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论坛
标题: Martin D-28 Authentic 1937 Aged 50把限量版+The Gibson 1931 L-0押尾同款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3 16:57
标题: Martin D-28 Authentic 1937 Aged 50把限量版+The Gibson 1931 L-0押尾同款
本帖最后由 zhangbowst 于 2018-7-3 16:57 编辑
2017年Martin发布的D-28 Authentic 1937 Aged 50把限量版,
前段时间买了两把,学生和我各一把,
本来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兴趣的,帮学生挑了一把试了一下之后,喜欢上了,
然后紧跟着给自己也挑了一把。
他的琴2050克,我的2018克,图片就只照了他的琴,
基本差不多,也就背侧我的琴基本都是竖纹,就没拍了。
配置的话,VTS阿迪面板,VTS 5/16英寸阿迪音梁,
1937年前置切削,全皮胶工艺,马玫背侧,
整根洪都拉斯桃花芯木琴颈,T型钢筋,琴颈relief 0.045英寸
上弦枕1.75英寸,下琴桥2 5/16英寸弦宽,指弹的话,左手不挤,刚刚好。
琴颈低把位细和薄,高把位粗和厚,琴颈手感是渐变V,
低把位几乎察觉不到,高把位略微有点感觉,
但是由于非常粗壮,导致整体握持感非常饱满,
总体上来说和普通37AU一样,
差别主要在琴体油漆是普通版的一半厚度,
以及整体的做旧细节上。
入手也有一段时间了,音色因为见仁见智,以及各人口味不同,
不想说什么秒天秒地秒空气之类的自我吹嘘的话,
我也不是什么战前马丁的原教旨主义者,也不喜欢,更不信奉什么战前一定好,xx设计,yy配置就是牛逼之类的一些说法。
至于这两把马丁是不是忠实的再现了37年马丁留存到现在呈现出来的音色,
没有用巴玫或者哪儿哪儿的参数和37年有轻微差别之类,
我也根本无所谓,购买的理由很简单,我喜欢演奏它时的力度回馈感和音色,
以及整体做旧之后握在手中的那种感觉,
仅仅只是觉得这是一把对我的演奏有助益的吉他而已。
另外一把是押尾同款,1931年的The Gibson 琴头logo的L-0,
全洪都拉斯桃花芯木,面板背侧均无开裂,音梁无脱胶,
保存相当的不错,12品结合琴体,入手之后找本地顶尖技师轻微的调整了品丝和琴颈弧度,
马丁(出厂设置)和Gibson的6弦12品弦距都在2.667毫米,
对于一把87年的老琴老说,手感堪称优秀了,
音色来说,直接参考押尾各种使用这把琴的演奏即可。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使用了大量各品牌的低中高端型号的吉他,
也包括各种老琴,从20年代,30年代到现在的各种CS,各种手工琴,
各种稀有花纹的,绝版的木材,各种搭配,
可以说,基本麻木了,所以没什么溢美之词,也没有什么吹嘘之言,
也可能是人上年纪了,再好再贵的琴也难以引起心中的波澜,
只有安安静静的弹琴时,才能与吉他交流沟通。
拍拍照,发发图,欢迎同好一起交流。




















补充内容 (2018-7-5 10:12):
手机看图拉到最下,换成电脑版即可。
补充内容 (2018-7-16 13:28):
图片更新上传到GC服务器,看32楼即可。
补充内容 (2018-11-28 14:15):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642113?type=1?type=6
放个L-0的音色测试录音,哈哈
补充内容 (2019-1-3 14:52):
86楼更新了1935年L-1的照片
作者: -星期天- 时间: 2018-7-3 17:09
楼主说得这么淡然,没法接嘴啊,那。。。静静围观吧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3 18:10
观念很好,吃过见过就是不一样,给点掌声。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4 11:52
可能是上年纪了吧,也可能是见了太多便宜的,贵的,差的,好的,各种设备,
以及对各种大师的设备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以及和一些大师或者牛逼乐手私底下的讨论交流,
我更加坚定了自己10几年前就形成的自我看法,
大师的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们总是善于发掘出不同设备的音色可能性,
有些设备,单独按照音色的好坏标准来说,未必是大家一般认为的好声音,
但是大师往往能在一些曲目上使用它们使得它们产生完全不同的魅力,
甚至使缺点反而变成了优点。
这样一种从来不会被任何陈规俗见所约束的探索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作者: waterboy 时间: 2018-7-4 15:19
LZ说得很好,吉他毕竟是一件乐器,最终还是靠它所发出来的声音和旋律才能打动观众。
作者: wodezyy 时间: 2018-7-4 15:21
不想说什么秒天秒地秒空气之类的自我吹嘘的话,
我也不是什么战前马丁的原教旨主义者,也不喜欢,更不信奉什么战前一定好,xx设计,yy配置就是牛逼之类的一些说法。
顶一下 楼主的话
我只弹过部分2万左右的琴,从来没觉得他们够格能秒2千左右的琴(这已经是性价比领域十倍的差价),搞不懂论坛上那些吹吹如何动不动就秒D28,战前的琴几个人弹过,那个年代录音水平能把鸡叫录成鸭子叫,从唱片能听出什么名堂??我心中的D28就是现在没有切啊移啊现在在售的D28
复刻老琴应该好,但到底多好,取决自己审美价值,音色如同美女,你暗恋的同学,未必是校花班花,你喜欢的女明星,也未必是什么第一美女。她们虽然是公认的美女,但公不公认管你屁事
复刻战前的D28,肯定有收藏价值,也给大家真正提供了接触类似上古D28的机会,喜不喜欢值不值摸过才知道,不然怎么会有人出呢?
