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指,最初涉及轮指这个技术是在学琴两年后这个阶段,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偏快了点。个人觉得如果演奏水平在7~8级左右或者以上再仔细的去练这项技术,会少走不少弯路。原因很简单,这个水平的演奏都已经能对音色、时值、音量等影响乐曲的基本元素有个初步的认识。会比较容易的发现问题。
通过网上DOWN的一些资料,谈一下我对轮指的一些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练轮指的方法以及对音色控制的方法。感觉基本上是从《跳动的尼龙》中分解出来的(不知道这点我总结的对不对)。基本上的观点:置、压、放这三个步骤。分别谈下:置,按《跳》中说法,这个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左手速度和轮指的颗粒性。这两点的深表认同。但个人问题是,如果节拍器速度在100以下,按1:4的形式(也就是一个循环——p\a\m\i为一拍),置的感觉还是好找的,一旦提高到110以上,就有点难了。而且如果在乐曲中要保证高音部分旋律的流畅,个人看法,还是需要一定的速率的(110以上),那么这个时候对颗粒性的控制再用置的方法,感觉不太合理。我自己的分析,颗粒性的保证,应该通过几个方面共同实现。1、音量2、时值3、音色。
1音量
一般情况下a m I 行进旋律,容易出现的问题是m I 指的音量偏小。因为,自然手型下a指相对离弦较远,然后依次是m 和i。运动时a指指根大关节的运动感觉比较明显,m i 两指的指根大关节依次减少运动幅度,必然在音量上是依序减弱的。所以在高速度行进时就很容易产生‘马蹄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个人解决方法,因为a 指相对独立性较差,运动a 指时m 指容易产生跟随运动(我称之为联动),如果把m 指的联动感觉很好的减低。对颗粒性的提高很是直观,理论上讲是改善了1/3,但实际的听觉效果个人感觉远大于此。I 指也要合理的找根关节运动的感觉。这种拔弦的方法在每本吉他教材里都会提到,关键看学者有没有用心和重视,直到真正作到。
2时值
和音量控制是有直接关系的。《跳》中提到的‘置’。个人看法是很好地去培养时值感觉的方法。而m I 指根关节运动法,也能少许改善a m指运动过快的问题,从而减轻‘马蹄’效果。而乐曲中整个旋律部分的时值感觉在没有特殊标注情况下一定是匀速平稳地(忽快忽慢肯定是不行的,过慢和过快都不太好)。轮指控制速度方法,我个人感觉是通过p 指。而各指与p指的相对运动在音量、音色上会产生其它的一些问题。我个人总结为‘相对手型’。后面说明
3音色
讲音色控制,个人觉得实际上是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一般轮指观点都提出要求四指轮同一弦的时候音色要一致。撇开p 指不谈(因为很少情况下需要四指轮同一根弦),另外三指要做到一致。分析下不同的音色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基本物理的概念,频率对应的是音高;振幅对应的是音量;如果一个基本音从产生到消失理论上的频谱表应该是个平整的、光滑的线性图。而实际上是不同的乐器、同一乐器采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同一个音高,在听觉上都会有区别。这里面就是有谐波概念。我把它理解成干涉波。直观点讲DOWN个音频软件,不管你去搞个什么音高出来,它的曲线谱表都不可能是平整、光滑的。就同一把吉他,在相同的环境下来讲,影响音色(谐波)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弦张力、弦材质、外力施加的方式(引用《Tone Production On The Giutar》观点)。怎么用这几点分析轮指呢。以下分述:
张力:
就张力对轮指的影响。涉及些物理概念我自己也没太搞清,所以只讲结论,高张力弦对音色变化地反应相对低张力弦要弱些。而且同一弦不同位置张力感觉也不一样,1弦作例,空弦情况下越靠两端(枕和桥部位),弦的张力就越大,中间部分张力最小,相应地听觉上的音色变化较大。给轮指带来的问题就是,旋律部分的三根手指运动不可能在同一点。个人观点,两种途径:尽量把a m i三指的触点控制在相对小的范围内。有的教本中提过这种观点,但讲的不太清楚。一开始我误认为是要求三指轮指幅度要小,就有悖于音量控制的观点。而且声学传播的理论来看,越是高音频率,达到与低音频率相同的音量所需要的外力就越大,并且低音频率的远达性更好、衰减的更慢。在‘2时值’问题中,也提出这个问题。实践中,我个人的感受就是,p 指部分控制的伴奏部分音量过大,三指控制的旋律部分音量相对较小,整体乐曲的效果不是太好,而且很不好调整和改正。显然,要求ami三指小幅度轮指的观点我分析是不太正确的。应该表述成缩小三指触弦点的范围。当然,这种改变是很有限的,因为再怎么收拢手指也要给每根手指适当的活动空间。因此,这种方法只是理论上的改善。那么怎么样去减少张力对音色的影响呢?聪明的琴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就是把触弦的位置向高张力部分(现实中是琴桥的部位)整移。因为前面讲过了,越是高张力弦对音色的变化相对越要减轻。当然了是前提是在你想要得到的音色的基础上去作调整,没人真的在琴桥部位去轮指。个人感觉琴孔靠后的位置还是可以的。
弦材质
没什么讲的,同一把吉他上同一音高,不同的弦发出来的音色是根本性的不同的。稍微接触过吉他的人都能体会出来。对轮指的影响前面提过了。不同材质的弦,张力不同,对音变化反应出的灵敏性也不同。如何选择完全看人喜好。
外力施加
两点:发力方法影响音量导致影响颗粒性,前面讲过了;发力点,也就是触弦点的问题。(下回分解)
看看大家的反应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