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吉他看似结构十分简单,所有的部件也没多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声音差异,到底这些不同的构件是如何影响一把吉他的声音表现的?本篇开始,将分别介绍一把原声吉他中的各组成部分,他们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首次出场的是吉他指挥官----琴桥(Bridge).
吉他琴桥普遍不被玩家所重视,因为你重视了也没卵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琴桥的重要性,他所起到的作用,之后再来聊如何设计一个好的琴桥。
我们先来分析下吉他发声的流程,当弹奏吉他时,琴弦开始振动,这是所有能量的输入源头,琴弦在振动时,每根弦会产生基频(每根弦定音的那个音就是基频)以及这根弦的一系列泛音,泛音列理论上是无数的,实际可闻的也有十几个,那么所有琴弦产生的那么多基频以及泛音就是输入信号。
琴弦的震动通过琴桥传递给面板(这里暂时先不具体说琴桥本身),面板有不同的设计(整体厚度,对称/非对称设计,弧度,面积大小,渐变厚度等等),面板的音梁又有更多不同的种类和形式,搞这么复杂,其实就是为了把输入进来的信号源的频率做一个调整后再输出,而肯定不是原原本本的按照输入进来的频谱直接放大,这里的面板其实起到的就是一个EQ效果器的作用,他对原始的声音有了一个润色的效果。
如果同样的有效弦长,使用一样的琴弦,按理说输入信号都是一样的,那么不同的吉他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其实就是因为EQ不一样,不同的吉他就是不同的效果器,他们对频率的调整不同,所以出来的声音不一样。所以你买不同的吉他,和买不同的效果器是一个道理。
再说回到琴桥,在上述的这个过程中,琴桥到底起了一个什么作用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振动能量(音频信号/频谱,都是一个意思)传递的作用。他的任务,就是尽量有效率的把尽可能完整的信号传递给面板。
先说效率,吉他本身是一个效率不高的系统,能把全部拨弦的能量转化成最后我们听到的琴声,转化效率大概在5%~20%,大部分的能量都损失在了材料内部阻抗/传递损失上了。所以在每一个部件的设计和制作,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振动传导环节,高效率就非常关键了。假如一把琴桥传递振动能量的效率很低,比如只把琴弦振动的30%传到了面板,那么进入面板的能量就很小,就算这把琴的面板和音梁,甚至整个琴体做的都特别棒,也难以发出足够优秀的声音。相反,如果琴桥传导效率高,能达到把琴弦80%的能量都输入给面板,那接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利用这些震动。
再说频率的完整性,不同频率的震动能量大小是有很大区别的,越是高频,本身能量就小,极容易损耗。本来琴弦的振动的信号是100%的频谱范围,然后琴桥看某些频段不顺眼,不让通过,结果面板只能处理被阉割过的信号,那么声音也一定好不了。
如果琴桥的设计和制作有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面板这个好媳妇做饭再好吃,她也得有米下锅才行。所以说琴桥是一把吉他的指挥官,他决定了琴弦发出的振动有多少(效率)和多宽的频谱(完整性)能继续传递到面板。如果琴桥不够好,其他部分做的再完美也于事无补,就好比一台法拉利给装上了一个夏利的变速箱,纵使你有强大的动力和优秀的底盘,也不能愉快的玩耍。
一款优秀的琴桥,绝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一定是结合了一把琴的特点和目标,有针对性的做出过优化的,而且不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把握,我们一一了解下。
材料:琴桥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和面板/背板等的选择一样,就是他的声音特性。我们在如何挑选一块制作吉他的面板材料中介绍过挑选材料的一些原则,首选响应特性好的。在琴桥材料这个特定情况下,响应特性好是指容易振动,敲击音发声快速,延音长,给点能量就振啊振的。同时高频的延展要宽,材料敲击时的高频越多,那么琴弦振动的高频信号就越容易通过。从材料种类来讲,巴玫,马达的响应特性明显好于乌木,鸡翅木也不错,印玫稍好于乌木
耐久度:琴桥的寿命算是蛮长的,如果没有开裂等意外,基本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玫瑰木的琴桥会磨损的快一些,在一些开槽/孔洞的地方,几十年下来基本都会磨损的很严重,相对而言乌木耐久度就好很多,如果没有意外开裂等状况,可以一直使用而少有磨损
