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77292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34477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4-3-9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题记:
弹吉他的朋友如果总觉得对音乐不太懂,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听的少了——不是指对所弹曲目的听,而是指对音乐史上诸多经典作品的聆听。
先说一件旧事:80年代学英语时我们习惯标注“书是不渴、钢笔是盆,铅笔是盆深”。有次英文教学座谈会中有外国人,一位同学鼓起勇气用英语交流,结果老外用英文回答:“我不懂中文,请你讲英文好么?”,一时传为笑谈。在非英文环境里学会的英文可以达到这种水准,在非音乐环境里学习的吉他演奏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如果我们要学习演奏费拉门戈,只凭老师告诉你四小节一组的“轻轻重、轻轻重、轻重轻重轻重”是不成的,要亲自接触费拉门戈才成。
老师告诉你C和弦是雄壮的,Am和弦是婉约的,这没用,亲自弹弹听听自然就感受到了。
如果演奏圆舞曲,仅凭“蹦擦擦”的轻重规律也是不成的。当然,如果是拉美的圆舞曲就更麻烦了,如果我们从没有聆听过拉美音乐,在我们学习拉美的一些地方色彩特别强的乐曲时,无非老师怎样强调其重音规律、节奏特点,还是不知其然。老师无法教给你音乐,找些南美的音乐来听听,直观的感受其律动的特点。这要比语言、文字讲解直接的多。
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弹出来的东西也只可能是“十足中国味的外文”,说的人感觉良好,听的人不知其然。
为什么民乐听起来感觉非常熟悉,哪怕是第一次听到,也是觉得亲切明白。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浸染其中,民乐,已经成为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吉他演奏的,多是西洋音乐,对西洋音乐的理解,不是靠理论分析来获得,而是靠长期聆听后所获得的直觉乐感。我并不反对读些乐理书,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音乐的根本途径还是听。听多了,音乐也就成为你骨子里的东西。
听什么?如何听?将有专文。
作为补充,再从不同角度讨论几个观念:
1、音乐知识丰富≠懂音乐
音乐知识很重要,多知道点有好处。但切记,音乐知识跟音乐是两回事。你知道很多音乐典故,知道贝多芬更有骨气,知道命运交响曲的一切背景,知道“邦邦邦----邦”是命运的敲门声,背下了音乐欣赏资料中此曲的一切分析。很可惜,面对命运交响曲,你很可能仍是茫然失措。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直觉艺术,跟视觉的美学都是感官的直觉刺激。对其理解,道路只有一条:多听,系统地听。听的时间足够了,自然也就觉得“懂”了。
2、音乐, 不需要“懂”
音乐,是一种直觉的艺术,他是一种语言,又不同于语言。音乐的表达内容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体,不要希望自己象懂语言一样听出音乐要表达的“唯一正确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音乐不需要懂,不需要你说出它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聆听时,你有了某种感觉,就足够了。随着聆听素材的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加深,同样的作品,你的感受也会更为丰富,也会随时过境迁而有不同的感受。
3、乐感是长期聆听获得的直觉
在街上看到一位美女,会觉得眼前一亮。这是视觉的直觉。这种美感的获得,并不需要“美学”的理论基础、美女的五官比例分析等。音乐是听的直觉,这种直觉也并不需要那些理论背景。很多人会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我们阅读美文时,从不会关注“这里用了似人、那里用了排比。这里是谓语倒置,那里是省略主语”之类。
有朋友可能会问:我们看到美女马上就有美的感觉,似乎并不需要“丰富的观看经验”呀?不是不需要,是我们从小就看的太多了。其实,因为我们看到的黑人很少,所以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黑人选美冠军时,可能也看不出这位美女与其它黑人女孩的不同。
本贴转自“指上听谈演奏”专栏: http://www.guitar-ting.com/forumdisplay.php?fid=20
[ 本帖最后由 by_qianchen 于 2010-10-29 08: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