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69|回复: 18

[古典吉他人物] 日本現代吉他社出版《梁祝》吉他協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21: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2010年4月1日,日本《现代吉他》出版了由上音教授叶登民改编的《梁祝》吉他协奏曲,这是现代吉他社创办近50年来、首次出版中国的吉他音乐作品。

改编的《梁祝》,让听众感受到了这部中国经典作品的另一种风采。改编的过程叶登民曾得到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的帮助,他说:“小提琴的旋律是线性推进的,吉他的音符则因弹拨而呈颗粒状。六根弦的吉他表现力和四根弦的小提琴相比,有独特的发挥空间,用扫弦、轮指等技巧演奏《梁祝》的某些乐段,甚至比小提琴更具张力。”中国爱好吉他的人不少,但很难找到吉他协奏曲,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推广中国作品。

日前在上海刚刚演出 “东方吉他新世界”首台音乐会上,当中日两国的2位吉他演奏家叶登民与村治佳织各执吉他,在管弦乐的浑厚衬托下拨动琴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从颗粒状的音符中跃然而出,让听惯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听众顿时感到新奇和惊讶。相比之下,两把吉他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在同窗共读、十八相送等抒情乐段部分,似乎少了一点小提琴的委婉和流畅,却能清晰展现人物的性格对话;在充满戏剧冲突的抗争、化蝶部分,六根弦的吉他充分展示了交叠多变的层次感和丰富的情感张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一些吉他界人士认为,国内目前缺少吉他协奏曲,用大家熟悉的《梁祝》填补空白,既能满足爱好者对大型乐曲的需求,也为中国演奏家进行国际交流演出提供了作品。



《梁祝》编序


近代中国音乐史上用音乐演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的乐曲虽履见不鲜,但能表达得如《梁祝》那么细腻传神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却绝无仅有。放眼近代中国音乐,《梁祝》协奏曲的录音、改编版本与演出型式之多,迄今尚无任何一首作品能出其右。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西方的管弦乐技术融入中国的民族音乐,在精神层面上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梁祝》的旋律优美,曲调引人入胜,它与《黄河》钢琴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琵琶协奏曲并称为中国三大协奏曲。

谈到改编,首先吉他音乐在二十世纪之所以能够朝气蓬勃的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成功的改编了许多经典的巴洛克音乐(特别是巴赫)和古典音乐,从而成功的跨入西洋音乐的圣殿。不过,既然是改编,就难免会有与作曲家意念砥触、碰撞或是有否扭曲风格的争议?尤其《梁祝》是一首中国民族风格相当浓厚的作品,又与中国民间戏曲和民族乐器有着紧密的关联,用小提琴演奏的《梁祝》韵味十足,因为它的声音有延续性、而且可以用滑音来模仿人声的唱腔,然则,吉他的演奏又怎样模仿小提琴做到上述的效果呢?

由于《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上坊间早已充斥各种乐器的改编版本,所以虽然吉他和小提琴同属西洋乐器,但是两者在本质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此我认为如果要表达旋律,尤其是歌唱的旋律,小提琴是绝对占优势的。而吉他的优势是,它的和声健全、音域宽广、音准无虑、音色变化丰富等,加上吉他有很多泛音、拨奏、扫弦、轮指等特殊技巧,这些都是小提琴没有的。再如和声上的表现,吉他几乎是毫无限制,而分解和弦方面,小提琴亦是做不到吉他的效果。因此尽管吉他颗粒感的声音缺乏延续性,但也造就了层次丰富的音色变化,如果吉他能善用这些音色变化,并在特殊技巧上(扫弦、轮指等)多所著墨,那么吉他版本的《梁祝》至少就具备了演奏的特点了。不过也因为吉他比小提琴多两根弦、指板更宽更长、所以无论是把位移动的难度或是左右手的运指,其演奏的难度也远超乎一般的吉他作品。

至于改编《梁祝》的意义,编者以为其中至少有两层重大的意义:第一、改编《梁祝》的尝试一方面希望能鼓励更多专家对于吉他音乐『民族化』的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激发优秀的作曲家投身于吉他音乐的创作。第二、借着《梁祝》广大的群众基础,积极提高社会大众对吉他艺术的认知和喜爱。过去五十年来,《梁祝》的乐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现在吉他版本的问世,笔者衷心希望改编的《梁祝吉他协奏曲》也能为中国的吉他音乐带来彩蝶飞舞的春天。

叶登民
发表于 2010-4-19 22: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可否透露一两页看看?
发表于 2010-4-19 2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我在看~ 制作很精致

中 英 日 三种语言

日文好像叫:蝶的恋人~
发表于 2010-4-19 22: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关于梁祝吉他协奏曲的一点想法,欢迎拍砖!
看了老叶与村治的梁祝视频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大早起来就发帖。当然,并不是被歌曲所感动,也不是被他们的技术所感动。而是从老叶的这个贡献作为起点,有感而发,想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谈谈中国吉他事业的发展。有诸多不专业、不当之处,还欢迎大家指正。

