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多了,睡的早醒的也早。醒了就听歌。这让我想起了太多太多......
我是个痴迷于音乐,摇滚,吉他的人。什么是摇滚,不是噪音也不是歇斯底里,我所理解的就是真实、真诚、自由。我和无数的爱好者一样受到一些歌或者艺术家的影响而狂迷吉他。这里我不说艺人而说艺术家的原因是艺人更偏向娱乐圈,娱乐圈里几乎没什么真音乐,因为大多数男星和女星都是公司赚钱的机器,所以崇拜明星要看看她或他的追求的是什么。艺术是飘渺的,太现实了你根本抓不住,就无法得到那种对灵魂的熏陶。
想倒一倒心声,听听是否能有共鸣。
深入接触音乐和乐器引导我们做事要有这样的态度:认真,严谨,专业化,高标准。
音乐的节拍是不能乱的,拿弹吉他来说,音准也是不能差一丝一毫,都必须是刚刚好。每一个音都应饱满,掌握精准的力度要靠对琴弦的快速适应,在不同的吉他上或者不同规格的琴弦上演奏时得到准确的反馈,每个推弦的音都要推到位,每个揉弦的颤音都要表达出完整的韵味。我们刚刚练琴的时候就完全忽视这些,同时也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是那么几个音,弹出来的味道却参差不齐呢?经常玩翻弹的朋友肯定有更深的疑惑。细节决定一切,流畅与连贯不是生硬的重复,而是每一个音都完美。所以从这里还能总结出弹琴的窍门:速弹不能急于求成,想要速弹就必须从慢弹开始。
这种态度还体现于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演奏。几乎每个吉他爱好者都有diy的爱好,就是对自己设备的改装。初级改装是改外观,往设备上贴贴纸啊换颜色啊换一些好看的另类的配件啊什么的,这些仅仅是外观的改变,这就像是人换n套衣服一样,本质没有改变。真正有改善的diy就是修整整个设备,拿琴来说,换卷弦器和弦枕能改善音准,换琴桥能加强共振增加音准稳定性减小摩擦让琴弦不易断,换拾音器能改善部分输出的音质类型,换电路能让琴在受旋钮控制的时候更加平缓并能消除杂音,全琴金属屏蔽能大幅度降噪,换吉他连线能大幅度降噪让声音更通透,修整指板和品丝会改善手感演奏更流畅......电子的东西我不懂所以音相效果器的diy我完全做不到,我只是知道对于单块效果器来说劣质电源会增加噪音。看似繁琐的东西其实都是简单的小道理:细致化,要想至善至美就尽量不要忽略每个细节,干什么都一样。
音乐是接近灵魂的,灵魂本来就是纯洁的,大多数音乐也都是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所以音乐这些东西引导我们追求真诚与善良。心底的东西是最真实的,听到旋律你会感触,无论忧伤还是欣喜,这些都是你在人群中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音乐让人更加敏感更加感性,这没什么不好。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那就让思维活跃起来,多一些想象力,冷血与麻木是逆天而行的。当然某种场合下,结合旋律也能让人性感,吼吼。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与生俱来就是善良的,不能丢弃。善良是正义的,心怀正义,活得就坦荡。
物理的有形空间有限,但思维上的虚拟的灵魂空间是无限的。音乐能引导人冲破束缚。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话题,有人说理想化的人一生都不幸福,因为他们或她们追求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永远活在追求的路上能快乐么。我仅仅同意后半句的一点点。我觉得自己就是这种人,我认为幸福与快乐的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音乐带你到不同的思维领域,思维领域得到扩充是一件令人觉得兴奋的事。
音乐引导我们审美。这种美的感觉最不好表述,总之好旋律让人觉得舒服,觉得享受。旋律的美是不分情绪的,即使是表达忧伤或绝望的旋律也一样可以被称作美。
不息不止的律动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像是power on的按钮一样。我讨厌生病尤其感冒就因为我讨厌浑身没劲像一滩泥,这会让我觉得失去生机。恰当的音乐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激进的具有攻击性的凶猛的吉他的riff就更容易带来强大的能量。比如瑞典一支乐队,叫feared,他们的一张专辑叫rejects,这张专辑里面的吉他声超过瘾,非常正点的音色。毕业后工作生活压力巨大,需要我们挺过去而不是逃避,我觉得我算是找到了一个好的方式去宣泄或是充电。
摇滚引导我们追求自由。人都一样,饿了都得吃饭,病了治不好都得死。没什么特殊的。所以无论贫穷富有无论身居何位都应该低调,因为从某个角度望去,众生平等,都应该平常心。如果需要过不一样的生活就要付出不一样的辛苦才能换得到。
总之就是音乐,摇滚,吉他,结合起来,我能从这些东西中获得正能量。
只是有太多人拿这些作为幌子"招摇撞骗",艺术不应该算作特长,如果是特长也不该拿出来炫耀。记得和大学女友分手时她说喜欢我的原因,觉得我弹琴所以崇拜我。我弹琴是因为爱好,因为除了这个几乎没别的喜欢做的。因为这种而喜欢一个人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浅得不能再浅,就像是因为漂亮才去喜欢一个女人一样,喜欢不会长久,长久会厌倦;爱才会长久,但也有那么一句话:因爱才生恨。
我不爱读书,但音乐听得多,可不可以说是音乐引导我如何去走呢?回头想想,引导得很好,只是我跟的不好。或许错与对都无所谓,关键在于有生之年我们有事可以让我们坚持着不动摇的去做。
[ 本帖最后由 我来自东北 于 2013-1-20 12: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