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学,和声与乐理(四)
在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之前,一些习惯或许可以坚持,照例发在新的帖子上。前帖(第三部分)链接地址: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749801-1-1.html
———————————————————
无论两个人之间地位与财富会有多么大的差别,但他们的一些基本欲求却永远是相似的。
无论两个人的演奏或理解水平有多么大的差别,但他们对于观众或听众回应的一些基本欲求依然是相似的,掌声或赞赏永远会使人满足,尽管他或她可能已经不屑于这种欲望的满足。
<HR Size="1" />
就如自然大调音阶是大调音阶中旋律、和声构成的基础,以自然小调音阶为基础构成的和声也是我们理解与构造小调和声及其发展的基础。
为了让一切显得更容易一些,只对上一篇中关于和声大调音阶的构造做些对应的转换,这样便就更容易对比与理解了。
对于A小调音阶来说,只是弹奏类似于ABCDEFG这几个音的音阶,属于单音音阶;如果对于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按照三度音程叠加些其它的音,这样构成的音阶就是和声音阶。
对于大调来说,是和声大调音阶,对于小调来说呢,自然就是和声小调音阶。
下面做一个比较实际的小调和声音阶构建,以A小调为例: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A B C D E F G
第一个三度音: C D E F G A B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E F G A B C D
好象并不复杂,的确是不复杂,第一个音与音阶中的音是三度关系,第二个音与音阶中的音是五度关系,顺序写下来就完了,然后在实际弹奏中每一个音都是与另外两个音一起弹响,这便是A小调的一种和声小调音阶了。
当只叠加一个音时,构成的音阶属于三度音程的双音练习,在实际的练习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C大调的一些各种音程双音练习。
———————————————
照着上面A小调和声音阶的构建方法,再做些其它小调的和声音阶的构建:
G、E、B、#F
[ 本帖最后由 xycheng 于 2009-1-18 23:35 编辑 ] 有个日本人好像是 幸船次郎。。。《吉他和声学》(盗版的),那个书不错。。 斑竹好呀,我来了,呵呵 请问斑竹:::1和2在哪里呀?怎么只有三 四呀????
请指明谢谢。我想学一学。
回复 5# zqhl888 的帖子
http://bbs.guitarschina.com/start_search.php?q=%BA%CD%C9%F9%D3%EB%C0%D6%C0%ED&st=title&sort=lastpost&sort_type=desc&forums=1 楼主将一,二,三,四放在一起就好了,方便我们系统学习 我们总是不能确定自己一段时间内的习惯与生活规律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也知道它肯定只会存在一段时间,当真的发生变化时,很多时候可能会很自然,尽管,这其中包含了原来你以为无法做到的或者无法忍受的一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一下的话会发现,在前边和声大小调音阶的构建中,实际上就是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作为根音,按照三度关系叠加两个相应音阶中的自然音构成的,其实也就是以每一个音阶中的音构成的相应三和弦,这些三和弦对一个大调和小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自然大调音阶来说,每个调所包括的7个音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34和78两个位置之间是半音关系,其它为全音关系;无论是哪一个调,只是主调音不同,但是各个位置上的音之间关系是固定的。
可以想见的是,基于这种固定的规则来构成的每个位置音上的和弦应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是否是这样子呢,会有什么规律呢?
现在来找两个调做一下实际的验证:
分别来看C大调和G大调:
C大调: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C D E F G A B C
第一个三度音: E F G A B C D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G A B C D E F
构成的三和弦性质: 大 小 小 大 大 小 减
G大调:
构成的三和弦性质: 大 小 小 大 大 小 减
基本的音: G A B C D E F# G
第一个三度音: B C D E F# G A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D E F# G A B C
注意观察,会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以音阶中的各音为基本音构成的三和弦性质是有规律的,以1、4、5三个位置上音构成的是大三和弦,以2、3、6三位置上的音构成的是小三和弦,而以第7个位置上的音为基础构成的是减三和弦。
的确,如果这样做一下相应其它大调音阶中相应位置上音的三和弦的话,也都符合上面所说的规律。
找到一些事物中存在的规律,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或者说更方便地指导一些实际的应用,这种规律有什么意义呢?
最基本的,举例来说,对于D大调来说,以音阶中第4个音为根音,构建的三和弦是大三还是小三?还需要认真地去找到相应的音并且按三度关系来构建确定吗?当然不需要了,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规律,第4位置上的音构成的是大三和弦;当然,这些规律还有更多实际的应用。
另外,这些和弦的性质与音阶中音的位置有关系,那么这些位置及和弦的性质怎么来表示呢?
