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3|回复: 6

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古典吉他上舞台的思考.[老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 02: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吉他上舞台比钢琴小提琴可能更富吸引力.带麦未尝不可.
也许古典吉他的众多演奏者不这么认同.认为古典吉他上不了大舞台.我觉得那是众多的演奏者对吉他的音乐特色潜力没好好的开发完善的缘故.多借鉴一下美国的与时俱进的吉他音乐发展路子.不难得出与我同样的结论:
综合现代多元化的音乐元素用古典吉他来表现,我们会发觉喜欢看吉他演奏的人就多了.特别是1980--1995年其间爱上吉他音乐的而现在是社会中坚阶层的年龄段处在30--48岁的人重新喜爱上吉他.那就了不得.肯定能带动全社会来倡导吉他音乐了.
而近十年来在古典吉他的进步大多只拘泥于100年前的审美标准.---有些方面可以把他列为学术研究,音乐考古的范畴去摆平就行了.不需要众多的人都是一个模子的去把"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去探究不止.
比如,现代人并不是很喜欢那些大块的和声和长时间的庄严音乐,很多地方只需做到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突出色彩点到为止即可.还现代人以一个放松休闲的音乐欣赏演奏需求的心态.这是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所在.不好好与之融合就可能使古典吉他音乐走进死胡同.
另外有关音乐艺术方面的认识,既然艺术就是表现.那么音乐也未尝不可地被看作是一连串技术的表现.音乐和技术是不可分离的,机械的分离往往缺乏理性的支持.就如以前什么什么艺术家的牌匾到处可见,可什么是艺术,那些艺术家们一个也说不清楚.用一句来概括:"....总之这就是艺术....".这都是无限夸大音乐艺术感性认识的结果.知识分子们被愚弄了半个世纪.倒是老百姓一点也不买帐:艺术嘛不就演戏贝!
好!演戏!这就说对了一大半.过去的梨园弟子们非常讲究戏功的锻炼[包括个体特点的充分发掘],古代的艺术观很多时候就是"技艺"二字的朴素的表述,"技"字在先后谈"艺"字.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是拿一二个300年几乎统一的死板标准去评价"艺术".感性的成分太多了,使人们的艺术理念变得相当模糊.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对追求艺术的座右铭是:"崇尚技艺,博采众长,张扬个性,表意明确,顺理成

章."
对于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也有一点看法,比如:
我认为驾驭运用技巧的能力也是属于吉他演奏技术的范畴.
对前人艺术成果的借鉴表达也应属于"技术".这样以来理性的成份就多了.艺术也好把握了.至于感觉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被后人认可认知之后同样也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某些以前被认为是艺术的转化为一定的技术来认识.多种技术的相互有机融合[比如现代多元化音乐元素的综合运用],又创出了新的艺术,定格后的又可以把他作为作曲技术和演奏技术来认识.如此循环往复,艺术的路子就拓宽开来...:lo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4 14:05:01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5-3 02: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9: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好,就牵强附会好了.外行人再说一次外行话.
先别说现在资讯这么发达.行外人在网上基本不看怕高,威廉斯,大卫罗素....不借助演出和媒体介绍大部分国人还真把吉他当琵琶.
要想国内建立一个成熟的吉他[或古典吉他]教育体系.我的看法是:
演出是第一步,发展国内吉他类表演艺术的演出经纪.首先是大量舶来品吉他精品的演出.关键在于国内要有人能跑到他们所住的宾馆把他们的原版都学下来,造个型[中国的怕高,威廉斯...落山鸡组合等等或者就依你自己的名号]到全国各地[或本地]巡回演出,赚大众口水,刮起一阵大风.
培训是第二步.通过国内各类吉他灵魂人物及其追随者把这些吊大众胃口的精品传播开来.
抓好教育环节是第三步.别以为每个中国人是一条龙,要抓住不同的教育对像.有的放矢地整理视听教材,放箭!!! 行了.

敞开"学有所用"门路是第四步.别老是一本正经地以为"我"的高雅艺术.非常普通的爱好者拿着一支会弹的心爱的吉他曲目就行了,有表演欲望的让他们表演去.....让有所学者好好乐去..
兴办发展国内的吉他音乐工业是第五步.
吉他学校及师资及信息硬软件建设是第六步.

第七步,第八步,第九步....第一百步都要围绕演出[比如演出团体场馆经纪市场等]和出人才出精品这个主题.
------因为"没戏"就意味着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虽说是老帖子.但现在对古典吉他上舞台还是抱有非常支持的态度.
舞台这东西,首先是很多的小舞台,而后有大舞台.
有舞台表现就有粉丝,不要看不起粉丝.
帕格尼尼不是因为有了众多粉丝才有那么丰盛的作品吗?

就拿现在歌坛来说吧,歌还是老的辣.现在的新歌有如过雨云烟,很快被世人淡忘.大家都抱着强烈的复古心态.
单纯地复古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性格格不入,要导致失败.
要"艺术"地复古,上大小舞台,聚老少粉丝,借媒体传播,造演绎航母.
这样就有"戏"好看了.
生活中大大小小都是舞台,连奥运也是舞台,不上舞台哪来的激情与创意?
舞台是个好东西.:cool: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5-3 11: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 1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前天在新闻里好象看到赵长贵了(反弹吉他以及他顺遂的眼神特别明显),新闻给了两秒镜头,在上海群众文艺街头路天汇演,夹杂着街道老阿姨的扇子舞,不是在上海音乐厅,古典吉他能这样上台已经很不错了,以前都只请电声乐队的,因为热闹,中国人普遍文艺素养低下没有多少人是喜欢音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1: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赵长贵先生真让人感到由衷地敬佩.:Q
发表于 2007-5-3 22: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是陈的香
发表于 2007-5-3 2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lol: :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16:0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