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什么样的琴才算老琴?对老琴有没有明确的年代划分?
吉他的开声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
实际说到这个问题,本屌也只是在研究。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结果(因为过程很是非常复杂的)目前所能得到的就到现在也只能算只言片语而已,但在此也力求简单明确科学的来解释此事,同时也希望能和论坛各路大神一起来探讨。
一把琴,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变化这点很关键。我先把我了解的先一一列举,当然这不是全部,有些可能会产生错误(对此实际也没什么抱歉不抱歉的)。
第一,应力的减少和消失
木材内部会存在内应力,另外由于木材的一些特性,做成的琴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例如我们在弯侧板的过程中,侧板确实得到了一个曲度,但是做完琴侧板对面板还是会有个张力的作用,另外上上弦后也有一个力让琴发生形变,反过来琴也有一个抵抗这种形变的力。但这样的力随时间是会慢慢减少的。力会导致什么结果,在琴的声音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紧的音色,会慢慢变松弛。当然就单这一项围绕讨论起来,可能写几篇文章都不够,但是简化点说就这样。
第二,光老化降解,和氧化作用
琴生活在光和空气的环境之中,会发生很多反应。细枝末节不论,侧重点讲光化学反应,和氧化作用随时在发生。纤维素会变色,变脆,面板硬度脆度会得到加强。很多东西会被分解掉,或者氧化掉,这是一项很奇妙的过程(对我而言尤其如此)。有些很老的乐器,面板和背侧,会出现骨化效应(亲测),面板会变成像石膏板一样的特性,只是轻很多。对此而言,琴声音的远达性音量都会有提高,穿透力会更强,高音亮度也会提高,但低频会有损耗。
第三,含水率的相对恒定化
新琴内部材料组成的含水率,整体受空气湿度的的影响,要比老琴大很多。很多人认为(其中包括一些厂家和制作者),木材随这存储时间的加长,水份含量逐步减少,实际是非常错误的。含水率在木材里面是个变化值。举例来说一般云杉在30%湿度下,稳定后会达到5%左右和含水率(探针检测)在60%左右的含水率是10%左右同样检查方式,简言之如果在60%湿度下,想把面板干燥到5%以下,可能性非常小.老料和新料区别不是老料多干,而是老料含水率能处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值,随环境变化比较小。
第四,震动的影响
外部的震动(例如演奏),可以让琴内部更趋向接受某种震动,产生更利于此震动方向的发展。(或许是这样,但我也没实验过,也没找到相关的实验依据,这只能猜想下)
第五,杂项
胶水变化,漆面变化,反正各种变化,肯定要算在内。但也懒得去说了。
后记:任何事,有生就有灭。琴也不会是永远的越弹越好听(不想就这些去辩论,在此大家觉的我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就犯了,我个人无所谓的事),但有些琴确实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良好音色,但不是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没人知道)。另外也不是所有琴都越开声越好,有些新琴从演奏开始,到过不了多久,声音审美就会越变越差(新琴声音紧点聚点,驱动难点不一定是坏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