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4|回复: 22

楊雪霏在 吉他島站 的一段發人深省的談話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9 0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1  楊雪霏在 吉他島站 的一段發人深省的談話

楊雪霏在 吉他島站 的一段發人深省的談話 (转贴)
http://www.helloguitar.com/bbs/v ... id=2899&fpage=1

今年初的時候,她還在爲前途正擔心,對沒有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可能以爲國外到處都是機會,實際上機會的確是不少,但競爭卻更多,吉他圈的競爭是非常非常厲害,單是音樂學院每年畢業(在國外這只是一個基礎起點,連這個都沒有的話,可以說是根本不用混了)出來的吉他手便數以百計,加上世界各地出色的吉他手都會選擇前往一些文化活動蓬勃的大城市尋求發展,例如中南美的吉他演奏者多會前往紐約碰運氣,一些東歐的會前往倫敦找機會等,所以在這些大城市雖然機會多,但好手也多,實際競爭是只有更殘酷,不是特別出色,根本毫無機會,靠演奏便可以維生的只是有限人(以筆者所能知道的,單靠古典吉他演奏便可以生活的,全世界範圍內,可能也不足十人),而音樂院校每年的教席空缺也不可能有多少,所以不少人最後便只好在樂器店當個店員或老師,改爲製作吉他或乾脆轉行了,即使得到一些演出,通常報酬也大多只有3至5百美元一場(一般在國外的演出,有一百來聽衆已經不算是小演出,票價也很少高於20美元,所以也很難負擔較高的出場費),減去交通和其他費用,也就剩不了多少(一些資料,美國GFA比賽的獎品之一是約50場的演出,很多參賽者以爲贏出後將會因此而出人頭地,也可以攢到不少錢,名氣方面,在短期間內無疑會在吉他圈中提高不少,但那50場的演出,基本上都是由美國各地方的吉他組織所辦,觀衆人數大都不多,甚至可以只有20 -30人,當所有演出完成後,結帳時會發現不單不能賺錢,通常還會是虧本的,Denis Azabagic便是一個例子,另外一位贏得GFA的參賽者,他前往美國的機票已經有人贊助(所有演出都是不含機票路費),但在演出行程當中,仍然因爲收入不足以抵銷費用,弄至非常狼狽,最後要由別人資助,才可以解決,可能因爲這個結果,這位仁兄回國後也便放棄作爲一個演奏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0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杨MM的话不全对, 俺在北美和一些职业人士侃过, 他们不太同意这句: "单考古典吉他演奏便可以生活的, 全世界范围内, 可能也不足十人", 他们说应该不足五人....
发表于 2006-6-29 0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爱吉他的人太多。
几乎无法阻止这些人爱吉他。
北京酒吧街头的乐手也是如此。别以为混得不好是他们的水平不好。
别以为他们仅仅为了牛奶面包而活着。
但他们常常没有面包。
而他们总是相信面包会有的。他们把回家赚钱作为最坏的打算。尽管他们回家钱赚得更多。
为他们唱一首沙哑的国际歌吧!
发表于 2006-6-29 01: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原帖由 12356 于 2006-6-29 01:34 发表
爱吉他的人太多。
几乎无法阻止这些人爱吉他。
北京酒吧街头的乐手也是如此。别以为混得不好是他们的水平不好。
别以为他们仅仅为了牛奶面包而活着。
但他们常常没有面包。
而他们总是相信面包会有的。他们把 ...

老兄的说话与LZ的题目有什么关系?是赞成还是反对?搞不清楚。
而且爱好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没什么奇怪,我爱看足球,但又要上班,不过我宁愿睡眠不足,也要看球。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01: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56 于 2006-6-29 01:34 发表
爱吉他的人太多。
几乎无法阻止这些人爱吉他。
北京酒吧街头的乐手也是如此。别以为混得不好是他们的水平不好。
别以为他们仅仅为了牛奶面包而活着。
但他们常常没有面包。
而他们总是相信面包会有的。他们把 ...

是啊,
古典吉他主要是一种"self expression"的乐器(不止一位著名演奏家和大师这么说), 所以每个演奏者的最好听众就是自己.
发表于 2006-6-29 0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itarguitar 于 2006-6-29 01:51 发表

老兄的说话与LZ的题目有什么关系?是赞成还是反对?搞不清楚。
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三年前开了个吉他班,有一个意大利的侨民读高一了,他来学吉他就说他们那儿的音乐课是用吉他来上的。
而我们国家,九年的义务教育,再加三年的高中教育,再加四年的大学,音乐课还不都是用压抑人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钢琴来上的?·!
简直就是愚民教育!
也拿吉他来上音乐课吧,比一比吧。
[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好斗的还是吉他乐族]
若在中国上音乐课用吉他,我看北美的众多吉他高手将会涌入中国应聘。
这方案好吧?`~;)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6-6-29 02:11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9 0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6-6-29 01:23 发表
杨MM的话不全对, 俺在北美和一些职业人士侃过, 他们不太同意这句: "单考古典吉他演奏便可以生活的, 全世界范围内, 可能也不足十人", 他们说应该不足五人....

我算了一下,不教学,单靠古典吉他演奏来赚生计的,最少有威廉斯大叔,罗素老哥,阿剎兄弟,杨mm,村治mm,山下和仁,虽然一下子我是再也数不出来,但也不止5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0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itarguitar 于 2006-6-29 02:09 发表

我算了一下,不教学,单靠古典吉他演奏来赚生计的,最少有威廉斯大叔,罗素老哥,阿剎兄弟,杨mm,村治mm,山下和仁,虽然一下子我是再也数不出来,但也不止5人啊!

