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艺术至关重要(再谈巴赫)
我才在李淼物理学博客上写的东西,恰好又可以复制成为作曲家黄安伦所作的赞美诗的一则评论http://www.bh2000.net/bbs/all/track.php?cdb=musicbbs&id=11326:宗教对艺术至关重要。
宗教艺术的圣洁和高贵的情感,是世俗情感替代不了的。中国大量现代艺术缺乏高贵感,就是不能抵达心灵的层次。
圣洁的赞美之情,是潜藏在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缺乏这种情感的表达和欣赏,艺术就剩下市井和下里巴了。贵族文化基因就无法表达。
我们在巴赫的音乐,比如《B小调弥撒曲》,或歌德的《浮士德》,或泰戈尔的诗歌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具有高贵感的文化基因传承。
**时期,人们本能地寻找替代物,赞美***,来弥补这种“赞美诗”歌唱表达的需要。 可是,赞美神,与赞美人,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红色颂歌在音乐技巧和艺术层次上,永远也无法与真正伟大的宗教音乐相提并论。
在艺术技巧和心灵层次上达到一定高度和深度的作曲家、音乐家,无不是信仰者。
所以,即便宗教对科学不重要,有些领域的科学家最好不要信仰,但对艺术家来说截然不同。
(圣洁的赞美之情,是潜藏在人内心的一种情感。
还包括祈祷之情等。
巴赫的大量赋格用祈祷的情感来演绎是最合适不过了。) “红色颂歌在音乐技巧和艺术层次上,永远也无法与真正伟大的宗教音乐相提并论”
其实,“红色颂歌”也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艺术,只是历史短,沉积得不够。
[ 本帖最后由 吉他大师的邻居 于 2010-4-15 04:41 编辑 ] 宗教发现了巴赫。 我觉得,理解巴赫作品的钥匙就是——他认为音乐是人与神交流的最佳方式。所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