纹路:琴桥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要保证长久的稳定不变形,必须使用径切的材料,而且木纹越笔直越好。如果非径切的琴桥材料,或者干燥的不理想,那么一定会产生形变,造成开胶,开裂等现象
重量:琴桥的重量要适中,过重或者过轻都有不良影响,这个要根据一把琴的整体设计来确定,关键因素是有效弦长,琴弦距面板高度,制作好后的面板重量,以及音梁结构等.比如马丁在战前的时候琴桥后部的倒角是从6个孔位处开始削减木料,后来琴的整体设计加重了,为了使琴桥重量增加一些来匹配面板重量,于是琴桥同样的倒角是从更后面开始,同时以前的两翼更薄一些,后来的琴桥两翼要厚了一倍
位置:琴桥要落座于整个面板的声学中心,这样才能最大效率的激发整个面板的震动,最中间的位置振幅大频率低产生低频,靠近边缘振幅小频率高产生高频,在中心才能同时有效激发所有区域的振动。同时,要考虑琴桥与面板背面音梁的位置关系,比如X-BRACE,琴桥是否坐于两边的X梁上,有多大的部分是在X梁上面,比如马丁的STD X-BRACE和前移X-BRACE,除了X的中心点与音孔距离不同,琴桥与X梁的重叠位置关系是不同的,X的开合角度也是不同的,这些都是对声音有巨大的影响
底面积:琴桥与面板接触的底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直接作用与面板的力的范围,底面积越大,受直接驱动的面板面积越大,与更多依靠音梁驱动是不同的。琴桥的面积大一些,加上音梁设计,可能就可以直接驱动FINGER-BAR,会显著影响高频/泛音的表现等。另外,不同琴型的琴桥设计如果追求最佳,在琴桥大小应有所区别,哪怕是同样的形状,D桶的琴桥也应比OM桶稍大一点点
琴桥板:道理同琴桥底面积,琴桥板(BRIDGE PLATE)的作用,抵抗琴弦球头对面板的损伤只是一个基本作用,他的面积大小还影响到琴桥驱动面板范围的大小。同时琴桥板的纹路方向的选择也是考虑因素,至少有三种方式,与面板木纹垂直,平行,斜向,分别有不同的优缺点。某些琴桥板的宽度很小,基本与琴桥的宽度一致,这样琴桥在前后振动时,底部没有足够支撑,导致面板很容易鼓起,常见于某些复刻型号
琴桥板材质:常见的是枫木和玫瑰木,对于抵御琴弦的破坏这两者都足够,更多的影响是对音色方面,首选还是响应性能好的,这样这个部件吸收的能量就少一些
形状:琴桥侧面的形状,直接决定了他各部分的强度,同一材料厚度和强度变化是立方关系,比如1mm厚的强度如果是10,那么2mm厚强度就是80,常见的琴桥形状,中间部分厚度在8,9mm左右,而两翼可能在2mm左右,那么琴桥在不同位置的强度差距可能是几十倍到一百多倍,这会导致琴桥在振动形态上的低效率,比如两翼部分强度不够,而往往是这个部分坐于面板的X梁之上,造成了振动的损失,相对来讲,线性的形状,在没增加多少木头的情况下,保持了更理想的强度。
弦枕槽:这个槽的深度不合理是常见的问题,过深的槽,琴弦的张力会导致向琴头方向的力过大,时间久了造成开裂,如果这个槽的位置过于靠前,也会导致同样的开裂。如果弦枕槽的宽度稍宽一些,就可以有更大的调整音准补偿的空间。同时,与之匹配的下枕必须要要与这个槽的侧面,下底面完全接触,达到最佳的震动传导,如果弦枕在琴桥内过于松动,那么下底面也会接触不良,影响音色,同时也会导致向前的力量过大,造成开裂
弦孔:理想的孔洞大小,应是在固弦钉装好后,琴弦正好紧贴琴桥内部并且没有余量晃动,这样可以保证琴弦振动最完整的传导。于此同时,孔洞前方应为每根琴弦开相应粗细的槽,来保证琴弦入弦角度的合理性,没有这个槽,大多数情况入弦角度都会过平,导致下压力的损失。
底面弧度:大部分的原声吉他的面板在制作时是有一定弧度的,而非一个平面,大多数的琴桥底面都是平的,这样在粘合后就会有一个应力,导致声音的变化。琴桥的材料都是硬木,面板虽然是软木,但是在下面音梁的作用下,也是倾向保持自己的弧度,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琴桥的开胶。所以,琴桥的底面应保持与面板表面同样的弧度为好
微调:当琴桥制作到后期阶段,要时刻关注琴桥的重量和响应特性,如果重量过重可以继续打磨一些弹性区域,来降低重量。同时也要关注琴桥的固有频率处于哪里,还有制作完成后总体的响应特性是否优秀,如果结果不理想,有可能是这款材料不够好,可以考虑重新制作
粘合面处理:琴桥与面板的粘合应是木头与木头的直接粘合,如果有大面积的漆在之间,会损失振动能量,同时粘合不牢,很容易开胶 胶的选择:粘合应选用皮胶,在一个长时间跨度来看,琴桥是有可能出现磨损,开裂,变形,开胶等问题,那么这时可以完好取下琴桥而不伤及面板的木纤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为止,只有皮胶是最为适合的
琴桥部分就介绍到这里,遗漏的内容将在以后穿插在其他内容里补充,接下来会继续介绍吉他的其他部件,下篇也许会介绍背板的作用。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制琴师的书架
了解更多吉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