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的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人类最终会被亲手创造的人工智能杀得人仰马翻万劫不复。不过最近有科学家研究称,强大的机器人也许在智商和武力上完胜人类,但要在音乐创作上打败人类,似乎有点儿难。 的确,随便一款音乐软件都能生成完美的节奏,这方面机器可以完胜最优秀的人类音乐家。不过,在科学家们对音乐作曲的数学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旋律上的不完美,或者说音符间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偏差,才是音乐美的奥秘所在。也许机器可以通过运算,创作一段完美严谨的旋律,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好音乐。因为,人类的参与一定会犯一点儿错。创作或演奏中的这些不完美,才让音乐变得更人类,额…应该说是更动听。 好吧,这么一说可能会把大家绕糊涂了。其实哈佛的一位物理学家Hennig教授有一个比较易懂的说法:“音乐家在演奏音乐的时候,速度感和节奏感倾向于以更长的乐段为参照,而不是以精确的时间分秒来参照。” 例如,一个鼓手跟着节拍器来打节奏,他可能会在一开始的时候,稍微在速度上落后一点。而这小小的”延误“对听众来说是很悦耳的。 所以结论就是,人类在创作和演奏音乐时的那些细微的瑕疵,正是音乐美的源泉之一。 Hennig教授还做了更多的实验。上周他邀请了一些乐手到录音室里演奏二重奏。观察发现,当其中一位乐手弹奏得稍微快一点的时候,另一位就会及时跟上,反之亦然。这样下来,俩人互相配合调整,使得每一次的二重奏都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Hennig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要打造新的算法来帮助计算机在创作时”犯错“,这样就能够制作出更动听的音乐了。 不过呢,无论制造怎样的程序也涵盖不了人类因乐感和情感催生的种种细节上的变化,所以机器是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 也许正是机器和人类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平衡让现在的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潮流如此火热吧。总之不管怎样,音乐始终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机器人难以取代人类,完全包揽。
推荐阅读 既然谈到要创作好音乐,我们不妨来看看,大牛对于打造“好歌曲”的建议吧 ,推荐 四步教你如何打造出一首“好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