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7|回复: 64

另一个版本的“阿拉伯风格”以及与老师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2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呵呵,我说怎么利奥小情人对一大堆"批语"置之不理,如同蒸发了一样。正在纳闷之时,看到了这被加了"精华"的帖子。仔细拜读完后,不禁令人唏嘘不止。二人对话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实乃高深,直令到我辈俗子自叹弗如。搬出所谓的“圈内人士”做救兵,本无可厚非,但师徒二人一唱一和、目中无人的做派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有些“高手”在拿到某某比赛的奖项后都会趁热打铁地“招兵买马”,在巨大的教学效益上大快其朵颐,他们的弟子素质自不必说。音乐这东西是纯洁的,一旦蒙上金钱的铜臭,每一个乐音都会变得扭曲,失去和谐。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代音乐难以达到或超越鼎盛时期的古典音乐,原因就在于此。一个是不同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另一个是那时的作曲家几乎没几个是把音乐当成赚钱机器的,看看那些大音乐家都是怎么死的就知道奥妙了。搞音乐的境界截然不同,诞生出来的音乐花朵自然也就不同。一心为赚钱的音乐人不是真正的音乐家,只能称其为音乐匠!首先令人不快的是利奥小情人的老师竟然是个不光彩的“潜水员”,古人讲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至于水平高深到不敢见人的地步吧?!既然已经承认了D音没调准,怎么后来又说吉他本来就是个调不准的乐器?言外之意就是就是不需要调准,对吗?还说“京胡,西 皮和二黄,要人为地把第二线  调低一些。如果你都调准了,内行一听就知道你是“棒槌”。”这是一个作风严谨的老师该讲的话吗?不禁对此“潜水员”的最起码素质产生质疑。众所周知,玩儿乐器靠的是音准。连最起码的音高都听不出来,还玩什么玩啊???弹棉花去得了!不要怀疑除了你以外就没人能听出音准了,真的是很浅薄、可笑的。多说一句,听音不是像你想的那么难吧?令人困惑的是,这位“潜水员”大师主张吉他是调不准弦的乐器,不要调准弦,换句话说,调准弦是错误的,还会被“行家”当成“棒槌”!按此荒唐逻辑,演奏家在台上表演时发现音准有问题时也不必纠正了,左右调不准嘛!其实,说弦调不准只是听力欠佳的借口!那么糟糕的音阶竟然被说成“我听着还可以,再注意些轻响变化就可以了”很多音都弹成了哑音、闷音、顿音竟然还能得到首肯,这都是什么教学路子?要知道,流水般的音阶是要靠扎实的基本功来掌握的,不是异想天开地靠时间积累就能练成。而且瞎练、笨练对速度和圆滑度没半点作用。音阶都有问题的话,就不用弹曲子了。“他们多数人半知不懂,上了几年课,自以为理解了曲子的演奏技术。  其实一首曲子十个演 奏家就有十个版本,如果如出一辙,那不如直接     去听“塔雷加”了。”不要以为全天下就您一位“大师”深谙音律之妙,每个演奏家都有各自的版本不假,这点不是傻瓜的都知道,毋需多言。但有一点你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技术还未臻于成熟时最好不要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如同书法,还未练好楷书、行书,就急着去练狂草,不摔死才怪!只有内功(基本功)修炼完毕,才可体验所谓的风格。风格是指建立在一定范畴之内的不成文的章法,随心所欲是建立在曲风要求之上的。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之野路实不足取。看来你们师徒二人还未领略音乐的真谛。所谓音乐,固然是一种很自然的人类情感宣泄,它是一种凝固色彩的释放。音乐和美术历来相通。一个是流动、一个是凝固,二者相得益彰。不理解凝固,就不懂流动;不懂得流动,何谈凝固?山下和仁是深谙此道之高人。他的《图画展览会》就是明证。此话题还可深挖,但对资质浅薄者多讲无益!琴最终表达的是演奏者的心声。你的生性就是俏皮,活泼的,弹出的琴自然就带有你的本性了。音乐的表达是不依演奏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弹的是《德彪西之墓》,但却弹成了俏皮、活拨的曲风,还狡辩说我的生性就是如此嘛,弹出的琴自然就带有本性了。实际上,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本身性格上的特点,集中精力把情绪随时改变,为曲子的情感色彩服务的话,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琴手。“谁规定曲名是什么,就要表现什么”这点很是荒唐。表现力当然要为曲名服务了。你演奏的假设是快乐曲子,你还能别出心裁地弹出悲伤的气氛来不成?曲名是《土耳其进行曲》,你非要演奏成探戈的节奏,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嘛。“比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原本只是写了个  “no.3"交响曲,是后人硬加了个名字给它。其实,“古典音乐何须    懂”!!!!!!!”这种情况在音乐界普遍存在。但并能做为以“放浪形骸”方式演奏的借口。大多数曲子的“名”和“意”还是很贴近的,如果刻意求新,只会带来令人贻笑大方之结局。问:那琴的精髓是什么?师:情绪的渲染。最后化为两个字“轻”“响”。