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58|回复: 28

对于业余音乐考级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7 0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暑假期间,又是业余音乐考级的旺季,有关于考级在组织工作上的弊端,媒体已不止一次曝光过,我想从其他方面说说自己对考级的感想。

在很多国内外的音乐学院里,通过一定级数的考试,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学生在校的学习,以通过级数来证明自己在“技术”上的进步,有些学院的考级编订的相当具有权威性,比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会被其他学校采用。

在音乐学院以外,也就是在社会上推行考级制度,我不知道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初衷,但此制度施行至今,对于学习音乐的正常化,已是弊大于利。在我所接触过的家长中,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希望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或爱好,或说是“提升素质”,才让孩子学一门乐器,而家长们要确定孩子学习的进步程度,就是让孩子去考级,当然,这些都是听来非常正当的理由,还有其他的比如家长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或是希望将来高考加分等等。。。。。

我先假设设立业余考级的初衷是为了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希望对全民的音乐修养有所提升,那么再来看看这样的理想,透过考级的方式能否实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

看看咱们的英语教育吧,从初一起,学校开始教孩子们学英语,如果一个孩子能读到高中毕业,那么起码学了六年英语,学了六年的英语,能和外国人说上两句,作简单自我介绍的孩子,占有多少比例呢? 语言本来就是一门沟通的工具,先能沟通,才进阶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乃至做学问,在校六年的时间,以考试的方式不断检验孩子的学习成绩,结果变得只会考试,用外语沟通的能力几乎全无,这样学一门语言,对吗?

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以学会沟通为目的而不是考试为目的,掌握一门外语的简单沟通能力,也许一两年就够了,之后的四年还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甚至能看整本的原文书呢。 而以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但本末倒置,还抹杀了学生们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以后看到外语就怕,甚至厌烦。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就像考级制度希望做到的那样,提升全民的音乐素质,那么看看英语教育的例子,用考试的方式,能做到吗? 假设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钢琴的孩子,在他上初中之前,能通过十级的考试,他的音乐修养就算不错了吗,就我所观察到的情况,由于为了应付考试,每年都要考更高的级数,孩子们常常会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专门练习隔年考级时要考的曲目,其他的基础练习则都是“要考才练,不考就不练”,等到通过了最后的十级,才发现,除了考级的曲目,其他的曲目都不会弹,这就像学英语的例子,除了考试要考的题目会做,却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会。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如果把要通过考级的想法先搁一边,扎扎实实的从基础学起,进度安排的合理,拥有了优秀的读谱能力,灵活的手指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再去考级岂不更容易,初期也许进度看来缓慢,其实这才是走直线的道路,跳过该练的基础,只为了拿到考级的证书,反而是在走弯路! 和前述学外语的例子一样,花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学习方式,最终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什么要选择走弯路呢。

从音乐的表现来说,把乐谱上所有的音符都完整无误的弹出,也不能算是音乐,如果算的话,那还不如去听电脑音乐,通过考级,只能证明孩子能够把考试的曲目弹下来,但这不是学音乐,音乐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内容要学。家长们可以不懂音乐,但至少可以想想,以考试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能达到目的吗? 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学任何东西,都是最枯燥无味的,更何况像音乐这样的艺术,音乐有许多功能,从最早期的祭祀、移风易俗、教化人心、修身养性,甚至近来被采用于心理治疗,音乐的功能很多,有些功能颇具争议,不过最起码,音乐能够自娱自乐,音乐具有娱乐功能应该是最没争议的,而学音乐要想能够做到自娱,而后娱人,先决条件是学的人必须喜欢音乐,把学音乐视为一种享受,用考试为主的方式,能够让人喜欢学习的过程吗。
  
当我们逐渐认清学音乐的目的后,应该认真思考何种学习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考级绝对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如果学音乐只有考级这项手段,我认为目的是不可能会最终达到的。

发表于 2007-7-17 0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说得好!^13
发表于 2007-7-17 0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我这里的考级五花八门,一个小城市有五六个不同点的考级(如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某些音乐家协会这类),相对言,钢琴的考级还算略为严谨,如古典吉它的考级我自已都觉可笑(忘了是那个音乐家协会的考级),我感觉和诈骗差不多,我和那考级指导的吉它老师相交多年,其人的古典吉它水平我真是嗤之以鼻,略会不到十首四级以下的曲目(雨滴,大小罗曼史),所谓的轮指可以说差不多不会,其学生的水平更是不堪入目,不过这两年每年都组织了他的学生参加了他所任职的那个琴行设的考级.当然.种种因素,他所指导的级目全部能过,他亦袋袋平安..............
发表于 2007-7-17 0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跑一下题:
现在国人对英语教学已经走火入魔了,无论做什么都考外语!高中阶段对英语的某些要求超过了说英语的国家。

