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2|回复: 9

乘着歌声的翅膀--纪念我的blog浏览量突破3000的献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8: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这篇文章原载於台湾全音音乐文摘上,作者和原译者的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初次阅读时,总觉得笔调不太通顺,可能是从原文(英文?)翻译成日文后,再翻成中文的缘故吧,我对此文进行了一些修改,在不影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整体的笔调令人读来通畅一些。并对文章中一些专有名词添加了注释,凭藉网络的发达,可以让读者在阅读后,同时享受到文中提及的音乐。 对巴洛克音乐有兴趣的朋友,特别推荐一读本文。

                               http://blog.guitarschina.com/?254967

乘着歌声的翅膀——
巴洛克时代盛极一时的阉唱歌手注①
把演唱技巧推到一个无以伦比的高峰
倪本初  编注
「去势法」的运用虽然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久远,但直到十六世纪才有人基于「音乐上的需要」而实行(或被实行)这项手术。由于那时女性不能担任教堂唱诗班的职务,故人们必须寻找女声的代替品,原本这项职务一直都是由男童高音或假声男高音担任,但却没有一项折衷是成功的。男童的嗓音在达到声乐和音乐上可能的彻底训练前就已经变声了;男假声虽然在今日的教会合唱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却比女高音少了上五度的音域,何况男假声的声乐技巧有时并不太具愉悦的美感。
去势法是一个相当猛烈但出色的解决方法,阉唱者保持了男童的音域和音质,并随着成长而更有进展,因为增加了成熟男子强劲的肺活量和腹腔力,这是个令人无法抗拒的组合:孩童天生令人心动的“啼”声,藉者成熟男子的力量和确信,传送出来。当代的评述更加确定了阉唱声乐的显著效果。布罗隆尔(De Brossard)注②曾写道: 「他们的音色如同男童一般的清晰和令人感动,而且是更有力的」。罗西尼(Rossini)注③言:「他们的声音具特殊感人的性质」。这些作曲家们起初对这群「可怜的去势者们」深切地同情,而当他们开始听到其演唱后,更被其艺术深深感动。阉唱声乐奇特的予盾就在于虽然它是被制造出来,人工化的,但它的效果却比任何自然的声音更加「自然」。
虽然阉唱歌手是文艺复兴晚期,马伦左(Luca Marenczio)注④,拉索士(Orlando di Lassus)注⑤等人的牧歌,极出色的诠释者,但却是在巴洛克艺术形成的精髓——即歌剧中,他们才扮演著主要的角色与地位。随着歌剧的先驱者蒙台威尔第(Monteverdi)注⑥树立了歌剧的吟诵风格并引进了有别于宗教气味的写实风潮,在这风潮里,演唱者开始诉诸于模拟演讲似的,带有顿挫,甚至是喘气、呼喊式的唱腔。这是适合舞台的表演方式,它那极富情感的声调可使观众很快便沉入它的感觉中。起初,歌剧是宫廷的娱乐,没有售票室,仅凭邀请入场。但由于观众繁滋的迅速,促进了商业团体的建立,有些是巡回的,有此则是长久定于一处,戏剧的题材也从简短的宗教神话转向场面浩大的历史剧。那里舞台的壮丽是空前绝后的,当时最伟大的画家和建筑师都络绎不绝于剧院,因为在那里可以让他们自由掌握巴洛克式的想像力,将之发挥到最夸张的极限。