在音阶中每个音的位置是使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表示,这里我们是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分别是:I、II、III、IV、V、VI、VII,考虑到只使用数字还不能确定和弦的性质,可以再加上mi或m表示小,加上°表示减,于是大调音阶中各位置上的和弦及性质就可以如下表示:
I、IImi、IIImi、IV、V、VImi、VII° 习惯用法在一些时候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符合一些规律或规则定义的,但是,却往往又是我们必须熟悉并且遵循的,这些习惯用法往往也同时包含了人们认识事物及其规律的一些过程,发现、探究、改正错误的认识、形成共识,并用以指导实际的应用,在应用中继续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自然小调音阶来说,每个调所包括的7个音之间的关系也是固定的,23和56两个位置之间是半音关系,其它为全音关系;无论是哪一个调,只是主调音不同,但是各个位置上的音之间关系是固定的。
可以想见的是,基于这种固定的规则来构成的每个位置音上的和弦应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是否是这样子呢,会有什么规律呢?
现在来找两个调做一下实际的验证:
分别来看A小调和E小调:
A小调: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A B C D E F G A
第一个三度音: C D E F G A B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E F G A B C D
构成的三和弦性质: 小 减 大 小 小 大 大
E小调:
构成的三和弦性质: 小 减 大 小 小 大 大
基本的音: E F# G A B C D G
第一个三度音: G A B C D E F#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B C D E F# G A
注意观察,会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以音阶中的各音为基本音构成的三和弦性质是有规律的,以1、4、5三个位置上音构成的是小三和弦,以3、6、7三位置上的音构成的是大三和弦,而以第2个位置上的音为基础构成的是减三和弦;其实这个顺序也就是将对应的关系大调和弦性质的位置稍微变化了一下。
的确,如果这样做一下相应其它小调音阶中相应位置上音的三和弦的话,也都符合上面所说的规律。
对基于小调音阶中的各音构成的和弦怎么来编号表示呢?是否直接按大调音阶相应和弦编号方法顺序来表示呢?——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这样一种习惯用法:
在提到小调音阶中音的位置及和弦位置时,常与其相应的平行大调(同名大调)相比较并根据它们的区别来表示,因为对于两个平行调(大调和小调)来说,相应小调的3、6、7位置上的音比对应平行大调的音低半音,因此,常这样来表示一个小调的各级音及和弦:
大调音阶中各音的位置:1 2 3 4 5 6 7 8
同名小调音阶编号表示:1 2 b3 4 5 b6 b7
—————————————
大调音阶和弦编号: I II III IV V VI VII
同名小调和弦编号表示:I II bIII IV V bVI bVII
就说在3、6、7对应位置前加一个降记号,对应的大小和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和弦性质标记就可以了,例如:bIIImi、bVImi等;注意这里的b并非与五线谱中应用的降记号有同样的意义,它只是用来指示比相应大调同位置上的音低半音,例如对于A小调来说,第三个音是C,它的表示是b3,对应于A大调中的第三个音C#,它的表示是3。 我们有时会围着一个东西转很多很多的圈,转过来转过去地看,为的什么呢?希望看得更清楚,对它更明白一些。
当你转了几圈之后终于看清时,可能会感叹:原来就这么容易(简单)啊?当然,转圈依然是必要的,换下一个人来,他还是要转完之后,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已经了解了自然大调音阶的构成方法,它是基于一个主调音使用固定的规则来构成的,也了解了在一个大调中基于大调中各个音构成的三和弦性质的相似性,这些是比较方便转调的基础。
移调是说将音乐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移至另一个调,就说一首乐曲(旋律或者相应的和声伴奏)从一个调转换到另外一个调,之所以能够比较方便的移调正是因为各个调都是基于相同的规则构成的,它们的区别只是主调音不同,基于主调音按照规则构成的音都有相同的相对关系。
以旋律为例来说:我们已经了解了吉他上全半音之间的关系,全音是相隔一个品格,半音之间是相邻的两个品格;我们也了解了自然大调音阶的构成规则是34/78之间是半音关系,其它两个音之间是全音关系;这样,我们在1弦上从2品(F#)开始,按照大调音阶的构成关系顺序向下弹奏音阶中的各音,这样得到的便是升F大调的音阶,同样的弹法,从3品开始呢?就是G大调;从五品开始呢?就是A大调。
假设我们弹的音阶就是一首歌曲的旋律,那会怎么样呢?显然,以不同的调式来弹奏(在一条弦上的话),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的相对位置一样,无非是起始音变化了,对应的各个位置的音名也变化了,但是,弹法还是相似的。
此前一直说一个大调音阶中的音之间的关系,按照其固定的位置来说,第34/78之间是半音关系,其它之间为全音关系,如果我们给这每一个位置一个名字呢?那么大调音阶的唱法会是什么样子呢?
起什么名字?从1到7这7个位置?用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就这样来命名吧:Do、Re、Mi、Fa、Sol、La、Ti。
是不是非常熟悉?是的,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简谱中的7个音,我们现在应该明白,这个1具体多高是要根据调式来确定的,是哪个调就要唱成哪个调的主调音的音高,而后边的那些音则是按照大调音阶的构成规则来确定,它们的关系是固定的。
每一个调都可以按1234567这7个音来唱,但是,不同的调感觉会高一些或低一些,因为,主调音会有不同,就如楼梯一样,从不同的梯阶开始,走法一样,但是,的确是整体升高或降低了!