原因?因为相关的官员,骨子里就想做条外国的狗。
发表于 2007-7-17 12: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一窝风古已有之, 君不见考八股吗? 现在还有奥数等等, 究其根源, 除了文化特点外, 人多资源少, 只好这样去拼. 你就是自己不想, 看邻居同事这么做, 压力也就来了, 只好也陷进去...唉
发表于 2007-7-17 16: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 八级钳工
发表于 2007-7-17 21: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领导说;八级钳工?在我们那里的扒手就叫做"八级钳工"!一般上海人也都知道的.........呵呵^9 ^9

[ 本帖最后由 宁波音乐学社 于 2007-7-17 22:15 编辑 ]
发表于 2007-7-18 01: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顺应市场呢,还是和市场背道而驰,中庸在中国真的很合适!
发表于 2007-7-19 01: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说自己对业余音乐考级的看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伙儿拍砖。

    看了倪老师对业余音乐考级的看法,觉得其中所提到的一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楼主对于考级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本人并不认同。

    先打个比方:假如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取消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英语专业,相当于“业余英语考级”),那么大学本科4年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会有更大提高,是否能自如地运用英语来和外国人沟通,是否会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呢?——这个问题我不下结论了,我想这个论坛里所用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琴友心里都早已有了答案。
   
    再假设:如果6年制的小学教育实行所谓的“开放式教育”,取消期末考试,只进行适当的考核,或者在高中阶段取消高考,这样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否能让学生们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

    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倪老师只看到了业余音乐考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对其持否定态度的话,小弟实在不敢苟同。

    如果说业余音乐考级面向的是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群体,那么我们不妨先把这个群体的人划分成几个“等级”,再看看音乐考级对于不同“等级”的学生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1. 被迫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这类学生一切的行为都是被迫的:购买乐器、请老师、上课、练琴、考级。。。全部是家长一厢情愿,学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音乐学习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没有任何的积极性,更加谈不上对音乐感兴趣和提高艺术素养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倪老师的观点完全正确,因为考级不考级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没有丝毫意义,考级证书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是他们的父母想要的。如果我们看得再消极一些,这种学生不学也罢,不考也罢,纯粹是为教师和考级机构增加额外收入。当然,抱着这样的态度,他们要顺利过级也绝非易事。

    2. 以考取考级证书为目的的学生。让这类学生踏上“考级之路”的可能是他们的家长、老师、或者是他们自己(甚至是自己心仪的对象,现在“弹吉他泡妞”的学生也不少),他们上课、练琴的动机是为了考级,为了拿到考级证书,一纸证书能让他们有极大的满足感,或者能对他们的升学、晋级有很大作用。这种学生的的确确是“以考级为目的”的,当然不对,带有强烈的所谓“功利性”,“动机不纯”。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没有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考级证书,他们很有可能在获得了某一级别的考级证书之后放弃学习。虽然他们的动机不对,但由此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即便是放弃学习音乐,他们也有过一段学习乐器、学习音乐、努力练习的经历,这样看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只是有点可惜。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这类学生中的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为另外一个“等级”的学生:

    3. 利用考级来鞭策自己进步的学生。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学生在不断备考、参加考级的过程中,解决了演奏中遇到的困难,技术得到了提高,加深了对音乐的认识,对乐器产生了感情,开始享受音乐为他们带来的乐趣。他们会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来检验自己是否有提高,是否具备某一程度的演奏水平;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演奏,用考级来鞭策自己琴艺的进步。一个业余学习音乐的人,从一级考到了八级,从刻苦练琴到享受音乐,手中的乐器从一件器具变成自己的一种情结,那么,想让他放弃学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只有喜欢音乐、视音乐为享受的人才应该学习乐器的话,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有能力让一些不喜欢音乐的人逐渐爱上音乐。

    4. 爱吉他、爱音乐的学生。这种学生不用多说了,极有可能从业余走向专业,考级对于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

    既然可以说是音乐考级扼杀了学习音乐的乐趣,那么换一个角度,是否也能把它看作是学生心中音乐种子萌芽的催化剂呢?