除了视觉盛宴外,它也是听觉的餐宴,因为巴洛克中期,音乐家已得到相当的优势,声乐上也以阉唱歌手具有穿透性和持久力的嗓子为新的特色。在早期,华丽的装饰音更受到听众的青睐,但后来都臣属于圆滑流畅的旋律中,也为日后的「美声法」(bel canto)风格打下基础,同时奠定了意大利歌剧和歌手的优势地位。除了在德、法、英固有发展形式外,仅有法国地方性的形式可以抵挡住意大利式的席卷。带着意大利歌手的旅行团;将意大利歌剧带往伦敦、汉堡和维也纳,这些阉唱歌手强大的表现力超脱了语言的界限。他们的技巧将歌剧转化为国际性的娱乐,而他们自己也成为第一群「国际巨星」。
在巴洛克中期,演唱的艺术达到完美的高峰,声乐的内在表达比从前更完整性的发展。歌手的技巧是奠基在对呼吸的操纵上,包括它的控制和运用。老意大利大师不断的教导他的弟子如何控制呼吸— —如何吐出[声调]filar il tuono)也就是如何适切的吐出微音并持续延长,在延长过程中又逐渐加强,然后又逐渐减弱(< >)。这样的控制产生了伸展的基础,使得阉唱歌手的演唱达到无可匹敌的表现力,并且使得声音毫无压迫的循着它自己的[自然发展],这音色是纯净清澄的,以轻快、准确和明亮的姿态,自由地唱出精巧的装饰音,并能赋予滑音(Portamento)生命力——使乐音仿若一道流波。
阉唱歌手们第二项对呼吸的精通是对「共鸣声区」(Register)的娴熟控制。声区的不同音色,如同巴洛克管风琴中的音栓调整器注⑦一样,在它的表现中占极大部分— —实际上,我们也许可以相信后者是受到声乐例子的启发。而使不同声区的音色一致化成为可能,必须透过对自身音域的全力开拓,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某方面而言,这样一种优势是阉唱歌手的特殊生理机能所导致的结果,虽然去势阻止了原发生的在未去势男子青春期的嗓音变低,但却并不遏阻声音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它继续了像童龄女孩般的嗓音发展,不同的是当阉唱歌手长到和正常男人一样的体格时,进展会更大:他的喉头大且有力,特别是胸腔发声区的大小和力量,任何一个出色的女声乐家都不可能有这样的胸腔发声区。
对于这些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无需太惊讶。这些歌手从孩提到一位成熟艺术家,期间都经过最完整和极严格的音乐训练。他们的学习并不是仅被发声法占满,有关理论和作曲也都占同等重要地位,许多的装饰音原来在作曲时并没有写下,要等歌手依着一些特殊的规则去补充,而这些规则早已是他们的基本概念。这样使得和声更加丰富,并且会创造出一些其他的不协和音。透过歌手们的高超技巧,音乐本身乃得以延展。要将音乐和歌唱、注释和技巧互相抽离是不可能的事。那时绝对没有像今日我们所习惯的,在诠释和作曲间做一截然的分野。当然,有些阉唱歌手是像许多不同的作家(特别是非音乐上的)所形容的,是个脑袋空空,胸中只有半瓶醋的人,这些人除了自负,虚荣还有什么呢?传闻他们能即兴做出各种方式的声乐装饰,使他们满溢着真正的音乐情感,但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音乐背景训练,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们研读的每一门技艺,无一不是想使他们成为一位完美的大师。