如果都以1234567来唱,那怎么来标明调式呢?在简谱歌曲中,会使用1=C,1=G这样的方式,它的意思就是说1应该唱成C或G的音高,也就说这首歌曲是C或G调的。 每年岁末时人们往往喜欢做一下盘点与总结,为什么要做盘点和总结呢?只是为了怀念过去已逝的岁月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明天的生活其实和今天可能有很多依然是相似的,昨天所做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做的向导与基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总结一下大调歌曲旋律有关的移调处理(以原来为C大调为例):
(1)将其中的每一个音转换成在音阶中的位置,举例来说:CDE,对于原来为C调显然就是:123;
(2)假设现在要转成D调:将123再分别换成D调中对应位置的音,那也就是:D,E,#F;
这样就完成了相应的调式变换;
有了上边这样的转换,这样想,如果我们每个调式在弹奏音阶时,是按照1234567...这样的位置来记忆它们的弹法,又会怎么样呢?
结果是:对于一首以1234567这样的音阶中音的位置来记谱的歌曲,你只要在另一个调的音阶中照位置去弹就可以了——其实这就是简谱的好处所在,只要你掌握了各个调式音阶的位置及弹法,任何一首简谱记谱的歌曲你就可以使用任何一个调式来弹奏。
——————————————————
下边来看和弦的情况:
和旋律的移调非常相似,使用到的和弦也可以做同样的处理。
区别是什么呢?原来对应的音阶现在换成了和弦,在音阶中是1234567这7个位置,对应和弦的话则是:I、IImi、IIImi、IV、V、VImi、Vii°这几个和弦。
现在假设一个歌曲原来为C大调,使用到的和弦为:C—Am—F—C;对应的位置是什么呢?显然是:I—IImi—IV—I;
现在假设要转成E大调:在E大调对应上边位置的和弦是什么呢?显然是:E—#Fm—Am—E;
象上边这样就完成了相应的移调时和弦的转换,对于一个调式中所用到的每一个和弦,先转换成相应调式中的位置与和弦性质,转换到另一个调时,只要找出对应调式中相应位置及性质的和弦就可以了。
当然,因为各个和弦实际按法中的一些特点,一些具体的弹法可能还要做些相应的处理。
——————————————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小调旋律及和弦的转调,和上面的道理是相似的。
再扩展一下,其它一些类似构成规则的转换也遵循同样的道理。 新的一年第一天与过去一年的最后一天其实并没有实在的差别,但是,我们往往喜欢给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些事物的本质在很多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披在外边的那层外衣,而那层外衣是怎么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的意思就是不要有所变化,对于和弦构成音来说就是使用自然音阶中的音,而不使用它们的变化音。
三和弦是在根音基础上通过三度音和五度音来构成的,最常用的是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减三和弦与增三和弦是三和弦的另外两种类型,通过自然大调音阶中的音可以构成大三(I/IV/V)、小三(II/III/VI)和减三和弦(VII)。
在自然三和弦的基础上增加与根音七度音程的音则构成自然七和弦;自然七和弦的情绪倾向更加微妙与不和协,是布鲁斯与爵士音乐风格中和声的基础。
现在来看一下自然七和弦的实际构建(以C大调为例):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C D E F G A B C
第一个三度音: E F G A B C D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G A B C D E F
第三个音上的三度音:B C D E F G A
现在来分析一下上面以C大调自然音构成的七个自然七和弦结构上的一些不同。
(1)基于大三和弦(I/IV/V):从上面可以看出,第1和4作为根音的七和弦,五度和七度音之间的关系为大三度(GB/CE),根音与七度音之间是大七度关系,这种七和弦称为大七和弦[大三和弦+大三度音程];第5个音为根音的七和弦有些不同,五度音和七度音之间是小三度(DF),或者说根音与七度音之间是小七度关系,这种七和弦称为属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度音程];
(2)基于小三和弦(II/III/VI):第2、3、6三个音为根音构成的七和弦,都是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小三度音程,或者说根音与七度音之间都是小七度,这种七和弦称为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三度音程];
(3)基于减三和弦(VII):以第7个音为根音构成的七和弦,是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度音之间是小七度(B-A),或者说五度和七度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这种七和弦称为小七降五和弦,也称为半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大三度];
当然对于其它自然大调音阶来说,具有同样的构成特点,这样由大调音阶自然三和弦(大三、小三、减三)增加七度音构成的七和弦就有:大七、小七、属七和半减七四种。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事情最好不要拖到明天,但是,是否也知道明天的事情其实可以提前到今天来预先做好呢?
是的,这也属于计划的一部分,当我们知道明天会有事情影响原有的计划时,今天如果能有时间来完成它,那就今天先把它做好!