    听说以前有一个学生,他学古典吉他的最初目的为的就是能弹《大教堂》《大霍塔》《大序曲》,因为弹了这三个曲子可以考9级。当他考到7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吉他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为了考级而练琴,即使是拿到了9级证书而实际上并没达到9级的演奏水平,那最起码他具备了演奏这三个曲子的能力;即便是音乐上没达到,但起码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如果其他方面都均未达到,那最起码弹这三个曲子是没问题的。消极地来说,把考10级作为学习吉他的目的一点都不可悲、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把考1级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小弟我刚开始学流行吉他的时候就仅仅为了弹唱BEYOND乐队的几首歌,当初开始找老师学古典吉他的时候目的也就只有一个:考6级(妈的,真没出息!),后来一直没考,最后直接考9级去了,所以我只经历过一次考级。也许考试当时甚至到考试之后,我还未能达到9级水平,但是在学习考级曲目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所练就的技术、所解决的问题,以至于音乐上的提高,对于我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到现在,对于我这个业余弹琴的人来说,继续练琴,是为了吉他能带给我更大的快乐。所以,我个人也当然不会对音乐考级持否定的态度,因为我从中获得的东西远比一张考级证书要厚重得多。

    我读大学的时候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被迫的——考不过就拿不到学位证书,谁愿意冒这个险哪~只好硬着头皮学呗。大学毕业之前我还是顺利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即使口语并不是十分流利,出来工作之后用的也不多,但还是可以依靠备考时积累下来的“老本”偶尔用英语写写博客,翻译一下音乐方面的资料。人都是有惰性的,假如这项考试被取消了,试问还有多少人会去主动学习英语呢?我大概不会,各位呢?

    我只是通过自己浅薄的认识和一点点学习经历谈谈我对业余考级的看法,毫无攻击之意。话说回来,在现在的考级制度下,“为考级而考级”的现象的确存在,也必然会存在,就像有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一样;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而把它否定掉,因为除了否定,除了逃避,除了放弃之外,我们还可引导、改善、改变,最后扭转局面。考级绝对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把它变成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制度是苍白的,人是灵活的。我不敢说存在即是合理,但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发表于 2007-7-19 04: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秋找到一位老师,她问我想怎样学,我说要考RCM。她说那好,先放下所有的曲子,从音阶和分解和弦学起。我的目的很简单 - 从基础学起,以考级来衡量水准。
各位老师看看,这样如何?

另:
宁波版主,成都人也有这说法 - 扒手就叫做"八级钳工"!  您说这小兵兄当兵好好儿的,咋就该行了呢? 挖地道太累了??:D
发表于 2007-7-19 2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个家长口口声声说考级无所谓,但一旦说起可以参加的话,眼睛马上就亮了。其实他们虽然熟知考级的偏面性,但也不失为一个检验。只要不是太功利,能正确认识就好了。主要还是老师的引导,我就说考考玩玩吧。。。。
发表于 2007-7-20 00: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有点中国特色.
在北美或欧洲, 似乎没有业余音乐考级这一说.
只是考到一定级别就算专业的了.
比如钢琴专业研究生毕业的, 也有很多再去考级, 先考10级, 再考演奏家文凭或教师证,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 很容易考(当然-没有语言障碍)
发表于 2007-7-20 0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八级钳工"一词, 非我们江南的特产啊.多多包涵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求知求技能!把考级作为一种推动的手段,应该说不是很健康的发展.然而家长们也是希望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想一想也是非常的矛盾的!呵呵.........

在我们的浙江省的所有考级中,器乐和声乐各种科目均有考核小B级,B级和A级的考级!是在教育部门负责下鉴考的.可是唯独我们的吉他这一项目没有了这样的待遇.这似乎对吉他音乐和演奏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公平.也不知道浙江省的教育部门是怎样制定的??对我们的吉他音乐作如何的看待?吉他音乐是不是在现代的音乐中主流器乐??如何把真正的音乐艺术来正确的发展和引导??想一想也好笑吧..............

[ 本帖最后由 宁波音乐学社 于 2007-7-20 01:43 编辑 ]
发表于 2007-7-20 0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宁波音乐学社 于 2007-7-20 01:22 发表
看来"八级钳工"一词, 非我们江南的特产啊.多多包涵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求知求技能!把考级作为一种推动的手段,应该说不是很健康的发展.然而家长们也是希望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想一想也是非常的矛盾的!呵 ...