问题是哪里“轻”?轻    多少?哪里“响”?响多少?这就是 区别演奏家与一般人的关键!学  琴和学数理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潜水员大师”,干吗说得那么“悬”呀,你的精髓翻译过来就是表达情绪时需要注意巧妙地处理代表不同情绪的音符的强弱及时值,说白了就是要对音乐所要表达出的感觉有个良好的转化形式。而不能平铺直叙。什么“轻”啊“响”啊的,全是故弄玄虚,抬高自己身价的狗屁理论。我轻易不骂人,但今天的确有点不痛快。别介意啊,您是大师啊,发火就有失身份了,而且您还是很著名的“大师”。许多新东西刚一出来,都是被人反对的。比如“可乐”“麦当劳”,    刚来中国,那些美食家都不屑一顾    现在家喻户晓啊!赛格威亚演奏“传奇”,巴里奥斯演奏“大教堂”    都被人非议,可是又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们呢?关键是“受众”的心态    。“皇帝的新衣”你听过吧?所有的大人都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所以  极尽赞美之词。只有那个小孩说出了真象,因为他心地纯净,毫无束  缚啊!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从没听过的人说好听才是最真实的。那 个说“很邋遢”的人也是忠于自己的直觉的。其他的人说的越多,越  证明他不是演奏家。纠正几个谬误。可乐属于碳酸饮料,能有效地分解体内钙质,常喝的人易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更大危险。“大师”们最好是少喝,免得骨头软了,连脚凳都踩不住,晃晃当当的能弹好琴吗?呵呵,那可就麻烦了,哈哈!至于麦当劳嘛,属于洋垃圾,高稳油炸含有“丙毒”(北京消息 “苏丹红一号”风波尚未平息,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又联合发出警告,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化合物(简称丙毒)的食品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特别是“洋快餐”的多种食物中均含有大量丙毒。  据介绍,此项研究报告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3月2日于日内瓦发表的。感染上丙毒的动物会引发癌症而死亡。这种致癌毒素存在于各种品牌的“洋快餐”中,当时对油炸土豆条(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与水果甜点上的棕色脆皮以及大量油煎油炸快餐食品所进行的化验表明,有的丙毒的含量超过标准400倍。  报告还显示,在一些制造塑料原料的工业过程中也会散发出丙烯酰胺化合物,人体长时间或间断性地吸入丙烯酰胺化合物都会使身体健康遭受损害。  据北京市食品办唐处长告诉记者,食品办会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对北京市涉及到的产品进行评估,作出风险分析。如果确实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办会对相关企业提出改进食品加工流程和加工标准的建议。  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专家提出多吃烧烤类食品易致癌。这次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这一警告,第一次指出,“洋快餐”等即食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超过了120℃高温就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据《法制晚报》)  专家说法  丙烯酰胺可诱发肿瘤  营养专家称,之所以不提倡食用油炸食品,是因为油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分解出一种叫做丙烯酰胺的物质,它可以诱发肿瘤。同时,这类食物高脂肪、高热量,人体摄入过多,容易发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  新闻背景  “洋快餐”丙毒严重超标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公布,针对各种品牌“洋快餐”中的油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与水果甜点上的棕色脆皮以及大量油煎油炸快餐食品所进行的化验表明,有的丙毒含量超过标准400倍。上述食品是现代快餐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食物。以后别吃那些垃圾食品了,作为国人应该吃中餐!那么的爱国精神跑哪去了?理智的国人从来也没有把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当成好东西接受,当然了,少数人除外,毕竟还有人捧它的臭脚嘛!但见多识广的美食家是永远都对这些“垃圾”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家喻户晓怎么了,肯德基在苏丹红一号事件中还不是扮演了几天时间损失两千四百万的小丑角色?很多国人都把吃肯德基、麦当劳当做一件美差,一件无上容光的事情,甚至似乎有一种身份象征的感觉。这些傻瓜蛋儿哪里知道,在欧美,只有“二鬼”才去享用这东西。哪二鬼呢,分别是黑鬼和穷鬼,哈哈。