不要拿你爱的人去秒别人爱着的人
作者: luoyunxuan007 时间: 2018-7-4 15:39
楼主很理智,说的好
作者: 顽皮豹 时间: 2018-7-4 16:27
虽然没有楼主阅历多,但是我目前心态和楼主差不多。
手里一只gibson j45 std挂琴架上,没事就撸撸,感觉美滋滋。
对设备本身已经是0兴趣了,有一只顺手的琴足矣。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4 17:33
大家还是讨论吉他本身,我的观点和看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想法。
还是回归到客观讨论设备本身比较好,这样也能涨姿势,哈哈哈。
感觉坛子里1941的用户还有几个,1937的似乎就少的多了。。。
作者: MaxMeng 时间: 2018-7-4 19:29
图都挂了~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4 20:25
图没有挂,手机党需切换电脑版观看,1937也不少,主要买1937的折腾的少,1941一片评测贴后集体出货。价格断崖式下跌,后出的哥们很痛苦,套路很深。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5 04:20
这是什么玩法?评测贴写完出货就更容易吗?难道买的人自己不做功课的?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5 19:37
zhangbowst 发表于 2018-7-5 04:20
这是什么玩法?评测贴写完出货就更容易吗?难道买的人自己不做功课的? ...
lz应该不年轻,精华贴都有不少了,这个套路都不懂?可能lz面临的环境太好了,gc有些评测贴真是爱好,感受,分享,这些要点赞;但有一些评测贴叫三个月二手区见,就是为了卖琴,有些人评测贴和二手贴数量基本一致的,而且基本是等不到三个月的,三个月菜都凉了,没广告效应了,这些贴要警惕心。
至于lz兄弟说的功课,这个比较复杂,一些比较常见的琴有很多帖子参考,视频也比较多,还好一点;有些琴都是听说,国内有现货都少,有些就没有,比较难办。举个栗子,手工琴的charis,国内号称能帮你定制、有现货的商家或卖二手的琴琴友告诉你charis是olson的弟子,charis比ryan声音还好,实际呢,charis根本不是olson弟子,charis的价位就是美国现代风格手工琴起步价略高而已,而且做了二十年以上了,达到天花板了,水平能力就是这样了,对比巴枚背侧dreamguitar报价,无论一手、二手报价,Ryan比charis贵一倍还有余,美国的口碑也是Ryan比charis好太多,但国内卖charis的琴友却告诉我们,Ryan我也弹过,不觉得比charis好,不客气就说还不如charis,这根本不是事实,前不久有个同时卖charis和Ryan的琴友描述比较客观,都不是主流配置前提下,8新的Ryan还比9新的charis贵50%。过去有个号称弹过很多琴,对各种琴都有一定了解和理解的琴友说,charis买的比较便宜是因为他还年轻,做多两年价格就上来了,是不是呢?这就是gc的中国式专家,纯属扯淡,Ryan87年做琴,charis96年出道,相差不到10年,9年,Ryan做了20年琴的时候,位列最顶级琴师之列,而charis只比起步价略高。而且gc琴友特愿意相信见到的是事实,几个卖charis都这么说,怎么办,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非常缺乏,所以有些琴的功课很难做,像lz的1937 d28 aged也是。
gc木琴是个重灾区,号称弹琴无数却满嘴跑火车的人不少,一把4000块的国产琴都是扯上g m t ,还嫌不过瘾,还要带上顶级手工琴,战马。但真的到了讨论顶级手工琴,战马呢,依然胡扯。根本就不懂,一遭到质疑,就会一句懂得自然懂。分清真伪非常难。
二手区经常有一些看起来不错、价格也nice的琴卖不出去,有些人说世道不好了,我的观点不同,其实这是好事,为什么呢?就是大家吃过见过,越来越明白,也越来越懂琴,抗忽悠能力大幅度提高,知道什么是广告词,知道国内外市场,所以大家可以为自己鼓鼓掌,都在快速成长。真的价格好,还是好卖。
为了不歪楼,最后回到lz的主题,能领略au 1937 d28,std d45美的琴友可以为自己鼓鼓掌,说明你的弹琴能力不弱,手的控制能力很好,不然这琴弹起来就有点傻,比较刚、猛、硬,这时说明你就要练琴了。
作者: 18341000222 时间: 2018-7-5 20:59
好东西,非常喜欢的一把琴,做旧1937
发自吉他中国iPhone客户端
作者: wodezyy 时间: 2018-7-5 22:38
wannllt 发表于 2018-7-5 19:37
lz应该不年轻,精华贴都有不少了,这个套路都不懂?可能lz面临的环境太好了,gc有些评测贴真是爱好,感受 ...
大师回言,小白总能受教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5 23:45
秒懂了,离开大陆很多年了,虽然一直来GC,但是无法感同身受国内的这些情况。偶尔看到一些回帖,发现经常就有一边倒的说法,确实能起到一些误导和蒙蔽的作用。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6 01:05
zhangbowst 发表于 2018-7-5 23:45
秒懂了,离开大陆很多年了,虽然一直来GC,但是无法感同身受国内的这些情况。偶尔看到一些回帖,发现经常 ...
我就说你的环境太好了 ,私信我的琴友也讲过这个问题,要不一听就高潮,要不一听就是一坨屎,都号称弹琴挺多,主流琴,老琴都玩过,也在gc混了几个年头,作为小白信还是不信,真是傻傻分布清楚,非常艰难。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家都越来越懂。水货专家、瞎bb的逐渐减少。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6 12:11
有很多对音色,配置的具体看法,我不想说,因为人现在年纪大了,天天事情也多,没那么多功夫和精力来和一堆可能意见相左,尤其是还涉及到威胁他们利益的人来争论,10几年前,我就意识到,中文吉他资料就这么多,非常有限,与其等其他人转载,翻译,还要加上自己的私货,不如自己看老外都怎么说的,虽然并不是说老外都说的对,老外也很多不怎么懂的,但是起码多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以及能看到一些不太涉及个人主观看法的硬件知识和观点,后来离开大陆之后,有了很多很多的机会亲自去弹各种琴,和各种制琴师,品牌大代理,乐手,大师的面对面交流,获益匪浅。某种意义上说,发烧友对设备的追求程度基本是最高的,也是最舍得花钱的,哈哈哈。
作者: wodezyy 时间: 2018-7-7 19:21
豹兄就剩一把?D28都没要了
作者: 顽皮豹 时间: 2018-7-8 16:08
其他的琴都放在盒子里,基本上不怎么玩了。也不打算卖,迟早我还能用得上。
d28是不用解释的,木吉他中的真爱型号,哈哈。
作者: wodezyy 时间: 2018-7-8 18:35
我终于收了28,中毒马丁受豹兄帖子影响最深,哈哈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8 21:48
d28、紧凑、结实、有力。
作者: 布鲁斯猴 时间: 2018-7-12 14:57
赞好琴。摸过一把1937 d28au,也和我的d28ge对比过,当时au很新,但是音色出来就像是老房子柜子里拿出来似的,低频紧致、高频甜美,印象深刻!
