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话都是谎言 不过一样是谎言 资质却有高低之分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都是气势磅礴 属上乘之作 博士级别
可这 牛郎织女却是村小级的
话说牛郎父母早逝,与哥嫂一起生活,常受哥嫂虐待。这样的身世有点像包拯,只是包拯家是二嫂比较恶毒,况且人家还有个惠质兰心的大嫂助其读书,呃,牛郎的身世和武松的身世更像些吧,只是他没有武松的英俊和神武,嫂嫂也不如潘金莲那么香艳风情万种,更没有个哥哥那么心疼体贴他,当然了,牛郎的嫂嫂也没有勾引他。他的这个嫂嫂还是比较守妇道的,当然了,也比较现实,她更看中的是家里那些个或许本来就微薄无比但怎么着也是破家值万贯的家当。
于是,有一天,把牛郎驱逐出门,分给他的财产便是一头老牛。说到这里,觉得应该给牛郎的哥嫂平反了,他的哥嫂其实待牛郎其实还是不薄的,分给他一头牛呐。那个时候,一头牛就是一家人生活的主心骨,就算是现在的农村,一头牛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就如同现在的城里人,车、房两大项,所以如此看来,牛郎的哥嫂还是很公道的,估计当时分家的时候,房归了哥嫂,牛归了这小叔子。于是这牛郎便和老牛悠哉悠哉的出来单过了。
这老牛还是一个仙,分家之后牛郎才知道这个。在中国的神话里,净是这些来历不明深藏不露的仙,而且这仙往往都以最低最卑微最不起眼的姿态出现:观音扮成了老妪、太白金星扮乞丐、仙女在荒野牧羊或是迷了路……以一种贫贱弱者的姿态来考验人们的仁善是大仙们贯用的伎俩,百试不爽。牛郎对这头老牛很好,显然,他经受住了考验。对于这种考验,我相当的鄙视,要是我穷的和一只牛相依为命,我肯定也会对它非常好的,真是的,它要是病倒了,谁来拉犁耙地。对它不是真的对它好,而是自己就一头牛出于自私的本能。
仙牛有一天开口说话了,这一说便是天机。都说天机不可泄露,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这牛作孽,一样也活不长了。它指导牛郎说天上的织女们会在附近的湖里洗澡,他可去湖边捡衣服,呃,不,捡媳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牛之将死,其言对牛郎倒是大大的善。可对此,老牛的品性很是让人怀疑:所谓仙有仙道,人有人道,它干嘛非要把这仙跟人往一起撮合呢,那牛郎若是勤劳良善之辈,还不至于讨不到媳妇。老牛的不怀好意是损织女利牛郎又不利已,我猜,老牛这一招是借刀杀人,报复织女,织女不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么,所以这老牛1品行肯定有问题多次偷看仙女洗澡 不然也不会被贬到凡间 2是和王母娘娘有过结 不然怎么专门和织女们过不去,这老牛肯定是在天庭得罪了王母娘娘,被贬到凡间投胎的时候掉进了牛棚里。嗯,很有可能是和那个天篷元帅一起下来的,一个掉进了猪圈,一个掉进了牛棚。
于是,某年某月某一天,牛郎去了湖边,果然看到了一大堆美女裸浴,便偷偷捡了件衣服。其实我挺纳闷的,再怎么着也是仙女,洗澡也是仙呀,怎么就连件遮羞的衣物都变不出来呢?孙悟空七十二变,她再不济,就算发挥失常,一变两变总是可以的吧?再说了,牛郎才偷走了一个人的衣服,那么多仙女还有那么多衣服呢,这个奉献个披肩,那个奉献个围巾,谁再奉献个肚兜什么的,包包裹裹飞回家应该还是没问题的,缺心眼的才会傻呆在那儿呢!还有一点值得怀疑的是,牛郎是不是真爱上织女?哈,屁话,当然不可能了。那么一大堆仙女,早就看花眼了,甭管留下的是哪个仙女,牛郎眼早就看直了,哈拉子已经流到肚脐了。人言说,光棍三年半,母猪赛貂蝉。更别说这牛郎光棍了好几十年,又有一个仙女站在面前了,就是芙蓉姐姐站在他面前,他也乐得屁颠屁颠的。所以,牛郎对织女的态度是:,捡到筐便是菜