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盛行着器乐语言,同时也带出了声乐技巧的另一个新成就,许多音乐也因为那时期的一些伟大歌唱家而得以保留下来,他们将乐曲润饰得相当完美,使人毫不怀疑它们是无可比拟的技艺。曾经有一位歌手的花奏(Cadenza)甚至让人感觉仿佛是从小提琴协奏曲中提升出来的,他就是一生附有传奇性色彩的意大利著名阉唱歌手法里内利(Farinelli 1705~1782)。
法里内利原名为Carlo Broschi,生于那不勒斯,1721年在罗马首次登台,一举成名,随后在欧洲各大城市(包括伦敦)巡回演出1737年访问西班牙,为费利浦五世演唱,并留在宫内供职于费利浦五世及菲德兰六世,直到1759年查理三世登位,才返回意大利。他享有所有阉唱歌手中最高的盛誉。他不只在歌唱的本事上超越他人甚多,在音色的纯净,技巧的敏捷,力度的控制和音感的精确上也是超人一等。英国历史学家兼作曲家查尔斯·布尔奈(Charles Burney 17261814)就在他的著作《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现状》(1771)中提到法里内利曾打败了一个小号演奏家的事:『那晚他和一个著名的小号演奏家之间有一场竞争,起初纯然是友善的嬉戏性质,但是当观众开始对竞赛有了兴趣,并且各站一方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各自吹(唱)足了一段音乐,在这中间各人都想显示其肺活力,并且想在音的亮度和力度上胜过对方,接着他们又各吹了一个增音(Swell)注⑧和颤音,竞赛持续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观众屏息静待结果,他们两个看来似乎都很疲累,事实上,那位小号手已耗尽力气准备放弃,同时他也认为对手是同样的情况,因此他们会互相平手;但是,此时的法里内利却面露笑容,显示整个过程他都是在和对方闹着玩的。刹时间,他又精神饱满的歌唱起来,他不但是唱出增音和颤音,并且唱出极度快速、困难的即兴音形(division)注⑨,最后才在观众的喝采声中沉寂下来。』
然而对才气焕发的法里内利和他同侪中最优秀的人而言,这却是一种堕落。过分强调快速的即兴音形和华丽的装饰音,反而忽略了适切的情感表达。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曾劝告法里内利放弃耸动听众的方式,改以吸引他们的情感为重点;因而在他后来的生涯中,将自身的歌唱艺术推到非凡的成就。但很不幸地,虽然伟大的歌手能够超越器乐名手,演唱的技巧在下一个半世纪却是一直衰颓,直到声乐在音乐上功能仅仅等同于一种乐器为止。
二十世纪初最后一位阉唱歌手莫勒斯奇(Alessandro Moreschi)(1922年去世),这位出自梵蒂岗礼拜堂的男高音曾在罗马录了许多唱片,在这些唱片中,我们已听不到任何惊人的技巧,但是声音到底还是留在上面,和其他声音不同的是,他们纯净明亮的音色正如罗西尼所说的:「具有特殊感人的性质」,并且就像我们从十八世纪的人描述而得的印象一般,具有深厚热烈的情感。矛盾的是,他们不全然是女性化的声音——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典型——也不像是男假声歌手或女高音。它的声音是相当雄壮的,故韩德尔在他的歌剧「凯撒大帝」中,选择了阉唱歌手来扮演凯撒这一英雄角色,并不是一件不合理的事。
总括而言,阉唱歌手仅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在这段期间他们将歌唱的艺术推到了从未有的高峰。

