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歌者
UID329117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62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6-12-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有的人走了5天,而有的人,却已离开我们整整16年
(以下内容没有丝毫的对于MJ的不敬,只是MJ的离去,让我对家驹的英年早逝有了更多的感慨)
时间过得好快,黄家驹已经走了16年了。Michael Jackson活到了50岁,他的音乐和人生理想也许没有全部完成,但留下的遗憾,应该不会太多了吧。
黄家驹离开的时候,却正是他的追梦之旅刚刚开始的时候。上天只给了他10年的时候去追逐他的梦想,然而“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的香港,却放不下他的理想。这10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和他的beyond都在坚持自我和取悦大众的夹缝中生存,每每向市场妥协、承受那种痛苦的同时,还要背上“摇滚叛徒”的骂名。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在对香港彻底失望,加盟华纳唱片,到日本寻求发展的两年,家驹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继续革命》和《乐与怒》两张兼顾市场和摇滚元素的专辑,《长城》《海阔天空》等众多优秀作品,让家驹达到了那10年音乐事业的巅峰。在这两张专辑里,beyond开始尝试越来越丰富的音乐风格和元素,不再一味的向市场,向受众妥协。
可以期待的是,如果上天给他更多一点时间,他一定可以交出更多经典作品,他会实现更多未竞的梦想,向这个世界表达更多、奉献更多。然而一切都在16年前的今天嘎然而止。留给我们的,除了他的作品外,唯有对他过早离去的遗憾和追思。
还记得自己最初听到黄家驹的歌,是在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同学那里的一盒杂锦录音带里,我听到了一首叫做《长城》的歌。一向只听四大天王的情情爱爱的抒情歌曲的我,从未受过如此大的冲击。竟然有这么有力量的歌,这么豪迈,这么好听!或许当时我的音乐阅历少,但无论如何,那种印象的确是难忘的。看了看歌手名字:“B安”。这是什么人?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或许也是那种凭1、2首歌昙花一现的吧。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其实,当时的beyond在内地知名度并不算高,远远不如四大天王等流行歌手。黄家驹去世后,唱片公司开始大肆炒卖他们的专辑, beyond才在内地红遍大街小巷。呵呵,真是讽刺啊)
第二次听beyond的歌,已经是1994年了。那时候才知道,所谓的“B安”应该是beyond,而且是一个乐队。而他们的主唱已经死了。但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那时的beyond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我总是能不断听到没有听过的beyond的歌曲。今天我会陶醉于《喜欢你》和《冷雨夜》的意境,明天我又会听到《光辉岁月》,感叹它的沧桑,又会发现《不再犹豫》多么励志,后天我又会听到《大地》……我分不清哪首歌属于哪张专辑,因为市面上只有林林总总的杂锦碟,似乎beyond的歌曲是无穷无尽的,总有“新”歌冒出来,而那时候又不能上网查阅。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几乎从“零”开始逐渐接触beyond,直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们发现很难再找到没有听过的歌,当我们对比三人beyond的新专辑和四人时代的差距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黄家驹已经不在了。
而等到多年后,当我们发现再难找到一个拥有词曲唱编弹全面才华,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音乐人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才真正明白,黄家驹的离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同Michael Jackson一样,黄家驹也代表了香港音乐的一个时代。是的,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在告别那个时代后的香港,我们更加看不到什么希望,除了少数几个创作人勉力支撑着香港那脆弱的唱片工业外,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家驹,愿你在天堂可以自由的追逐自己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