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an Rak音乐会的一些感想
Stepan Rak音乐会的一些感想首先我觉得使用扩音器不合适
第一,民族文化宫有年头了,而且甚少举办古典音乐会,尤其是使用扩音设备的古典音乐会,其设备的陈旧和效果差是可想而知的。而举办晚会,歌舞会,对这方面是没什么要求的。
第二,多数人听吉他的人(当晚有很多使馆赠票,这些人除外)都听太多CD了,好不容易听场音乐会,就想听吉他的原声,比较各大师的手下音色,这是最令人兴奋的。可惜在当晚糟糕的音响设备下,这个目的被摧毁了。
第三,Stepan Rak当晚几乎大多数曲子都有猛烈的扫弦,本不必担心音量,加了扩音器反而听起来有点烦躁之感。
扩音设备效果很差,噪音明显,而且没有很好的调试,坐在中间,声音不真实,两边的更是两个喇叭声音有错位,很难受。而在弱音量时,拾音竟然时断时续,完全破坏了音乐,同时伴随着交流电声,离奇的是在后面曲子终了时还听到前面弹的爱的罗曼司的旋律,简直!¥%¥#◎※……×¥※
而大师本身的音乐是不错的。各国风格表现得很到位,尤其是捷克及东欧的音乐极赋神韵。他与其它演奏大师不一样,不演奏吉他传统曲目,而主要是自己改编的各国著名曲调和民族音乐,很有特色。在作曲技巧上也有鲜明的个性,富有现代音乐的特点。像Yesterday,古典吉他竟然演奏出一思摇滚风味,而且很感人。
大师潜心开发了很多技巧,我听他的轮指,似乎是加上了小指的四轮指,很神奇,而且有时打破了一般的轮指方式,即在轮的过程中左手换指,产生了急速的旋律变换,而有些东欧民间音乐正是这个特点。此外各种轮扫,拍击的技巧也是层出不穷,有点听不过来了。不过还是建议大师不要过多地在每首曲子中使用扫弦,显得嘈杂,在整场音乐会听下来,就有一点单调了。
不过大师也不是像正统的古典学院派,追求每个音色的完美和精准,所以这方面可能欠缺一点,没觉得大师在音色方面有很突出的特点(当然与音响效果差有关),有一些小的失误,不过无伤大雅。而大量的轮扫和快速轮指本来就无法保证精准和音色。
下半场的一些茶赞,很不错,很有云雾缭绕的意境,加入的一些哼唱也增强了效果,在一般吉他演奏中少见。最后那首捷克关于爱情的曲子加上优美的朗诵和演唱,非常感人。
全场曲子均为大师自己搜集曲调改编原创的(虽然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曲和演奏均富特点,是一位独特的和令人尊敬的大师。
啥叫学院派? 据我的理解, 学院派是注重传统, 注重基础理论, 系统全面但不强调风格的演奏或教学体系. 我想, RAK的演奏富有个性, 但在教学的时候, 大概也是遵循古典学院派的路子, 可能并不将他的个人风格灌输给学生.不象某国内大师, 一开始就教学生中国腐烂门哥. 我的理解是,先不说他演奏的音乐好不好,但他演奏出来一定是对的,这就是学院派。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台上一曲终了,台下第一排一个小丫头开始演奏爱的罗曼司----手机响了。斯特潘于是做了个很幽雅的动作 插曲二:演奏到高潮处,台下有人拍巴掌叫好。具体是什么人干的不知道,但有以下两个主流传闻:
1、拍巴掌叫好的,是什么新疆的一个啥组合的兄弟姐妹。据说该组合是唱流行哥的,而且当今较为走红。
2、拍巴掌叫好的,是北京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古典吉他教师。 呵呵! 来的人很杂,其中的确有纯玩流行音乐的,还不少 现在看音乐会的人,只有一半是懂音乐的。其余的,都是没文化楞装有修养的。悲哀啊! 不过话说回来,rak也表现的还很得意,霍拉舞曲左手独奏明显有煽动台下观众的嫌疑,也比较随意。所以结合他的曲目和一些非传统性的表演(正是新鲜的地方),我才觉得那更象是一个个性化的沙龙聚会而非很正统的吉他演奏会。后来看采访说他之前还演了两场,我猜测形式内容都应该差不多。。。 我觉得,对于并不是很严肃的音乐,我们并不需要带着很严肃的心态去听,去理解。尽管演出的现场不是酒吧,而是音乐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