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約ソク 404 Not Found(原创)
终于没忍住诱惑,烧入了Sunrise一套,,,于是,,,没有于是,,,继续测评。这回比较全面,各种拆开合并干干湿湿的分开并轨。
测评设备如下:
Martin D18Golden Era
Sunrise S2 + TubePre V3(深感屈才了。。。)
K&K Pure Mini Western 直接进声卡
Lexicon MX400
Zoom R16 便携工作站
月黑风高。测评开始 ,同一曲目同时录音,后期并轨的时候拆开来,应该说比对性是相当强的
首先是Sunrise S2的干音
Sunrise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力气猛,声音结实,而且对琴弦的细节捕捉很到位。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没有像押尾叔叔或者中川爷爷一样把你的小前级放在琴体之内(是DI还是Preamp,这个真心求证。),,,那么你的乐器连接线将成为讨论音质的先决条件。 我第一次接上Sunrise 是用的国产科林的10米乐器线,算不上啥好线。于是乎,我在听Sunrise的声音的时候总觉得耳朵上像蒙了一层纱布的感觉。。。毫无细节可言。翻过好多AGF的帖子才知道,,,是导线的问题。换上从同学哪Kiang过来的怪兽6米线以后,声音有了本质的扭转,细节出来了。Sunrise是被动拾音器无疑。于是,如果直接接导线的话,那么它脆弱的信号将会不折不扣的被长又烂的导线吃掉。其实这是论坛老鸟们很早就说过的论调,只是这次亲身体验到了。。。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押尾的系统里,前级OrDI是直接被放在了琴箱底部,因为信号从拾音器到前级的导线可以缩到很短很短,损耗忽略不计。这样,进到MF系统里的信号可以是基本无损的。
Sunrise 本身的声音相当水润磁性,这是好的原声线圈拾音器的标准吧。但是缺憾就是在,电味,还有对箱琴面板以及共鸣的还原,是否也就是传说中的,空气感呢?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这样吧。
第二段 SunriseS2 + KK 干音
KK我不上传它的单独试听是因为,,我贴的时候没按规矩吃了螃蟹,,把低音贴片的位置故意贴偏到X梁,这样的后果是,高音弦还原不误,但是低音爆出翔,但是这样代价换取的是更好的打板强度和结实度。这段试听中能听到的细节明显更多,琴弦的刮擦声,面板震动的木头味都会好很多。KK声音的特质是,高细节还原,但是稍显单薄,色彩性不够。个人感觉Sunrise在这一方面很好的就可以进行弥补和补短。从我耳朵来讲,这两者的组合已经相当不错。
第三段 SunriseS2+KK+混响
混响没有好好去调,满是澡堂子味道。。凑合凑个数吧。。呵呵呵,好歹是个成品,不过感觉还不如不加混响。。。。。。囧
总结陈述:
今天的重头是Sunrise,对于一个电磁拾音器来说,这样的还原已经可以让人满意,要知道,Sunrise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选择不是因为它自己出来的声音多牛逼牛逼,怎的怎的,只是因为,1 阻抗匹配前级(这一点老齐的帖子可以说已经是讲了全部,真不愧是神人。我等非专业人士无法钻研透彻只能略知一二)2 忠实的呈现琴弦的震动,这一点对于好的拾音器是相当重要的,从我使用过的各种拾音器来讲,大多主动拾音器输出的信号已经经过自带放大系统的染色,音质在前级或者后期的可调性几乎可以算作是0,而对于发烧人士和专业人士来讲,他只需要他的拾音器忠诚的去做它该做的,剩下的音色完全放心的交给各种前级各种均衡各种效果器去完成。对于这种诉求而言,Sunrise 能够获得几十年的认可,也不无道理了。 如果希望Sunrise本身出来的声音就能感人如斯,那这几千RMB不如去多买几场好的演奏会的票子来的实在吧~~~这是后话了。
总之,几番折腾几次测试下来得出的最深切感觉是,要想好的声音,美的意境。去追求好的后期制作,不如在录音的时候多注意细节,与其录音的时候琢磨软件如何弥补声音,不如前级那边就做好均衡,与其追求MF等种种神前级,不如先看看拾音器这边是否就忠实的做到了还原而不加修饰,与其追求完美的拾音器,不如好好的苦练自己的技术,因为,纵使有再好的团队,再NiuBI的录音现场器材,这些只能将手上的功夫无限放大,好的系统就是把好的坏的统统放大给你看,原本好的,会更好,原本差的,会更不堪入耳。好的系统从来不修饰弥补什么。只是还原。这点,无论是音响HIFI还是摄影云云,,,都是一样的。
这点上我的技术实在已经太屈才了现有的这套东西,以此与各位共勉,好好练琴,提高技术。永远保持对Guitar的热爱和热度。
[ 本帖最后由 琴弦之家 于 2012-12-3 21:1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