作者: mmchris001 时间: 2018-7-12 16:28
我好期待楼主是三月评测党啊 第二把琴超有兴趣 如果以后要出,记得GC上还有这么个琴友惦记着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2 17:21
哈哈哈,我不是什么三月评测党,不搞评测之后卖琴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把吉他和我的缘分,这些琴也都是我的日常工作用琴,
所以,不用惦记了,哈哈哈
作者: 七九三十六 时间: 2018-7-14 23:34



作者: MaxMeng 时间: 2018-7-16 08:05
本帖最后由 MaxMeng 于 2018-7-16 08:07 编辑
我是在电脑上看的,LZ这个帖子和极少数帖子(论坛里大部分帖子的显示都是正常的)的图片就显示这样的色块,点开大图也是同样的色块是什么原因?
LZ是否不是本地上传的图片?通过其他网络链接过来的图片?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6 08:51
本帖最后由 乌木弦丁 于 2018-7-16 09:56 编辑
祝贺zhang兄喜得爱琴!偷看了下您的注册年,2003,哇塞,骨灰前辈啊,失敬失敬!
不过,这一句话:“和普通37AU一样,差别主要在琴体油漆是普通版的一半厚度”。大叔赶脚好奇,查了下,确实此型号油漆比常规1937 D-28 AU薄一些。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1:01
是我上传图床之后外链过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国外,所以无法上传图片到GC自己的服务器上,
总是提示我错误。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国内好用的图床,我自己看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1:44
本帖最后由 zhangbowst 于 2018-7-16 13:04 编辑
最早有个2001年的ID,已然遗失了,哈哈哈。GC最开始是163的一个聊天版块搞起来的,那得是2000年吧,我在那里潜水,然后就跟着过来了。
这个版本的油漆是按照1937年配方制做的,所以厚度会更薄,有可能会更利于做旧模仿老琴的漆裂外观,当然,我对马丁的做旧工艺持保留态度,只能给一个勉强及格的分数。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3:24
试了试,推测是GC服务器设定了上传图片的分辨率大小,同时还限定了2MB的文件大小,
把图片调整了一下,传一个服务器本地版的。
[attach]3779666[/attach]
[attach]3779667[/attach]
[attach]3779668[/attach]
[attach]3779669[/attach]
[attach]3779670[/attach]
[attach]3779671[/attach]
[attach]3779672[/attach]
[attach]3779673[/attach]
[attach]3779674[/attach]
[attach]3779675[/attach]
[attach]3779676[/attach]
[attach]3779677[/attach]
[attach]3779679[/attach]
[attach]3779680[/attach]
[attach]3779681[/attach]
[attach]3779682[/attach]
[attach]3779683[/attach]
[attach]3779684[/attach]
[attach]3779685[/attach]
[attach]3779686[/attach]
[attach]3779687[/attach]
[attach]3779688[/attach]
[attach]3779689[/attach]
[attach]3779690[/attach]
[attach]3779691[/attach]
[attach]3779678[/attach]
[attach]3779692[/attach]
[attach]3779693[/attach]
[attach]3779696[/attach]
[attach]3779694[/attach]
[attach]3779695[/attach]
[attach]3779697[/attach]
[attach]3779698[/attach]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3:25
试了试,推测是GC服务器设定了上传图片的分辨率大小,同时还限定了2MB的文件大小,
把图片调整了一下,传一个服务器本地版的。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56)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
(, 下载次数: 44)
(, 下载次数: 51)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3:27
图片已更新在32楼,上传到GC服务器了。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6 13:45
本帖最后由 乌木弦丁 于 2018-7-16 13:55 编辑
前辈,失敬!
关于这个特别版的油漆,我查了马丁官网介绍,并未说是据1937或30年代的油漆配方,只是说”复原了很多年前的油漆配方“。然后说,30年代的油漆更薄。。。
这里,如果真是复原的30年代配方,自然会说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增加此型号的销售量嘛。可见,据那段介绍,应该不能推导出是复原了30年代的油漆配方。”多年以前的“,更准确。不过,这个”多年以前“是语焉不详的。多年之前到什么年代?估计他们也无从考察的。否则,他们会讲出油漆配方的确切年份的。
另,图片中居然可以看到漆裂线,短短一两年的功夫,居然就出这个”老琴油漆效果“,这个真牛BI啦
作者: MaxMeng 时间: 2018-7-16 15:50
LZ态度很认真,赞一个
漂亮!马丁做旧的效果还有点意思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6 16:02
本帖最后由 zhangbowst 于 2018-7-16 16:13 编辑
我估计你看的是这一段: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ook, Martin had to restore a lacquer formula used many years ago.
On a 30s era Martin, the lacquer appears very thin compared to today’s guitars.
Lacquers used in the 30s were not as hearty as today’s finishes and over time they would gradually wear down, shedding some of their mass over decades of use.