有钱人才不会去品尝那种有丙毒的所谓“美食快餐文化”。您为了证实自己错误的论断,绞尽脑汁、妄图旁征博引,怎无奈笔不从心,只得搬出了很不恰当的《皇帝的新装》来粉饰贫瘠的理论框架,殊不知论点和论据参差不齐,倒换来了狗扯羊皮、风马牛不相及的荒唐论证过程的嫌疑。强烈建议“大师”加强文学修养,通古博今,会对你始终困惑的,也就是琴技和真正的大师比老是差那么一点点的问题有好处,可以说是终极解决方案。其他的人说的越多,越  证明他不是演奏家。不是演奏家怎么了?别忘了,所谓的专业和业余高手有时候差别不是很大的。虽造诣高深但由于种种原因淡泊名利、隐居江湖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千万不要做观井之蛙,这一点尤其要告戒学生们注意。你可能是不知道,国外承认的国内的演奏家里面并没有你,《1800年以来古典吉他的演变、演奏家和名人》(The Classical Guitar: Its Evolution, Players and Personalities Since 1800) 这本书我有,我找遍了所有页码,但没发现有您老的大名,呵呵。下面是书里提到并承认的演奏家名单—— 那么,让我们看一看本书中提到的华裔演奏家吧!中国古典吉他艺术的先驱陈志教授出现在该书第85页,并提到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制作播出的《古典吉他音乐与技巧讲座》。香港的谢家齐(Gerald Garcia)出现在127页,新加坡的汤马斯·廖(Thomas Liauw)出现在第179页,王雅梦出现在第307页,杨雪霏同日本的山下和仁一同出现在第315页。此外,台湾叶登民的照片出现在“其他吉他演奏”部分中(第325页,无简介),陈志教授创办的《吉他艺术》杂志第一期封面出现在该书最后一页的9种古典吉他杂志的介绍中。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华人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古典吉他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还相距甚远。日本在独奏、重奏、作曲、制琴方面均有人物收录,总数达10人以上。 您不会比叶登民大师厉害吧,他在书中根本没有介绍,只是一幅小照片。呵呵,不过别绝望,有生之年再拼把老命,没准会挤进世界十强。哈哈!即兴赠你一句话——善鼓琴瑟之能者,皆心静使然。气燥、蕴乏终不成器。师:他们的那些话,随便哪本教科书上都有,不稀奇。真正演奏家都有自  己独到的见解。可这些见解都是要收费的。你看我每天忙着给出版  社写东西,自己还要出书,又有大批的学生要教,还要演出,做评委    ,自己 还要练习,创作。。。。。。。。忙都忙死了,怎么会劳神    子去论坛上发表文章,上传作品呢?我的作品都是要版权的!!!!     !!!我敢说,他要弹出来未必比你好。不要片面地认为标新立异就是所谓的风格。连一条见解都收费,可见商人的行为已经暴露无遗!国内的吉他水平为什么会落后?有很多人不是不解吗?这就是答案!故步自封、各立山头,金钱交易、保守、贪婪,能TMD不落后吗?一个演奏家不去踏踏实实地去做学问、练琴,而是忙着出书、挣钱、做评委,可想而知能弹出什么货色,教出什么好学生来!学生也难免成为狂妄之徒。告戒一点,做人要保持低调,不要太张扬。师:我给你一个大师的版本,它的节奏感比你还强烈,你听听看。你能说  他的音阶爬得散吗?那才是艺术啊!有好东西就要大家分享嘛,干吗做什么狗屁屏蔽啊?你以为无人破解了吗?哈哈!不觉得太小儿科了吗?你这种可笑的行为,说得好听是保护知识产权,说得难听叫做吃独食!我现在就把地址给大家,都欣赏欣赏。确实是不错的东西,搞不懂潜水员大师怎么那么抠呢?呵呵,想学葛郎台啊。http://61.172.198.60:8094/uid_1342148/Single/200542211756_951.mp3 (复制,再粘贴到地址框里,敲回车,用影音传送带等即可下载,各位下载完后可以反复欣赏大师的另类诠释,哈哈)不要试图了解我是谁,你无论是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在文字方面都远非我的对手。我今天这帖子就是随便回应着玩的,而且很客气。你千万别尝试回贴,那样后果会很不妙,哈哈哈------别以为论坛里无人,奉劝你教给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夹起尾巴做人!”论坛嘛,没有火药味就没意思了,要搞得硝烟弥漫才爽!提醒斑竹及管理员注意,最好别删此帖或上锁。不然的话,就怕我哪天一不高兴也随便删几个玩儿玩儿,呵呵------  

  
发表于 2005-4-22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斑竹大人高抬贵手,我帮朋友点忙,抽不出时间编辑,请多包涵了!过几天我会按您说的做的,暂缓几日,可否?先多谢了!!!
发表于 2005-4-22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999T版主还是很有水准的,无声胜有声,此乃高人也.佩服!其实个中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只不过我直言不讳地一吐为快而已.另外,非常感谢我是守望者的支持,握个手吧!blues20000的提醒和观点也有道理,谢谢了! ri999,我和你没仇吧,呵呵,你跳什么跳,我没说自己水平高呀,最好保持低调,对你有好处.你的心态不稳,不利于弹琴.还是改弹棉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9-1 14:48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