国内考级情况不是很了解, 各省不一样吗? 据我所知, 置顶答疑的左道(笔名)先生是某省考级委员会的副主任, 不知道他能否介绍介绍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3: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阿健兄的回帖,我最近还在让学生们练习您改编的“童话”呢,呵呵。

在我的文章中,有一点很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朋友们误解的,就是我对考级制度提出的质疑,似乎是在反对考级制度;尤其是我那句“答案是否定的”的话,其实我否定的,不是考级制度,而是目前社会上普遍透过考级的方式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现象,使得学习音乐的目的被扭曲,最终是否能达到原本设立考级的初衷? 这才是我所否定的。
我在文章中说道:“我先假设设立业余考级的初衷是为了有利於音乐教育的普及,希望对全民的音乐修养有所提升”,我假设考级制度设立之初是好意的,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可是我们必须衡量,在这两面之中,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我之所以认为透过考级的方式(尤其这似乎是目前最主流的方式),不可能达到原本考级设立的初衷,就是因为以目前的现象看来,是弊大于利。
阿健兄提出了四点考级所产生的作用,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原本很喜欢音乐的孩子,因为考级的方式而使得他们失去了对音乐的热爱。  这样的孩子,和阿健兄所提到的第一点及第二点中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少数比较幸运的孩子,会成为阿健兄所提到的第三点的例子,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师资!!
有幸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的学生,会透过老师的引导,即使参与考级,也能从老师身上得到好的影响,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而遇到一个只会教考级的老师,学生只能认倒霉了。我认为阿健兄在学琴时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替您感到高兴。 但还是要提醒您,您个人的经验,不等同于大多数人的经验,如果您细心观察,相信您会发现,被牺牲掉的孩子,占了大多数。
这就是我认为考级制度目前“弊大于利”之处,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普遍的负面影响,不要因为少数的幸运,掩盖了背后更多的牺牲。
在应试教育制度背后支撑的理念,是“精英教育“,针对某一项专门性的事务,用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培养精英,这是各个国家都需要的;问题是,社会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普及与推广,不是培养精英,使用考试制度来做普及和推广的工作,本身在方向上就是矛盾的。所以如同cyberninja兄所说的:“在北美或欧洲, 似乎没有业余音乐考级这一说”,而我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说明了,在音乐学院中存在着级数,因为在音乐学院中的学生们是“精英”,或者说他们是被视为精英来培养的,他们需要级数来鉴定自己,否则不能毕业,而社会上的普及性教育,难道除了考试制度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至于阿健兄所提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业余考级是不同的,因为在大学里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是带有强迫性的,和能否拿到文凭有关(听说以后会取消这项门槛),也就是说和将来的工作求职有关;而业余艺术考级不是强迫性的,我们可以选择要或不要,接受或不接受,配合或不配合,很多情况下家长和学生是被误导的,错把考级视为学音乐的目的,或者被蒙骗说十级证书可以在将来高考成绩上加分,虽然有些省份在政策上的确如此,但就我所在的福建省,这是个骗局!
我们需要认清学音乐的目的,但不是个人的目的(比如弹琴泡妞),而是推动社会艺术教育的目的何在,这是个普遍性的目的,对于个人来说,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满足自己,那也何尝不可,但考级制度的推行可不是为了个人,而是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如果这个制度的弊端大于得利,那么我们是否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
其实我平时也很怕和身边的朋友讨论这个问题,谈到后来,常常得到一个相同的答案:“中国特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现在的现状就是这样,没有办法!
每次对方一抛出这句话,我就知道无法再谈了,也许在口语交流中,彼此很难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不像这样使用文字交流,可以反复咀嚼对方的话,但我总觉得,“中国特色”这句话是一种鸵鸟心态,不愿正视问题,更何况,一个文明古国在推行艺术教育的手段上,竟是如此单一,颇感无奈啊.