这里所说的today's guitars和finishes指的是其他的,普通的,现代油漆,现代吉他,而不是指D28 1937 AU AGED这个。
此外,马丁官网的介绍并不完全详实,像D28 1937 AU(普通版和做旧版)本来就已经是照着37年的在做了,
就没有必要一个点一个点去强调了,
比如1937这个型号也是CAT扫描,按照马丁博物馆收藏的一把1937年D28复制,并没有写到介绍里面,
而同样的描述在已停产的1941介绍里面是有的,
再比如官网还说弦丁是faux ivory,人造象牙,
其实依然是塑料,还是软塑料!我正在跟马丁官方扯皮,哈哈哈
像这种50把限量版,马丁基本不愁卖,
它的整个出货订购模式就是2017年NAMM上,直接各大代理现场就签了订单,
我今年前段时间帮学生买完一把之后,想给自己单独订一把都直接告知没有了,
只好从加拿大东部之前认识的另外一个代理那里搞到一把,
所以很多看起来是可以宣传推销的卖点马丁根本不在乎,
它的整个宣传基本都在NAMM上就完成了,不是国内这种看图买琴的模式,
而且基本买这个类型琴的玩家,也都是忠实粉丝,比较了解这些背景,
知道自己花的钱都在干啥了。
另外,关于是1937年油漆配方的消息来源是本地的Martin大代理,他去Martin的CS部门每年都要订做各种琴,这是他和Martin CS的人专门聊过的,马丁D28 AU 1937普通版的油漆是5 Mils厚度(1 Mil = 千分之一英寸=0.0254毫米),
而做旧版的油漆由于使用了37年配方,直接做到了3 Mils厚度,
至于漆裂线,并不是短短1,2年自然形成的,而是马丁的做旧工艺,
这个并没有什么难度,硝基漆的话,简单的做法就是冷热快速交替,
比如吹风机热风加热,然后压缩气罐喷气快速降温,或者干冰都行。
当然,严谨的说,我本人并没有亲自去和CS的人核实过,
更没有拿什么科学仪器测试过,Martin也无法给我一个研究报告证明真的就是37年配方,
哈哈哈,考虑到这些,一贯蛋疼的我,并没有去钻这个牛角尖。
前面我也说过,并不是什么原教旨主义者,
纵然真的是37年老师傅活到现在亲手调制的,我也无所谓,
整体的感觉喜欢就买了,对我来说,这个不是什么卖点。
------------------------------------------------------------------------------------------------------
补充一个新的官方证据,可见本地大代理诚不我欺:
https://www.martinguitar.com/fea ... ntage-gloss-system/
guitar vintage gloss finish
Martin Guitar’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eam rediscovered a recipe used by its craftsmen and women in the early 1900s to final-dress by hand the lacquer on our guitars. The end result is a warm glow appearance that is as enticing to the eye as it is to the touch. Martin’s new Vintage Gloss Finishing will be featured on the Authentic Series instruments.
In 2015, all Authentic models except for 42 Style and 45 Style (which will be Full Gloss), will be finished by hand with Martin's rediscovered and historically accurate Vintage Gloss finish.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rocesses used at Martin during the 1930s.
------------------------------------------------------------------------------------------------------
上几张去CS订琴的照片,选的危地马拉玫瑰木背侧,还有制成之后的图,
图中的这个小房间,就是Martin的CS工作间一角。
说来Martin的信息不准确,这把琴也是个例子,随琴的CS订单手册写的面板sitka,
明明订的是阿迪,阿迪,阿迪!
但是学生说怎么看都觉得这样密布的横纹像是sitka,
然后电话问了CS的客户代表Rob,确实是阿迪,不放心,又发邮件问,书面确认是阿迪。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41)
(, 下载次数: 43)
(, 下载次数: 39)
(, 下载次数: 54)
(, 下载次数: 42)
(, 下载次数: 42)
(, 下载次数: 45)
(, 下载次数: 49)
(, 下载次数: 31)
(, 下载次数: 39)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16 17:35
超高出镜率的图片46,每次看到Martin cs 都差不多会看到。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7-16 17:37
本人对aged版本的木琴不感冒,真心欣赏不来。
作者: MaxMeng 时间: 2018-7-16 17:42
这个弦钉也是个蛋疼的配件,外网论坛骂声一片
,马丁叫它“仿象牙”字面上也没啥错,但是这个品质实在是...
我之前曾经拥有过的D28AU1941弦钉也是同样的问题。
各种变形弯曲甚至折断~貌似扯皮最终胜诉的寥寥无几,最终还是自行买一套第三方的弦钉换掉,但要注意孔径比市面上普通销售的骨质弦钉要大,所以买之前一定要确认好尺寸规格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6 20:12
本帖最后由 乌木弦丁 于 2018-7-17 08:12 编辑
非常感谢提供丰富资料!下面小弟说一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纯属研究技术工艺细节,不涉及其他主观的东东,哇咔咔
一,关于aged油漆是否37年或30年代的配方的问题
我个人仍然保留我之前的意见。
是的,小弟看到的就是马丁官网以下内容: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ook, Martin had to restore a lacquer formula used many years ago. On a 30s era Martin, the lacquer appears very thin compared to today’s guitars.
Lacquers used in the 30s were not as hearty as today’s finishes and over time they would gradually wear down, shedding some of their mass over decades of use.
以上内容,直接相关的话就是在前面:
【试译】为了达到想要的外观,马丁不得不复原在很多年前使用的油漆配方,,,
这句话,明显指的是aged型号,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aged嘛。但是,这段文字很奇怪。语焉不详啊,,,前句刚刚说“复原了很多年前的配方”,接着却说30年代的马丁油漆如何如何云云,,油漆很薄,比今天的马丁吉他不一样云云。后面几句仍是讲30年代油漆如何与今天马丁吉他不同云云。。。这里就奇怪了,你没有说aged型号复原了30年代的油漆,那你说30年代油漆如何如何好有毛用啊哇咔咔
(不过,我们看客只能假设“很多年前的油漆配方”与30年代的油漆配方是接近的,搞点意淫?哇咔咔
)
today's guitars,自然指的是普通现代马丁吉他,这个没有争议,但这不是关键。
二,马丁开发的(或叫复原的)guitar vintage gloss finish
整个这个马丁官网的关于guitar vintage gloss finish的文章讲的都是Authentic型号(不是aged型号,排列出的型号中没有aged)。这里,是说AU的油漆是30年代(这里应该含1937年)的配方。这里跟您说的“AU aged使用的是37年的配方(暗示普通的AU使用的不是37年配方)”矛盾啦哇咔咔[em09]。据前面的最上面的那一段内容,可推知:AU的油漆是很薄的。
但是,这个内容没有讲aged油漆哦,它是什么年代的油漆呢?要知道这个,目前只能据最上面的那一段内容了,那就是:“很多年之前”的配方。。。难道这个“很多年前的配方”比30年代还要早?哇咔咔[em09],,穿越了??,,,也只有这样理解,似乎才能说的通,符合以下的假想图:
1,aged:“很多年之前的”油漆,最薄
2,30年代的油漆,很薄
3,现代油漆,较厚。
附带,以上仅是猜想。很难确定。说不定是五六十年代的?没准。不过,对您提供的某经销商的AU油漆0.025mm(aged近其一半)之说,已经超过了小弟知识范围,小弟暂且不予评论哇咔咔[em09]
顺便补充一个常识(或许与本论题也有点关联?)