关于对这首改编曲的评价。

      说实在的,我一直对中国民乐和古典吉他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因此培养了狂热的爱好。但惜乎资质较差,不能做出些许贡献。对老叶改编的这首曲指指点点,实在是有些冒犯。仅从非常业余的角度出发,想来大家会对我更加宽容些,我就但说无妨。第一,改编还可以有商榷之处,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如何克服音量的平衡问题,凸显吉他在整个乐曲表现中的地位,否则这首曲子还是用小提琴演绎好了,省得听众听得累。阿协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这一点做得很好。乐曲一开场,吉他就一阵狂扫,先不说这里面有什么音乐主题或优美旋律的含义,仅从气势上、音量上,就把观众给吸引住,把听觉胃口给吊了起来。而梁祝作品里,还看不到任何可以使听众幸福和兴奋起来的地方。老叶不用太保守版权和创作的辛苦,可以邀一些作曲大家、古典吉他教育大家、演奏大家再提提建议。比如说陈志和杨雪霏,一个是教育代表,一个是演奏代表,雪菲MM还自己改编了独奏曲,肯定对改编为协奏曲有些更好的建议。第二,演奏还有商榷之处。尽管一个是中国吉他界一哥,一个是日本吉他界一姐,两人合作演绎梁祝可谓天作之合。但并不意味着演奏和表现上不能再提高。两人演奏水平总体上还不能充分展现这首曲子的魅力,特别是村治MM未必对中国乐曲有很深的了解和诠释。老叶可以再活动活动,能否邀请杨雪霏和王雅梦来合作演绎一下,两个MM都有精湛的技艺,而且雪菲MM激情四射,雅梦MM温文尔雅,可以把梁和祝两个角色更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关于对这件事的评价

      古典吉他在中国的地位要得以提高,最关键是三个:一是有一大批为吉他作曲和改编的音乐家,开辟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二是有一大批技艺精湛,修为良好的演奏家,把优秀作品精彩展现;三是有一大批训练有素、资金实力雄厚的演出推广者,把优秀作品、优秀演奏家推上舞台,把音乐行业人士、音乐爱好者和潜在音乐爱好者请进音乐厅。日本在这方面比我们做的好多了。我就是很羡慕,仅村治MM这点实力,就有众多曲作家、推广家和观众为她服务,天天在日本转来转去,就有庞大的演艺市场。我国这些年,第一个方面有些进展,但是优秀作品远不够丰富,诸君仍需努力。在第二个方面,在老陈的辛苦耕耘和带领下,基础打得比较好。多层次的演绎人才已经初具,一线的演奏家如雪菲、老叶、雅梦、苏萌等,二线演奏家更众,不再列举。老叶身兼推广者、音乐创作者、演奏家三职,实在令人钦佩,所做共享大家有目共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目前,是否可以考虑将上述三个条件充分酝酿,将中国吉他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但就梁祝这首作品,我的建议是,老叶可进一步做工作:第一,开放曲谱和演奏视频,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听众提建议,使作品表现精益求精。第二,邀请雪菲、雅梦或其他吉他手合作演绎,把作品表现得更精彩。第三,进一步将作品推广到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不要老在上海打转转。
发表于 2010-4-20 01: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0 0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杨雪霏的梁祝, 我记得她说过要把很多他弹的中国曲目编辑出版, 到现在好象没了下文???

罗老
发表于 2010-4-20 08: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专业人士在积极地尝试改编,另一方面,任何不顾及吉他表现能力的尝试都属于失败范畴
发表于 2010-4-20 08: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0 1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帖要留名,并要顶顶。。。
发表于 2010-4-20 1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0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兵吉他 于 2010-4-19 22:14 发表
我在看~ 制作很精致

中 英 日 三种语言

日文好像叫:蝶的恋人~

多发些村姑这次演出的高清照片或是视频上来更好。
发表于 2010-4-21 18: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现场没去
希望有机会将来做场北京的
发表于 2010-4-21 20: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老 于 2010-4-20 08:15 发表
提到杨雪霏的梁祝, 我记得她说过要把很多他弹的中国曲目编辑出版, 到现在好象没了下文???

罗老

我也在等这个。
发表于 2010-4-23 16: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祝视频论坛可有下载?
发表于 2010-5-22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现场 从音乐性而言没有多大吸引人的地方 改的有点不伦不类  可能是我坐位置的关系 完全凸显不出吉他的声音
发表于 2010-8-14 14: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发表于 2010-8-15 0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首先应该对这种勇于创新改编的精神表示赞赏和敬业,无论改编的是否完美,总好过碌碌无为~~~,如果这个世界大家都只会演奏以前既有的曲目,都不去写新的曲子,甚至都不愿动那么一点点脑筋改编点曲子,请问还谈何发展?
但是至于改编---应尽量避免“与原作曲家意念砥触、碰撞或是扭曲风格”,至少应该保持原曲的中心思想。
发表于 2010-8-15 0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tlover 于 2010-4-21 20:06 发表

我也在等这个。

杨雪霏的演奏确属登峰造极--特喜欢她的《彝族舞曲》,期待雪霏的新改编曲! 但愿她别只顾演出而忘了给后人留下更加宝贵的财富。
发表于 2010-8-15 0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的表现能力实在是丰富,我也同样期待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12-5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