考级制度已经存在,是否去除我觉得并不重要,首先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希望唤起人们对它的注意,对学音乐的目的能有深入的思考,“考级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事实上,手段越多越好,只要我们对学音乐的目的有正确的认知,考级制度存不存在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会清楚的知道,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另外,阿健兄有一点误解了我的意思“只有喜欢音乐、视音乐为享受的人才应该学习乐器”,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学音乐的人要能做到自娱娱人,必须自己先喜欢音乐,而不是一定要喜欢音乐才能学音乐,我没有那么高的标准,有这样的标准我就收不到学生了,呵呵。
最后,您提到的关于6年制小学教育实行“开放式教育”的问题,建议您看看这篇文章,仅供参考:

http://blog.guitarschina.com/254967/viewspace-862.html

[ 本帖最后由 倪本初 于 2007-7-20 03:10 编辑 ]
发表于 2007-7-20 05: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社会现象的必然结果.
发表于 2007-7-20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业余的爱好者才会去考级  对于专业人士来讲 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发表于 2007-7-20 15: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初兄说的意思我非常赞同!

西方国家里是不流行艺术考级之说的。只有在当代的中国,从上到下有很多人习惯了用功利的心态去看待艺术,其实除了艺术考级,还有比赛,竞技。。。无不赤裸裸地表现了国人的这种意识。

虽然相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所谓“和谐盛世”,我的话是有点在唱反调,但是,我还是宁可希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少来点浮夸功利,多解决些实际问题,别太拿奥运当个事;相应的,作为音乐爱好人,与其花大力气搞那些考级曲子,不如解决一下技术问题,弹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发表于 2007-7-20 16: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总是可以获得共识:师资非常重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会起到关键作用,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努力,其余的东西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很感谢倪老师再次详细、深入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和实事求是地讨论问题。不管怎样,大家都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吧,希望弊端能得到改善,好的地方继续发展。

我很庆幸自己在学琴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也为你的学生们能有一位对自己负责任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ps~感谢对小弟《童话》的支持。
发表于 2007-7-20 16: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典√王子 于 2007-7-20 11:16 发表
只有业余的爱好者才会去考级  对于专业人士来讲 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请看清楚帖子的主题哦,我们一直在讨论“业余音乐考级”。
发表于 2007-7-20 17: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berninja 于 2007-7-20 01:50 发表


国内考级情况不是很了解, 各省不一样吗? 据我所知, 置顶答疑的左道(笔名)先生是某省考级委员会的副主任, 不知道他能否介绍介绍情况.

    我天天在看这副帖子,想着如何发帖.过几天我会在答疑的拦目里说.-------不太好说啊.呵呵.
   不过,楼主啊,如果现在某地市音乐机构,请你去当吉他考级的考评委,你会说,不!  然后把你的帖子给他们看,--------? 呵 呵 . 与其这样,还不如答应下来,然后利用你的公正,公平,去把这件事作得好一点.
发表于 2007-7-21 04: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的油料:
1.教育部艺教文件.----此文出来之后,听说一些中小学校园试行像学生必须穿校服般地开展什么统一的华尔兹等课间舞蹈等"高雅"艺术课,社会反响强烈.
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往往道路曲折.
2.文化部劳动部的钢琴吉他技术职称评定讨论稿.社会文艺人才同样有与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同等的职称.这些职称由教育部门颁发;
而像文化馆站的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由文化部门颁发.是人才就要受到国家认可,社会尊重.
3.演出管理条例.并不是取得专业文聘才发演员证.
4.科班教育和环境教育.互相关联.缺一不成气候.环境教育是根基,科班教育开花结果的只是连根的总体开花结果的一小部分.最绚烂夺彩的也并不都是科班出身.环境教育目前的机制之一就是社会艺术门类的考级,理应得到重视.
5.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关于"公共池塘"管理各个参与方的利益调衡.

学校过多地干预了学生们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尽管很多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本人就大胆直说.

学校,家长,社会都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学生们仅仅依靠学校....后果可以设想.
6.社会主义吉他社会初级阶段的必经阶段.----灌水.社会考级是该阶段不可或缺的机制,只有进一步创新改革改进,不可抹杀.当然也没那么容易被抹杀.
7.政策市效应.----股票有之.难道艺教也是?!
8.地方上因地适宜的灵活应对.----各地都有社会考级,个人觉得广东的考级内容很不错.主要是事在人为.
9.种文化与灌文化.------浙江省一改过去文化下乡单一的送戏送书送电影的三下乡形式,利用农村文化底蕴作根基,开展了农村种文化活动,该理念在国内反响强烈.被逐渐推广开来.吉他也是可以用来种的.温州的民谣吉他之乡也是种出来的.
10.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教育部与文化部门的分别动向.-----有一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强大的媒体宣传工具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我觉得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地协商,共同探讨推进业余艺教的路子.