老马丁(大约比战前还早把,大概是十九世纪的马丁),要得到亮点儿的漆面,就要在原来不亮的漆面上长时间打磨。而现代油漆的马丁,则相反,油漆一上去就是亮光了,你不想要亮光都不行哇咔咔[em09],如果不想要亮光而要暗光,就需要在漆面上喷satin,得到亚光[em09]
最后小总结:综上的种种迹象,本人暂取如下意见(仅是猜测,待考):
aged主要亮点是在做旧外观,在油漆上不会比常规AU有太大的薄化了,因为AU油漆就已经很薄了,似乎不太有实质性的再薄的空间了。
三,习题卡还是阿迪?
看了面板,分明就是习题卡哇咔咔[em09]。小弟更愿意相信是马丁CS人员工作失误。嘴硬。因为如果嘴不硬的话,那就要他负责了,哇咔咔[em09]。。
阿迪哪有这样的,我见过宽纹阿迪和战前细纹阿迪,都没有如此习题卡式的横纹,可能小弟是孤陋寡闻啦哇咔咔
【补充】小弟赶脚,马丁搞这个aged做旧版,基本是对pre-war牌吉他眼红啦,正如搞艺术家系列是对泰勒电箱版、搞Djr是对泰勒GS mini眼红一样哇咔咔[em09]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7 01:17
哈哈哈,因为对au比较有兴趣,这个帖子看了好几遍,,,,,终于深度讨论起来了。
围观,,你们继续聊~~~~~~~我一开始对aged也没有兴趣,觉得十分的画蛇添足,奈何去日本看了一眼真琴,结果就被吸引了,,楼主的图片已经拍的非常好了,各种细节。养眼。。
顺便,我一直都看得到一楼的图片的。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7 03:39
你都是有D28 1937 AU巴玫版的人了,请自重,请不要对野花惦念不忘
我也是开始觉得,做旧没啥特别的,尤其是Martin拿出来展示的那把做旧37,看上去并不很自然,不过在拿到真琴弹了几秒之后,就觉得,确实有它自己特有的魅力,有种声音和外观微妙的统一了的感觉,尤其是它的拨弦触感和动态反应,非常的灵敏,当时琴上还是出厂的弦,比较旧,弹起来居然瞬间让我想到了我的31年的老Gibson那种味道,图中学生这一把是我从3把做旧版里面挑出来的,每一把都有点不一样,这一把是3把中最喜欢的。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7 04:12
哈哈哈,不会真的跟Martin去扯皮的,就是让他们送我两套新的。尺寸没问题,我都量过了,第三方的也知道买啥,正在等货到。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7 13:35
我,,我,,哈哈哈,,我其实已经订了一把了,还没到手~~~
想想1937年这么牛逼,买不起买不到原版的,,,就用70周年和80周年双重纪念下吧。。。。
顺便追问一下,,第三方的,买什么替换合适呢???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7 14:04
完了完了,你已经彻底完了,无药可救,就算有,也救不动你这样的了。
琴桥弦丁的话,目前德产的Antique Acoustics出品的是评价很好的,
可以找德国代购,无法国际邮寄,也可以美国买,不过目前美国断货,
我也在等,已经联系了德国的制造者,他说近期美国应该会补货的。
另外的一个选择就是Stewmac的waverly的,评价也非常高。
最好是等琴到了之后,游标卡尺量一下弦丁孔内径再决定,
因为个体会有轻微差异,大了小了都不合适。
话说,你都有巴玫版37了,为啥还想要马玫37做旧版?双重纪念肯定是个借口!
想体验VTS?想体验做旧?还是说,我就是想花钱!就是想买琴!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7 14:18
祝贺朱兄又入新坑哇咔咔
已入坑的要推你出坑还不让推哇咔咔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7 17:11
对了,,L-0押尾同款??查了下网,押尾用的似乎是L-1、L-00。他也用过L-0么?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7 17:21
这个嘛,,前方坑还是有的,,坑坑洼洼的~~哈哈哈~~~~
反正我不是折腾党,,一把是一把,应该都有足够的理由(当然是自认为的理由)吧~~~哈哈哈~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7 17:33
我会努力自救的,,哈哈哈~~~~~~~~~~
其实在我自己看来(仅仅是自己哦),收琴还算是谨慎的。
做旧版,主要是想体会做旧吧,,,另外就是,我确定这个琴,和巴玫AU,音色会有差异。。。
这两年,有个体会,,想想看59元年les paul几十万美金。。。
其实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每年都在经历我们自己的“元年琴”,,追求历史也对,追求现在当然也没错。。。比如这个AU做旧版,算不算就是元年琴?木吉他做旧的型号非常少,或许我们见证了一个开端。。。又比如taylor的V class,,也是元年琴吧??
大概是这个意思,,当然,,70周年,80周年,也是个不那么强劲的理由吧。。。。。
作者: mmchris001 时间: 2018-7-17 19:34
反正我不是折腾党,,一把是一把,应该都有足够的理由(当然是自认为的理由)吧~~~哈哈哈~
这么说来,我也不是折腾党了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7 21:11
我一把琴都没卖过,,,你卖过没??哈哈哈哈~~~~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18 06:28
哈哈哈,果然还是想体验做旧。
就马丁而言,这确实是第一次外观上的做旧,不过就整个欧美的木琴做旧来说,早已经被其他甩在身后很远了。
某种角度说,现在这个时代我感觉是马丁新一轮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厂牌里面算是比较良心的了,还在专心做产品,关注用户的需求。当然,有一说一,这个弦丁,必须要骂。
另外,很期待你入手之后和28au37巴玫的对比评测,觉得会很有意思!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7-18 18:48
那,,要么顺便扫个盲???