如果是钱呢?是否明天肯定不会再花它了,今天就一定要努力把它花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自然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的基础上,以每一个音阶中的音作为根音构成相应的七和弦,便形成了七和弦大调音阶或七和弦小调音阶。
构成方式与前面和声大调与小调音阶的构成方式相似,无非这里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个七度音罢了。
现在分别以C大调和A小调为例做一下实际的构建:
C大调: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C D E F G A B C
第一个三度音: E F G A B C D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G A B C D E F
三和弦性质或命名: 大三 小三 小三 大三 大三 小三 减三
第三个音上的三度音:B C D E F G A
七和弦性质或命名: 大七 小七 小七 大七 属七 小七 半减七
A小调: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基本的音: A B C D E F G A
第一个三度音: C D E F G A B
第二个音上的三度音:E F G A B C D
三和弦性质或命名: 小三 减三 大三 小三 小三 大三 大三
第三个音上的三度音:G A B C D E F
七和弦性质或命名: 小七 半减 大七 小七 小七 大七 属七
分级命名: Imi7 IImi7(b5) bIIImaj7 IVmi7 Vmi7 bVImaj7 bVII7
其它大调和小调基于自然音阶的七和弦构成与C大调和A小调是相似的,基于大调或小调形成的七和弦的性质也是有排列规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自然大调音阶形成的三和弦/七和弦性质规律如下: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三和弦性质或命名: 大三 小三 小三 大三 大三 小三 减三
七和弦性质或命名: 大七 小七 小七 大七 属七 小七 半减七
注意比较一下的话,七和弦性质与三和弦性质是相似的,只有个别的不同,记住这些不同就可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自然小调音阶形成的三和弦/七和弦性质规律如下:
音阶中各音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三和弦性质或命名: 小三 减三 大三 小三 小三 大三 大三
七和弦性质或命名: 小七 半减 大七 小七 小七 大七 属七
注意比较一下的话,对于小调来说,七和弦性质与三和弦性质是相似的,也是只有个别的不同,记住这些不同就可以了。 由近才能及远,了解了简单的道理才会更容易了解复杂的道理。
循序渐进在更多的时候都是应该遵守的学习规律,而能将学习内容按这样的方式进行编排,则需要一定的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在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觉得能够理解,那是因为任何知识往往都是无数简单道理的积累,掌握基础的简单知识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要把简单积累而成的复杂重新化为简单并为自己所理解与掌握,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是很多人会止步于简单的道理。
我们知道众多的音我们只用7个音名来表示,具有不同音高但感觉相似的音都使用同一个音名,因此,音乐中出现的一些音根据音高顺序排列就是:CDEFGAB/CDEFGAB/CDEFGAB/CDEFGAB,这样一组一组地排列,每两组之间同名的两个就称为八度关系。(附:关于各组音具体的叫法可以看:http://www.e21st.net/zawen/j/tx/00000116.htm)
之前我们所研究的音程都是在一个八度之内的(包括八度),当音程限定于一个八度之内时,称作单音程(Simple Interval)。
如果音程的距离超过了八度呢?就称作复音程(Compound Interval)。
复音程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八度加上简单音程构成的,如下:
八度+ 单音程=复音程
八度+ 二度音程=九度音程
八度+ 三度音程=十度音程
八度+ 四度音程=十一度音程
八度+ 五度音程=十二度音程
八度+ 六度音程=十三度音程
十三度以上的音程可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构建,但实际中的应用少见。
复音程和相应的单音程视为同一音程,如十度音程相等于三度,它们的听觉效果也是相似的(距离更远的音程协和度会差一些),九和弦、属十一和弦和属十三和弦不在此限。
也可以采用类似单音程的命名方式来命名复音程,无非是距离的度数更多了,一个准确的音程是由度数与限饰词共同来确定的,对于复音程来说,它的限饰词(音程的质量)对应于八度以上的单音程的限饰词,例如:八度+大二度=大九度,八度+纯四度=纯十一度,其它也是这样。
复音程也有称作扩展音程,意思它是八度音程之上的音程。
[ 本帖最后由 xycheng 于 2009-1-19 16:53 编辑 ] 很多人在拥有了更多金钱和财富之后自身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是外在的拥有改变了内在的本质,或者只是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更真实或扭曲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度以上的音程称为复音程,也可以称作扩展音程,因为它是在八度音程以上的扩展,这种扩展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和弦上面,如果构成和弦的音程超过了八度时,则称为扩展和弦。
扩展和弦是在7和弦基础上增加八度以上的音来构成的,考虑到十度和十二度音与三度和五度是同一音名,在和弦基本结构中已经包括了,因此,只有九度、十一度、十三度音程参与构成扩展和弦。
扩展和弦的命名依据参与构成和弦的扩展音程来命名,比如增加九度音程则称为九和弦,增加十一度则为十一和弦,增加十三度音程则为十三和弦,下面是扩展和弦的一些共性:
(1)扩展和弦是以包含的最大音程来命名,比如一个和弦包含九度音程和十三度音程,则它称作十三和弦,并且隐含指明比该音程更小的音程的存在;
(2)和弦中增加扩展音程后并不改变其基本的和声功能,比如D7和D13都是G大调的第五级和弦,但是,和弦听觉效果可能已经变化了;
(3)扩展和弦拥有与构成该和弦的基本7和弦性质相似,就说如果基本7和弦是大七和弦,增加九度音程构成的扩展和弦则为大9和弦,基于属7和弦构成的十三和弦,则是属十三和弦。 好了,小年已过,大年将到,要过年了,就如人们都要团圆一样,让这些所谓的和声与乐理知识也都尽可能地到一起过年吧,这样会显得热闹一些。
当然,怕是不可避免地可能有排错位置占错地儿的谁挤插在了这其中,谁发现了就把它们揪出来吧,一个更纯粹的群体——或者说由更准确的知识构成的知识体系才会更稳固,对于团圆在一起的人们来说都有种共同的倾向与努力才会更和谐。
在此,祝和声与乐理相关的知识精英们团团圆圆,春节快乐! xycheng版主的和声系列启发性实用性俱佳!感谢您,用您的辛勤和智慧为我们在风雨飘摇的2008岁末准备了如此丰盛的红包!