編者按:法里内利的传奇生涯曾在1995年被改编成电影而搬上大影幕,其中法里内利的歌声是由一位女高音和一位假声男高音交替录制而成,该片录音工程的完美使其荣获1995法国凯撒奖最佳音效奖,目前市面上仍可卖到电影原声带和DVD
电影原名:Farinelli IL Castrato
中文译名:绝代艳姬
唱片公司: Travelling
唱片编号: K1005
演唱者: Ewa MallasGodlewska,soprano
Derek Lee Ragin,countertenor

音乐欣赏网址:
1. 比较强调华丽的声乐技巧和花奏能力的歌曲:
http://tv.mofile.com/JIZXN44G/
2.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和音乐性的歌曲:
  http://tv.mofile.com/D0ICGM75/
3.电影片段欣赏:
  http://tv.mofile.com/M6T83QFA/

注释:
①      Castrato阉唱歌手  阉割于发育前的成年男歌唱家(现已废除),具有女高音或女低音的嗓音。阉割可以避免发育期的“变声”,阉唱歌手既有男童的音域,又有成人的威力和能量。16世纪时阉唱歌手在教堂内演唱,但他们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在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中。许多阉唱歌手以技巧华丽、嗓音美妙闻名。他们往往特别爱好虚荣,受到听众的谄媚,这类歌唱家通常是唱男角的,这就使重演过去时代的歌剧面临着困难,现在通常由移低八度的男高音演唱,或者宁可由女高音或次女高者来反串,尽管戏剧的真实性会略受损失。
②      Brossard, Sebastien  De 布罗萨尔,塞巴斯汀·德(约16541730)法国作曲家及音乐著述家,是重要著作「音乐词典」,(1703)的作者。该词典已出六版,英译本于1740年问世。
③      Rossini,Gioacchino Antonio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为喜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迄今仍为意大利喜歌剧的最优秀杰作。
④      Marenzio,Luca马伦左(15531599)意大利作曲家,最著名的牧歌作曲家之一,其风格对英国牧歌有着极大的影响。
⑤      Lassus,  Orlando拉素士(15321594)荷兰作曲家。出生于孟镇(mons),现在属于比利时。他是荷兰乐派(又称尼德兰乐派)最后一位伟大作曲家,其作品风格博采16世纪所有合唱技法之长。
⑥      Monteverdi ,Claudio 蒙台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他的牧歌运用不协和音的新形式以表现凄楚感伤情绪,旋律线类似宣叙调的朗诵风格,因而越来越倾向于背离传统手法。其歌剧代表作「奥菲欧的传说」(La Favola DOrfeo)虽然包含大量牧歌与经文歌风格的合唱,但由于他出色地体现了音乐能为歌剧作出的贡献,因此在歌剧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⑦      Register 音栓  管风琴上的一种圆棒装置,可以控制一组(或更多)音管,用以增减音量或变化音色者,弹奏时可依乐曲之性质分别拉出使用。早期的管风琴,因无音栓设备,在弹奏一个音符时,与其同一音度的音管皆会一起发音,以至噪杂不堪。迨至中世纪时,制音的观念逐渐产生,利用音栓装置,可任意将必要之管孔打开,或将不必要之管孔关闭。当制音的调整工作完成后,按下一个琴键,便只能发出一个声音,而音栓的主要功用也就在此。使用音栓的技术,谓之音栓配合法(Registration),作曲家有时将音栓配合法注在乐谱上,但通常不注,而由弹奏者自行决定,因此,弹奏者为了思考如何配合音栓,常使演奏停顿下来。为了补救此一缺点,现在的新式管风琴,装置一种联合音栓,可将几个或几组音管合在一起,而由一个音栓加以控制。
Register还有另一种解释,指歌唱家共鸣音区的划分,如头腔共鸣区,胸腔共鸣区等。
⑧      Swell增音 一般所指的是管风琴的「增音器」,使管风琴发音渐强或渐弱的装置。效果最好的是百页式增音器,是板条缀成的百页窗,用踏板操作,可逐渐开闭,从而持续不断地变化音量。文章中指的是歌声的音量变化。
⑨      Division  音形 1718世纪英国流行的术语,指一条简单的旋律线(器乐或声乐的)的装饰性加工。17世纪的英国,人们喜欢在大键琴上弹奏一段基础低音(或其数字低音和弦),而让声乐或器乐演奏者以此基础低音为主题,即兴地演奏出变奏音形。
⑩      Handel , George Frideric韩德尔(16851759)出生于德国的英籍作曲家,与其同时代的巴哈(Bach)共享巴洛克两大巨匠之盛誉。他的音乐能融合意大利歌唱与器乐风格的传统,英国合唱传统及德国对位风格于一炉,光彩照人,效果极佳。最出名的作品为神剧「弥赛亚」(1742)。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发表于 2007-5-25 1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顶后再看!!!沙发座一座看了!:kiss: :kiss: :kiss:  :L :L :L
发表于 2007-5-25 22: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祝贺祝贺!
发表于 2007-5-25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Q :Q :kiss: :kiss: :D :D
发表于 2007-5-25 2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唱OPR2的哪个俄罗斯小子是阉人吗
发表于 2007-5-25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下
:Q
发表于 2007-5-26 00: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恭喜~ 一定去踩踩~~
发表于 2007-5-26 01: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把!

另外补充一点,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 在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 和巴罗克时代的前期, 器乐(instrumental music)一直没有取得和声乐相同的地位, 乐器的主要角色只是伴奏. 器乐获得与声乐同样地位就是在巴罗克时代建立起来的. 否则今天的古典吉他手们. 嗓子不好就完玩儿了....:)
发表于 2007-5-27 1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kiss: :kiss:
发表于 2007-5-29 17: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 ;) :kiss: :kiss::kiss:  :lol: :lol: :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12:5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