整个欧美作旧,,做的不错的有哪些琴呢??就顺便了解学习一下~~~~
先谢过~~~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9 10:48
老哥就只知道一个牌子叫pre-war,专做做旧的老马丁风格的吉他。另,东人(Eastman)也有一个字母V,代表做旧风格,据其销售人员对我讲,是用虫胶漆,赶脚是把我当三岁小孩儿呢哇咔咔
作者: mmchris001 时间: 2018-7-19 13:17
突然发现你的签名已经变成两行了。。。
等着你把后面的空白全部填满,哈哈哈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8-7-19 13:49

作者: merrybolics 时间: 2018-7-26 15:11
以前一直留意authentic 1941,曾经买过一把二手的1941,到手发现琴的状态有些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打品,可是这个是不能调节的钢筋啊。后来退货了。然后在澳门一间琴行的库存琴1941也是存在一些问题,弦距比较高。像这种钢筋不能调节的琴万一琴柄变形要调整太大工程了吧。而且好像authentic 1941琴柄出现状况的也真不少啊。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7-26 15:49
保证温度湿度没有剧烈变化,湿度控制在45-55%,夏季不要把琴放在后备箱里长时间暴晒,冬季不要在户外长时间之后进了室内马上打开,并不会有任何问题。
很多30-40年代的琴使用T型钢筋的琴颈弯曲的少见,真正导致打品的更多时候是湿度引起的面板变形引发的,所以,不能一看到打品就觉得是琴颈变形了。
要检查也很简单,按住1品和14品,然后看7品品丝顶部到6弦琴弦底部的距离,AU系列基本出厂这个距离都控制在0.005英寸左右,非常直,一般这个数据到0.01英寸都是正常值,根据演奏风格,还可以再大一点,如果琴颈检查没有问题,弦距还是高,那就要看面板了,当然,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琴颈连接琴体那里变形,需要琴颈重置,但是这和琴颈变形无关。
说这么多,无非是要厘清打品,琴颈弯曲和面板变形的关系,如果因为打品一概而论都是去调琴颈,而忽视了因为过度干燥导致的面板塌陷变形,甚至面板开裂,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就我个人而言,我常年24小时开加湿器,加湿器本身可以监控目标湿度,距离加湿器远一点的桌子上还放另外一个湿度计监测环境湿度,同时琴盒里面还有湿度计监测,所有琴入手之后都会马上测1品,12品的弦距高度并记录,稳定一个月之后再测一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再测一次,多年的经验总结是,日常工作用琴,电吉他弦距非常稳定,琴颈直度保持的非常好,弹完挂琴架,基本365天如此。木吉他的话,因为有面板对湿度的敏感变化,所以弹完随手就放琴盒了。倒不是多爱惜,只想保持它们的稳定工作状态,随时能战斗。
如果因为太干燥导致面板轻微变形引起的打品,可以尝试音孔圆盖式的加湿器,并且放到琴盒里面,每1-2天补充一次水分,一般3-5天就恢复了,太严重的只能拿去找技师修理了。
作者: merrybolics 时间: 2018-7-26 15:58
嗯嗯,谢谢!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7 07:50
你的新琴应该到了吧,敲碗坐等你的对比评测贴!!!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8-7 17:33
没有,,哈哈哈,,还没到~~~~~~
上次我提问你还没回我,哈哈:整个欧美作旧,,做的不错的有哪些琴呢???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8 12:00
目前来说的话,比较容易买得到的,
美国的有Pre-Warguitars:
https://www.pre-warguitars.com/
他们主要以复刻战前Martin为主,尤其是它家的Herrinbone系列,
分两个价格等级,8295美金的巴玫背侧和6795美金的老东印玫背侧,
简单说,就是巴玫背侧加价1500美金而已。
琴颈洪桃,带双向调节钢筋,这个我没问过能不能换成原汁原味的T型钢筋,
就我个人观点,对于不可调钢筋心存顾虑的玩家,这个双向调节反而是个加分项了。
除此以外,1937年的C到V的渐变琴颈,同样烘烤过的阿迪面板(马丁的VTS也是烘烤),
上枕1.75英寸,下桥2 5/16英寸弦宽,以及琴头巴玫贴面,
乃至37年样式的Harptone琴盒,内衬墨绿色,
都可以说是在复刻1937年Martin D-28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细节还有,琴头并没有做LOGO!!
哈哈哈,意味着你可以自己DIY,
如果特别在乎Martin的logo带来的心理加成的话。
琴头背后打的是Pre-war guitars的标,依然做的是马丁风格,
此外,琴颈14品侧面的油漆分界细节也考虑到了。
另一个关键点就是你还可以自选做旧的程度,
一共4个等级,从NOS,到常规使用,再到马路战士级,最后是战火级,
总体来说,不管是音色,材料,工艺,细节,复古程度,做旧感,
以及价格,都非常的厚道了。
另外一家,是英国的atkinguitars,他家的白米饭系列是做旧版本的,
灵感来自Tony Rice的D28
http://atkinguitars.com/guitar/the-white-rice-relic/
他们属于相对便宜些的选择,大概在5000美金左右,记得不是很准了,烘烤sitka面板,东印玫背侧,
他家其他的型号市面上也会有一些做旧的在出售,虽然官网并没有列出来,经销商自己可以下单要求的。
从2000多到5,6千美金的都有。总得来说,属于比较实惠的选择,同时也兼顾了战前音梁等一些影响音色的关键要素,或者说,卖点!
