怪): 哈哈,谢谢ling
我原来有一张大的,我得找找 又不是AV,还打马赛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