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行者
UID1266489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87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9-19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我们试图勾勒出时代精神。当《留声机》1923年在几十张黑白印刷的凸版纸上诞生三年后,20世纪第一本画报《良友》在中国创刊,比美国人吹嘘的《生活》整整早了十年。自此,彩色图画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跃然纸上,顺理成章地融入阅读,与铅字依傍,令人赏心悦目。1945年《良友》停刊,《生活》也于1972年偃旗息鼓。然而不同开本的画报或以图为主的刊物在90年代后的中国复苏,直到充斥所有报刊亭,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
女高音歌唱家德博拉?沃依特因体态肥硕而被英国皇家歌剧院拒之门外,这一行动赤裸裸地向歌剧乃至整个古典音乐界宣布,视觉美感与音乐并举的时代已经来临,正如田浩江所言“面对歌剧界的转变,不论是非功过”。而那些古典音乐的导演们也在挖空心思寻找视觉的力量,于是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大打出手:钢琴家戴上、脱下黑色的手套抚弄自己心爱的钢琴,四重奏团背对观众看着投影的乐谱而不是谱架演奏,谭盾让音乐厅的光线集中在一盆可以淹没铜锣的水里……凡此种种,令一些人错愕的同时也令更多的人欢欣鼓舞。正如二十世纪初新维也纳乐派的无调性“断送”了古典音乐的前程,二十世纪末,视觉也开始“阉割”听觉,但一切似乎是以“革命”的名义为前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凝固时间的艺术,原来是绘画与雕塑,如今摄影成为新宠。康定斯基在听完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后,热情洋溢地将音乐定格在了画布上,《印象三号》就此诞生。从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时代的画家马蒂亚?普雷蒂1630年的油画《音乐会》,到美国当代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1946年拍摄的斯特拉文斯基,一切似乎都在为音乐提供视觉服务。这就好像中世纪作曲家的容貌籍着肖像画,音乐则依凭乐谱,流传百世一样,用一种凝固的介质,或者画布或者纸张,去呈现音乐和音乐家永恒的音容笑貌。
杂志可不是用来听的,这或许是唯一有别于音乐的地方,在照相术与彩色印刷科技的双重夹击下,杂志欣然叫文字为图片让路。本刊编辑部付诸大量精力与物力,试图在文字和配图两方面齐头并进。不求古典音乐引领潮流,但求赋予其时代精神,用视觉展现古典音乐的魅力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胡萝卜乐器》,作为一本背负传统的古典音乐杂志,超越时代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胡萝卜月刊下载地址:http://huluob.com/article.php?id=89
原文地址:http://huluob.com/article.php?id=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