除了这两家以外,Gibson之前也做过做旧版的木琴,比如 Aaron Lewis 签名版Southern Jumbo有个做旧的限量版,50把,做旧感觉非常不错,Gibson现在在产的木琴,我记得有一些油漆是VOS类型的,要强行说的话,也算是油漆上带来了一点老琴的感觉。另外Huss & Dalton曾经出过的Stage Worn系列,但是做旧算不上好,现在应该没做了,估计市场销售反馈不怎么好吧。Ibanez的Art Wood系列也有几款做旧的,算是更加便宜的选择了,尤其是几款小琴体的,考虑到都是在复刻2,30年代的blues用琴,低价,破破烂烂,倒是很和谐,哈哈哈。
北美这边有一些技师和制琴师也偶尔接做旧的活儿,不过大部分木琴的玩家似乎比电琴玩家要挑剔的多,可能是因为木琴是原声乐器,声音复古的难度要高太多,光是外观做旧很难让玩家买单,另外就是木琴琴体毕竟只是木板,不像电琴是实心木头,大部分做旧只能在油漆磨损上做文章,做旧太猛烈,总会让人担心这琴的耐用程度等等。
以上,都是键盘自己敲出来的,胡说八道一番,免责,与我无关。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8-8 16:23
太棒了,学习之,,,我留意一下这几个品牌~~~~~
免责可以的~~~哈哈哈~~~~~~~接受免责声明。
我那把martin好像订的时候就说要9月份以后才会到的~~~~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8 17:17
我后来问了一下PWG,他们可以做T型钢筋和乌木琴颈加强两种战前设计的。
另外,为啥没直接找个有现货的买?9月份才到。。。
好漫长,都过了冲动消费的热情期了。。。
那还是坐等对比评测贴好了。
作者: wujun830 时间: 2018-8-13 12:04
顶前辈!退烧了再看这贴,发现不能再赞同了,折腾过以后,再有兴趣折腾设备和研究历史的都是收藏家,而不是音乐爱好者了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8-15 22:14
哈哈哈,,在国内,跟你在美国可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现货”的,,
我都习惯了,,不少琴都是等几个月大半年的。。。
不过测评这种事,,我可能真的有点懒~~~~~~十年前在GC有发过,,后来就再也没有写过了~~~
时代真的不同了,哈哈哈,,现在讨论的内容多高端啊~~~~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16 10:22
简单写点文字感想,大量发图!就行了!
不要求视频,音频,全靠文字YY就行!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20 15:02
我的弦丁已经到了换上了,6个弦丁+1个尾钉,合RMB 300多块,
心情非常平静,以完美主义的角度来说,我只能打95分,
但是目前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了,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8-20 20:07
95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分数了啊~~~~~~
我平时其实对这些细节不会特别在意,,也从来没有换过原装的零件什么的~~~~~
不过对音色有帮助,或许确实值得试一试~~~
木吉他音色虽是玄学,,,结构与零件,,应该不是玄学的~~哈哈哈~~~
羡慕您~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8-21 07:40
我也不想换零部件,可是这原装弦丁太闹心了,直接严重变形,
不换的话,时间长了对琴桥底板的磨损会加剧,
真是无奈之举。
音色的话,没有可识别的差异,仅存在于理论上。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1-4 07:40
自顶一发,继续等你的37对比评测,哈哈哈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11-6 21:35
哈哈哈,,我的琴倒是到了,,对比评测实在对我来说是一个大负担~~~
光是录音拍照就搞死我了~~~
我还是偷偷溜走吧~~~~~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1-7 11:41
文字,图片即可,做人,要厚道!
速度的!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1-7 11:50
论坛就是大家来交流分享个人感受的地方,
你可不能光潜水吸收营养,适当的也得反馈一些,
这样才利用大环境和后来者的学习嘛!
作者: 朱七的笔记 时间: 2018-11-18 23:45
我主要是以前反馈过蛮多的(写过常帖子做过版主什么的~~~)
后来年纪大了就越来越懒了~~~~~~~
我在微博微信晒过这把琴了,,,,目前的评价,就是去回应那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如果一定只能买一把琴买什么??哈哈,,,十万以内,就买这把D28 authentic 1937 aged~~~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1-19 03:04
我主要关心的是和巴玫版37A的对比!
来来来!别推脱嘛,赶紧来一篇用户体验!
谢谢!谢谢老版主!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1-28 14:17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642113?type=1?type=6
放个L-0的音色测试录音,吃饭前随手录一段,哈哈
已更新补充到顶楼。
作者: 断弦de琴 时间: 2018-12-13 15:43
弦钉变形原来对底板还有影响啊,发现对吉他保养方面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2-13 16:45
当然有影响,因为弦钉变形之后会导致琴弦末端的金属头磨损到孔径的内侧,
具体的可以去搜一下,图片一看就明白了。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12-13 16:57
弦钉是损耗品,要定时更换,琴弹得越勤越费,有些琴友就是该折腾的不折腾,不该折腾的瞎折腾。
作者: 断弦de琴 时间: 2018-12-13 17:26
原来如此,这个还真没在意过,现在知道也还不晚,多谢多谢
作者: mmchris001 时间: 2018-12-14 01:12
好久没来论坛,一来又看到这把L0。。。。。口水一哈,音色真美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2-30 14:29
今天刚到了一把1935年的Gibson L-1,和押尾的那把一样,日落色,稍后更新照片和评测。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8-12-30 17:35
进了这个坑就不太好出,金钱富裕始终还是要再买的,这也算新年礼物了。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2-31 02:50
我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个人喜好,哈哈哈,不用出坑。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8-12-31 12:26
先放几张图,1935年 Gibson L-1









补充内容 (2019-1-6 13:19):
刚称了一下重量,1546克,
之前称过的L-0是1330克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9-1-2 14:34
祝贺新年喜得新宝贝!