目前我们当地的文化部门对艺教的管理力度很小.近来省文化厅又发文征集文化市场管理论文.
我想以此相关内容为论题,就说加强社会艺教市场管理之浅见.

社会艺教是一个公共的池塘,对其管理并不是哪个部门说了算.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调衡.
发表于 2007-7-21 04: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想那么多人参与了业余考级工作,如今教育部艺教文件又不鼓励不承认社会艺术门类的考级成绩,并要把普及艺教缩小范围主要圈在校园内进行.同时又来一篇楼主的上好的考级反思檄文,令目前尚处婴幼儿阶段的社会吉他考级雪上加霜.雪中送油碳.投票支持社会吉他考级.
可怜的是我们温州至今还没开展过吉他考级.

我觉得楼主反思文章调研主题的目标导向应放在如何正视痹端,进一步改革改进社会吉他考级工作,使之成为促进提高大陆吉他总体水平的一个良好的吉他音乐普及教育机制.^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左道 于 2007-7-20 17:34 发表

   不过,楼主啊,如果现在某地市音乐机构,请你去当吉他考级的考评委,你会说,不!  然后把你的帖子给他们看,------- ...


左道老师的意思,是要我去当谭嗣同啊........
我用实名在网上发言,就已表明不怕让人知道我的想法,至于当评委,我的确有过经验,记得那次我在评分表上给了考生们很多建议,有些我觉得不能通过的学生,我也把我的意见写在评分表上了,之前考委会的人跟我说,学生会看到我的评语,不过后来得知,他们并没有看到,考委会直接把评委的评分表收走后,发不发证书和是否公开评分表就是考委会的事了。
发表于 2007-7-21 1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考级已经成为某些人和机构的敛财工具了!!!!!!!!!
发表于 2007-7-28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级本身无过.
发表于 2007-7-28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级就是坑人钱的   `   
练好了直接考10级去
发表于 2007-7-28 2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歪曲了考级的初衷!无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考级,无非都是想引导你走向学习的正轨!这是无可非议的!
 通常考级的曲目的编排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你是想学到真正的本领,你必须学会每一级所有曲目里所需要的知识!一级一级的通过,而不是只练最高级的某几首曲子去自欺欺人!即使给了最高级的证书给你,那有啥意义呢?叫你弹一首最简单的曲子给人听却错漏百出,贻笑大方!你这最高级的面子往哪里藏????
 不否认极少数考级机构或考级评判的水平有问题或老师有问题,但这也不代表业余考级就全是天下乌鸦一片黑,就全都不好!举个例子,你能保证全国的学校都是重点学校,都是名校吗?你要考名校、重点学校要怎么做,要考普通的学校要怎么做,这也需要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实际的能力,不能只怪普通的学校不好?这视乎你自己所定的目标如何!!还有就是不排除有些普通学校教出的学生甚至比重点学校的学生更好,你能一杯水端平吗?但有一点,无论名校或普通学校都好,相信大部分的学校的初衷都是想让你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你的素质!这是真正的目的!
 如果谁能不经过任何学习!就可以直接练一首《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和乐队一起合奏而骗个演奏级10级的证书的话,那我叫他是大师也不叫威廉斯是大师了!
 奉劝各位对考级意见最大的同志们!好好想想你到底是想通过考级来骗取证书炫耀一下?还是通过考级来提高和证实自己的演奏水平为出发点?或者,你是认为是被叫你去考级的老师(不称职的老师)所欺骗?或一些不正规的考级机构所欺骗?而对考级产生怀疑,那你应该去找更好的老师,去找更好的考级机构!
 

[ 本帖最后由 Tonygt 于 2007-7-29 00:10 编辑 ]
发表于 2007-7-31 1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一窝蜂是因为历来就是只有一个声音在说话。
上下五千年,百家争鸣,千秋论道的丰景虽偶有发生,却多昙花一现。(只要看看魏晋时之风气,人的那种大气和个性,更多有对事物自己的看法)
考级也好,教育也好,发展也好,事不同理想同。      我只想说一句,能不能不要那么急。越饥越极。80年代大家特精神,90后全奔物质,这是干嘛。
中国的小学教育无疑成功,世界冠军。  青年组到成年组瘟到死。
缺少什么,王元一撇三点盖下友。搞得我又严肃起来,不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2-3 02:08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