关于移调,我的体会很深刻。卡尔卡西教程把位练习系列,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生动的案例。
在此系列中,卡尔卡西老祖宗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把位练习,分别是第四、五、七、九把位。调式的选择分别为E、F、G、A。
我在初次练习时愣头愣脑,啥也没想就直奔主题,操起家伙(一把60元的老爷红棉),双目紧随老祖宗订立的指法“家规”,像一个传统的孝顺儿子,在太阳下挥汗如雨,辛勤耕耘在指板田地。基本上每个调我都是从零开始,逐音搜索解决,那个焦虑,那个累啊。
说实话,在我内心,我是埋怨过老祖宗卡尔卡西的,您老人家四个把位选择了四个调,还全都是带升降记号的,这不是诚心难为我们下一代么?我业余自学,艰苦卓绝,连上茅房的时间都搭上了,您老怎么着也得考虑赏我个不带帽的C大调好让我省省心吧?怎么一开始就弄个####的E大调吓唬我呢?
等我咬牙终于啃完四块硬骨头,猛然有种意识 —— 他们听起来很像似,而且关键是指法完全相同(和弦的按法也一样)!
这下终于兜回到了xycheng版主那儿了。这不就是移调练习么?
为什么老祖宗钦定了E、F、G、A四调?因为封闭指法下,一套相同的运指就足以应付裕如。第四把位前,因为已有C大调奠基,无需再浪费时间,而且涉及开放弦,不便发挥“一指禅”功力。同样的指法,在封闭模式下由第四把E大调升至第五把,不就是F大调了,在往下当然就是G、A了!和弦在封闭指法模式下以此类推。这分明是最省心省力的学习模式,老祖宗用心良苦啊!
但愿下次如有同好习练时,不要像我这样愣头青了! 原帖由 sansong2005 于 2009-1-22 00:44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xycheng版主的和声系列启发性实用性俱佳!感谢您,用您的辛勤和智慧为我们在风雨飘摇的2008岁末准备了如此丰盛的红包!
关于移调,我的体会很深刻。卡尔卡西教程把位练习系列,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生动的案例。
在 ...
大家都能把自己经过仔细思考或者曲折迂回获得的一些经验或知识进行分享,就会有更多的热爱吉他的朋友用更少的时间了解更多的知识,并且少走弯路,也同时能随时体会到吉他爱好者这个群体的温馨与快乐。 又是新的一年了,一切似乎都该有些新的变化,但是,对我来说,一切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只是从人们不停地拜年与牛气的话语中感受了些时间并不太长的变奏,似乎热闹了起来,但很快又会回归原先的主题,这种变化已经感受过无数次了,或者说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定的经验。
————————————————
首先我们要假设一首乐曲或某段音乐是有一定的调性倾向或者说有明确地调性中心,就说它的确就是哪一个调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确定其调性的方法。
调性中心的确定一般是通过一组和弦的发展与进行,通过分析它们各自所属的可能的调式,如果找到了共同的调式和倾向,这往往就是这组和弦的调性中心。
前面了解的和弦有三和弦和七和弦,现在分别通过这两种和弦在一首大调乐曲中使用的情况来分析一下调性中心确定的情况,先以七和弦为例:
看一下相关的规则:
(1)根据一个自然大调中七和弦的性质来确定一个七和弦可能属于哪几个调,有几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七和弦,这一性质的七和弦就可能属于几个调:
a.一个大调中有三个小七和弦(IImi7、IIImi7、VImi7),因此每一个小七和弦都可能属于三个调,也就是对于一个孤立的小七和弦来说,可能是基于一个调的第2位置上的音构成的,也可能是某一个调的第3位置上的音,也可能是基于一个调的第6位置上的音构成的;举一个例子:Emi7,如果是一个大调的第2级小七和弦,那就属于D大调;如果是一个大调的第3级小七和弦,那就是属于C大调;如果是一个大调的第6级七和弦,那它就属于G大调;
b.一个大调中有二个大七和弦(Ima7、IVma7),因此一个大七和弦可能属于两个调;也就是对于一个孤立的大七和弦来说,可能是基于一个调的第1个音构成的,也可能是基于一个调的第4个音构成的;举一个例子:Gma7,如果它是由一个调的第1个音构成,则是属于G大调;如果它是由一个调的第4个音构成的,则是属于D大调;
c.一个大调中有一个属七和弦(V7),因此一个属七和弦只能属于一个调;也就是对于一个孤立的属七和弦来说,它也是确定是基于大调的第5个音构成的;举一个例子:D7,它只能属于G大调(GABCD);
(2)通过上面的规则,列出一首乐曲中使用的七和弦,以及每一个七和弦可能所属的调式(1个或多个),如果能找到共同都属于的一个调,那这个调就是乐曲的调性中心,或者说这首乐曲是这一调的;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知道,如果使用到了属七和弦,通过它是非常容易确定乐曲所属调式的,因为属七和弦只属于一个调;在实际的和声运用中,从属七和弦到一级和弦的过渡也是经常使用的,因为这是从不和协到稳定的一种常见解决。
如果能先找到属七和弦,根据属七和弦确定其所属调式,再看其它和弦是否确实属于这一调式,这是一种相对方便的确定调式的方法。