但此琴琴形跟L00相似,跟Robert Johnson著名照片中手持的那把L1完全不同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9-1-2 15:04
本帖最后由 zhangbowst 于 2019-1-2 15:23 编辑
20年代的L1和30年代的L1是两个不同的外形。官方手册从1930-1931年开始明确定义新的L-1配置和外形,和通常大家印象中的L-00基本一致,而实际上大概在1929年就已经开始投入部分生产了,此时因为处于L-1的过渡转变期,还有一部分12品,13品结合琴体的产品。
到了30年代,L-0, L-00, L-1基本是一个外形了,除了30年代早期有些轻微的琴体大小差异,此后都维持一致的外形,所以通常都用L-00来代称,而Gibson的管理混乱,改型号名称也非常随意,L-0和L-00也有互换名称和配置的事情发生,以至于只能通过FON才能最准确的查询到当年的具体型号,所幸这三个型号都非常接近。单从外形上看的话,是很难准确判断年份和型号的,比如押尾那把同款日落色,按照一般经验,应该是1937年的L-00,然而,我无意中联系到了押尾这把琴当年的卖家,他通过FON确认过这把琴是1935年的L-1,当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一段30年代的Gibson历史,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整理资料,查询出版过的相关研究书籍文献,当年的官方手册,以及各种卖家的图片,FON,看了几百个深入讨论的帖子几千条回复,整理了一大堆信息,可以说,Gibson的管理之混乱,造琴的随心所欲,真的是由来已久,时至今日,Gibson在吉他的制造上,依然是如此的狂放不羁,隔一两年就换配置,改型号名字,即便我花了这么多精力时间,我也只能对这一时期的Gibson小琴体吉他这几个非常有限的型号给出一个大概的年份估计,在没有FON的情况下,基本无法百分百准确的锁定,即使有FON,但是如果出版书籍上没有整理出来的记录,也只能多项条件交叉判定。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9-1-2 16:22
Gibson的“道德水准还是很高的”,从创始到现在保持高度一致的尿性,无论价格还是性能,让琴友从不被烦扰。多如牛毛的型号和紧贴流行音乐的宗旨,让琴友始终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忽略其性能。而且现在这种音量相对巨大但延音较短的吉他基本是失传状态。3 re(rebuild、reset、refinish)的Kalamazoo、Stella等神琴价格持平了gibson元年小桶。看几百个帖子,佩服楼主的耐心和偶像的力量。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9-1-2 16:26
本帖最后由 乌木弦丁 于 2019-1-2 17:14 编辑
嗯,我猜想也是可能三十年代改琴形了、马丁也有同样的情况:20年代的0是12品+圆肩,30年代(大约34年后)的0就是14品+小方肩了。Gibson的乱来那是相当随心所欲哇咔咔!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9-1-2 18:20
偶像的力量其实还是其次,我并不完全因为押尾用这个琴所以我要买这个琴,
他有很多其他的琴,我并不怎么喜欢,或者说,音色没有真的触动我。
研究这些名家,大师们的用琴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可能能接触到比我们更多的琴,
而且接触的时间更长,各种型号的交叉对比也更多,
在他们大浪淘沙之后的一些选择,用在某些特定的曲目上,
基本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仔细对比的。
那么,这其实节省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我觉得他们某些曲目的音色很喜欢,很有特点,
我就会探寻一下他们用了什么设备,有些音色是可以有一些替代方案的,
甚至并不比原方案差,而另外一些就非常特别,
不买来试试就心痒痒。
另外,当一个曲子我已经练到个人觉得短时间内没有技术提高的空间时,
必然就会去考虑在音色上更近一步,倒不是非要和原版一模一样,
而是这个过程会让我去感受,到底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是设备带来的音色,触感的差距,
这个学习的过程和收获,远远的超出买这把琴付出的金钱代价。
阅读各种相关书籍和几百个帖子,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和文化,
这些老琴,当我左手握琴颈按弦,右手拨弦时,总忍不住去想象,
它都经历和见证过什么样的岁月,它之前的主人又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人生际遇,
一把好的吉他,保养的好,可以轻松的活过几代人的岁月,
会不断的把美妙的音色传递给后面拥有它的人,
尽管我购买它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押尾的某几个曲子,
但是也时常忍不住去弹一弹它所在的经典时期那些音乐风格和曲目,
它是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召力量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纪大了,好像对这种能凝固一部分岁月痕迹的老琴这几年格外的喜欢。。。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9-1-2 18:33
一定是年纪大了,年纪轻确实不容易静下心!!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也不行!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9-1-4 13:04
再更新一张,双剑合璧!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9-1-4 15:51
图看不了啊,总是在转。。。急死人啦
终于看到啦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9-1-4 16:52
可以看到,左边是14品日落色,右边是12品原木色。耶!
作者: wodezyy 时间: 2019-1-4 18:38
手机看不到图的话,页面底部切换成电脑版试试
作者: zhangbowst 时间: 2019-1-8 17:52
押尾那把一直用来弹黄昏的深棕红色老Gibson就是L-0,
至于日本那边,包括押尾官方都说这是L-1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四个字:不求甚解。
这个错误的说法不仅在大陆广为传播,日本那边也是如此,
我看到过日本网友对这个有了解和认识的,都发过帖子质疑。
类似的谣言还有:押尾的老Gibson全世界仅存两把,一把在押尾那里,另一把在Greven那里。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真是欺负国人看不懂英文的太多,瞎编乱造。
由于历史上Gibson全桃花芯木L-0仅仅只生产了短短的2,3年就停产了,
留存到现在的就更少,国外有多本出版文献书籍研究这段历史的,
日本人估计对这段历也没什么深入的学术化研究,
看英文估计也费劲,对这些书籍也没认真读过,
也别说什么押尾自己的琴他自己能弄错型号名字这种话,
事实就是弄错了,我回头得空的时候专门开一个主题帖来普及一下常识,
十多年前打假过所谓的Yngwie弹的卡农,没想到还要来打假吉他型号名称,真累。
作者: wannllt 时间: 2019-1-8 18:22
这种Gibson小桶型说满天飞那是夸张,但传世量还是很大的,具体某些特定型号确实相对比较少,因为便宜,造的比较厉害,品相好的比较少确实是实际情况。同理战马的17系列也是如此,2018年,2万人民币买个战马00 17是常态,国外琴友用Gibson这种小桶做各种实验,什么音梁不决定音色都能的到印证。当年押尾全世界两把的Gibson小桶和greven传说都是满嘴胡说八道。在gc我打过很多假,大哥也出来打假,我要撑一下的。
作者: 新人不是菜鸟 时间: 2019-1-18 14:15
楼主是诗人吗?看到这里有莫名的感动:
“再好再贵的琴也难以引起心中的波澜,只有安安静静的弹琴时,才能与吉他交流沟通。”
作者: 乌木弦丁 时间: 2019-1-18 14:49
楼上是诗歌评论家么?====================
楼主是诗人吗?看到这里有莫名的感动:
“再好再贵的琴也难以引起心中的波澜,只有安安静静的弹琴时,才能与吉他交流沟通。”
欢迎光临 吉他中国论坛 (https://bbs.guitars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