J Bream和JW应该在里面, 其他人...难说. 罗素/阿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成本多少, 赢利多少, 交多少税, 房子有没有mortagage...这些信息不会公开的, 不过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卖出多少, 就可以估计出来.
发表于 2006-6-29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6-6-29 02:17 发表

J Bream和JW应该在里面, 其他人...难说. 罗素/阿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成本多少, 赢利多少, 交多少税, 房子有没有mortagage...这些信息不会公开的, 不过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卖出多少, 就可 ...

有什么难说,我提到的其它几位都没有教琴,没有其它兼职,当然就是靠演奏谋生计了,杨mm在访问中说过她目前没有教学生,那不靠演出和唱片的收入靠什么生活?但她出道晚,唱片还不多,先不说。罗素单在Telarc公司的网页上有记录的就有11张唱片,另外应该还有不少其它公司的,估计会有20张左右;村治目前还未到30,但都已经有超过10张唱片,还有2,3张DVD,山下也是几拾张唱片另外还有DVD;阿剎兄弟的唱片也是不少,20张以上。而他们的演出日程在网上能找到,你自己可以找找,反正都不少。
发表于 2006-6-29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藝術本來就是不計功名的,如果要成名就是要懂得包裝,找個有生意頭腦一起找吃就行了,只是怕得了虛名污了藝術,君不見許多驚天絕作都是在作者窮困潦倒的離世後才為世人為認同。

做個吉他教師也不錯,從來名利和興趣難兩全。
发表于 2006-6-29 1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book 于 2006-6-29 10:31 发表
藝術本來就是不計功名的,如果要成名就是要懂得包裝,找個有生意頭腦一起找吃就行了,只是怕得了虛名污了藝術,君不見許多驚天絕作都是在作者窮困潦倒的離世後才為世人為認同。

做個吉他教師也不錯,從來名利和 ...


你这说法在从前是对的,以前信息不发达,那怕你有惊人艺业,可能也没没无闻,但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真的有水平,绝对不会没没无闻,但很多人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比如我,这些是大多数,真的非常好的,只是很少数,经纪公司的探子也不断在找有机会的新人,否则唱片公司怎么维持?演奏厅怎么维持?
这情况有点像股票市场,很多公司希望能上板,很多投资人也在找有机会的股票,真有潜质的好公司是不愁没有人买的,只是背后的故事,我们局外人都不清楚吧了。
做个吉他教师也是不错的,但你问问看,如果真可以当演奏家生活的好好的,有多少人愿意当全职吉他老师。
发表于 2006-6-30 1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6-6-29 02:17 发表

J Bream和JW应该在里面, 其他人...难说. 罗素/阿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成本多少, 赢利多少, 交多少税, 房子有没有mortagage...这些信息不会公开的, 不过从一年开几次音乐会, 出几张CD, 卖出多少, 就可 ...

j.bream现在不在里面了  他挂  了  ~~~~挂琴了
发表于 2006-6-30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演奏者的最好听众就是自己,还是业余的好,有固定的工作,不愁吃不愁喝的,娱乐自己,娱乐别人那只是副作用罢啦.最起码我比那5个人以外的所有以古典吉他为职业的人生活过得滋润吧,呵呵
发表于 2006-6-30 18: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6-6-29 01:23 发表
杨MM的话不全对, 俺在北美和一些职业人士侃过, 他们不太同意这句: "单考古典吉他演奏便可以生活的, 全世界范围内, 可能也不足十人", 他们说应该不足五人....
                                                                                                                              最好把名单给排列出来,好让人心服口服嘛。:victory:
发表于 2006-6-30 2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变了,中世纪,骑士们骑着马,跨着剑,拿着吉他在情人窗下唱小夜曲,那就是有文化的表现。而现在已是数字信息时代了。
发表于 2006-6-30 2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山鸡四重算不算?
靠演奏为生此话不科学。
一个人只要出来一二件成果就行。
多产的并不都是高质量的。
发表于 2006-7-6 1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至于,我就是完全靠古典吉他生活的。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起码心灵很富足。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0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不动的蝶 于 2006-7-6 18:30 发表
不至于,我就是完全靠古典吉他生活的。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起码心灵很富足。

完全靠古典吉他生活的当然不少, 杨MM说的是完全靠古典吉他演奏生活的(应该是指只靠concert和出CD吧), 不包括教学或别的.
发表于 2006-7-7 0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不动的蝶 于 2006-7-6 18:30 发表
不至于,我就是完全靠古典吉他生活的。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起码心灵很富足。


小蔡都当老师了,...
还记得我吗,N年前在爱乐排练厅.
发表于 2006-7-7 16: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JW也教人弹琴的好伐,这才是他的生活来源,演出是外快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16: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ademaster 于 2006-7-7 16:08 发表
JW也教人弹琴的好伐,这才是他的生活来源,是外快

可能是这个意思吧: JW只靠音乐会和CD就可以维持生活了, 这和他教琴不矛盾, 关于钱, the more, the merry.
发表于 2006-7-7 16: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正常啊!古典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的(悶透了). 相信隨著時代的前進,懂得欣賞的人會越來越少的.
发表于 2006-7-8 11: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不动的蝶 于 2006-7-6 18:30 发表
不至于,我就是完全靠古典吉他生活的。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起码心灵很富足。


女人又不用养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5 12:1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