——————————————
做下实际的练习:
(1)根据下面的七和弦确定组合确定它们的调性中心(所属调式:FMa7、BbMa7、Dmi7、Gmi7、C7、Fma7 1增八度=纯八+增一...该音程有其特殊性...不应该片面的归于复音程...目前说其归于单音程的居多...个人觉得可以结合具体前后连接来分析...而不是非要归到单或复...
2关于属七的问题...可能讲的有些片面...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个贴子的一些内容...
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751088-1-2.html 原帖由 guiter 于 2009-2-1 15:51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1增八度=纯八+增一...该音程有其特殊性...不应该片面的归于复音程...目前说其归于单音程的居多...个人觉得可以结合具体前后连接来分析...而不是非要归到单或复...
2关于属七的问题...可能讲的有些片面...可以 ...
谢谢guiter版主的解释说明及补充,会随着对它们的理解及应用争取更仔细、准确和全面地了解相关的知识。 非常简单的规则,因为条件变化的影响可能变得很复杂。
我们总期望变化会少一些,但是,现实世界却总是纷繁复杂,让我们捉摸不透,但是,掌握更多一些各种情况下的规律性,依然会给我们的选择与判断带来一些便利。
小调调性中心的确定因为它的和弦实际应用变化,就不象大调那样容易,而是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调调性中心的确定与大调应用的原理是非常相似或者说一致的,对应于大调的属和弦(V7),在小调中是bVII7和弦,它也属于唯一的一个小调,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上小调调性的确定往往会变得复杂,因为,小调和弦的实际应用会有些变化,对于属和弦的应用来说,原本五级和弦为小七和弦,但实际应用时五级和弦就常用相应的属七和弦代替小七和弦,这样,一个属七和弦就可能是属于两个调式,使用bVII7就不能唯一确定,但是依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
(1)如果存在一个比属七和弦高一个全音的小七和弦,则这个属七和弦是bVII7,这个小七和弦的根音名就对应调式名称;
(2)如果存在一个比属七和弦低纯五度的小七和弦,则这个属七和弦是V7,这个小七和弦和弦的根音名就对应调式名称;
总结起来就是,通过比属七和弦高一个全音或者低一个纯五度的小七和弦的根音名称来确定调性。
小调中还有一个七和弦——小七降五(半减七)和弦,它是唯一属于一个小调的(II°),如果该和弦被应用时,可以使用它来确定相应的调性。
——————————————————
举例:确定以下和弦应用可能所属的调式:
(1)Cmi7,Abma7,Fmi7,Bb7,Cmi7
(2)Gmi7,Ebma7,Cmi7,D7,Gmi7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清楚是大调还是小调的情况下...是否已经明确了调式调性呢?是否根据和弦判断调式调性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原帖由 guiter 于 2009-2-2 10:34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清楚是大调还是小调的情况下...是否已经明确了调式调性呢?是否根据和弦判断调式调性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我看的这本书中是这样说明调性确定的意义的:流行乐手常常只与和弦图打交道,往往没有明确的调性标识,或者有时常有临时变调的情况...因此,我想应该主要是侧重于即兴创作的应用;另外对于不是谱面的作品,比如记谱之类的应该也有好处吧,比如一听到什么和弦就可以确定其调式之类的;撇开其实际应用的话,确定调性的一些原则和思考我觉得也很有借鉴意义;我能理解的也就这些作用了。
开始以为是自然的、合理的,随着时间的推延或者随着一些条件的变化,就会变得不自然或者很不合道理了,如何在最早的时间就预见到问题所在,或者恰巧就符合了更多的变化,往往并不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和弦总是由不只一个音组成的,每一个音还有一个叫法是和弦的声部。
基于上边的叫法,三和弦就会有三个声部,而七和弦就会有四个声部。
在之前学习到的,和弦的声部或者和弦中的几个音排列都是顺序从低到高的,在实际中这种顺序是常常会被打乱的,这种和弦的各个声部之间的实际排列方法就称作和弦的(声部)配置。
最基本的排列或者称原位和弦,就是之前提到的从低到高根音在下面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原位在这里有个更广泛的定义,只要根音在下面或者说和弦的最下面的音名与和弦名称的字母一致时,便称作原位。
当根音不是在最下面时,则称作转位,这便是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定义。