接着就是成家了,老牛也死了,死了还留有遗言,叮嘱要留下牛皮。于是,牛郎和织女过上幸福的凡人生活。故事到这里好像应该结束了,完美的结局。如果故事就此结束的话,那肯定就不会被传颂千载了。人类都不喜欢结局太幸福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大多都很痛苦,得让他们在别人的悲伤和痛苦中寻求点心理平衡,这样故事才有人读,要不然,他们读一次故事,嫉妒的红眼一次,那这个故事也就没什么前途了。
牛郎织女的幸福在此成为故事的颠峰,颠峰之后该是悬崖了,接着就一直落、落、落到无底深渊里……
王母娘娘不允许织女留在凡间,某一天将她掳走了。这个情节还能凑和,见不得自己的外孙女在凡间受苦,要带她回家,无可厚非。只是,中国的传统一般都是生米煮成熟饭那就认了吧。何况那织女和牛郎已经育有一儿一女,王母娘娘为何还非要坚持带织女走呢?大概、也许、八成、没准、有可能、估计是王母娘娘看那牛郎不是忠厚之辈(老牛的角色已被定位为反面角色,牛郎和老牛是穿一条裤腿的),所以才做如此决定。
牛郎急不可待火速去追妻,披上老牛的牛皮,把孩子们放在了箩筐里。这点情节还算可以,貌美如花勤劳可人的孩子他妈被人带走了,换谁谁不追,嗯,换谁谁都追。不过,我怀疑老牛早就料到这一天了,要不然它干嘛要牛郎留着它的老皮咧?
眼看着快追上了,王母娘娘将头上的簪子一划,银河自此出现,牛郎织女化身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我只是纳闷,以王母娘娘的法术和威望,惩罚牛郎的招术还不多的是,这招并不高明,主要的是连自己的外孙女也受到了牵连。或许王母娘娘并不是十分讨厌牛郎,只是不待见他罢了。不过不排除王母娘娘这会儿受了刺激,一时激动不理智才做下如此举措。那到底是什么呢?对了,老牛,前面已经猜想了,王母和老牛有过结,现在这张牛皮不正在牛郎的身上么,肯定都是牛皮惹的祸,说到头,是老牛惹的祸。
故事到此远远没有结束,为了怕人们忘记它,又给它加了一个无比悠长的尾巴,说是无比悠长,真是无比悠长,时间有多久,故事就持续多久:每年每年每年每年每年的七夕,人家要相会。可能是觉得让人家做一对苦命鸳鸯太打击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万一大家都对爱情没有向往了可怎么办?于是,安排个探亲日吧 那他俩的共同语言是什么说说抚养费 孩子的衣服 由牛郎带着还是织女带回天庭 这对孩子命运太重要了 简直是去读美 国哈弗 和 在本地读技校 可也正因为这两个孩子他们连平常的夫妻之事都无法实施
所以故事重构版本如下:牛郎生来好吃懒做,不务正业 生性顽劣 调戏嫂子,嫂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抓住把柄和哥哥给他敢出家门,分给了他一头牛。老牛原是王母娘娘的情 夫,因调戏王母娘娘身边抱狗的侍女,惹恼了王母娘娘,王母找了个借口对玉帝吹了吹枕边风,发配人间,投胎掉进了牛棚。老牛和牛郎半斤八两臭味相投,老牛靠它的仙术识别天机唆使牛郎诱骗来王母的孙女给牛郎当了媳妇以报复王母,王母娘娘气不过,便要来走织女,在牛郎快要追上他们的时候,王母念及他们已育有一双儿女已动恻隐之心,一扭头看到了牛郎身上披的那张老牛皮,旧愁新恨,恼羞成怒,随划出银河。至于他俩的相会么?嗯,相会就相会吧,怕也只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