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王雅梦的音乐性不好呢?
这好像是一个公论了,陈志的学生里扬雪菲音乐性最好,王雅梦就不好。大家都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呢?我个人觉得王雅梦的音乐性很好呀,比如她的《罗西尼亚娜No.2》炫美的音色熠熠生辉,朱丽亚尼时的恢宏大气,几乎是我听过的最好版本了。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评论人的公式:1、如果此人技巧很纯熟了,你就要说他音乐性不好,以显示你的欣赏水平之高。反正音乐性这个东西是可以有个人体味的。例如除了王雅梦之外,我们还可以说山下和仁音乐性不好等等。2、如果此人音乐性确实很好了,无可挑剔,你就要说他技巧处理不好,同样可以显示你的欣赏水平之高。反正技巧是无止境的。例如我们可以说塞戈维亚左手技术不好,常常在低音琴弦上有摩擦音等等。 曹兄的评论果然精彩!! 王雅梦属于耐听的那种,越听越舒服。大概就是小兵说的古典乐派的内敛和矜持吧。。。
杨雪飞属于先声夺人,激情四射,但听久了会累。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表现的音乐风格,而不同风格的音乐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
所以我觉得不能笼统地用音乐表现力强弱来论。
以上是个人感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9 10:53:44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曹呈宏在2002-12-9 9:41:17的发言:
评论人的公式:1、如果此人技巧很纯熟了,你就要说他音乐性不好,以显示你的欣赏水平之高。反正音乐性这个东西是可以有个人体味的。例如除了王雅梦之外,我们还可以说山下和仁音乐性不好等等。2、如果此人音乐性确实很好了,无可挑剔,你就要说他技巧处理不好,同样可以显示你的欣赏水平之高。反正技巧是无止境的。例如我们可以说塞戈维亚左手技术不好,常常在低音琴弦上有摩擦音等等。
这个评论有道理 坦白說,王的CD我從來不能由頭聽到尾,這CD全是浪漫時期作品,應該可以多加入個人感情來演譯,但除了Cano的一首小歌,其他每首都顯得太平淡,表現的實在有點悶。
我倒不是說她彈得不好,她絕對是一個天才,但左右手能力再好,還是不代表可以奏出感人的樂章,她的演奏總是覺得沒有完全表達出音樂中應有的發展及應有的張力,個人風格也有不足,說實在,真有點加了些感情處理的MIDI的感覺,但要是她能在音樂上碰到一個好老師,絕對能再上一個台階。
但她錄音時年齡很少,相信她現在要重彈這些作品,肯定也會不一樣。
楊的CD是我少數常聽的吉他CD,她相對便有很明顯的個人風格,感情投入亦多,有時甚至會覺得過頭,但我很喜歡,年輕人本來就應該是熱情的,我從她的彈奏中感到她象在傾訴一些事,能有溝通是聽音樂的最大樂趣,只是她敍說的事好像很壓抑,是她真的很不開心,還是少年強說愁,我實在很希望知道,現在她是我最想聽到的國內演奏者,但可惜最近恐怕都不太可能。
順便說說陳姍姍及李潔,李潔給我的感覺就像白開水,而且技術上也有點夠不上,這CD是錄音得太早了,可能再晚幾年會好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王或楊的天賦,陳姍姍的相對要強於李潔,她的個人風格已有點顯出來,但可惜還是太嫩,而且音樂都有點碎的感覺,整體來說,她的小品處理得都不錯,但有需要在大作品上再加強。 楼上的oldguitar 朋友,看现场就大概有你说的感觉了,呵呵,陈姗姗最活泼,李洁太静。。。
大概个人的性格也影响音乐的感性认识吧。。。。
呵呵,难忘那次看她们3朵金花同台演出~~~ 揭个底儿
王雅梦首次参加比赛是90年代初上海的“吉他之友”联谊会首届全国会员大赛,获得二等奖,一等奖是徐宝,可能由于年龄的优势,又给她加了个“特别奖”。那是在跟陈志老师之前的事,现在在她的简介中都略去了这一段,也许是因为感觉不够档次吧。
另外,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所演绎的音乐能够象几十岁的大师那样如火纯清,即便在大赛中,评委们也会很客观来考虑这一因素,在对待相差不大的演奏的时候,一定是年龄小的占优。在这一点上,杨雪菲已经没有优势了。就目前而言,我更喜欢杨雪菲,但我又更加关注王雅梦以及陈、李等,因为他们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陈志老师的教学水平及经验还在不断地提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11 11:49:26编辑过]
我的同乡 对音乐的理解是一中很感性的东西,说不清楚 剛在楊雪霏的網頁上看到一篇德國音樂會的評論,這評論要是沒有誇張的話,她應該又有很大的進步,更使我想聽到楊雪霏現在的演奏,希望她別把國內欣賞她的愛好者給忘了,儘早回來演出,期盼。
http://www.xuefeiyang.net/Oberbadisches_chi.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12 21:39:13编辑过]
肯定会回来的,毕竟哪好不如家好。
祝她早日回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