以C和弦来说,它的构成音是CEG,只要C在最下面,无论EG怎么排列都是原位和弦;而E或G在最下面的情况则属于转位和弦。 一种理论的产生往往可能基于某种需要,即使有着非常强烈的需要,如果没有产生这种理论的基础条件,也只能作罢。
巧合的是,某种理论产生的基础往往早就具备,只是等待相应的需求被发现或挖掘出来。
另外一种理论的产生则可能是纯粹的,与现在的需要好象全无关系,这样的理论往往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可能普遍到不被人们所意识,或者只有经过足够的时间人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比如万有引力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一个和弦来说,构成和弦的几个声部不论如何安排都不会影响和弦的性质,这就给和弦中各音的位置重排提供了依据。
当根音在最下面时,称作原位,当根音以外的其它音作为最低的音时,则称作和弦转位,构成的和弦就是相应和弦的转位和弦,和弦转位一般有三种情况:
(1)第一转位:原和弦中的三度音作为最低音;
(2)第二转位;原和弦中的五度音作为最低音;
(3)第三转位:原和弦中的七度音作为最低音;
对于三和弦来说,只能是前两种情况,对于七和弦来说,则可能是所列的三种情况之一。
在流行音乐记谱中,转位和弦的记谱是使用原和弦名称与作为低音的音名用斜线隔开,即:和弦名称/低音名称,例如:C/E,则是C和弦以三度音作为低音。
在未标记名称的转位和弦出现在谱面上时,判断和弦名称的方法如下:重排构成和弦的各音,尽可能地按近三度关系排列,当完全排列好时,再根据根音来判断和弦名称及转位后的低音名称,表示和弦名称的话则是用和弦名称与低音名称用斜线隔开。
————————————————
为什么要对和弦进行转位处理呢?其中一个考虑是这样的,既然和弦的声部安排并不影响和弦的性质,那么,在和弦的连接中,就可以通过重新安排声部让低音或某一声部的连接(低音/高音等)更加圆滑,比如低音的连接更流畅。
请看下面的例子:
C G Ami C F C G C
C G/B Ami C/G F C/E G/D G/B C
在上面例子中,第一行是使用原位的情况,低音的连接为和弦对应的音名,下面一行通过和弦的转位低音的连接为:CBAGFEDBC,可以尝试弹奏一下,就能感受到两者在低音连接上的区别,正是和弦转位为各声部更好地类似旋律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顺序有时候可能会发生错乱,将它们重新排列需要你对发生错乱的内容有较好的掌握。
————————————————
扩展和弦包括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它们的构建方法会有些各自的考虑,现在分别来看一下:
(1)九和弦:规则比较简单,无论原基础7和弦的性质如何,只要在7和弦的基础上增加大九度音程就可以了。
(2)十一和弦:构建十一和弦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在相应九和弦的基础上增加纯十一度音程,但是,和弦最终是要付诸应用的,它的和弦程度及可应用性必须考虑,因此,实际的构建是有以下情形:
a.基于大九和弦与属九和弦的情况:大九和属九是基于大七和属七和弦构建的,和弦的大三度音(与根音为大三度)与纯十一度音之间为小九度音程,小九度音程是不和协的、不悦耳的,一般是将十一度音升半音以避免这种不和协的感觉,在和弦命名时,一般会将这个变化反应出现,和弦名称中会用:"ma9(#11)"或"9(#11)"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十一度音的变化;
例如:Cma11、Cma9(#11)、C9(#11),第一个没有升十一度音,后两个则是升十一度音的情况;
b.基于小九和弦与小九降(减)五和弦:在这两个和弦中根音与三度音是小三度关系,这样,三度音与十一度音之间就是大九度音程,不存在不和协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变化;
c.如果和弦中的第三个音为十一度音,这并不是一个十一和弦,而是一个挂4和弦,一般在和弦名称中用"sus4"来指明,或者简单地用"sus" 来指明;[需要仔细考虑一下挂留和弦的问题]
(3)十三和弦:在十一和弦的基础上,增加大十三度音程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会包括和弦中所有的音,十一度音是最常省略掉的,如果和弦中不省略掉十一度音,且十一度音需要变化的(如(2)中a中的情况),则需要在和弦名称中指明这一变化,例如:D13(#11); 绝对在很多的时候都可能受到质疑,而相对在更多的时候都会成立;不变只能是相对的,变化可以认为是绝对的。
将上述原则用于日常生活中则是:不要过于坚持,因为一切都有变化的可能;也不能随意丧失原则,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和声研究来说,总希望给我们的听觉带来的是和协悦耳的感受,但是和协悦耳的感觉对不同的人来说、对于不同的时期来说都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倾向,比如布鲁斯在开始就被一些传统音乐人士认为是没法听的,可是后来呢人们都渐渐地接受了,而且很多人热爱上它了;一个简单的规则就是对于复杂的人群来说,一些人所讨厌的,往往就是另外一些人所崇尚与追求的,在音乐中的表现更是这样。
对于和声研究中所应用到的和弦类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基本类型的变化,但基于这些基本类型的一些新的构成形态或规则依然会不断地形成。
在之前学习到的和弦主要是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扩展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它们之外,现在常能见到的还有以下几种变化形式:
(1)三和弦的变化形式(Variations On Triads);
(2)分割和弦(Slash Chords);
(3)复合和弦(Polychord); 经常见面的朋友聊天会更方便一些,内容会更实际一些,因为一些寒暄客套变成了多余,因为朋友之间很多都是已经互相了解的,只关心一些新的变化就可以了;和弦学习也是一样,学习和弦的时间长了,一些新的和弦变化形式只要了解些它有什么新的变化也一样就可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和弦的变化形式是指以三和弦为基础变化而来的一些和弦形式。
对于一个标准的三和弦来说,是由根音、三度音、五度音组合而成的,对于它的变化形式则可能比三个音多或者少或者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形式中都不包括七度音,因此,它们也不能说是扩展和弦,因此只是在三和弦基础上的一点变化,给三和弦增加了点“色彩”。
新的变化形式自然要有名字,新和弦的命名最好能有统一的规则,但实际应用中并不总能做到,在更多的情况下,了解一般的命名规则及一些传统的或者习惯的叫法都是必要的。
下面看看三和弦的几种变化形式:
(1)强力和弦(power chords):三和弦中去掉三度音,由根音和纯五度音构成,这样的和弦称作强力和弦,表示方法为和弦名字加数字5来表示,例如:C5,G5等。
因为没有了三度音,用于区分大小调情绪色彩的三度音缺失,使得和弦本身没有了大小调的区别,因此和弦的性质需要通过与其它和弦的连接、发展来确定。
(2)挂四和弦(Suspended Fourth Chords):使用相应音阶中的第4个音替代和弦中的三度音而形成,由于缺少了与和弦色彩密切相关的三度音,因此它给人一种暂时挂起的感觉,需要通过合适的解决已回到原来的和声色彩倾向;它的表示方法为和弦名称加上"sus4"或"sus"来表示,例如:Csus4或Csus ;
(3)add2和弦(Add2 Chords):在大三、小三或强力和弦基础上,增加与根音相距大二度的音,也常有把它称作"Add9",但是考虑到没有七度音的存在,称作"Add2"更合适;对于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及强力和弦它的表示方法分别为(以C为例):C2、Cmi2、C5/2;
(4)6和弦(Sixth Chords):在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中增加与根音相距大六度音程(八度以内或者位于不同的八度内)的音形成,它的表示方法为原和弦名称加上数字6来表示,例如:C6,Cmi6;
(5)6/9和弦(6/9 Chords):在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中增加与根音相距大六度及大九度音程的音形成,称作6/9和弦是一种已经习惯的用法(尽管没有七度音时,用2比较合适);它的表示方法为原和弦名称加上6/9来表示:例如:C6/9,Cmi6/9; 关于强力和弦参看....
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 ... p%3Bfilter%3Ddigest
关于sus和add参看...
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758468-1-1.html
这是本什么教材?问题蛮多啊...
[ 本帖最后由 guiter 于 2009-2-4 03:38 编辑 ] 原帖由 guiter 于 2009-2-4 03:3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本什么教材?问题蛮多啊...
Keith Whatt & Carl Schroeder的Harmony & Theory,到这里大约是前半部分,侧重于一些基础的,后面的是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的变化形式,感觉不适合发在这里了,我会自己看看了解一下;另外,有些问题可能是与我的理解有关;关于一些定义或概念之类的,我觉得有些本来可能就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一些称呼或叫法之类的,我的理解是注重实用,兼顾一些流行的习惯。 称呼叫法上有些倒是可以...但是概念理论上不能模糊...清楚了这些...对待实用性也是可以兼顾的下来的...
比如"强力和弦"这个叫法我并不反对...但是概念上一定要明了...理解成省略三音的和弦...问题就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